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7 章

作品:《小夫郎他旺夫呀

    此时正是大兴徭役的时节,除了肃昌府开始了徭役,相邻的几个府城也都相继开始了徭役。

    肃昌府这次服徭役还发给民夫们发钱的消息传的飞快,传的隔壁几个府都知道了。这不管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对于那些当官的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毕竟自古以来服徭役都是百姓们的本分,没有哪朝哪代服徭役还要倒给钱的。

    如今肃昌这么做,相当于开了先河。传的这么快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老百姓你传我我传你,现在谁见了不夸一下他们当地的老百姓有福气,这次来了一个好官,那可真真的青天大老爷。

    事情传到隔壁府城的官员耳朵里,他们首先是惊讶,其次是好奇。众所周知肃昌府那可是他们这些府城里面最穷的一个地儿了,虽然跟他们毗邻着,但他们这些地方好歹有些经济发展,比肃昌要强多了。他们是哪儿的钱给服徭役的那些民夫发钱的?

    还不知道内情的人开始幸灾乐祸起来,这怕不是在掏空肃昌的财政。到时候这肃昌可不就被拖垮了?

    听说肃昌新上任的知府是状元郎出身,年纪轻轻就越级当上了知府,而他们这些知府熬到现在能坐上这个位置最年轻的也过了不惑的年纪了,而对方今年才二十几岁,所以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酸味。

    隔壁原州府的知府邱志就是这么想的,旁边跟着的通判还有些不解的问:“大人,您说这肃昌的知府到底是怎么想的?服徭役本来就是当地百姓的应尽职责,这是他们的本分,况且皇恩浩荡,他们二年才服一次徭役,如今竟然还要给他们发钱,都不怕衙门账上的财政亏空了吗?”

    邱志摇摇头,露出了一抹讥笑,“可能年轻人仕途之路太过顺利,有些骄傲自满了吧。他以为这样是对百姓好,可殊不知一天多给几文钱,与那些穷苦了一辈子的老百姓而言压根没有什么作用。不过是能多吃几个包子多吃几个面饼罢了。不过此人倒是好手段,此举最大的好处莫过于邀买人心了。”

    通判点点头,“大人说的有理,如此一来,肃昌的百姓们必会对他感恩戴德,以后再施行起政令来,恐怕要顺利的多了。”

    “哼,政令?肃昌穷成这副模样,他又往各个县里面拨了服徭役发的钱,衙门账上还有几个钱?发行什么政令,没钱那是寸步难行。可惜了,年轻人还是沉不住气,狂妄自大呀。”

    肃昌粉条厂的生意做得很大,收益非常可观。但别的府并不知道这个厂经营下来有一大半的利润都归官府所有。他们一直以为这服徭役倒贴的钱是宋声从衙门那仅存不多的公账上拨下来的,纷纷等着看笑话呢。

    别的府城当官的都是冷眼旁观,等着看宋声今年收不齐这整个府城的赋税,但别的地方的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心里都羡慕极了,原州府下辖的一个小村落,就有一户人家在讨论这个事儿。

    不光是因为人家服徭役还倒给钱的事,还有他们当地人靠着粉条致富了的事。

    这户人家,主人姓张,叫张回,家里的人世世代代种地

    ,到了他这一辈,他跑出去闯荡了两年,没挣到什么钱,还是选择回来种地。

    只是因为他出去了两年见了一些世面,所以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心里忽然萌生了一个打算。

    “阿娘,我不是有个表哥在肃昌府城吗?我想去肃昌投奔他。”

    张母则是皱起了眉头不懂儿子为什么要去肃昌,劝说道:“儿啊,你就跟爹娘在家老老实实种地吧。外面没啥好的,你看你在外面两年吃苦受累的,挣了几个钱啊?更别提是肃昌那种地儿了,比咱们原州还穷,去那儿干啥呀?”

    “你莫不是觉得人家那服徭役倒贴钱,所以想去吧?可是你一个外乡人,就算去了想参加徭役,人家也不认你啊。”

    张回则是说道:“阿娘,我没有想着去那里服徭役,服徭役才挣几个钱,但是阿娘,你知道吗,我听说那边开了个粉条厂,现在开始招收外乡人了。也就是说只要通过他们的核查,被选上的话也能进去做工。表哥不是在那儿吗?我就想去试试看。听说那里待遇可好了,管吃管住,每个月还能发小一两的工钱呢。”

    张母没想到儿子是这个想法,他们家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张母其实是不想让他出远门的。但要是光靠他们老两口种地给儿子攒聘礼,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给儿子娶上媳妇。

    “等你爹回来了,我们商量商量。”

    张母这么说,张回心里松了一口气,只要他娘不反对就行。

    宋声开的粉条厂自从扩大规模之后,第二批招了一波人,生产量加大了不少。但他们对外的订单也多了不少,他组建的那一小支商队去了关外后发现粉条在那里特别受欢迎,往返一趟差不多要花上两二个月的时间,但一趟就能卖出去不少。

    尤其是道路不好走,运输成本大,东西运过去之后价格上涨了不少。但依旧有人买,大多数是一些有钱人家买来自己吃的,还有一大部分是外头的那些客栈和食肆买的。

    又多了一个销路,对外的需求就会有增加。

    而年底宋声送往京城的粉条也起了作用,当时他送了很多,成本加起来有不少钱。

    一方面是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尝尝鲜,另一方面他也是存着想宣传这个粉条的想法,毕竟买他们粉条的人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带动他们的生产力,让肃昌依靠这个能够先让一部分的百姓富足起来。

    所以他不仅组建了一支商队往关外跑,还让人带了一些粉条不远千里跑到京城去卖。

    地方越远,路上越不好走。物品的价格除了本身的成本之外,运输成本要占有很大一部分。所以这东西运到京城,价格变得相当昂贵。

    东西嘛,都是物以稀为贵。即便价格再高,只要有人想吃,自然是会愿意花钱买的。毕竟京城这种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

    京城中流行什么,很快就会被别的地方的人效仿。尤其是长公主竟然也爱吃这粉条做的菜,都不用宋声花钱营销宣传了,只单单一个长公主的名称,粉条销量就噌噌的往上涨。

    长公主都说好吃的东西,那能不好吃吗?如此一来,就会引起周边府城百姓们的好奇心,有钱人自然会花心思去想方设法的购买。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粉条厂的生产量又增大了一倍,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供不应求的情况。

    如今粉条已经被打上了肃昌的标签,已经成为了肃昌本地的土特产,知名度也逐渐往外扩散开来。

    肃昌的城门修的很快,修完之后还有城里的道路也都需要修缮,包括城西还有城北,这次全都铺上青石板。

    青石板的价格虽然昂贵,但要想把肃昌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城池,首先环境一定要好。

    由官府出面采买青石板,价格能稍微便宜一些。但整体下来还是花了很多钱的。

    再加上扶徭役又不能亏待了老百姓,等徭役结束后,衙门账上的钱已经花的所剩无几了。

    宋声看了看崔海拿过来的账本,叹了口气。这钱还真是不经花呀,仅仅是修了城门和城里的路,场外那几条通往各个县里的官道他们府城只承担了一小部分,而且这外面的路还都不是铺的青石板,都是买的石块,然后在石块的缝隙间填充散土压实,做到平整。

    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水泥,想要做出平坦的水泥路,还需要花时间琢磨水泥的配方。

    仅仅是做了这些工程,衙门账上的钱已经花差不多了。

    百姓们服完这一次徭役,跟以前的感受天差地别。以前回到家瘦弱不堪,像是老了好几岁。这次回去个个红光满面的,虽然累是累了点,但能吃饱饭,还能吃上肉,再加上还有钱拿,大家伙能不高兴吗?

    十月,天气转凉。短时间内宋声都没有再进行工事的打算。一方面是要接着赚钱,另一方面要寻找一些新的商机。

    此时距离肃昌二十里外的一家客栈里,一支大型商队正在此处修整。

    他们是从江浙一带过来的,一路沿途行商,途经原州府,本来是不打算到肃昌来的,但是听说这里新出了一种叫做粉条的东西,很受大家欢迎,所以特地绕了点路过来看看。

    为首的商队话事人是一个中年男人,大约二十多岁,一双眼睛带着商人独有的精明和锐利,衣着华贵,周身气度不凡。此人腰间挂了一块玉佩,玉佩是环状,中间却雕刻有一尾鱼,像是在水里游,头跟尾相接。

    身边的人对他都很是恭敬,肃昌地方偏僻,这家客栈条件也很简陋,一行人就在大厅简单吃饭。

    旁边的人开口说道:“二爷,这里距离肃昌府城还有二十里路,咱们在这里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出发,中午之前就能到。”

    被叫做二爷的人眯了眯眼睛,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二爷,咱们赶在年底之前得回去,为何要在此地逗留?家主身体愈发不好了,就怕有个什么万一,被大爷抢占了先机……”

    男人瞪了他一眼,他立刻闭了嘴。

    “明天一早去肃昌。”男人撂下这句话,就去二楼厢房休息去了。

    下面的人见他走了,才敢小声交流着。

    “沈二爷刚才也太吓人了,他一个眼神扫过来,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你在二爷这干的时间还不长,习惯就好了。唉,要不然大爷在中间使绊子,二爷这等厉害的人,怎么可能亲自带商队到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来。”

    “是啊,要我看呐,二爷比大爷强多了,之前沈家没落的时候,还不是二爷扛起了担子,经营着绸缎坊让沈家起死回生,还一跃成为林州首富。家主真是偏心,放着这么好的儿子不传承家主之位,偏偏一直拖着,大爷接二连二的使绊子,二爷真是难呐!”

    第二天一早,这支商队匆匆吃了早饭就出发了,直奔肃昌府城。

    沈二爷之所以到肃昌来,就是因为外地的人都说这里的粉条很有名,而且这里还有一绝,就是肃昌酸辣粉。

    现如今酸辣粉这种东西买了粉条回来几乎都能做出来,但要说味道最正宗的,还得是肃昌府陆记酸辣粉,而且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他们沈家是靠蚕丝织布发家的,林州在江南,江南的丝织品发展兴盛。但商业发展兴盛了,意味着同行也多,竞争也非常的激烈。

    而他们沈家,跟外边的人竞争也就算了,自家内斗也一直没停过。这次他不小心着了大哥的道,在订单上出了很大的纰漏,直接被他那个偏心的爹打发了出来,让他经营这支商队。

    他们沈家在丝织品方面工艺的确出色,但东西做得好也要卖得出去才行。所以商队的目的就是把他们带出来的丝织品推销出去,最好能签到大量的订单,其次从外地带一些本地没有的东西回去卖,扩展一下家族的经营范围。

    所以他才看上了粉条这种吃食,自古以来老百姓最关心的两件事就是吃和穿。

    穿的方面正是他们家擅长的,而这吃的方面,林州已经有很多各地的特色小吃了,倒是这粉条,他走南闯北也许久了,从前从未听说过这种东西,而且他打听过,这种东西才兴起没多久,但口碑却很好,很多人都爱吃,他从这种东西里面看到了商机。

    他们是大型商队,走到城门处得排队进城。到了城门外的时候,商队里的人看到城门崭新的模样,感到十分惊讶。

    据他们的了解,这肃昌就是一个破地方,不仅穷,甚至破破烂烂的。可他们看到了什么?人家的城门可是崭新的很,看着就很气派,哪里破破烂烂了?

    “果然传闻不可尽信啊。”

    沈二爷也抬头打量着城门的,肃昌二字写得遒劲有力,而且上面像是上了一层黛青的颜料一般,看着既醒目又美观。

    这两个字其实是宋声让人砸了之后重新刻的,原来的被风雨侵蚀的看起来十分沧桑,影响美观,宋声还是希望来肃昌府的人第一眼看到城门可以留个好印象。

    因为是商队,拉的马匹多,在城门处交了城门费,查看了路引之后他们才得以进城。

    城里的景象让他们眼前焕然一新,一眼望过去道路整整齐齐,全都铺的青石

    板,不过这在他们南边都是常见的,不足为奇。

    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整条街看起来都十分干净,路边随处可见各种小摊的摊主叫卖,热闹非凡,并不像外人说的那种荒凉破败。

    这跟他们富饶的江南自然是比不上的,但在这种人人口中偏僻贫瘠的地方,就相当让人惊讶了。

    进了城,他们先去找了一家客栈安置。

    已经快到中午了,安置好之后,他们到客栈一楼大厅吃饭。

    进城之后他们看到的景象与他们这一路走来听说的完全不同,让商队的这些人都心生好奇。

    吃饭的时候就跟本地的客人们搭上了话,打听了几句。

    “这位兄弟,我看咱们这城里路挺新的呀,刚修过吗?而且看起来干净整洁,街上也都很热闹,怎么跟外面的人说的不一样啊?”

    这位兄弟看了他一眼,说道:“我说大兄弟啊,你是外地人吧?”

    “对,我们是商队,途经此地。”

    “怪不得呢,就说是本地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咱们肃昌的变化。你说的那都是以前啦,要是咱们知府大人还没来,那的确就是你听说的那种样子。但时移世易,现在可不一样了。”

    “你看见没有?这可都是青石板铺的路,还有那城门,都是才修过的。这些都仰赖于我们知府大人,要不然肃昌哪有现在这景象?”

    这人一吹嘘起来就停不下来了,从粉条厂一直说到服徭役,中间那是一口水都没喝,还有些夸大其词,把宋声这个知府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

    不过这也说明了如今肃昌的百姓对宋声的爱戴之心有多深刻了。

    客栈中人来人往,吃饭的人一波又一波,商队的人跟好几波本地人打听了情况,他们都说的相差无几。言辞中对于如今这位肃昌知府相当敬爱和追捧,而沈二爷还得到一个消息,这个有名的粉条厂,就是他们口中的知府大人一手创办的。

    这点引起了沈二爷的兴趣,据说这位知府大人还不到二十,比他还小上个几岁,任职此地知府也不过两年多的时间,竟然让这偏僻贫瘠的地方改变这么大,可谓是个相当有本事的人。

    强者都有慕强的心理,沈二爷对于这种厉害的人很感兴趣。再加上本来就是冲着粉条来的,那么这知府大人,他理应去拜访一下。

    不过此事不着急,今日才刚到府城,除了休息之外,他还打算先在城中转一转,一是看看这城里的变化,二是想去尝尝这里十分有名的酸辣粉。

    “劳烦问一下,听说这里的陆记酸辣粉很有名,请问是在哪里,我们等会儿想过去尝尝。”

    “哦这个好找,你就顺着这条街走到头,在左转走到头,再右转,就能看到他们家挂的招牌了。你们要是想去吃啊,建议你们晚点过去。现在这个时候正是饭点,那里人可多了,排队都要排上半个时辰,你们不如等人少的时候再去。”

    商队里面听完这话有人忍不住问道:“这酸辣粉真的这么好吃吗?这么多人排队?”

    这本地人瞧了他一眼,自豪的说道:那是当然㈩_[(,我敢跟你说,在这方圆几百米以内,就没有一家能够做出陆记酸辣粉的味道的。你去尝尝就知道了,味道真是一绝。不过这东西有些酸辣,你们要是吃不了酸辣的口味,还是别去了。省得好不容易排队排到了,发现自己吃不了,多浪费。”

    沈二爷一行几个人还是去了,酸辣就酸辣吧,他们之中有些人能吃有些人不能吃,但来都来了,总要去见识一番才不虚此行。

    沈二爷本来就是为了考察这个酸辣粉以及粉条的受欢迎程度的,排队不要紧,人多了才好。所以过去的时候正如客栈里的那个本地人所说,陆记酸辣粉门前有好多人正在排队。不过半个时辰确实有点夸张了,他们排了大概两刻钟的时间排到的。

    那几个不能吃辣的人就没点酸辣粉,而是点了一壶茶水在旁边陪坐着,反正刚才在客栈已经吃饱饭了,现在吃不吃都不打紧。

    然而酸辣粉还没端上来,他们就闻到了诱人的味道。等到端上来后,身边的几个兄弟已经开始吃个不停了,他们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他娘的这闻着也太香了吧。

    “好吃吗?”

    “好吃!真的好吃!又酸又辣,味道真的一绝!”

    看着自个儿兄弟吃的那么香,他们几个最后也没忍住每个人又点了一碗。

    向来吃不了辣的,还是忍不住尝试了一次。这一吃,就没停下来。从前他们怎么没发现这辣椒这么好吃呢?

    沈二爷也吃了一碗,刚尝第一口的时候他就眼前一亮,这东西的味道,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吃到过相同味道的饭食,就连相似味道的都没有。

    他不禁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这种知识引入到他们江南,由他们经营,应该会有不少人喜欢。

    要知道在他们林州,这种重口味的饭食可不多。即便不是人人爱吃辣,但只要有一部分小众群体爱吃,那他这个生意就能做起来。

    他们沈家早就想把家族产业扩展到酒楼行业了,如果能有这么一道特色菜,再加上粉条的引进做几道有粉条的菜,完全可以当个活招牌。

    沈二爷心思活络,吃了个酸辣粉,还不忘打听了一下这家铺子的背景。毕竟他有意想把此食物引入到他们林州,人家这种铺子配方一定是顶重要的,所以得先打听好背景,才能某种方向与谁谈合作。

    结果这一问,竟然得知这陆记麻辣烫背后的人实际上是知府大人的夫人陆清。

    沈二爷笑了笑,既然他要找的人刚好是一家人,那索性直接找知府大人就能谈。

    于是第二天一早,沈二爷就让人给宋府递了拜帖。

    拜帖上言明了他的身份,他是林州第一首富家的二儿子沈植。

    宋声晚上从衙门回来之后,陆清把这拜贴拿出来给他看了看,说道:“相公,这是早上有人送过来的,我看了下,对方很有礼数,下了拜贴,说是江南林州首富的二儿子沈植。”

    “江南林州,应该很远吧。首富家的儿子怎么好端端的跑到咱们肃昌来了?这会不会是骗人的?”

    宋声打开拜贴看了看,拜贴上的字苍劲有力,又不失秀美,像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专门练出来的。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见见再说,他既然有意约见,又是首富之子,想必很有商业头脑,大概率是冲着粉条来的。江南……如果能合作倒是个好事。”

    毕竟他们现在的粉条虽然已经卖到了京城,但江南离他们实在太远了,一个南一个北,但如果能够多一个销路,岂不是更好。

    宋声捏了捏陆清的小手,温声道:“他在拜帖里留了住址,等明天让宋乔过去给他传个信儿,就说让他直接来衙门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