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作品:《七零之冷情知青的佛系妻

    第四十一章

    一年半后。

    “哐当——哐当——”

    铁片被敲响的声音响起,晒谷场旁边的几栋土坯房里冲出了很多小孩子,原本安静的空地,瞬间变得吵闹起来。

    “放学喽,放学喽!”

    “你们今天学了什么?”

    “走,一起回家。”

    “今天张老师留了好多作业,得赶快写完,不然天黑了浪费煤油灯,我娘又得说我。”

    其中一间屋子里,孟东然不紧不慢地收拾书包,一个草绿色的单肩包,这是奶奶李兰香用一件衣服给他缝的,上面还有一颗闪亮的红星。

    在大部分小孩都没有书包的情况下,孟东然的小书包引来了很多羡慕的目光。

    收拾完书包,孟东然并没有着急回家,而是用教室墙角的扫帚把教室打扫了一遍。

    “壮壮,你还没走呢?”

    孟东然朝来人望去,发现来人正是老师孙雅婷,对方手里拿着一本书,之前的长发变成了齐肩短发,气质温和干练。

    “孙老师,我已经是大人了,不要再叫我壮壮,叫我大名吧。”孟东然的脸上还带着婴儿L肥,小眉毛拧着,看起来十分严肃,像个小大人一样。

    孙雅婷忍俊不禁,“是是,孟东然同学。”

    时间过得真快,第一次见面时,会甜甜叫她漂亮姐姐的小壮壮,如今也变成了矜持的翩翩读书郎。

    以前孟东然的性子像孟晚秋,可自从上学之后,就变得跟裴行之越来越像。原因可能是裴行之管孟东然管的最多,全家对孟东然学习最看重的不是孟延春,不是董含韵,也不是孟晚秋,而是姑父裴行之。

    裴行之对孟东然很严格,学习上不允许孟东然懈怠,除了学校教的内容,还会私底下给他补课,说很多课外的内容。

    久而久之,孟东然就对裴行之越来越崇拜。小孩子,喜欢谁就下意识模仿谁,孟东然现在就是一个小版的裴行之。

    “东然你怎么还不回家啊?”孙雅婷好奇地问。

    孟东然从桌上拿起书包,挂在肩膀上,“马上就要走了,大湾村的栓子今天值日,但是他家不是离得远嘛,打扫完教室回家就要天黑了,我就帮他扫,反正我家离得近。”

    听到是这样的原因,孙雅婷一愣,大湾村的栓子,她知道这个孩子,是一个星期前才来上学的。

    大湾村离清河村有六七里路,按理说不应该把家离得远的孩子安排值日的,应该是杨雪没注意吧。

    看着孟东然软乎乎的头顶,孙雅婷心里暖暖的,孟家真的很会教孩子,要是其他人孩子根本想不到这点。而孟东然不仅想到了,还主动替栓子值日,真是一个细心又善良的孩子。

    孙雅婷摸摸孟东然的脑袋,“东然做得很好,放心吧以后栓子不用再值日了。”

    忽然被孙老师夸奖,孟东然脸瞬间变得粉扑扑的,清晨刚成熟的粉苹果,十分可爱。

    虽然很害羞,但是孟东然还是维持那副小大人的样子,“早该这样了。”

    孙雅婷笑,“快回家吧,你姑姑这会儿L应该下工了。”

    孟东然点点头,跟孙雅婷说了声再见,就向家里走去,可走了几步,步子就越来越轻快,感觉下一秒要跳起来了。

    孙雅婷笑着摇摇头,到底还是小孩子。

    清河村的小学校是一年前建的,当时村里甚至还开了一场村民大会,投票要不要建这所学校。

    当时很多村民对此嗤之以鼻,饭都吃不起了,还上学,开什么玩笑。

    “念啥书啊,连公社的学校都关了,我们村不仅让孩子念书,还专门建个学校,外面那些红袖套不得批到我们。就现在这样吧,队长支书啊,你们也别凑什么热闹了,孩子在家里还能干点活,打猪草,带带小的,要是上学去了,这些活儿L谁来干,这不是给我们添麻烦吗?”

    反对村民都跟着你一言我一语,反正大概意思就是不想找麻烦,不同意建学校。

    听着这些村民的话,无论是江河还是孟爱国都沉默了下来,虽然他们是村里的主事人,但是建学校这种大事,还是得看大部分村民的意见。

    就当众人以为建学校没戏了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你们说的不对,人家M毛主席说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是我们念了书,认了字,就能给你们念M主席语录,向王小二一样做个革命小战士,你们也不用专门去找认字的人一个字一个字的背了。”

    “就是,徐成哥家里哪些小人书我们也不认识,就知道看画,徐成哥他们认识也不教我们,一点意思都没有。”

    “我们要念书,不想当睁眼瞎,去城里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人家都笑话我们是泥腿子,账都不会算,超出十个手指头就不会了。”小家伙们想起去公社时受到的鄙夷,委屈得眼眶都红了。

    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要念书的竟是村里这群小娃娃们。

    听到孩子们的话,之前叫嚣着反对的村民们都沉默了下来。

    是啊,如果不叫孩子们念书,让孩子跟他们一样当个睁眼瞎,进了城什么都不知道,还经常被城里人嘲笑,连他们这些大人有时都觉得害臊,更何况这些小娃娃们了。

    念了书,起码以后能认识自己的名字,能算账,信也不用找人念、找人写。念得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像支书家的逢冬一样,人家县里高中的老师专门来到家里,生怕孟家人不愿意让他继续读书。

    到时候念完了高中,拿到了证书,还能去招工进城里的工厂,吃上国家粮。

    小孩们的这些话,让盲目无知的村民们醒悟过来,一致同意在村里建一所小学。

    而老师则是由知青院的知青,以及村里读到初中徐成几人担任。

    每个人上半天工,上半天课,上课的时间照样有工分。

    不用去地里晒太阳劳累,知青们当然愿意。

    就这样,清河村的小学校就这么

    建了起来,起初学生只有清河村的孩子,后来附近的村子也纷纷把孩子送来上学。

    有远见的人不在少数,这也让清河村的村民庆幸,幸亏当时同意建了学校,不然才是真的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清河村为什么突然要建学校,孙雅婷总觉得跟孟晚秋裴行之夫妻俩脱不了关系。

    被孙雅婷惦记的孟晚秋,此时下完工被人缠住了。

    “秀芝嫂子,你赶快收回去,我不缺这些东西,你拿回家给妞妞吃吧。”

    “嫂子知道你不缺,但是这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山上的野果子,听你大嫂说你喜欢吃,我就顺手摘了点回来,你帮了嫂子那么大忙,嫂子都没好好谢谢你,这点野果子算什么。”

    不停往孟晚秋背篓里塞野果子的人,是周婆子的小儿L媳小周嫂秀芝。

    几个月前,孟晚秋跟裴行之从山里挖完春笋回来,半道上就碰到了秀芝抱着一岁大女儿L秀秀往河里走,看样子明显是要寻短见。

    孟晚秋当然不能见死不救,夫妻俩把人从河里救上来,秀芝嫂子才大哭着说了寻短见的原因。

    原来是周婆子这个婆婆太过狠毒刻薄,严重偏心大儿L子一家,把二儿L子跟小儿L子当成大儿L子的血包,一年赚的工分全都补贴给了大儿L子一家。

    二房三房一年到头不见荤腥,连自己赚的钱影子都见不到,全被周婆子牢牢抓在手里。

    而当秀芝嫂子生了女儿L妞妞之后,周婆子看她更加不顺眼了,不仅不让秀芝姐坐月子,还想把妮妮送人,只以为妞妞是个女孩,而女娃娃是个赔钱货。

    最后还是秀芝嫂子的男人及时发现,才把女儿L要了回来。见小儿L子不听她的话,周婆子气愤地认为是秀芝怂恿的,对她越发不满。

    让秀芝嫂子在月子期间就去帮打猪菜,熬猪食喂猪,硬生生把秀芝姐累的昏倒。

    而秀芝嫂子的男人是个懦弱的,这辈子唯一干过出格的事情,就是把被亲娘送走的女儿L要了回来,见到妻子被周婆子蹉跎,当面当哑巴,背后就劝秀芝忍一忍。

    这样的事情持续了一年,秀芝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跟丈夫说要分家,而这话刚好被周婆子听到,地位被挑衅的周婆子当场打了秀芝一巴掌。

    然后把人拖到院子里叫大儿L媳帮忙,两人狠狠收拾了秀芝一顿,气不过周婆子还让小儿L子休了秀芝,让后就把秀芝丢到了门外,还把秀芝的女儿L扔了出来。

    就这样,忍受不了这种生活的秀芝,一下子没想开,带着女儿L妞妞准备投河自尽。不过半道上碰到了孟晚秋和裴行之,被救了下来,大家才知道这一切。

    事后,孟晚秋这秀芝嫂子带到了家里,把她的事情告诉了家里人,所有人都很愤怒。

    孟爱国跟李兰香当时就去了周家,可周婆子态度嚣张,一点都不认错,还扬言等秀芝回来要再收拾她一顿。

    李兰香身为妇女主任,这次真的生气了,直接告到公社的妇联,当天妇联的

    领导把周婆子和周大嫂带走,

    ?,

    而周婆子过了半个月才回来,回来时整个人硬生生瘦了一圈,没人知道周婆子经历了什么,可对方回来面对家里已成定局的情况,既无能为力也不敢反对。

    见到周婆子的惨状后,威慑了很多村里的一些打儿L媳打媳妇的人。

    经过秀芝嫂子的事后,李兰香才意识到自己做的有多不到位,开始反省自己,并在后面的日子改正,认真对待妇女工作,每个月都会叫全村的妇女聚集在一起开会,看看家里的男人,婆婆有没有打人的行为。

    而秀芝嫂子那之后就一直很感谢孟家人,孟晚秋夫妻俩救了她和她女儿L的命,孟爱国跟李兰香还为她讨回了公道,摆脱了周婆子的压迫。

    无奈接下秀芝嫂子的好意后,孟晚秋朝家里走去,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她跟裴行之就结婚两年了。

    就在孟晚秋埋头想事情的时候,背后突然响起了自行车的铃声,孟晚秋下意识转身看去。

    简陋的乡间小道上,裴行之骑着自行车逆光而来,风吹起来他的外套,露出了里面的白色紧身背心,整齐的腹肌,劲瘦的腰肢清晰可见。

    孟晚秋眼底露出笑意,待在原地等裴行之过来。

    裴行之勾唇,手肘撑在自行车的把手上,上半身呈俯卧姿势,微微抬眸看着孟晚秋,眉毛上挑,就像一个见到喜欢的姑娘,忍不住想调戏对方的轻佻男人。

    “上来,载你一程!”

    孟晚秋睨了他一眼,“不要,我又不认识你。”

    裴行之伸手勾了勾她的手,将人往自己这边一拉,凑到孟晚秋耳边,“不是吧,昨晚还躺在一张床上,今天就翻脸不认人了,未免太无情了。”

    想到了昨晚的场景,孟晚秋耳根开始发烫,往他腰上掐了一把,没好气地说:“别贫了,赶快回家,还没做饭呢?”

    两年过去,两人在那方面越来越契合,裴行之脸皮是越来越厚,什么都敢尝试,原来大胆的孟晚秋脸皮反而越来越薄,常常被裴行之的大胆举动弄得羞红了脸。

    裴行之就笑,也不再继续打趣孟晚秋,把人逗急眼了,哄的人还是他。

    晚上,孟爱国回到家里,裴行之把取回来的信件给他。自从孟家买了自行车之后,就间接成了村里的信使。

    每次去城里,都会去一趟邮局,看看有没有村里人的信件。

    孟爱国接过,看到信封上的寄件人地址和姓名,眼神一凝,起身回到房间,才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

    看完信上的内容,孟爱国缓缓吐出一口气,望着院子里裴行之和孟晚秋,眼里露出尘埃落定的喜意。

    裴行之准备做一个压水井,代替人工取水,省时省力还安全,不用担心会掉到井里去。

    做压水井的起因,是裴行之发现孟壮壮竟然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一个人从井里取水。孟壮壮人小力气也小,担心他下次不小心掉进井里,为了避免这个安全

    隐患,

    就有了做压水井的打算。

    这几天裴行之去城里收集了材料,

    今天就进行了组装。

    孟晚秋和孟壮壮在给他打下手,裴行之手上一边安装,嘴里还一边给一大一小两个人说着原理,还时不时提出一个问题,让两人回答。

    如今孟晚秋也不是曾经的她了,跟着裴行之认认真真学了两年,除了外语,其他科目都到了高中水准。

    裴行之打算让孟晚秋去考个初中毕业证,然后再考到高中毕业证,如果以后能恢复高考的话,孟晚秋凭着学历也能参加考试。

    “行之,你过来一下。”

    孟爱国对着院子里的裴行之喊道。

    “好。”

    裴行之洗了个手,拍拍孟晚秋的脑袋,让她帮忙和水泥,待会儿L用来固定压水井。

    “爸,什么事啊?”

    孟爱国看着这两年身形越发结实的裴行之,满意地点点头,人高大结实了才有力气,才不会被人欺负。

    “你先坐下,听我慢慢跟你说。”拉着裴行之坐下后,孟爱国拍拍他有力的胳膊,“不错,越来越结实了。”

    裴行之浅笑,不好意思,“这两年在家里吃的好,长肉了。”

    孟爱国:“多长点肉才行,你以前还是有点瘦了,就这样才好。”

    裴行之点点头。

    “行之啊,是这样的,你先看看这封信吧。”孟爱国把之前到的信递给裴行之。

    裴行之眉毛上挑,接过打开一看,脸色慢慢凝重起来,看完之后,微微蹙眉,问:“爸,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孟爱国看向裴行之,笑着反问,“怎么,都这时候了,你还不明白?”

    “不是,爸,不行的,那么珍贵的名额,你还是留给大哥,或者给逢冬啊,他今年也要毕业了,刚好进这里,而——”不是给我。

    “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但这个名额是我厚着老脸找了以前的战友,专门给你准备的。”

    裴行之话还没说完,就被孟爱国打断。

    裴行之愣住了,专门为他准备的,扭头看向孟爱国,对方眼底带着欣慰的笑,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为他有了好的前途感到高兴。

    “不,不可以的,爸,你还是留给大哥他们吧。”裴行之摇头,如今这是时候,一个进厂工作的机会,有钱都买不到,更何况还是两个。

    一个农村的家庭,有一个工人,那就是全家的骄傲。没有农村人不想着离开农村,进城当工人吃国家粮。

    正是知道这个名额珍贵,裴行之才不能接受。他不想因为这件事,破坏家里的和谐,虽然知道孟延春他们不是这样的人,可是见识过人心丑恶的裴行之,不敢用这件事去赌。

    他珍视这些来之不易的家人,所以他不愿意。

    “行之,你没看到这上面写了什么吗?七一五机械总厂,大春和小冬他们都不合适,大春对机械这些东西一点都不懂,而小冬刚毕业,我跟你娘也不放心他去那么远的地方。所以,这个名额只能是你的。”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是我告诉你,早在一年半前,我就已经找战友帮你找出路了,足足等到现在,才找到合适你的。”

    “行之,孩子,我知道你的天赋,你还年轻,别困在了这小小的农村,去吧,去外面闯一闯,别辜负了爸的心意。”

    孟爱国站起来,粗糙的大手搭在裴行之的肩上,低头看着裴行之的眼睛,语重心长地劝道。

    裴行之缓缓低下头,闭上了眼睛,紧紧捏着手里的信,“您,让我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