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东坡居士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

作品:《从盘点古代巾帼开始[历史直播]

    70. 东坡居士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

    “第三个那肯定是满清第一贪官和珅了!乾隆年间朝廷税收约四千万至七千万两每年,而据不完全统计,和珅被抄家时有黄金33500两,白银300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以及大量的房产、地产和不计其数的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总价值估计在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之间,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注1】。”

    历代缺钱或不缺钱的皇帝:慕了慕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中堂可以说是乾隆留给儿子嘉庆皇帝的最大遗产,嗯~当年康熙也给雍正留了很多这样的遗产,但加起来也肥不过一个和珅。从这一点来看,乾隆确实像爷爷,且青出于蓝,都是懂得给儿子留遗产的人啊!”

    先代帝王:谁家儿子如此败家?养出这样一个巨贪,朝廷和百姓得被霍霍成什么模样!

    为了平定三藩简衣缩食,好些年,如今正因着天幕揭破正准备收拾内务府刁奴的康熙皇帝:……突然有点共情崇祯了,怎么家里如此多的贼!

    完全没有反省自己在其中的责任。

    被乾隆压了好些年,终于顺利接收了亲阿玛遗产,一朝富裕的嘉庆皇帝:……行吧!

    雍正:勿cue!正在打儿子路上!

    昨夜因着天幕被招进宫中,被胤禛拉着彻夜谈话,商议西洋各国诸事。今早正准备出宫,又因天幕暂留了下来的九贝子胤禟看着皇帝拿着[ji]毛掸子打儿子,有些恍惚。想笑,却又笑不出来!

    对于政敌胤禛的笑话,是不看白不看!但笑,又笑不出来,回顾前半生夺嫡的经历,自己又何尝不是笑话。或许他们自以为轰轰烈烈的夺嫡在后世人眼中就是一群窝里横的蠢物在内斗吧!

    对于胤禛与他说的事情,九贝子原本有些茫然。兄弟们斗的你死我活,说握手言和就握手言和,哪有那么容易。可现在皇帝愿意为了自己的江山退一步,那么他呢?

    大体是愿意的,天下不是他的,虽然姓爱新觉罗,却也没伟大到费心思去守护皇帝的天下。可皇帝允诺了他郡王之位和生母宜妃的晋升。先帝嫔妃本该在先帝死后得到晋封,宜妃母子得罪了皇帝母子,却被落下了。

    九贝子再讲义气,也不能不管母亲和妻儿。过去不回头是笃定了皇帝不会放过他,可现在有了选择,他的心思自然也就变了。然到底是有些不甘,但这会儿看着皇帝气得要亲手打儿子,那份不甘竟是淡下去了。

    秦始皇:真有钱!有这样一个和珅给他抄,什么直道、长城、阿房宫修不起来!

    刘邦:真有钱,要是这和珅是大秦的官就好了,那他现在可发财了,何至于拉车的马都凑不出来。

    汉武帝:真有钱,给我个和珅抄,哪里还需要搞钱才能打匈奴,修皇陵!

    唐太宗:真有钱!大隋怎么没这样的贪官给我抄!要知道唐朝建立时,大隋朝的国本基本被隋炀帝霍霍干净了,百姓都死得七七八八了!

    隋文帝后期大隋有八百七十万户,计4600多万人。然隋炀帝的荒[yin]无道,滥用民力加上隋末唐初的战乱导致全国人[kou]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仅两百余万户,许都不到千万人。

    且不说什么通运河,拉龙舟,修宫殿建长城的徭役迫害。仅三征高丽,不算战死的士兵,仅光运送物资的民夫和妇人尸体就在路上堆积成山了。这锐减的人[kou],至少有三千万应该算在隋炀帝的□□上。

    因为折损的多是青壮男女,缺乏适龄生育人[kou],这种影响会持续很久。直到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大唐户数也才恢复至304万,人[kou]1235万。魏征晚年与唐太宗的对话中还说许多地方境内走上一天不见人烟。

    说李唐摘了杨家桃子委实不公,大隋留给天下的是满目苍夷,李唐在乱世中重整了山河,巨唐的一切是唐人的努力得来的,可没有隋朝的功劳。

    “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是包珠宝,面粉包珠宝就很奇怪啊,回去还要洗。且包了珠宝的面粉还有人吃吗?猪[rou]包子是在南宋才开始盛行,但羊[rou]包子也有可能啊!要赏赐珠宝就直接赏赐,何必在这糟践粮食。”

    “古代牛是不能轻易宰杀的,而猪在古代称豚,豚[rou]贱,贵族不仅自己不屑于吃,还会鄙视吃豚[rou]的人。”

    “这……怎么说呢,多少有点大病吧!食材只有价格贵贱,可没有吃什么就高贵的说法,在现代要是有人说吃什么能显得高贵,那都是有大病的。对于古代什么都要分个三六九等的思想,正常现代人是不太能接受哈!”

    “当然古人不喜豚[rou]主要原因还是古代豚[rou]腥[sao],现代的猪[rou]就没这个问题了。现代猪[rou]好吃有三个因素:其一通过培育和引进外国猪杂[jiao]改良品种,诸如什么哈白猪、北京黑猪、太湖猪、金华猪、香猪等等,品种不要太多。不同的品质还有不同的特质,比如产仔多啦、好喂养不挑饲料啦,抗病力强啦,[rou]质好啦!”

    古代人:……你们不仅能把每一种粮食研究出花来,每一种牲畜也都研究出花来是吧![ji]鸭鹅是不是都有几十个品种?

    古代贵族:甘拜下风!贵族素来是穿的[jing]致,吃的[jing]致,现在才发现自己还没有未来的普通老百姓活得[jing]致,原来的优越感被打击的七零八落!

    70. 东坡居士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

    “其二是阉割,事实上不仅猪阉割后[rou]会更好吃,羊、[ji]之类的牲畜阉割后养殖也可以改善[rou]质。对了,我以前以为公的才需要阉割,后来才知道母的也要阉割。比如猪,一般是三十[ri]左右阉割,公猪割睾/丸,母猪割卵/巢。”

    有那头脑灵活的百姓立即记下了,准备在有条件时尝试一下。若真能养出不腥臊的猪,就多了一条财路。

    “阉割的猪不仅[rou]质好,而且养殖周期也能缩短一半,出栏快,节约成本。不过在古代有个问题,古代没有消毒药品,顶多拿[cao]木灰给伤[kou]消消毒,但如果技术不够好,鲁莽阉割可能死亡率较高。所以要在古代推广这门技术,还得朝廷推广。”

    听到这里,想着尝试的人又被死亡率吓退的,也有记住了要用[cao]木灰消毒的。

    “你说为啥要朝廷推广?宫里不是都会养去势的巧手嘛,应该有些阉割后如何降低死亡率的法子!你说给人去势多丧德,但给家畜家禽阉割就不一样了,那是利国利民之举,老积德了!”

    “我小时候,很多村子都会有一个专门做这个的人,他们会养一两头好的种猪专门给各家配种,同时兼职阉割小猪猪。”

    “虽然挺辛苦,每天都要挨家挨户跑,但一般掌握这门手艺的和屠户一样,家庭条件都很不错。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普通百姓只要有一门压箱底的手艺,那[ri]子就能过得很好啦!”

    “当然我说的是现代,不包括明朝。明朝你要是掌握一门好手艺,有很大风险会被老朱家抓去做白工。抠门老朱,最爱让人做白功,扣出来的钱全养他家的宗室猪群!”

    老朱家:……

    其他皇帝:乐得看老朱家笑话,已经很开心!为什么呢?以前为了名声,许多皇帝不得不捏着鼻子纵容宗室,但现在不同了!天幕对吃白食还鱼[rou]乡里的宗室颇为不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皇帝想要收拾藩王和宗室,就少了许多顾忌。

    不说远的,就大汉的文帝、景帝、武帝祖孙三代对此都非常高兴和感兴趣,尤其是景帝和武帝父子,已经暗搓搓琢磨如何削掉几个藩王,收回权利的同时,还能节省开支。

    眼下但凡有点脑子的藩王也开始收敛了。今时不同往[ri]了,以前贵族不把百姓但人看,即便他们鱼[rou]乡里,皇帝顾虑孝悌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但现在有了天幕站位,再有人把他们的罪证提[jiao]上去,没准皇帝就会打着天幕之名趁机把他们收拾了。

    相较于君王和王公贵族的小九九,历代皇宫中,有些从事此类工作的公公听了天幕之言很是心动。在宫中做这类事情的人大多没机会混到主子面前,若皇帝真让他们去教人阉割畜生,那岂不是得脸的机会?当然,也有人嫌弃阉割畜生不上台面,不太乐意。

    “第三养殖环境,古代羊和现代羊一样是吃[cao]的,但豚却经常养在茅厕中,甚至吃粪便。现代养猪是很注意猪圈清洁的,阉割后的猪没有那么好动,可以随便关小猪圈。那些大型养猪场且不说,农家养猪也是每天清洗猪圈。保持猪圈清洁,可以让猪不容易生病,[rou]更干净好处。”

    改良品种非一时可以做到,但阉割和改善养殖环境却是可信的,只希望猪阉割后真没有主播说的那么好动,能缩短养殖周期。

    “在现代,普通人更喜欢猪[rou],猪[rou]嫩且香,单独烧或炒菜都很好。其次是牛[rou],因为现代以机械化耕种为主,耕牛一般只有一些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地方才有,养牛多是养[rou]牛。”

    “最后才是羊[rou],羊[rou]有羊[sao]味,普及率在现代尤其是南方没有猪[rou]、牛[rou]那么高。当然这是现代,古代是牛[rou]不易得,猪[rou]不好吃,贵族多偏爱羊[rou]。宋仁宗也不例外,很多记载都明确提过宋仁宗喜好羊[rou]。但是——”

    “对头,总有个但是,宋朝吃羊[rou]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宋不是又叫怂宋嘛,宋时北方[cao]场基本被辽国所占,没啥地方养羊,供需不平衡,羊[rou]不易得,所以开始鼓励百姓吃猪[rou]。”

    “北宋鼎鼎大名的苏东坡苏大学士就曾因吃不起羊,于是潜心研究如何做好猪[rou],从而有了大名鼎鼎的东坡[rou]。”

    “子由,这个苏东坡与我们同是宋人,还同姓,跟与我一样爱吃,好有趣啊!不知道他是哪一朝的。”英宗朝,因父丧与弟弟在家守孝的苏轼好奇道。

    “众所诸知,我们苏大学士在党争严重的宋代那是一股子清流,变法派说要变法时,他在那陈述变法弊端;变法派倒台了,守旧派上位要废除新法,他又说有些新法挺好的,不能全都废了。主打一个有啥说啥的耿直boy。”

    “但在大宋官场,耿直boy混不住啊,于是无论哪一派上位,都是贬苏东坡。还因此衍生出了他弟弟苏辙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最后官至宰相的梗。当然这就是个梗,苏辙捞过哥哥不假,但一路捞哥哥就夸张了。”

    “哥哥,你就是苏东坡!”苏澈道。

    苏轼:“……子由,天幕说你官至宰相哎!”

    “苏辙本人也是非常莽的,当年与哥哥一同科举,殿试有道题就是让大家说说当今皇帝当得咋样啊?这本是让大家歌功颂德的,结果实心苏辙,真言辞激烈的开始讲皇帝政事得失。”

    “初考官胡宿认为他对皇帝不恭,应该戳落。司马光与范镇则认为压一压名次就好,加上三司使蔡襄力挺,闹到了皇帝面前。亏得是好脾气的仁宗,认为不该因苏辙直言而弃之不用,最后只是被压了名次,没有直接黜落。”

    天幕下苏辙轻叹了一[kou]气,先帝当政时,固有瑕疵。然于他却可说有恩!毕竟,那会儿他写完后,自己也以为会被戳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