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捉虫)

作品:《小夫郎他旺夫呀

    宋老大把割好的一捆麦子捆好,说道:“去年冬天还比往年都冷呢,热点儿也好,总比刮风下雨的强。

    如今整个凤坪县都处在割麦子丰收的浪潮中,老百姓全都干得热火朝天的,虽然天气热是热了点,但今年收成好,老百姓脸上都是笑容。

    到了晚上,天气闷热的厉害。

    还好宋家今年盖了砖瓦房,冬天暖和,夏天自然也凉快许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依旧很闷热。

    外面是不是传来青蛙呱呱叫的声音,张杏花出门看了看,天上的月亮被云层遮挡的看不见一丝光亮,她心里琢磨着这天怕不是该要下雨了吧。

    大家都怕还没有收完粮食就来了一场大雨,趁着下雨之前赶紧抢收。地里的粮食全都收到家里边儿,那心里才是踏实的。

    于是第二天全村的人都起得更早了,甚至有的人顾不上吃饭,卷起饼子到路上边吃边走,就为了赶紧把粮食收完。

    天气变化的快,早上还艳阳高照着,下午就云层密布了,吓的人们总以为快要下雨了,手上割麦子的动作也更麻利了。

    结果连着三天过去,一场雨都没有下。宋家地里的麦子差不多也都抢收完了。

    光收完还不算,割下来的麦穗还要用链枷多打几遍,把麦子打出来,有风的时候再扬一扬,把外面的皮儿都扬出来,剩下的麦子才能晒干收起来。

    宋声前世是没有干过农活的,这一世家里人也从来没让他下地干过活。

    不过等麦子都收回家里之后,他也会帮忙扬一扬麦壳,就是每当这个时候,浑身上下都会沾上麦麦子或麦秸秆的碎屑,刺挠的厉害,必须得先冲个澡,才觉得舒坦一些。

    丰收的时候不光下地割麦子辛苦,麦子割回来晾晒也很辛苦。

    要不停的用桩枷在地上的麦子上拍打,拍打完了之后还要来回的翻晒,最后还要全都堆起来装袋子里。

    正是因为收粮食的时候的辛苦,农家的人从来不敢浪费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等到家里的粮食全都晒干收到屋里后,这场大雨也没有下下来。

    但天色总是灰蒙蒙的,宋老大他们总觉得这雨快下了。

    又赶紧提前把屋后的排水沟都挖好,后院的牛棚和猪

    圈也都及时清理了一下,不然等大雨倾盆而下的时候,冲的哪里都是,弄得都没下脚的地儿。

    之前因为抢收粮食,全家人都下地干活去了,这会儿又挖排水沟,又打扫牛棚猪圈,更是累的够呛。

    等到全部弄完之后,这才敢躺下好好歇着。

    张杏花年纪大了,今年干活干的急,这才刚歇下来,就浑身腰酸背疼。

    都说阴湿的天气,胳膊腿脚容易犯疼,张杏花浑身都疼的厉害,估摸着这雨也快下了。结果又等了一天,还是没下雨。

    天气依旧灰蒙蒙阴沉沉的,像是跟老百姓开玩笑一样,看着像是要下雨,但就是不下。

    宋平道:“爹,这雨一直迟迟不下,咱们要不先把黍黍种上?等种完之后,说不定刚好下雨,这苗子出的也快。

    宋老大不放心,总觉得快下了,说道:“再等等吧,等下过雨之后再种也不迟。这么些地,这两天也种不完,别回头种了一点儿,半道下起了雨,那就白种了。”

    黍黍就是苞米的别称,宋声也是到这里之后才知道的。

    黍黍耐旱,宋家村一年种两季粮食,秋天的时候种麦子,等到第二年春夏交替的时候收割。然后开始种黍黍,等到秋天的时候收割。

    黍黍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很快就会成熟。是个典型的耐旱不耐涝的品种,如果刚种完,就赶上下了一场大雨,很容易烂根死苗的。

    眼瞅着从一开始说要下雨都过去好多天了,也没见到一滴雨。虽然太阳不怎么出来,但天气却闷热的很。

    宋声担心会出现大旱,一直注意着外面河里水的水位。

    老百姓的吃水全都是从外面打的,一个村子共用一口井。

    如果真的赶上天灾,出现大旱,地面干裂种不了粮食,不仅会影响收成,就连百姓吃水都困难。

    可担心也没用,老天爷下不下雨,那可没个准。

    又过了两天,晚上刚入夜的时候,忽然天边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伴随着闪电,没过多久,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豆大的雨珠子哗啦啦的落下来,越来越急,好像早已经耽搁了许久,这会儿着急落下来一样。

    宋声睡觉浅,外面一打雷他就醒了。

    />

    还好不是干旱,有这一场雨,等过几天田地会更加肥沃。

    这雨下得越来越大,天边的雷声也越来越震耳。

    睡梦中的陆清迷迷糊糊的被打雷声吵醒,刚眯着眼睛睁开一条缝,就看见闪电忽然照亮了整个屋子,明灭之间,把他吓了一跳,啊了一声,径直把头埋进了宋声的怀里。

    宋声拍了拍他的背,动作很轻的抬起手,把他的耳朵捂上了。

    这雷声打的又脆又响,跟过年时放的那些单个的爆竹有一拼,雨下一阵就轰隆打一阵雷声,吵得人不得安眠。

    二嫂李氏生的孩子才刚刚满月,这会儿也被雷声惊醒了。呜哇呜哇的一直哭个不停,李氏只好把他抱在怀里,站在地上晃悠悠的来回走着,希望能把他哄睡着。

    家里几个孩子大毛睡得最香,完全屏蔽了外面的雷声,另外三个妞妞都被雷声惊醒了。

    尤其是大妞,自从阿娘有了弟弟之后,她就开始自己睡一个屋了。

    这会儿被雷声惊醒之后吓得哇哇直哭,从床上一溜烟爬下来,赶紧出门去找阿娘。

    李氏在这边哄着孩子,没空过去看大妞的情况,就让宋峰这个当爹的过去看看。

    谁知在屋檐下走到半路,就看见自个儿闺女哭的小脸儿上都是泪痕。

    看到阿爹过来了,大妞跟个小炮弹似的一下子钻进了阿爹的怀里,奶声奶气的说着要跟阿爹一起睡。

    宋峰把她抱在怀里拍了拍背,准备带到房里跟闺女一起睡。

    结果才刚走到门口,一道明亮的闪电划破天际,突然的明亮又突然的暗下去,大妞看了直害怕,不停的催着阿爹走快点。生怕走的慢一点,这闪电就要劈到他们身上了。

    屋里的宋声还在捂着陆清的耳朵,他刚才就发现了,自个的小夫郎好像很怕打雷。

    “要是害怕,就抱紧我。”宋声道。

    陆清伸手抱着怀里的人,胳膊箍得更紧了。

    雷声轰隆隆响了好一阵儿,总算消停了会儿。

    陆清从宋声的怀里出来,说道:“是不是停了?”

    宋声点点头,"这一阵雷声应该是过去了,别怕,睡吧。"

    />

    窗外的雨声滴滴嗒嗒,如果外面不打雷闪电,这雨声有很好的助眠效果。

    陆清很快就再次睡着了。

    他做了一个梦。

    梦里还是小时候,那个时候阿爹还没带着他改嫁,但因为亲生爹爹亡故,他一直被其他的小朋友欺负

    后来爹爹为了哄他高兴,带他到城里买糖葫芦吃。

    可惜天公不作美,本来还艳阳高照的,没过多久就开始下起了大雨。

    那天的雨声跟今天夜里一样大,雨哗啦啦下个不停。

    阿爹带着他出门既没有穿蓑衣,也没有带雨伞,两人只好到一间点心铺子的屋檐下避雨。

    眼瞅着雨一直不停,阿爹没办法只好去不远处卖伞的老翁那里买了把雨伞。

    雨伞有普通的油纸伞,也有带着漂亮图案的油纸伞。

    阿爹为了哄他高兴,特地专门给他买了一把带漂亮图案的伞。

    回去的时候走到路上,他看到一个小郎君没有带伞在雨中淋着十分狼狈。他心有不忍,就把自己的伞递了过去。

    那个小郎君缓缓转过身来,那张脸……从模糊开始逐渐变清晰。

    陆清在梦中想要努力的睁大眼睛看清楚那个人长什么样子,可眼睛就像蒙了一层纱一般,怎么都看不清楚。

    等他努力的睁大眼睛试图看时,已然从梦中醒了过来。看到窗外的亮光,陆清意识到刚才做的是个梦,如今这会儿已经是早上的时辰了。

    宋声已经醒了,正准备穿衣服时,发现自个儿的小夫郎也醒了。

    他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说道:“时辰还早,你要不再睡会儿,昨晚上下了一夜的雨,今天里面肯定都还湿着,也没什么活要忙的。

    陆清摇摇头,“睡不着了,还是起来吧。“

    两个人穿好衣服鞋子推开门走了出去。

    院子里的地面不算很平坦,有个别凹进去的地方已经圈了一个水坑。家里人这会儿也都陆陆续续的起来了。

    这会儿雨已经停了,陆清先去看了看牛棚里的牛,因为昨天晚上雨下的太大,牛又没有门遮挡,里面有大半片都被雨给扫湿了。

    猪圈也差不多,喂猪的凹槽里已经储满了雨水,等会儿吃过饭后得把雨水都清理一遍

    。

    还好下雨之前,屋后的菜地旁边挖了条排水沟,不然昨天晚上这雨下的那么大,菜地里刚搭的黄

    瓜架子都要被雨水给冲倒了。

    这场雨水下得晚,给了老百姓足够的时间抢收粮食,只有那个别懒的人家没来得及把粮食都收完,这么一场大雨冲刷下去,得损失不少粮食。

    雨过天晴之后就该耕地了,割过的小麦地不用把整个地都翻过来犁一遍,但是要用犁耙把麦地上面残留的一层麦秸秆全都耙掉,然后再进行播种。

    不过要过两天之后才能耕地,这雨才刚下不久,地里边都还泥泞着,得等半干的时候才能耕。

    宋声年前让梁又明帮忙托家里的亲戚从闽南带回来的棉花种子,一直拖到年后才掌到手。

    他早就有种棉花的想法了,这次终于赶上了。

    趁着还没开始耕种,宋声跟家里人商量道:“奶奶,大伯,二伯,爹,我能不能征用一下咱们家几亩地?想种一点别的东西。"

    张杏花惊讶道:“三郎,你想种啥东西?”

    宋老大他们也很惊讶,三郎是个读书人,难道还懂种地不成?

    宋声掌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棉花种子,说道:“我打算种棉花,也就是南边人家种的白叠子。”

    家里人像大伯他们都不知道白叠子是啥,他们也不常去买布,都是家里的媳妇儿负责买布剪裁做衣服,所以都不大清楚这白叠子是个啥。

    还是张杏花说道:“你是说能织成棉布的那种白叠子?”

    “对,就是那个,我把它叫做棉花。

    张杏花一听,满脸喜意,棉花好呀,如果能够种出来,那以后冬天他们不就能自己做棉布,天天穿棉衣了?

    “前几天玉哥儿添妆的时候有几个老姐妹儿过来找我闲聊,我还听她们提到了这个白叠子。听说这东西种出来采摘之后可以用来做被子,冬天盖着可暖和了,是不是真的?"

    宋声点点头,"不仅可以做被子,还能做棉袄棉裤,到时候就算不烧炉子,冬天也不会那么冷了。”

    宋老大他们在旁边听的惊讶的很,问道:“三郎,你说的这个棉花真有那么好?那为啥咱们这没有人种啊?"

    宋声道:“这

    个棉花现在在南边种的比较多,还没有传到咱们这儿来。我手上这些种子,也是托学堂里的同窗找人从南边带过来的。”

    根据宋声前世所知道的关于棉花种植的知识,如今刚下过一场雨,这个时候气温和水分都很合适,刚好可以用来播种棉花。

    “其实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种成功,这个跟每年的雨水量还有气温都有关系。我是想着咱们可以匀出来一小块地试着种植一下,如果能成功,以后再大规模种植。奶奶,大伯二伯,爹,你们看我这个提议可行吗?"

    庄稼人一年到头种两季粮食,家里的所有田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每年全都是种粮食的,没有人浪费田地去种其他的。

    宋声提出匀出来一小块地种棉花,张杏花和宋老大他们犹豫了一下。

    不过想到刚才三郎说的棉花,这可是个好东西。如果能种出来,等到冬天的时候就能够盖厚厚的被子,再也不怕冷了。

    听着很让人心动。

    张杏花听说过城里有些富户人家专门花高价从南边买白叠子回来做被子的,而且听说这种被子又软又暖和。

    张杏花越想越心动。

    不过只是匀出来几亩地而已,少收一点粮食,其实也没什么。

    大不了今年冬天再多烧点儿炭,家里也不缺这几亩地的粮食。

    这么一想,张杏花拍板道,“成,今年就匀出来几亩地,给你种棉花。”

    对于张杏花的决定,宋老大他们也没有意见,都同意了。

    毕竟他们也想盖暖和的棉花被子。

    宋老大想了想,问道:“三郎,你刚才说种棉花需要合适的气候和水分,那你说说,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咱们家的地根据肥力不同,有好几种。有黄土,黑土,还有沙土等等。你看看你需要什么样的,到时候我们就把那块匀出来不种黍黍了,给你留着种棉花。"

    宋声想了想,道:“棉花比较喜欢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的地方。”

    而且棉花根茎很发达,能够在土里扎根两米长,所以最好是能选一块土层深,而且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至于土地的肥力,中等就可以。

    “大伯,咱们家有没有哪块地,是靠山或者是朝阳的坡地?不用特别肥沃也可以。”

    />宋老大一听宋声说的这要求,想了想,道:“有啊,就在咱们家建建土窖不远的地方,那是块山坡,种粮食每年的收成都不咋好,你确定要种这块吗?”

    宋老三也道:“是啊三郎,咱们家那块地不咋好,你要是想种棉花,可以种村东头靠小路边上的那块。那块是黄土地,而且很肥沃,用那个种棉花,怎么都比那块坡地强呀?"

    宋声摇摇头,道:“不用了爹,那块黄土地还是留给你们种粮食吧,就那块坡地就行。只是这跟种黍不一样,得拉着牛用犁耙彻底把地犁一遍才行。"

    宋老大对于田里的活十分在行,一听这话,忙道:“这个你不用担心,不就是犁地吗?今年咱们

    家有牛,犁地能省力不少呢。"

    看家里人支持自己种棉花,宋声心里很高兴。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好像他不管做什么,家里人都会给他满满的支持,这让他心里暖胀胀的。

    第二天宋声亲自去看了那块坡地,说是坡地,其实这坡度也不大。而且周围没有树木遮挡,光照很充足。

    宋声选好了地,剩下犁地的事儿都不用他操心,大伯二伯跟爹他们都会按他的要求办的妥妥的。这地犁好之后还不能立刻就种上,得先在这块地上打好垄,然后还要再施一些农家肥。

    托人从南边带回来的棉花种子,也需要处理一番,直接种下去不会轻易发芽,一个弄不好就浪费了。

    这些种子来之不易,少一个宋声都心疼。

    前世宋声有个朋友家里就是种大片棉花田的,家族都是做棉质产业的,平时跟他在一块多了,他也多多少少的了解了一些关于棉花种植的知识。

    这种子得先处理一下,在阳光好的时候得先晾晒个两三天,然后才能把种子种到打好的田垄上。

    如果土地比较干燥,还得适时的浇水。这跟种庄稼不一样,得精细着点,一不小心就可能种瞎了,那这种子就白费了。

    虽然这块坡田不算是土地特别肥沃的,但每年家家户户都会在坡田上种上粮食。

    今年旁边别人家的坡地上都已经耕种好粮食了,却发现老宋家的这块地全都打了一趟一趟整整齐齐的田垄,压根就不是种粮食的。

    有人好奇的问宋老大,“你们家坡地上那块儿是种的啥呀?怎么看全都是打的田垄

    ?难不成是准备要种瓜了?"

    这个时候正是种瓜的好时节,但他们这边一般都不种瓜,因为收成不好,种出来的瓜长得又小结的又稀,遇到连绵不绝的雨天,瓜还容易被泡坏。

    宋老大没敢透露自个儿家这块地种的啥,他倒不是不想说,而是现在什么都没种出来,这让他说啥?

    万一到时候种瞎了,岂不是让人笑话。

    还不如到时候真的种出来了棉花,他那时候再说出来才有底气。于是他摇摇头道:“没有,不是种瓜。至于种的啥,到时候你看看就知道了。”

    村里有人在田地里面种瓜,是件很少见的事。一般家里人种瓜,都是在家里院子里面的菜地里,稍微种上一点,他们村没有瓜农,所以一大片田地望过去种的全都是粮食。

    就宋家这一小块地特立独行,打了一条条的田垄,但看着也不像是种瓜,大家都在猜他们这块地上到底种的啥。

    宋老大很照顾这块儿坡地,还时不时的去挑水过来浇水,看起来照顾的很精细。

    天气愈发炎热起来,地里的水分蒸发的也就快。

    但因为宋家浇水浇的勤快,过了几天之后,坡地上种的棉花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伸出了一个个小苗子。

    这几段田垄上种的棉花种子并不全都发芽了,有一些就瞎在了地里。

    不过看着也有不少长势好的,这辛苦倒也没白费。

    一看地里的棉花发芽了,宋老大他们几个都很高兴,农忙过之后家里的活就肉眼可见的少了起来。

    没事儿除了给地里除除草之外,就是去这坡地边晃悠,看看是不是缺水了,棉花苗子长得怎么样等等。

    棉花现在种下去,如果顺利的话,七八月份刚好到采摘的时间。

    也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还是很快的。

    长出苗的棉花开始逐渐的长大,因为最开始播种之前施过一次肥,棉花苗子长得还不错。

    宋声也没想到这棉花种的竟然如此顺利,照这个情况下去,只要气候一直保持湿润温和,再加上充足的光照,这棉花肯定能种成。

    张杏花和宋老大他们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棉花,脸上也都止不住的笑,虽然还没有等到摘棉花,但他们好像已经有了棉花被子一样,心里头十分高兴。

    宋声过了农假之后就回学堂上学了,今年的院试在八月份,最近学堂里的夫子抓他抓得紧,家里的棉花就全靠大伯他们盯着了。

    本来想着一切顺利,棉花已经顺利的结了花苞,没什么可操心的了,只要等花苞全都展开,到时候采摘棉花就好。

    而他只要好好读书专心备考便是。

    然而万事总有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天公不作美,又下了一场大雨,而且连下了三天。

    本来长势喜人的棉花苞,一下子被打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