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 番外二

作品:《七零之冷情知青的佛系妻

    番外二孟延春

    “呦,大春,忙完了!”

    刘爱民看着孟延春扛着锄头,埋头一个劲儿地往前走,隔着老远大声喊了一声。

    孟延春抬头,把锄头放下,笑道:“秋收都忙活得差不多了,你不在家窝着,跑河边来干嘛?”

    刘爱民努努嘴,指了指面前的泥地,“喏,抓泥鳅呢。”

    说到泥鳅,孟延春不由得慢下了脚步,往刘爱民那边看过去,“怎么样,多吗?”

    刘爱民嘿嘿一笑,“你说呢?”

    孟延春凑过来,往刘爱民这小子的桶里一看。

    “靠,那么多,你小子什么时候找到地儿?”

    刘爱民得意道:“嘿,我读书不行,可是论找这些野货,可没几个人比得上我。”

    俗话说的好,“秋风起,泥鳅肥,初冬的泥鳅赛人参”。如今秋末冬初,这时候的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还有另外的说法,“天上斑鸠,地上泥鳅”。可见泥鳅从古至今,都是热门珍贵的食材。

    孟延春不再犹豫,脱掉鞋袜,把脚伸进了泥潭里面。

    深秋的泥鳅肥的很,天气越来越冷,它们这时候都躲在泥巴里面呼呼大睡呢。忽地受到外界的打扰,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农村长大的孩子,每个都是打鸟抓泥鳅的好手,孟延春不过低头忙活了一会儿,就逮住了十来条。

    等到太阳下山,孟延春和刘爱民才停手,在河边洗完脚穿上鞋后往村里走。

    “支书和婶子陪孟奶奶去探亲去了?”刘爱民问。

    孟延春点头:“是啊,先去首都看看小晚和两个小的,然后再坐火车去申市。”

    “唉,时间过得真快啊,当初小晚还是小小的一个,转眼间就是几个孩子的妈了,我们也快老了。”刘爱民感慨道。

    孟延春抬脚踢了刘爱民一下,“去你的,男人三十一枝花,我还开得正艳呢,我媳妇不不知道多爱我。”

    “还花呢,喇叭花吗,哈哈。”说着,不知戳中了刘爱民什么笑点,他哈哈笑了起来。

    “那家里不久剩下你、含韵和壮壮了。”

    孟延春:“嗯嗯,等忙完了村里的事,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也要去首都看看。”

    “我去,去首都啊。我长那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市里,不知道首都是什么样子?”听到孟延春一家要去首都,刘爱民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羡慕。

    孟延春沉默了,他没说什么想去就去之类的话。

    他知道,虽然他和刘爱民,还有村里很多同龄人虽然是一起长大的,但是他们之间还是不一样。

    他能随便一提,就能带着家人一起去首都,可刘爱民不行。

    孟家,当初孟爷爷孟长河年轻的时候出去闯荡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只要肯豁出去,赚钱是不难的。

    并且孟奶奶身世不简单,她虽然跟着孟爷爷逃到了农村,但是家底依旧很厚。这些年

    ,在农村生活?[(,由于当时的政治情况,属于有钱都没地方花。再者,孟家也不敢把家底显露出来,可如今政策开放了,曾经忽视的差距就展现出来了。

    这次孟奶奶带着孟爱国和李兰香去首都看孟晚秋和几个孙辈,大手一挥,直接在首都给四兄妹一人购置了一套院子。

    看着嘴里不停念着对首都向往的刘爱民,孟延春心底很难受,他不知道该如何弥补这样的差距。他的这群发小兄弟们,从小被教导着的事如何种地,种地是为国家做贡献,当时农民穷是光荣,可如今社会改变了,城里的人富了起来,做生意的人富了起来,可为什么老实守本分的农民却依旧带着贫穷的帽子,伺候了一辈子的土地,却买不起一张去首都的火车票。

    孟延春觉得这样不对,可是他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听着刘爱民的絮絮叨叨的声音,他们分开了,各自回到家中。他把泥鳅养到水盆里,滴了两滴油进去,让它们吐沙子,明天再杀来吃了。

    董含韵做好了饭,孟延春去屋里叫了正在写作业的壮壮,“儿子,吃饭了。”

    “好的,马上就来。”壮壮写的作业,仍旧是姑父裴行之给他布置的课外作业,很有趣的内容,壮壮做的不亦乐乎。

    孟延春看了看儿子,又想到了村里的那些孩子,这样的差距又怎样弥补呢。儿子从小就接受他姑姑姑父那样的人教导,可村里的那些孩子,每天上完课还需要帮家里干活,上山砍柴放牛喂猪,而儿子待在家里,就能接收到外界的新事物,可村里的那些孩子……

    孟延春不愿意再想了,他知道他们家过得好,是因为老一辈的努力,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他自己也可能就像刘爱民一样,是一个连首都都不敢多想的农民。

    整个晚饭时间,孟延春都异常的沉默,董含韵和壮壮都明显地察觉到了他的不对劲,壮壮想问,但董含韵给他使了个眼神,壮壮闭上了嘴巴。

    交给妈妈吧,妈妈肯定知道爸爸在想什么。

    夜晚,董含韵看着走神的孟延春,问了出来,“怎么样,今天回来后就一直走神。”

    孟延春扭头看向董含韵,说了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媳妇,当初奶奶和爹娘说带你一起出去玩,你怎么没答应啊。”

    董含韵瞥了他一眼,“你不去我去干什么,过年不是要去首都吗,到时候再看也一样。”

    “可是,你不觉得每天干农活太苦了吗?你看小晚、逢冬还有明夏,他们都是大学生,都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整日的干农活,不会觉得……”

    孟延春沉默了一刻,才继续道:“跟着我,让你受委屈了——唔”

    孟延春话还没说完,就被董含韵狠狠打了一巴掌,“你今天怎么样,被魇住了,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胡话呢。”

    孟延春顿住,将董含韵紧紧抱在怀里,瓮声瓮气地说道:“对不起媳妇,我就是有些难受。”

    董含韵叹了一口气,抱住孟延春毛茸茸的脑袋,在他头皮上轻微地按摩:“自从嫁给你

    ,我从没后悔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跟着当官的做娘子,跟着杀猪的翻肠子,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是什么样的人。”

    孟延春在媳妇脖颈边摩挲了一阵,才把今日的困惑告诉了董含韵。

    董含韵默默听着。

    孟家四兄妹里面,就数老大孟延春的性子最至纯至善,他也是四人中对清河村感情最深的人。也是因为这样性格,他对于清河村的每个人都带着一份莫名其妙的责任,看到自家情况好,而一起长大的同伴却依旧过着曾经的苦日子,他的心里会有愧疚感。

    作为孟延春的枕边人,董含韵知道他为什么产生这份愧疚。

    “所以,你打算做什么?或者说,你能做什么呢?”

    孟延春一下子噎住。

    埋在董含韵怀里半天没吭声,董含韵没催他,许久之后,孟延春抬起头,看着她认真地说道:“我想,我想为大家做点什么,这知道这种差距没法改变,但是我想让这种差距小一点,再小一点。”

    “你打算带着村里人挣钱。”董含韵一针见血。

    孟延春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他发现,除了带大家致富,似乎也没有其他办法了。总不能他给大家发钱吧,虽然孟家有些家底,但只要孟家还有明白人,就不会让孟延春这样做。

    当然,孟延春也没这样想过,家里的钱是父母和孟奶奶留给他的,但不是他自己挣的,孟延春才不会拿着长辈的钱去干这种“善”事。

    董含韵拍拍男人的背,“行了,先睡吧,这事得从长计议,回头去了首都,你跟小晚他们好好思量思量。”

    孟延春点点头。

    这事很重要,必须要和老二他们一起合计合计,不然单靠他,想要真正做出点什么,想都不用想,肯定很困难。

    只不过,这一夜孟延春依旧没能成功入眠,满脑子都是各种点子。

    到天亮的时候,他脑子里总算琢磨点东西出来了。过年前的这段时间里,孟延春一直在山里城里跑来跑去,董含韵大致猜出他在干什么,但是她什么都没问,默默操持好家里的事,没让孟延春分心。

    到了年末,孟延春一家赶到首都的时候,孟晚秋等人才知道孟延春准备干什么。

    “卖咱们山里的东西,我都在城里调查过了,那些什么泥鳅、黄鳝,山里的菌子、蕨菜山货什么的,城里都看不到,稍微有一些,都卖的很贵。这些东西,咱们不是漫山遍野都是吗?”

    说起最近查到的信息,孟延春激动得脸都红了,手舞足蹈地给大伙儿说着他的计划。

    大家都很认真地听着孟延春的说。

    等孟延春说完,看大家一脸严肃,心不由得咯噔了一下,“怎么,你们觉得不行吗?”

    孟晚秋连忙摇头,“不是的大哥,没问题,大哥计划很好。”

    孟明夏拍拍孟延春的肩膀,赞叹道:“可以啊大哥,没想到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当弟弟的羞愧啊。”

    孟逢冬也是满

    口赞叹;“大哥,你怎么想到这些问题的,内容很全面,想法也很好。你放心大胆去干吧,有什么事我们在你背后担着。”

    裴行之笑了笑,对孟延春说道:“大哥,你是怎么冒出这个注意的,真的很棒。如今政策开放,城市比农村先一步接受的新消息,有资本也更放得开,长此以往,以后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大哥有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的想法,真的很有魄力。”

    大家一圈彩虹屁下来,把孟延春弄得满脸通红,“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厉害,这就是我的一个普通想法而已,你们随随便便都能想出来,别吹捧我了,快帮帮想想还有没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

    年轻人待在一堆,长辈们在另一边说话,孟延春声音不低,自然传进了他们耳中。

    听到大儿子的话,孟爱国先是惊讶,随后就是自豪,他没想到孟延春会有这样的想法。作为村里的支书,孟爱国每日想的何尝不是这些,如今社会变了,如果村里人不做出改变,那么注定会成为被时代抛下的包袱。

    他没想到,第一个做出改变的人,会是他的儿子。

    而裴仲渊听到孟延春的这番话,眼底的赞扬毫不掩饰,对孟爱国比起大拇指,“孟大哥啊,你这几个孩子,真是太优秀了。”

    随便单拎一个出来就顶人家好几个,而孟家足足有四个,真是叫人羡慕啊。

    孟爱国哈哈一笑,“客气了客气,小孩子们小打小闹,到时候真做出成绩了,再夸吧,不然这小子屁股要翘到天上去了。”

    听到孟爱国的话,李兰香在背后狠狠掐了他一把。

    孟爱国面色不改。

    对于孟延春的决定,大家都十分支持他,孟晚秋私底下还拿出一笔卖古董的钱资助孟延春,让他放心大胆的去干。

    知道小妹不差钱,孟延春也没有跟她客气。有了家人们的支持之后,回到清河村的孟延春放开手干了起来。

    起初他是一个人干,城里乡下两边怕,除了清河村,他还把红山县周围的村子跑了个遍,到处去收这些山货野货。

    而孟延春售卖的对方,一开始是县里的收购站,到了后面他发现收购站的价格比他单卖的价格低了两三成,孟延春就不乐意了。

    可是天天上门推销,这样得不偿失。于是孟延春在县里开了一家专门卖山货的店铺,一边收一边卖,孟延春就忙不过来了,于是刘爱民这帮发小就被他拐来帮忙了。

    渐渐地,孟延春的小店逐渐吸引了城里人的注意,看见店名,就知道这是一家专门卖纯正山味的店面。

    而孟延春生意渐好后,很多人也跟着跟风起来,也跟着跑乡下收货,这一次给孟延春的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店铺差点开不下去了。

    不过乡下的人渐渐发现,来收购的人起初价格跟孟延春一样,时间久了之后,对方总会以各种借口压低价格。农村人是淳朴,但是不傻,不再把山货卖给这些人,而是找到了孟延春的店,专门卖给孟延春。

    其他跟风的人被打压下去,故城这片地区卖山货的人只剩下孟延春一家。

    渐渐地,孟延春的生意一步步扩大,逐从一家店到第二家店……

    从故城县到市里,再到省里,直到数年后,远在首都孟晚秋都能从身边的同事口中听到孟延春公司产品的名字。

    而孟延春的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当时的目标,带领村里人致富。在孟延春的带领下,清河村的村民早早盖起了楼房,村里到县里的公路修的整整齐齐,沿途其他村落也跟着受益,整个故城县因为有了孟延春这个人而闻名全国。

    而孟延春的成功的背后,自然少不了董含韵的身影。事业日夜壮大之后,除了要跟农村人顾客打交道,还需要跟那些狡猾的商人打交道,这就让孟延春有些吃不消了。于是,这时候就轮到董含韵出马了。

    董含韵性格因为小时候的遭遇,本就是外白里黑,在农村这样的地方没有她发挥的余地,可到了商场上,董含韵简直混的如鱼得水。

    不管是小商铺,还是大集团,孟延春一直致力发展乡村建设,建立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继续学业、投资其他特色村落发展经济……

    人到了老年,孟延春的事迹还被人翻拍成了电视剧。

    那时候,孟晚秋和裴行之带着小孙子孙女一起观看,让他们也感受了一下——老一辈人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