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年代文里的大佬

作品:《公平交易[快穿]

    卓佩兰和贺知章闹出来的事情, 虽然不大,但那是因为阿瑶有身手,没能成功, 但其事的性质, 是很恶劣的。

    所以,在村子里可是占据了好一段时间,饭后茶余的话题度。

    不过村子里从来都不缺少八卦, 东家长西家短,谁家儿媳妇和婆婆干仗了?谁家的公婆偏心的没边等等的事情, 那叫一个层出不穷。阿瑶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也就没人提起了, 只是偶尔,看到人的时候,还能想起一嘴来。

    ……

    春去秋又来, 转眼间,时间就已经又过去了三年的时间。

    时间已经走到了一九七七年的春天。

    卫生所的生意依旧很好, 每天过来求医的病人也多,阿瑶的名声也就更大了两分。跟在她身边学习的雪妮和桃子,如今也能在阿瑶的看顾下, 可以开始给病人诊脉了。

    或许是因为性情的不同。

    雪妮的性子更务实一些, 性子也细心, 对妇科更加感兴趣,也更愿意和妇人姑娘打交道, 并且也已经同阿瑶说过,想要专攻这一块。

    对此,

    阿瑶也赞成, 并且打哪儿以后,她教导雪妮时候的侧重点,很快就变得不同起来。

    桃子的话因为性情活泼,胆子也更大一些,显然对外科更感兴趣一些,对血乎淋淋的场面,也不觉得害怕,适应的极快,学起来也快的很。如今村子里,再有谁像是顾建明那边,被割伤的。

    只要不是伤筋动骨的那种,哪怕需要缝针,桃子都已经能够单独的完成。

    显然她在这一块上有着很不错的天赋。

    阿瑶也愿意尽力的去教导。

    尤其是今年,雪妮和桃子明显感觉到,师父对她们的教导,严格了许多。不过两人也都已经不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子,雪妮已经快要十六,桃子也十五岁了。

    放到大枣村,这个年岁的女娃,有的都已经定亲。

    所以,她们接受的也十分良好。

    而阿瑶也二十二岁,在这个十七八岁就结婚的年代,她已经是村子里的老姑娘。张奶奶的心里不是不着急,但每次她和阿瑶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阿瑶总有一堆的道理等着自己,刚开始,张奶奶还觉得是胡说。

    但天长日久下来,张奶奶也渐渐的被阿瑶给说服。

    也就不再催促。

    倒是村子里的那些婶子大娘,每每见到阿瑶,都操心的很。除了她们是真的这么认为之外,还有就是,对她们来说。

    阿瑶是个金娃娃。

    长得好看,还是医生,有体面也能挣钱。

    所以阿瑶每天还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说亲,这个说侄子,那个说外甥,总之都有人选。

    不过对这些,阿瑶都是笑着婉拒了。

    她从来都志不在此。

    至于她们被拒绝后,说阿瑶的心气高之类的话,阿瑶也不会放在心上,都只是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

    “张医生,你在吗?”

    阿瑶从屋子里走出来,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顾云柔,“云柔,站在门口做什么?快些进来吧。”

    这三年来,因为一些缘故,阿瑶和顾云柔倒是熟悉不少,当然,说什么至交好友,还够不上。

    是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那种。

    顾云柔也知道她和哥哥身份的敏感,对此也十分乐意。

    “你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阿瑶开口问道。

    顾云柔把手里的一个纸包塞给阿瑶,低声说:“我想和你说得都在这里。”

    说完这话,便又起身离开。

    阿瑶看着纸包的形状,再掂重量就知道,顾云柔塞给自己的是书。

    打开之后,

    果不其然,打开之后,是一整套的数理化。

    还有一张纸,几句话,说是如今的局势变了,若是她有心想要进一步的话,现在就可以开始学习起来了,这是她家里给她寄过来的资料。

    “倒真是个心善的姑娘。”阿瑶看着手里的资料,轻声开口说道。

    其实这两年来,局势明显是好了许多,听说有些被下放的人,都已经有被接回去的。所以不少聪明的,心里也就有了底儿。

    不少下放的知青都把丢弃的书本给捡了起来。

    让阿瑶忍不住感叹,不管在什么时候,真的都不缺聪明人。

    而从入了夏开始,不知道是从哪儿传出了消息,说是高考要恢复了,顿时搅乱了不少人的心思,张红卫带着人查了一番,不过却没找到,只能用村子里的大喇叭,开了一场讲演会,想要把消息压回去。

    却没想到,竟然有点适得其反。

    张红卫这一动员,让大枣村知青点仅剩下的几个知青,对高考要恢复的消息,倒是深信不疑。

    而其中卓佩兰作为穿书的,自然更是知道。

    所以她即便是下了乡,也从来都没有丢过书本,这三年来,也一直都在学习。

    说起来,

    卓佩兰虽然在三年前事情发生后,就同贺知章订了婚,但她这个人自然不甘心就这么把自己嫁了。所以这三年来,她都是用各种借口拖着,没有结婚。贺知章的心里虽然不满,但也不能强求,再加上他们定亲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卓佩兰的奶奶过世了。

    穿书的卓佩兰对奶奶并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因为对方重男轻女,心里还有些怨恨,但并不妨碍她用给奶奶守孝的借口,把结婚的事情拖下去。

    说自己是奶奶抚养长大,没有在跟前尽孝,已经是不孝,如今人死了,她没见到最后一面,一定要守三年孝,才是做孙女的本分。

    她这一番话传出去,让她不好的口碑,倒也回转了不少。

    只有贺知章和贺母不满的很,毕竟贺知章本来年纪就不小,还要再等三年,自然不愿意。毕竟现在和以前早就不一样了,别说是奶奶,就是爸妈过世,做侄女都很少能守孝三年,顶多就是守个一百天的热孝期。

    更何况,孙女给奶奶守孝,最多也就一年的时间,谁像卓佩兰一样,要守三年的。

    不过卓佩兰却振振有词的说,她和旁人不同,她是奶奶带大,感情自来深厚,愿意守三年。

    还同贺知章说,若是他不愿意等的话,那就解除婚约。

    她也不想和一个没有孝心的人在一起。

    贺知章虽然经过三年前的事情,对卓佩兰的态度有了改变,但到底是一眼喜欢上的人,况且人还没得到,自然一直都耿耿于怀。

    间卓佩兰真的恼了,他也只能答应下来。

    除了卓佩兰能肯定之外,重来一次的赵晓兰也十分肯定,只是她纵然知道,但她真的不是学习的料,而且她也从来都没想过要靠自己,重来一次,想的便是找个好依靠。

    才盯上了家世出众的顾云峰。

    只是顾云峰先开始确实因为赵晓兰的热情大胆有了三分好感,但顾云柔不喜欢赵晓兰,觉得她太虚荣。所以在顾云柔数次说不喜欢赵晓兰,顾云峰对赵晓兰的那三分好感,也就慢慢的没了。

    更何况,

    两年前,一个自称是赵晓兰的未婚夫的男人找了过来,说顾云峰勾引他未婚妻,道德败坏,要告他。

    顾云峰的身份本就敏感一些,出了这种事,不止是顾云峰被人谴责,就连顾云柔也受到连累,甚至还有好事的人,提议要开□□大会。

    □□这个破坏别人婚姻的臭老九。

    虽然没能成功,毕竟这两年局势已经开始宽松,张红卫也不想生事,毕竟闹开了,也是他这个大队长没管理好。

    不过虽然没开□□大会,不过打哪儿之后顾云峰和顾云柔的日子却艰难起来,派给他们的活计,都是什么捡牛粪,往地里拉粪,打扫村子里的猪圈等等之类,都是村子里最累最重也最脏,还有就是工分最少的活。

    这些都是村子里的人不愿意干的。

    顾云峰和顾云柔刚被下放的时候,都没做过这种活,嗯,悄悄的贿赂了一下大队长。

    但如今,两人也只能咬牙做,顾云峰的心里更是后悔极了,尤其是看着跟自己一起受苦受累的妹妹。

    他怎么也没想到,赵晓兰在有婚约的情况下,还敢做这些事。

    打哪儿之后,

    顾云峰就再不提什么赵晓兰。

    而赵晓兰倒是想要找顾云峰解释说,她并不是自愿订婚,甚至可以说是被父母卖给陈建安。

    不过她被陈建安纠缠的紧,压根就脱不开身,便是想找顾云峰解释,都没时间。毕竟陈建安在知道未婚妻不安分后,便让家里寻了关系,也到了大枣村。

    如此,

    有陈建安在,赵晓兰自然找不到机会过来。

    哦,你说陈建安一个身体不好的人,怎么也下乡了?毕竟他家里条件好,不但父母是工人,就连两个哥哥和姐姐,甚至就连娶进门的两个嫂子还有姐夫,也都是工人。只是他身体不好,高中毕业后,陈爸和陈妈心疼儿子,反正家里不缺他这一份工资,就一直呆在家里。

    甚至为了不让他下乡,哥哥姐姐结婚后,户口都独立出去,陈建安就成了家里唯一的孩子,身体还不好,自然不用下乡。

    陈建安的家里的条件好,即便他本人没工作,身体还不好,但到了婚嫁的年纪,想嫁给他的姑娘,依旧很多。

    本来陈家这样的条件,压根是看不上赵家。

    两家的家境差了不少不说,赵晓兰的爹妈,在那一带,可是出了名的不把闺女当人看,前头两个女儿,到了结婚年纪,不看人品也不看家境之类,只看谁家给的彩礼高?

    最后个大女儿被嫁给一个大了十多岁,瘸了一条腿的老男人,二女儿则被嫁给一个二婚带着孩子的,因为这两家给的彩礼最高。

    这样的家庭,陈家是万万看不上的,甚至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不过谁叫陈建安自己一眼相中赵晓兰,因为对方长得漂亮,且还长在她审美点上的漂亮。

    不顾反对,非要娶。

    陈家爸妈没法子,只能捏着鼻子答应。

    赵家一听能攀上陈家,高兴都来不及。至于赵晓兰的意愿,一点都不重要。没重生的赵晓兰倒是挺愿意,对比两个姐姐,她这婚事不要太好。

    不过重生之后,自然就变了。

    为了躲开这门婚事,这才偷偷的报名下乡,等到双方父母知道的时候,赵晓兰人都已经上火车了。

    陈家气的不行,当即去赵家闹了一场,要退婚。

    但陈建安却死活不同意。

    要不是陈家父母看得紧,陈建安当时就要追着赵晓兰下乡,不过即便是陈建安父母看的再紧,只要有心,还是能找到机会。

    陈建安还是下了乡,找了过来。,<div class="ex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