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包肉包子 周云梦闲着,负责指点江山。……

作品:《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

    周云梦隔了五天, 又坐牛车去了趟县城。

    这趟依旧没去邮局,她去逛了下百货商店。

    和供销社不同,百货商店这边卖的东西更足, 也有不少稀罕的。

    像京市沪市那边传过来的漂亮衣服裙子,都是成衣,还不用布票,但一件要十几块钱。

    像各种各样的护肤品, 百雀羚面霜什么的,一罐要两三块。

    像这个年代贵重的表,最低的五六十块,最高的三四百块也有。

    周云梦还看到了经典的上海牌和梅花牌。

    不过倒也不心动,论实用性精确度这些表肯定比不上现代的手表, 她超市里就有个钟表服饰区。

    不过暂时动不了就是了。

    但这年头珍贵的上海牌、梅花牌手表,到了后世值钱得很。

    周云梦想, 等自己攒多点稿费,买一两块回去放着等升值也不是不可以, 时代的回忆嘛。

    百货商店逛的人不少,但真正买东西的也不多。

    像漂亮的布吉拉一件十几块钱,等于城里普通工人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了, 轻易下不了手。

    大多数人更想攒着布票回头买布料回家自己做衣服。

    但布票不是那么容易攒的, 布料也不是那么容易买的。

    在这里逛了不少时间, 周云梦也没看到传说中的三大件。哪怕是百货商店,这三大件也是少有的。

    像自行车, 隔段时间运回来一辆刚摆出来,马上就有人买了。

    虽然说自行车很贵,自行车票难得,但总有人有本事攒着在等着的。

    她就对自行车心动来着。

    有了自行车, 起码去周家方便了。

    当然来回县城还是坐牛车好,慢是慢了点,起码不用出力踩。

    周云梦想着想着好笑摇摇头,出了百货商店,绕到无人的巷子里进随身超市。

    这回一个麻袋直接装了十二斤米,另外一个麻袋装了五斤米,再拿早上从林家厨房要的瓦瓷罐倒了七成满的花生油,大概800ml这样子。

    另外再到生鲜熟食区拿上两斤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肉,这趟物资整理算是搞定了。

    老样子,坐牛车回到村口,走到林家门前,再用意念把这些东西从超市转移放进背后的竹篓里。

    她现在装物资回来的工具,已经从竹篮子升级成竹篓了,就林父前阵子刚编好的竹篓。

    背在背上也不费劲,粗布往上一盖四周压实,风都吹不走。

    进屋,林母见到连忙来接,林大嫂跑去关好门,林二嫂也站起来了。

    她问:“事情顺利不?”

    周云梦点头:“顺利着呢。”

    林母一听笑了。

    坐着喝水的林父听到也笑了。

    周云梦把背篓放地上,拿出最大的麻袋递给林母:“我一次性买了十斤,这个算家里的,爹娘你们回头给钱就好。另外我自己出钱还买了两斤在里头。”

    “那个人说这个月没有了,下个月再帮我们留意下。”

    上次和林父林母说完后,他们俩过了两天就找周云梦说了,让她帮忙再买点精米。

    攒个三十斤,加上自家原来有的,省着点够吃一年了。

    如果买不到三十斤,那就能买多少买多少。

    两个儿子不在家,这事林父林母也和老大媳妇老二媳妇通过气,她们都同意。

    周云梦答应下来,但三十斤精米放在这年头也很多了,她打算隔段时间再拿回来。

    林父点头:“好,辛苦了,能买到十斤就已经很不错了,老三媳妇你还给添了两斤。”

    林母:“就是啊,你这孩子总是多掏钱买东西回来补贴家里。”

    她算是看出来了,老三媳妇是个敢吃的,手里漏缝钱容易花。当然了,她也大方,对自家是没得说的。

    林大嫂林二嫂心里默默数着。

    家里这段时间多了十七斤精米,其中七斤是三弟妹买的。

    周云梦:“两斤米算什么,我还想着哪天能顿顿吃上全精米饭呢。”

    林母林父沉默,还是老三媳妇敢想。

    林母想了想:“干脆今晚煮顿精米饭吧,满足下你。”

    老三媳妇自己掏钱往家里买了七斤精米,天天吃顿顿吃全精米做的白米饭那是不可能的,吃一顿她还是能满足下的。

    周云梦听得一乐:“行,那今晚大家都吃。”

    林母心一狠牙一咬:“都吃!”

    林父默认了。

    林大嫂和林二嫂面面相觑,咋就突然变成晚上吃全精米的白米饭了呢?

    但是!

    想想就要高兴迷糊了。

    说完这个,周云梦指了指另外一麻袋:“这是给我娘家那边买的,等过几天我再拿过去。”

    她没打开麻袋,林家人也克制着没去看,心里不是不好奇,猜测那应该也是精米。

    至于这一麻袋拿回去,周家会不会给老三媳妇钱,还是说老三媳妇补贴娘家的,那就不是他们能多嘴管的了。

    人自己有本事赚钱补贴娘家,又不是花婆家的钱。

    而且人补贴婆家的只多不少。

    林大嫂林二嫂见三弟妹这样光明正大的补贴娘家,既羡慕又觉得对方拎得清。

    就那种把握住了度,瞧,公婆就没意见。

    周云梦把底下的瓷瓦罐拿出来递给林二嫂。

    林二嫂还好奇呢,早上三弟妹突然找自己要的,也没说要来做什么。

    瓷瓦罐一般用来装熬好的猪油。

    村里不像城里每月有定量的粮油供应,南城这边也不种油菜不种花生,村里吃油完全靠年底和秋收分猪肉时熬的猪油了。

    自家因为这段时间家里肉多,熬了两三罐猪油放着呢。

    但消耗得也多,因为老三媳妇说猪油放多点炒菜香。确实猪油放多了炒什么菜都香,公婆她男人包括孩子都这么说的。

    昨天刚空出一瓦瓷罐来,今早就被三弟妹拿走了。

    这会瓦瓷罐拿在手里,比上午要重,里面好似装满了东西。

    林二嫂打开一看。

    是油!

    她闻了下不确定问:“这是……花生油吗?”

    林母和林大嫂一听,也凑过去闻,确实是花生油!

    一罐子的花生油!

    她们纷纷看向周云梦。

    周云梦:“那人不是粮油店的吗?我今天出门前想着拿个瓦瓷罐去碰碰运气,问了后真有我就买了大半罐花生油回来。”

    “有条件的话,炒菜用油也是有点讲究的。像之前煎带鱼用猪油,吃起来鱼肉里面就带着猪肉的味,炒鸡肉也是带着股猪肉的味,就混味了没那么香。”

    “所以啊,我特意买了这花生油,以后炒别的肉可以用这个油,炒菜也可以用这个油的,不窜味,”

    这话说的,林家人不知道说啥了。

    老早就知道老三媳妇讲究,没想到这么讲究。那带鱼那鸡肉他们吃得老香了,没想到老三媳妇居然觉得串味了不太好吃。

    为此捣腾了花生油回来。

    花生油是好东西,稀罕着呢。

    比油菜出的油要香。

    林父林母记得很久很久以前,自家能种田的时候也种了花生,收成的时候就把所得的花生拉到县城去榨油。

    榨出来的花生油啊,那叫一个香,能引来一群人围着观看。

    刚在瓦瓷罐里闻到的,就是这种香。

    炒菜用猪油那是为了沾点荤腥,猪油也是唯一他们能够弄到的油,花生油菜籽油只有城里人拿着粮油本去买才有。

    还得抢呢。

    林母反应过来:“这罐花生油多少钱,我回头和米的钱一起给你。”

    周云梦:“一斤比粮油店里卖的贵二毛六,里面一斤六两的花生油,我出一半,娘你就照着八两的钱来给吧。”

    不等林母说什么。

    “我想吃花生油炒肉炒菜的时候我让大嫂二嫂做,用油的时候多着呢,娘你不用和我客气。”

    林母:……

    “行,回头算了钱给你。”

    林二嫂捧紧手中的瓦瓷罐,生怕摔了,她每回听老三媳妇说话都感觉不在一个世界。

    林大嫂努力让自己淡定,不就是一罐花生油吗?

    那可是一罐花生油啊!

    竹篓的东西不多了,周云梦拿出最后那点。

    “这两斤猪肉是我特意割回来做肉包的,这天气包子耐放,多包点没事。家里那富强粉买回来不就是用来吃的吗?放着放着就坏了。”

    “正好后天大哥二哥他们回来,就那天做肉包子吃吧,娘你说怎么样?”

    能怎么样?

    连外出打工的老大老二都考虑进去了。

    林母点头应道:“就后天吧,做肉包子。”

    林大嫂和林二嫂心里疯狂尖叫,大肉包!

    脸上也带了喜色,根本淡定不了。

    就连孩子他爹都能赶回来吃上大肉包,老三媳妇太会考虑了。

    周云梦:“那后天早点包,包完蒸好,我也拿几个给我娘尝尝,顺便把那一麻袋东西拿回去。”

    林母当然没意见。

    她只羡慕,周母有这么个好闺女,什么好的都惦记着拿份回去给她吃。

    不过,这么好的闺女现在是自家儿媳妇,也很好!

    -

    这天早上吃过早饭,林母和林大嫂林二嫂准备包包子。

    三个小孩也是一脸兴奋,他们也是昨晚才听娘说今天家里要做大肉包,差点晚上高兴得没睡着,今天很早就爬起来了。

    这会他们负责,迅速关好大门窗户,帮忙从厨房拿盆子盘子筷子勺子到饭桌上摆着。

    因为厨房空间太小了,婆媳三人活动不开。

    至于包包子全程,三个小孩插不上手的,大人们也不会让他们帮忙。

    富强粉、肉馅哪样不是珍贵的,万一孩子手一抖掉地上了,是骂呢还是打呢?

    总之心里肯定肉痛死了。

    她们不会冒这个险的。

    这会,林母就着深盆子揉面团,用了将近两斤的富强粉呢。

    林大嫂在剁猪肉,足足两斤猪肉啊,也不知道待会包出来的包子得有多好吃。

    林二嫂在切葱姜蒜。

    周云梦是个闲人,负责指点江山。

    她走过去提议:“二嫂,你待会调肉馅的时候再弄个葱姜水加进去吧。”

    林二嫂疑惑:“葱姜水?不是已经有葱姜蒜了吗?”

    周云梦虽然不爱做饭,少数几次做了也不好吃,但她爱刷一些美食博主做饭视频啊,知道不少提升味道口感的小细节。

    或者说是现代做包子饺子必备的小细节,例如葱姜水。

    林二嫂厨艺好做饭好吃,但毕竟年代局限在这,她少有包饺子做包子的经验,大多都是从长辈那学来的。

    周云梦解释:“葱姜水就是葱姜蒜不用切直接放锅里煮水,水煮出葱姜蒜的味道来了,在调肉馅的时候分三次加进去搅拌。”

    “这样子调出来的肉馅很香,包出来的包子一咬,里面是能流出肉汁水来的。”

    林母和林大嫂也在听。

    这什么葱姜水她们可从来没听说过。

    但这个说法,一咬能流出肉汁水来的白面包子,光是想想就馋了。

    老三媳妇是个有文化的,写的文章上过市里甚至是省里的报纸,知道这什么葱姜水说不定也是从书上看的。

    她在吃的方面这么讲究,准没错。

    林二嫂听完早就心动了,这会见娘点头,当即说道:“行,那我再去院里拔点葱,姜蒜厨房还有。”

    “三弟妹,待会调肉馅的时候你在旁边指点我一下,看看我做的对不对。”

    老三媳妇虽然做饭不行,但她懂得多啊,林二嫂喜欢做好吃的,也是真的想学,想做出好吃的肉包子来。

    周云梦自然应好。

    很快葱姜水煮好,周云梦让她把里头的葱姜蒜挑出来不要,剩下的水装在小盆子里,拿到饭桌那。

    林大嫂已经把猪肉剁成馅了,接下来调馅交给老二媳妇。

    她有自知之明,做饭是能吃,但做好吃的还得是这个二弟妹。二弟妹调的肉馅自然也是比她调的好吃。

    这会她也没走开,想看看那什么葱姜水怎么搞到肉馅里。

    水加到肉里,包的时候皮不会破吗?

    揉好的面团放大盆子里醒着了,林母也凑过来瞧。

    周云梦:“二嫂,你把这葱姜水分三次往肉馅上倒,接着用筷子搅拌肉馅,先来第一次。”

    林二嫂照做,算着三次的话一次是多少水,生怕倒多了。

    “可以了。”

    听到这句话她飞速把手里的葱姜水盆子放下,拿筷子开始搅拌肉馅。

    装着肉馅的大盆里底部都是葱姜水,她搅着搅着,发现水变少了,都被肉馅吸收了。

    肉馅也变成那种稍微有胶质状的。

    “再来第二次吧。”

    她照做。

    “可以了。”

    她继续搅拌肉馅,林二嫂隐约找到感觉了。

    等盆里不见水了,肉馅变得更加有胶质,不用周云梦多说,林二嫂继续倒入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葱姜水。

    最后再搅拌到完全吸收。

    那肉馅和刚剁好出来的完全不一样了,更有胶质更粘稠。

    周云梦夸道:“二嫂厉害啊,这样子就算搞定了,之后和平时一样调馅就好了,切好的葱姜蒜放下去后可以淋点热油激发出香味,再用筷子搅拌均匀。”

    林二嫂应好。

    葱姜水都下了,再热点油淋上去算什么。

    她问:“用花生油?”

    周云梦点头:“对。”

    林二嫂去热油了。

    她把那盆肉馅端到厨房去,先调味,葱姜蒜放进去,热油一淋。

    果真葱姜蒜的香味全出来了。

    端着这盆肉馅回到饭桌这边搅拌匀,就算是调好了。

    林二嫂感受最深。

    林母和林大嫂看了那盆肉馅的颜色,心知包出来的肉包味道肯定好。

    歇了会,面也醒好了,婆媳三人开始忙碌。

    一个负责切小剂子揉成圆球然后擀面皮,两个负责包肉包。

    周云梦在一旁时不时来一句:

    “面皮可以再薄点,我们有两斤肉馅呢,可以包很多包子。”

    “包子里的肉馅可以多点,我们有两斤肉馅呢,一口吃下去满口是肉才香!”

    林母、林大嫂还有林大嫂内心不太认同,但也照做了。

    很快饭桌上的木蒸盘摆满了白白胖胖的包子,包子口褶皱漂亮,难得的是面皮薄肉馅多。

    林大嫂拿去蒸。

    接着回来继续包包子,接下来的全都放在盘子里。

    蒸盘就那一个,平时用来蒸鸡蛋羹蒸地瓜蒸玉米窝窝什么的。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用来蒸白面包子,而且一笼还不够蒸,嫌弃着蒸盘太少,得等第二三轮。

    很快第一盘包子蒸好了,足足九个又大又鼓。

    最诱人的是,从包子口顺着包子皮往下错落染上了酱色汁水,让人忍不住猜想,包子里的肉馅汁水得多成什么样。

    林大嫂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周云梦跟进来瞧见了说:“这肉包子看着就香,大嫂我们把这一盘拿出去给大家都尝一下吧。”

    林大嫂:“啊?不等午饭再吃吗?”

    这一个肉包子就等于午饭了,是主食。

    周云梦:“不等了,新鲜出炉当然得趁热吃才香啊。”

    林大嫂: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她把十个包子装盘端到饭桌那去。

    林母和林二嫂看到这包子模样也馋了,白面包子本来就诱人,白面肉包那就更诱人了。

    更何况这包子里面的肉汁都溢出到□□上了,她们很想尝尝那种一咬就溢出肉汁的美妙滋味。

    三个小孩子更是凑过来,兴奋喊着想吃。

    当然他们的喊也是那种不大声的喊,起码隔壁邻居听不到的那种。

    周云梦说了她的新鲜出炉最香理论。

    林母意志从见着刚蒸出来的肉包时就开始松动了,此时就像强弩之末,听到什么理由都能点头。

    于是大家人手一个肉包子吃了起来。

    就连小孩也分了一人一个。

    本来林母是想说小孩子胃口小,一人吃半个就行了,话到嘴边瞧见他们那兴奋的脸,盼了一早上,又咽了回去。

    算了算了,吃就吃吧。

    周云梦咬了口,包子皮松软可口还很薄,已经咬到咸香的肉馅了。

    她看着手中的包子,咬出来那横截口可以看到里面包裹着一大块肉馅,葱花混杂其中增香,流淌着的酱色肉汁。

    和肉馅三百六十度近距离接触的面包皮更是染上了肉汁的酱色。

    瞧着咸香十足。

    林母吃了口,只觉得这是自己这大半辈子来吃过最好吃的肉包。

    虽然她也就只吃过那么几次。

    林大嫂一大口咬下去,不仅吃到肉还喝到了肉汁,带着油却也不腻。

    她细细回味着,才接着吃下一口。

    林二嫂吃着也觉得再好吃不过。

    她觉得肉包子这么好吃,除了是富强粉和猪肉这两样稀罕食物做的外,还和三弟妹的葱姜水有关。

    那满嘴的肉汁,连带着肉包子都更香了。

    她想如果上次包韭菜肉饺调肉馅时也用了这葱姜水,会不会吃饺子时咬出来的汁水更多点,汤汁也更多点。

    原本在院子里继续编竹篓的林父也跟着过来拿了个肉包吃。

    香!

    真香!

    肉包子软乎乎的,里面肉馅一大块特香,还有差点溢出嘴角的肉汁水。

    林父想起自己上次吃肉包子,是六年前送老三去当兵的时候。

    当时要去县城里集中,坐军绿色的车去部队,他带着老三路过国营饭店,一咬牙很舍得地买了两个肉包子让老三路上吃。

    毕竟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会不会碰上什么危险事,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

    老三硬是塞了他一个肉包子,说要吃就父子俩一人一个。

    那时他觉得不愧是国营饭店做出来的白面肉包子,是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东西,和老三一起吃的。

    现在,他吃到了比那天更好吃的肉包子,是老三媳妇做的,比国营饭店的还要好吃。

    他……有点想老三了。

    不同于大人们吃个肉包子联想到那么多,三个小孩就是乐得眼睛都见不着缝了,只看到嘴巴一张一咬,嘴里鼓鼓的一嚼一嚼。

    每吃一口,都要说上一句:“好吃!”

    娘没有骗自己,娘说肉包子特别香,能香到把舌头都给吞了。

    石头吃完肉包子感觉饱了,但他还是留恋那肉香味,舔着舌头,恨不得把舌头上残留的肉汁直接吞下去。

    包子皮薄肉厚,个头不小,不管是大人小孩吃了一个后都没再吃。

    除了周云梦,她吃了两个。

    果然鲜肉包子的好吃根本不是速冻包子可以比的。

    这短时间她在超市里加餐,在生鲜熟食区的冷藏区那里拿过一包速冻肉包出来加热吃,口感一般。

    在现代时她点外卖或者偶尔下楼买早餐,都会选那些手工包包子的商铺。

    机器生产的包子里面的肉是散着的,干巴巴的。

    手工包的鲜肉包子里面的肉馅是团成一块的,还盈满了咸香的肉汁,连包子皮都满是肉汁香。

    吃起来满口生津。

    于是第一盘九个包子全部干完。

    尝过肉包后,林大嫂和林二嫂包起包子来更起劲了。

    林母继续擀面皮。

    婆媳三人合作起来速度快,很快全包好。

    两盘子摆着十五个包子,加上刚才干掉的九个包子,总共包了二十四个肉包子。

    林母盘算着,她们吃过一个肉包子就算够了。

    留两个等老大老二回来给他们吃。

    给老三媳妇带回娘家的话,周家七个大人五个小孩,按照一人一个来拿的话她又肉痛,这可是大白面肉包子啊。

    少的话,又怕老三媳妇不高兴,毕竟面粉和肉都是她折腾买回来的。

    她们最多也就包了个包子,刚吃也吃了。

    林母干脆问周云梦:“老三媳妇,你要拿几个肉包子回娘家?”

    既然问出口,要拿多少她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