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5 章

作品:《小夫郎他旺夫呀

    第 295 章

    宋声和陆清肃昌之后俩人也没闲着过,宋声第一件事就是粉条厂的生产事宜。

    现在订单多,粉条的供货量大,很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尤其是供给军队那边的,要严格把控质量问题,绝对不能出岔子。

    陆清把酸辣粉铺子的事情全都[jiao]给宋晓去打理了,他现在主要[cao]心的是慈幼院的事。

    慈幼院收容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那种有父有母的穷苦人家不敢再把孩子送来了,但一直到目前为止,慈幼院收容的孩子多了不少。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听话的,人一多就容易出事情,吵闹不说,最恶劣的就是出现孩子互相打架的现象。

    陆清今天匆匆忙忙赶过去,就是下面的人来报,说是慈幼院有两个孩子打架,其中一个下手有点狠,把另外一个孩子打的不轻。

    这可不是小事,下面的人赶紧报了上来。陆清这才从家里赶过去看情况。

    慈幼院的管事是个会来事儿的,在陆清到达之前,就把受伤比较严重的孩子送到医馆去了。

    陆清听到医馆那边的消息说虽然身上的淤青看着有些严重,但好在并无大碍,多休息几[ri]就好了,他心里是松了[kou]气。

    只是这件事情不能盲目的教训孩子,他得先了解一下情况。

    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慈幼院各种各样的事件层出不穷,还都不是什么好事,不是几个孩子闹别扭打架,就是一些[xing]格比较霸道的孩子抢别人的饭吃。陆清觉得这样一直下去不行,还是得规范一下慈幼院的管理制度。

    只是应该怎么样管理才好,他也没想明白。等到晚上宋声从衙门回来之后,他与他说起此事。

    “现在的孩子太多了,而且年龄个头都相差的多,光是这个月就出了不少这样的事儿。相公,你说有没有什么管理办法能让情况好起来?”

    其实自从那次打架事件之后,陆清就让底下的人出了一个新规定,禁止在慈幼院内打架。但明面上是制止了,私底下还是有这种事情发生。被欺负的人并不敢多言,怕随后遭到更厉害的报复。

    想到这里,陆清忍不住叹了[kou]气,“你说这些孩子是怎么想的,以前吃不饱穿不暖也就算了,现在都给他们提供好的衣食环境了,怎么他们还怎么顽劣呢?”

    宋声知道他是好心,才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的。但有些野孩子在外面流[lang]久了,[xing]格一时之间很难扭转过来,还是得接受教育才行。

    想到自己之前想要开官学的打算,宋声道:“不如这样,你让下面的人把慈幼院里这些孩子们按照年龄进行分班分类,相同的年龄段放在一起,让他们免费上官学。”

    义务教育虽然不能普及九年,但是普及个一两年他暂时还是可以做到的。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接受入学教育,读书懂得道理,大概就不会如此野蛮妄为了。

    至于那些个别的有劣根[xing]的,如果读书也不能使他们明事理,那就教不好了。这样的

    人也不适合继续待在慈幼院。()

    官学?相公,你是要重开肃昌书院吗?陆清双眼发亮的看着他,肃昌的书院是什么样子的他也知道一些,一般一个地方的发展如何,看书院就能知道。

    ?想看长亭渡的《小夫郎他旺夫呀》吗?请记住[]的域名[(()

    要知道有时候文人的[kou]诛笔伐可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一[kou]唾沫星子都能喷死一个人。

    在大景,书院并不是私有[xing]质的,而是归朝廷和官府所管,旨在为大景培养优秀的人才。

    肃昌的书院说是荒废也不为过,如今里面也没有学子了,教书的夫子更是全都走了。他很期待自家相公能够把书院重开起来。

    没想到宋声摇了摇头,说道:“我说的官学,是要先开设一个蒙学班,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够读书识字,后面再考虑重开书院的事。”

    在这个时代,因为[jiao]通不便,义务教育很难实现。宋声打算在府城和各个县里都设置一个蒙学班,只要年纪到了,都可以免费听学。

    聘用夫子的费用都从官府这里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书院自是也要重开的,只不过这样一来府城衙门账上的钱就不够用了,想要尽快把书院和蒙学班开起来,就得集资了。

    陆清一听就知道这件事不好办,自古以来知识都是无价之宝,前朝有个大儒,在两国[jiao]战的时候宁死也要护住自己祖上留下来的书籍,说明在这个时代书籍是非常珍贵的。

    想要把蒙学班和书院都开起来,可想而知有多大的难度。光是夫子就不好找,还有学习所用的书籍,都要花钱买。

    就算是买最便宜的,上上下下那么多所蒙学班,全都要花钱。更别提重开书院了,各种夫子都得请,擅长进士科,明经科,算学律学等等的夫子,都得请一个过来。

    书院的院长还要找德高望重的大儒坐镇才行,光是这个人都不好找。

    宋声但心态倒是还算乐观,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嘛,一步一步来。

    第 295 章

    “相公,你也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了,能稍微缓一些的事情就缓缓再做,看你这两年官儿做的也太累了,我心疼。”

    宋声拍了拍他的手,轻抚道:“没事,我心里有数,别担心。虽然忙了些,但生活也很充实。有你和孩子陪在我身边,已经很幸福了。”

    宋声其实心里有数,他如今来到肃昌已有四年多的时间,经过他大刀阔斧的改革,肃昌与以前已经大不相同。

    最近接到李满从京中传回来的信件,信上提了好几次如今圣上的身体已经不大好了,现在开始让太子监国了,皇长孙协同辅助。

    太子是皇长孙李凌尧的父亲,此人虽憨厚老实,但却无治国之才,在读书一道上实属不佳。如今景帝身体不大好让他去监国,还让李凌尧辅助他,其实就是在培养李凌尧。

    李凌赋不会看不出来景帝此举的含义,他定然要采取一些手段对付李凌尧了。

    他们两个之间的争吵宋声不想参与,他如今最关心的是景帝如今的身体到底是糟糕到了哪种程度。

    他

    () 如今在肃昌做了四年官,再有一年就能够回京述职等待官位变迁了。所以对于他来说,只剩一年的时间待在肃昌这里,把官学重开起来。

    前路他也不知道会如何,也不知道景帝的身体还能不能再撑一年,到时候自己又会被调往哪里。

    但在离开肃昌之前,他得把这最后一件事情做了。

    宋声想了想,留给自己的时间太短,还是把蒙学班和书院一起[cao]办为好。

    钱不够用,他来想办法。

    第二天,宋声给城中的几个富户下了请帖,约他们过府一叙。

    宋声身为知府,如今的声望越来越大,深得百姓们敬仰,这些商人们看到他把粉条厂和砖厂经营的这么好,也都很佩服他,如今能得他邀约,每个人都感到几分荣幸。

    只是在荣幸的同时,还有几分忐忑。这好端端的,宋大人找他们过府一叙是要说什么?难不成是要敲打他们什么?

    不管是什么,就算他们在心里猜了个百八十回,到了那[ri]全都老老实实的上门去宋家了。

    宋声提前就让人把前院正厅打扫了一下,专门用来会客。

    等人都坐齐了,宋声说了几句客气话,直接进入正题。

    “不瞒各位,本官打算重开官学了。”

    众人面面相觑,重开官学刚把他们叫过来有什么关系?粉条厂和砖厂生意经营得这么红火,背后有官府在,重开官学也是开得起的。

    “本次官学除了书院之外,本官新增了一个蒙学班,年满六岁的孩子,不论男女还是哥儿,都可以免费进去读书,读满四年后毕业。”

    这个话一出来,引起在场所有人的震惊。男娃也就算了,女娃和哥儿也能跟着一起去读书,这听着就像天方夜谭啊!该不会是宋大人脑子发热瞎说的吧。

    有一些私塾的夫子为了多挣点钱,也会在招收男孩子的同时招收哥儿作为学生教授知识,但这种也不太多,宋声想把这种情况做到普及。

    六岁开始读书,读到十岁就可以参加童生试了。如果有幸能够考上童生,就可以去考秀才。

    这中间可以去县学读书,县学是官学,但只接收童生。考上秀才之后,就读的官学是书院。

    但是在童生之前和秀才之后这段时间的教育其实是空白的,全靠家里供着,或者勤奋好学才行。

    宋声想把这两段空白填上,尽量完善一下这里的教育制度。

    “只是这样一来,就需要各位的帮助了。”

    在座的大家都是明白人,听他这么说就知道今天被叫过来的用意了。

    他们心里除了震惊,还有好奇,因为这是一项非常特立独行的举动。据他们所知,其他的州府并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女人和哥儿都去跟着读书识字的。况且还是免费进去读,一读就是四年,这一听就是亏本买卖啊。

    但你看宋大人经营的粉条厂和砖厂,就知道跟着他的步子走定是没错的。看看原先的刘员外,当初宋大人找他合作的时候他坐地起价,没能算上这杯羹。现在看着粉条厂发展的这么好,他每天都在痛心疾首。

    “大人,您要说开设书院我是支持的,需要我们几位奉献点钱出来没问题,可这蒙学班……”他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大人能否说仔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