第 446 章 番外二(完)

作品:《[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别看她最开始在乐平折腾那些个吃食的时候尽冲着那薯蓣排骨汤、东坡肉去,这又不代表她不能吃辣。

    想想现如今还只有生姜、茱萸、芥等物来表现食物的辛辣之气,这正儿八经的辣味直到此刻才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再想想有了辣椒之后相继可以出现的食谱改良,乔琰只觉自己早前所吃的东西真是淡得没边了。

    现在辣椒近在咫尺,当然是能早点享受就早点享受。

    天子亲自品尝,怎么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检验呢?

    御厨收到陛下的命令,只当这是要吃个羊肉涮锅,但接到下一道命令和随后被送到他面前的辣椒之时却傻眼了。

    等到他按照吩咐往熬化了的牛油之中加入葱姜蒜和辣椒开炒的时候,在御厨房外顿时传出了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

    对于还没有经历过辣椒洗礼的大雍子民来说,这玩意实在是过于刺激了。

    硕果仅存的厨师提前戴上了口罩,凭借着多年掌勺的经验保持住了镇定。

    但当那份红油辣锅从御厨房被端走后,他还是忍不住问道:“那种东西,万一陛下吃出了个什么好歹来,得算我们的责任还是甘将军的责任?”

    被他问到的小弟子睁着一双被辣红了的眼睛,用沉默的表情做出了回应。

    要是甘宁知道那个本应该被送去研究的红果竟然直接被研究上了饭桌,甚至还有可能要对他做出追责,可能……可能也挺无奈的吧。

    但总之,甘宁满心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完成了海航的任务,只等着明日上朝领赏便是,已是在长安的官舍之中扛不住这旅途疲累,直接睡了过去,浑然不知他送上的这件东西还引发了点波澜。

    只因在这皇宫之中,乔琰才没对着面前的红锅涮上几片肉,就听到了二省长官齐到的消息。

    一见在经由了批准后这副各方联袂而来的情况,乔琰忍不住扶了扶额头,开口问道:“我就吃点新奇的东西,各位不用那么兴师动众吧?”

    但好像也不能怪这几位这么大的动静。

    面前的红油麻辣涮锅虽然在乔琰看来是食指大动的美味佳肴,在其余众人看来,却大概率像是个黑暗料理,尤其是此时空气之中还弥漫着一股呛人的气味,怎么看怎么像是从外邦送来的食物炸药。

    在殿外临时支起来的烧烤架子上,新鲜的羊肉也被抹上了一层辣椒粉,同样散发着这等不似寻常玩意的气味。

    要不是眼看着乔琰还是一副面色红润的样子,加之太医就在隔间待命,这几人可能能干出直接将东西给抢夺过去的行动。

    偏偏这位令人提心吊胆的陛下浑然不觉他们的担忧,朝着她那张高脚桌的对面指了指,问道:“要入座尝尝吗?”

    “陛下……”

    乔琰抬手打断了程昱的话,说道:“仲德就算不说我也能猜到你想说什么,无外乎就是让我保重己身,切勿做这等危险举动。”

    登基五年,别说她这位帝王并无相

    好之人,她并无子嗣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加之去岁年中的科举擢拔规章有变,并有官职改革在朝野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倘若她出了什么岔子,谁也无法保证大雍朝廷会否在一夕之间趋于四分五裂。

    或许将乔岚或者乔亭扶持上天子之位也能暂时稳定住局面,但对那些跟随着乔琰平定天下的臣子来说,由乐平乔氏的其余人继承这个皇位,和由乔琰本人的子嗣来继承这个位置,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们这位陛下,怎么说也已经二十七岁了。

    二省六部制的风波固然因四方开疆拓土战绩历历在目而被镇压了下去,但这份对于陛下身体的操心却当真是在与日俱增。

    偏偏眼下的情况真是……

    这话怎么说的来着,皇帝不急太监急。

    当然,身在此地的乃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长官,不当被称为太监。

    二公九卿制度为二省六部制所取代,在乔琰看来是有其必然性的。

    二省六部制的相权分立、分工配合,若能在人员的选拔和帝王的掌控之中避免那等扯皮拖延的情况,对于各个部门机构的运转和皇权的加强无疑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在去岁她便对二公九卿的官职进行了调整,改任为了二省六部的长官,甚至一改立新不破旧的原则,将九卿虚衔都并未做出保留,仅仅留下了宗正这个用来掌管皇室内部的官职,由乔真挂了个职位在,以便后来人能在此基础上赋职。

    而在二省之中,由程昱出任中书省中书令。

    因西域都护府已在彼时收回一年有余,调任陆苑还朝,接任门下省侍中之位,转任鲁肃为凉州刺史,傅干为西域都护,蔡昭姬自少府调任门下省黄门侍郎,作为陆苑麾下头号属官,同时令其继续督办书籍印制与月报编纂之事。

    戏志才则自并州调回,出任尚书省尚书令,由荀彧担任其辅官,而后将庞统由徐州调往并州担任并州刺史。

    以中书省草拟决策,门下省审议批复,尚书省统辖六部执行。

    这便是二省。

    二省长官同为宰相,政事堂设于门下省。

    事实上戏志才并非适合于尚书省长官最佳人选,但因二省六部初立,司空黄琬又“告老还乡”,坐在此位上的必须是一位对乔琰而言的心腹。

    所幸还有荀彧在旁协助,不至于令其处在俗事缠身的状态。

    而同样有担任此位潜质只是年纪尚轻的诸葛亮,在乔琰的诏令之下已经从冀州别驾转任冀州刺史,只等数年历练之后调回朝中。

    更何况,戏志才在此位置上不会过度揽权的特点,也令下辖六部各自分权运作的环境,更为直接地对她这位皇帝负责。

    尚书省之下,刑部尚书由乔亭担任,陈群、荀悦、卢毓为其辅官。

    工部尚书暂由马钧担任,黄月英从旁协理,但谁都看得出来,比起担任官职,像是马钧这等更长于发明之道的,其实适合在幕后做研究,而不适合走到台前。自官职

    改革到如今,主理工部事务的其实一直都是黄月英。只怕不出半年就会出现权力的交接。

    掌管武官选拔和兵籍造册调拨的兵部尚书毫不意外的是赵云囊中之物。

    ℡想看千里江风写的《[三国]你管这叫谋士?》第446章番外二(完)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负责科考、藩属以及外交往来的礼部由乔岚接管。

    田地、户籍和赋税财政之事直接由此前为大司农的秦俞接下,是为户部尚书。

    最后一处吏部同样有些特殊。

    早年间为大鸿胪的陈纪,因其还曾负责弘文馆取士和科考出题阅卷之事,故而这负责官员任免考校的吏部尚书由其出任。

    但莫要忘了,虽说陈纪在池阳医学院医官的调养之下身体依然康泰,却也是年过七十之人了。

    在他原本的计划之中,眼看陈群在大雍朝堂上站稳脚跟,他便该当和皇甫嵩、卢植、赵歧等人一样颐养天年去,谁知道忽然被乔琰扣上了这么一个官职。

    可当陈纪看了看自己副手的身份之时也便理解了乔琰的这个决断。

    诸葛亮担任冀州刺史后,徐庶便被从冀州调回。

    为免寒门庶族黔首背景出身却出任二省六部长官的数量过多,一时之间连同官制改革一道引发臣属不满,且为避免姐妹同堂之余还有母子各统六部之一,这才拉了陈纪出来充当挡箭牌。

    就像马钧随时可能退居科学院院长,卸任工部尚书一样,他陈纪至多也就是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两年,就能功成身退,将位置转交给徐庶,这两年间也不至于逼迫他一个长者劳心费神,那倒是也没什么不妥的。

    这二省六部的改革风波,直到元昭六年的元月还未彻底平息。

    不过是因为甘宁吕蒙等人出海航行归来,且带回了不菲的收获,这才让对于相权是否该当分立的讨论转移到了这海航收获之中。

    但让程昱、陆苑和戏志才都没想到的是,他们本以为今日至多就是由陛下将他们叫到面前来问询于海航物种的调派和推广之事,在平日里的审阅议事流程上稍稍加快些脚步,却是内侍总管先扛不住那麻辣火锅的威力,急报于二省长官,希望凭借着他们早年间就跟随于陛下的情分,能对陛下做出几分劝谏。

    历代因为作死而变成真死的皇帝和诸侯其实也不在少数,虽说他们这位陛下平日里几乎连小病小痛都不曾有,更是在当年凭借着自己的马上骑射工夫收拢到的第一批军队效忠,但……万一呢?

    甘宁等人的出海之路长达五个月,这是一段足以令人对那片新大陆物种一无所知的距离。

    在遵照着乔琰的邀请坐在那方桌其余二个位置之时,他们看向面前飘着一层红油的火锅,目光中尤有几分顾虑之色。

    “你们大可放心,我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的。”乔琰一边说一边夹起了一片羊肉搁进了面前的滚水汤锅之中。

    虽说有那满值的武力值和体质,也并不代表着她就可以随便造作,她也很清楚,十几年间本土风味为主的饮食,让她的肠胃绝没有那么快适应真正的辣椒之味。

    所以面前的这

    口汤锅内看似红油鼎沸,辣度却还算是适中。

    她也没弄出什么冰水解辣的致命操作,此刻放在桌上的饮品只是温度适中的清火凉茶。

    二人还在犹豫,乔琰以公筷夹起的羊肉和打捞上来的土豆片就已经放在了他们面前的空碗之中。

    “试试?”

    长辈之赐尚不敢辞,更何况是天子之赐。

    但一想到此物的来历,戏志才这当年能用美食记录把好友拐骗到乐平来的家伙,都不免用一种视死如归的表情将其夹起放进嘴里。

    可当这股极为正宗的香辣之味泛起在唇舌间,他的眸光顿时一亮。

    “此种风味便是当真带毒,也不算是什么问题了。”

    他这话刚一出口就遭到了乔琰的一个白眼,但并不影响这位老饕已在此时将筷箸伸向了那片土豆。相比起烫熟了就从锅中捞出的羊肉,土豆浸透在这麻辣汤底之中多时更显入味。

    这回他倒是觉得有些被辣得气血上涌了。

    可此时正处冬日,在他从外头走进来的短短时间内甚至还不足以将手给焐热,这一口下去简直有一番返魂灵药之妙。

    戏志才不由赞道:“我看此物在治风湿上得有奇效。陛下何时将其种子下派种植,届时得让我买上一份。”

    这等热辣之气,正是将冬日寒气给驱散的绝佳之物。

    在前来劝谏的路上,戏志才都将自己该当派上用场的说辞给想个全了。

    结果现在嘛……

    乔琰好笑地看着她的二位宰相之一将一旁的土豆也跟着下了锅,又将侍从端上来的肉盘给放到了中间,一边顶着一副表情,仿佛在说,陛下都以身作则地先吃了,他还有什么好纠结的。

    她开口回道:“比起这红果,我倒是觉得那土豆更应当率先被推广。”

    船行五个月,那种植在船上的土豆在甘宁等人的照看之下也正好长完了一轮。

    身在船上的土豆所能汲取到的养分有限,无法用来佐证土豆的高亩产,却恰好能成为今年种植的材料。

    辣椒至多也就是起到调味的作用,土豆、玉米、红薯等作物的出现,对于食粮大过天的百姓来说,却几乎是一种神迹。

    作为将这些东西推广出去的帝王,乔琰所能收获的何止是境内的安定。

    而橡胶也跟随着甘宁吕蒙等人回返,对于她来说更是个意外之喜。

    在甘宁回返之前她其实还有些担心,以他二人的眼界限制会否错过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但好在,大洋对面文明的存在,让当地有利物种的筛选都已经清楚明白地呈现在了甘宁等人的面前。

    或许唯一让乔琰有点遗憾并未被他们带回来的,是现在还只长在山脉之中,像是野果一般酸涩的番茄。

    但在这等远洋航行已有开端的情况下,这些暂时还未能一并传入中土的物种也总会有来到此地机会的。

    不急,不急。

    见在场二人因她那一句“土豆应当被率先推广”而正

    经了面色,她又转换了话题,免得这围炉并坐吃火锅变成了什么朝会议事,“具体如何操作,明日早朝上再说吧。今日若真要说点什么的话,你们说——”

    “这红果既是此等好物,那我若是将明年的压胜钱图案定成此物的话……”

    此问一出,戏志才不由咳嗽了一声,差点把刚咽下去的那一口土豆给咳出来。

    这个,就还是不必了吧。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开始的,民间衍生出了个偏门的生财路子,就是将乔琰分派给下属的压胜钱换一种材质伪造而后兜售出去,就好像是在以另一种方式沾一下天子赐予臣属的福祉。

    要是明年的图标真是辣椒,估计这些流传在民间的福钱也得跟风是这么个样子了。

    到时候陛下是个什么形象?

    总不能说是图一个红红火火吧?

    但戏志才刚想到这里,转头一看面前,顿时怒道:“你们是不是下手捞的也太快了点!谁把我刚下锅的肉给捞走了!”

    这群人不讲武德啊!

    ——————

    讲礼数的反倒是甘宁吕蒙这等刚经历了一番海上航行,被晒了个黢黑的武夫。

    在意识到这朝堂格局好像在他们缺席的一年半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为免招惹什么麻烦上身,加上自觉自己今日要妥当地迎接表彰,甘宁在见到戏志才迈着懒散的脚步上朝之时,还不忘跟对方打了个招呼。

    这人,他是没见过的。

    但这并不妨碍他从对方的官服上看出其卓越的地位,进而推断出其身份。

    虽说时常有人戏称戏志才乃是“上司升官我发财”的典型代表,但光凭对方能为乔琰坐镇并州大本营数年便绝不会有人小瞧于他。

    只是,甘宁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觉得当戏志才和他擦肩而过的时候,在他的身上传出了几分熟悉的辛辣之味。

    不过他很快就没有这个多余的空当来关照此事了。

    当他迈入这朝会大殿的那一刻,他便是这出论功行赏的主角。

    不,准确的说,是所有参与了此番海航之人。

    只因他们这位越发有天子威严的陛下开口的第一句便是:“远渡重洋,实为朕之子民置生死于度外之壮举,无论海外物种能否扎根于我大雍土地,都实该为史册所载,铭记其功。朕意在轩辕阁上纪念碑中刻海航图幅于那翻越悬度山景象之后,以令后人念之。”

    值了!

    在这一刻甘宁的心中只剩下了这两个字。

    昨日各自散去之前,陛下令他准备好说辞,将那些经由外海陆地带回的作物逐一介绍给当朝众臣知晓,他也为此在今早又打了一轮腹稿,可在此刻,这些明明已经在脑子里转过了无数遍的话,全都被这份嘉奖给冲到了一边。

    更何况,这还只是乔琰说的第一句话。

    她已又接着说道:“兴霸与子明为此番航程殚精竭虑,尽忠职守,以土豆此物为例,既能在海航船上生长,也必定

    能在我大雍土地上繁衍。有此物在,荒地或有作物高产之可能,亦有救万民性命之望,单凭此功,便足以位列轩辕阁上。不知众位卿家可有意见?”

    在这份冒死而来的战功和的确惊人的收获面前,哪里能有人会对其提出什么异议。

    何况,就像是那二省六部制的推行在这位实权天子这里无有辩驳的余地,甘宁和吕蒙的封赏也同样没有。

    而在列名于轩辕阁上之外,官职和封侯的待遇才是对这些航海英雄真正的奖励。

    甘宁原本的楼船将军只能说是个杂号将军,而现在这个官职被升作了前将军号,并封武功侯。

    吕蒙的横海校尉升作了横海将军,封云阳侯。

    武功侯的名字听起来像是在表彰甘宁的勇武,但事实上,这和云阳侯一样乃是关内侯的名称。

    云阳和武功各自隶属于关中的左冯翊和右扶风,也即这二人的封地之所在。

    县侯之封赏比起落土生根后亩产千斤的作物,实在不能算是什么过界的奖赏,可对于还未曾亲眼见到土豆玉米红薯等物在中原土地上发挥出作用的甘宁来说,却已是对他们莫大的鼓励。

    对他这等极好威风排场的人来说,武功侯更是个再合适也没有的称号!

    他甚至有些不太记得自己到底是如何对着面前这些作物陈述自己的探险流程的。

    他只记得,当他归队之后,便听得陛下在上首逐条将这些作物的去处划定。

    土豆红薯等物先就近在关中栽培,倘若真能成活便送往绥州黑土地上。

    被陛下赐名为橡胶树的植物既然只能在炎热地带成活,那就将其送往交州种植,想来交州的士燮不会介意多一份这样的职务。

    随船队送来的橡胶直接被交给工部用作研究。

    而像是向日葵和花生这等油料作物,在他们已有胡麻的情况下也必须要谨慎对待。

    在油料紧缺的今时,任何一笔来源都不可小觑。

    ……

    “此外便是那海外异邦人士了。”

    乔琰朝着甘宁看去,目光中流露出了几分赞赏之意。

    甘宁在小事上有些混不吝,但在这等大事上却绝无一点玩忽职守的样子。

    这趟抵达新大陆的航行里,将大国风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请他们上殿来吧,我想听听他们的文明,或许这其中也有令我大雍效仿学习之处。”

    当这位新大陆的使者出现在众人面前的那一刻,从乔琰聚精会神的神态中,在场的众人都读出了一种无声的信号——

    在他们还拘泥于官职制度改变的时候,他们的陛下却好像已经先一步踏进航海时代了。

    而那势必是一个更加精彩纷呈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