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生日 长寿面和红鸡蛋。

作品:《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

    林家人自然不知道西部军区的情况。

    林父林母记挂着, 但也不急。

    老没寄信回来,那就说明还在忙。有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周云梦又在家里闲了几天,她还在考虑棉被和棉袄的事, 布料和棉絮只能去那个地方看看了。

    就挺麻烦的。

    倒是周大哥这天傍晚来了一趟, 笑得憨厚:“我和老二去山里下套, 运气好抓到只兔子。虽然瘦了点,但小妹你们看着吃。”

    虎头和石头凑过来看, 惊喜嚷着:“兔子兔子!”

    周云梦惊讶,周大哥周二哥居然会去山里下套, 还捉到兔子给她送过来, 两个嫂子居然也同意了。

    可能是有意见的, 但被周母给压下来了。

    她不知道, 周大嫂周二嫂自认识破了婆婆的心思,对家里对小姑好这件事接受度就高了, 所以这回送兔子的事真没怎么闹。

    “谢谢大哥。”

    但她不敢碰兔子,喊正走过来的林大嫂。

    林大嫂高高兴兴过来把兔子接过去:“谢谢亲家大哥!这兔子不瘦的, 我们这边山里连兔子影都没见着。”

    周大哥笑笑:“运气好运气好。”

    他又把背篓里的一袋菌菇拿出来, “这些是我们上下山时顺便采的, 都是能吃的, 小妹你们平时煮着吃。”

    其实他们主要是去采菌菇的, 真没想到能捉到只兔子。

    这话是媳妇教他说的。

    周云梦说:“谢谢大哥, 这菌菇我爱吃。”她确实挺爱吃菇的。

    周大哥听了高兴:“喜欢就好,那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 还有娘喊你后天早上回去一趟。”

    “也不用太早,睡醒了搞定过去就行。”这是娘的原话。

    这段时间她去得勤,周母少有说喊她回娘家的,周云梦应道:“行, 大哥辛苦了,后天我肯定回去。”

    周大哥背着竹篓匆匆回去。

    林大嫂提着兔子和那袋菌菇进厨房,石头和虎头一路奔着看兔子去的也跟着进了厨房。

    周云梦走进去交代:“大嫂二嫂,菌菇你们收着平时煮就行了,这兔子断气了还是尽快煮了吧,红烧好了。”

    林二嫂见着兔子也惊讶呢,这会听到三弟妹交代说要红烧,当即应好。

    周云梦出了厨房。

    虎头和石头看过兔子,过了那股兴奋劲就跑去玩了。

    厨房剩林大嫂和林二嫂,林大嫂在处理兔子,待会林二嫂负责红烧,好肉还得她来做才好吃。

    这会林二嫂先炒菜,准备晚饭。

    林大嫂是个嘴巴闲不下来的,她手上动作不停:“你说三弟妹娘家也是给力,上次摸了鱼送过来,这回捉到兔子又整只送过来了,还有那些菌菇。”

    “我估摸着统共也就捉到那只兔子了。”

    山里的活物近几年本来就少,周家能套到只兔子那都已经是运气顶好的了。

    她羡慕的是,弟妹娘家对她可真好。

    当然三弟妹娘家人送过来的东西,自家人也得了便宜,都是一起吃的。像今天的兔肉,又是一顿荤腥。

    林二嫂倒是觉得:“娘家给力,那也得像弟妹这样偶尔端碗饺子拿点几个肉包子回去,她念着娘家,娘家人也念着她。”

    “要不然她那个嫂子也不会同意把整只兔子给送过来。”

    罗敏见过弟妹的娘,那是真的疼闺女,母女俩闹起事来那叫一个配合。

    她就是当嫂子的,之前弟妹不干活,她和大嫂心里头都不舒服。

    像周家这种到嘴的兔肉要拿过来,等于从那周家嫂子嘴里挖肉,如果不是弟妹对娘家好,她们肯定不乐意。

    林大嫂一听也是哦,她摇摇头:“人和人果然是没得比的,那就不比了,嘴里有肉吃不知道比多少人幸福喽。”

    就像她这辈子都不太可能有本事像弟妹那样,赚钱买肉买米送回娘家,娘家那边就更加不可能像周家那样送肉过来了。

    她看着那袋菌菇想,能捡点菌菇送过来都不错了。

    这年头谁家不是顾着自己,有好吃的自家先吃饱,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现在这日子就挺好。

    等林父林母回来,听说周家送兔子过来的事后,林父:“亲家有心了。”

    林母想,以前亲家母帮着老三媳妇闹事的时候,她脑袋疼得要死。

    现在倒是觉得,周家这种亲戚闹腾的时候是闹腾了点,但正常来往时也是挺上道的。

    老三媳妇拿东西回娘家她没意见,但周家会做人,惦记着回礼什么的,有来有往就让人听着心里舒服。

    红烧味道重,林母把门窗都封好了,免得肉香味传了出去。

    一家子晚饭,红烧兔肉装了满满一盘,搭配着白米饭吃那叫一个香。

    周云梦吃着也感觉很不错,林二嫂的手艺依旧在线,如果能放点辣就更加不错了。

    可惜家里没辣椒。

    这段时间吃肉的话,猪肉鱼肉鸡肉都尝过了,今晚这兔肉倒像是换换口味,带着新奇感。

    吃完饭后,周云梦随口问:“哎娘,马上要入冬了你们的棉袄要不要拿出来洗?”

    周母虽然奇怪,但还是说:“还早着呢,我和你爹就穿老三那件旧的军大衣,特别暖和。天冷的时候我和你爹谁出门就谁穿,你爹穿得比较多。”

    说到这她忍不住笑,“你爹啊,他就爱冬天穿着那军大衣在村里走,逢人就说衣服特暖和,是老给的。”

    当兵的老有出息,是她和老头最得意的事,这会说起这个话就忍不住说多了。

    周云梦点头:“那确实值得说,那可是军大衣啊。”

    这年头一身橄榄绿是最值得骄傲的事了。

    林父见老媳妇这么说,瞥了林母一眼,像在说:你看,老三媳妇都觉得我是对的。

    每回老婆子都劝他低调低调,别的事情能低调,这事有什么好低调的。韩川他爹不也天天穿着军大衣在村里走吗,他能输了去?

    林母接收到老头子的眼神,翻了个白眼。

    她看向周云梦,想着老三媳妇莫名其妙问要不要洗棉袄的事干嘛,再想老媳妇那性子,没事也不问这些的。

    林母悟了:“老媳妇,你是不是想洗你那棉袄了?你拿出来给我吧,我明儿给你洗了晾着晒,最近天气好。”

    老三媳妇不想搞这些,她反正闲着也没事。

    “还有你那床棉被新打的还没怎么用过,直接拿出来晒下就好了。”

    她又想到自家屋里的,大房二房的。

    “干脆我喊上老大老二媳妇一起,明天把家里所有棉被都拿出来晒吧。”

    十一月底的天,一进十二月说冷就冷,这会天气好,先晒了准没错。

    这阴差阳错的,周云梦只是想打探下林父林母有没有棉袄罢了。

    不过她也没有拒绝,洗棉袄这些她确实不想干,在现代有洗衣机,在这里只能靠林家人了。

    她点头应道:“好,谢谢娘。”

    她想了下说:“娘,要不明早起床后我那床单和薄被也一起洗了晾吧?”

    林母能说啥,自然是点头应好。

    她跟着周云梦进房拿了那件棉袄和棉被,床单和薄被得等明早人起了再拆了。

    第二天,林家院子里晾起了四五床棉被,最新的是周云梦那床,像大房二房的也是结婚时打的。

    孩子都这么大了,那棉被用着用着就旧了,倒也还暖和。

    林父林母那床,周云梦也特意去摸过,里面的棉絮有点硬了,但也还暖和。

    那就看情况吧。

    棉袄的话,就挂着周云梦那件,还有林父最为得意的军大衣。

    林母一早就给洗好挂上去晾着了。

    还有周云梦的薄被、床单。

    日头好,晒到下午午休醒已经全干了。

    林大嫂和林二嫂把各自的棉被收回房,林母则把三房的被子棉袄床单那些送到周云梦房间里。

    见老三媳妇原本坐在书桌前拿着笔写东西,见她来了要站起来,林母阻止:“你写你的,我来搞这些就好了。”

    她觉得老三媳妇那不干活的样,估计连床单都不会铺。

    林母送佛送到西,把床单给铺好,薄被被单套好,棉被棉袄叠好塞回衣柜里。这才准备去收自己屋里的棉被和军大衣。

    周云梦送她出房:“谢谢娘,你辛苦了。”

    等林母出去,周云梦把门合上,也不管写到一半的稿纸了,跑到床上埋身进棉被里一吸。

    呜~

    太幸福了,床单薄被还带着滚烫的热,那股阳光的味道让人闻着就心情好。

    她在现代时也是这样子,隔段时间把被子床单那些通通扔进洗衣机洗,然后挂到太阳底下晾,回头收下来一股太阳味,睡着盖着都舒服。

    现在林母还直接帮忙铺好床单,更幸福了。

    当晚,周云梦躺在刚洗过的床单上,盖着薄被子睡得特别香,一夜好梦。

    翌日,周云梦早上起来神清气爽。

    一走出房门见找林母还笑了笑:“娘早上好。”

    林母稀奇:“早。”

    倒不是说平时老媳妇没打招呼什么的,也会点头,但少有像今天这样给她一整个灿烂笑脸的。

    那笑容甜的。

    周云梦吃早餐后,歇了会准备回娘家。

    今天是周母交代回去的日子,也不知道有什么事。

    而且这个点过去,周云梦交代今天做饭的林大嫂:“大嫂,你们中午不用准备我的饭,我估计在娘家那边吃完晚点才回来了。”

    因为不确定,免得林家多煮饭等着她回来吃。

    如果在那边吃,肯定下午没那么晒了才回来。

    如果不在那边吃,她回林家房间后再进超市热配好的盒饭吃就好了。

    林大嫂应好。

    林母这会从屋里拿了个小铁盒子出来:“老媳妇,这里是六两茶叶,你拿回去给你娘泡茶水喝,就当是上次送兔肉的回礼了。”

    肉和茶叶说不上哪个更珍贵。

    但心意是在的,有来有往,也是向周家人表示自家对老三媳妇是满意的。

    那天知道周家送兔子过来,林母就想着要回点什么好了。

    回点肉或者米,那不好,老媳妇也有门路买,周家肯定也有找老三媳妇帮忙买过的。

    太贵重了又显得客气。

    还是老头子说拿他那六两茶叶就好了。

    茶叶也难得,平时都喝水的,只有特别重要的亲戚或朋友来家里才给泡茶水喝。

    这斤茶叶还是老之前买给老头子喝的。

    送给周家正好。

    林大嫂林二嫂瞧了也没说什么,如果她们娘家送了只兔子过来,那娘肯定也会回这六两茶叶的。

    兔肉她们和孩子已经吃肚子里了,这茶叶是娘给的,她们能有啥意见。

    周云梦接过:“行,那我拿去给我娘泡茶喝,谢谢爹娘,我走了啊。”

    她这回是轻松出发,没背背篓,就拿着这小半盒茶叶了。

    林母转身往厅里走,边嘀咕着:“找老媳妇回去能有什么事呢?老三媳妇今天心情还这么好。”

    林大嫂耳力好,记性也好,人好奇心更是足,听到婆婆这话她也想。

    对啊,为什么。

    今天有什么特别的吗?

    她想啊想,突然眼前一亮:“娘我知道了,今儿……”

    -

    这边周云梦走到娘家门口敲门喊娘,这回居然不是周母跑过来开门,是周大嫂。

    “大嫂,娘呢?”

    周大嫂:“娘在厨房里忙活呢,小妹你快进来。”

    周云梦好奇,周母特意喊自己回来,又在厨房里忙。

    农闲这段时间都是三个嫂子负责做饭的,周母很少进厨房。

    她直接走去厨房,周大嫂没跟着,虽然说道理都懂,但婆婆对这小姑是真的好,全家独一份。

    周云梦一进厨房,就见周母在案板前忙着。

    案板上铺着擀成一大块的面皮,已经用刀切成不间断的长条。

    周母捏住一端揉搓变细下到锅里,不断往另外一端揉搓,看着那面条长得没有尽头。

    “娘,我来了。”

    周母抬眼笑:“小梦回来了,娘这边快好了,老样子给你煮碗长寿面吃。”

    她不像平时那样顾着和闺女说话,低头继续揉搓面条。

    这长寿面要一整条才吉利,越长越好,这一不小心啊,就容易断了。

    周云梦看着她的动作,想着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九号,也就是农历十一月初六。

    是……原身的生日。

    这年头没有什么过生日的说法,条件好的最多煮个红鸡蛋吃。

    但周母心疼闺女出生没多久没了爹疼,小时候条件又苦,自己更是没空带着,等条件好了基本上每年都会想法子给她煮碗长寿面。

    想让闺女在这天吃点好的,又盼着讨个好意头,长寿健康。

    她使劲各种法子总能换到够做一碗面的富强粉,要不了多少。哪一年换不到了,就用玉米面,总归要有一碗长寿面吃的。

    这也是原身独有的,个哥哥还有孙子孙女那些都没有这待遇。

    说来也是巧,今天十一月二十九号,也算是周云梦自己的生日,虽然她从来不过生日。

    在孤儿院里,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孩子,院长会把孩子到孤儿院那天的日期当做这个孩子的生日,象征着新生。

    据院长说,周云梦就是十一月二十九号到的孤儿院,小小一个被丢在院门口。

    孤儿院里每个季度会给这个季度生日的孩子庆祝,会有爱心人士买蛋糕发零食,那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

    但长大后周云梦不爱过生日,她觉得没什么意思,那是她被抛弃的一天。

    锅里的面条翻滚着,奶白色的气泡不断往上冒,周母往里面窝了个鸡蛋,又撒上葱花,一碗长寿面就好了。

    她装碗朝闺女笑着:“长寿面好了,走,端出去外面吃。”

    周云梦心一软:“好,我来端吧。”

    她接过碗和筷子,和周母走到厅里饭桌前坐下。

    周母看着她:“快吃吧,看看今年面的味道和去年比怎么样?”

    周云梦拿起筷子夹起面条,一长条吃起来有点费劲,她边咬边吸住生怕面半路断掉,这么好的意头舍不得破坏。

    这条面有一拇指盖宽,很薄很长,有着鲜面特有的面香,十分劲道。葱花香鸡蛋香裹着,面汤汁有味道,连带着这条面也够味。

    “娘,这碗面好香。”

    周母听了高兴:“香就好,慢点吃,这面可不能断。”

    周云梦享受地吃着,一整条面下肚,再吃里面窝着的蛋,接着是葱花面汤。

    一整碗半点不剩。

    周云梦最爱吃挂面,爱它的又细又润口感滑腻,但今天她发现鲜面也有鲜面的香。这碗长寿面更是她吃过最香的面。

    这是除了孤儿院集体活动外,第一次有人给她庆祝生日。

    这也是她吃过的第一碗,家里人为她做的长寿面。

    周云梦坐过去挽着周母的胳膊:“娘,原来你让大哥喊我过来就是为了给我庆生的,还大早煮了碗长寿面,我可太爱吃了。”

    周母笑眯眯的:“对啊娘记着呢,嫁了人也没关系,娘照样给你煮长寿面吃,这点不会变的。”

    厨房里,周大嫂和周二嫂准备做午饭,中午小姑在家里吃,娘交代了要做好点。

    周大嫂感叹:“以前小姑在家时就是独一份的,有碗长寿面吃,儿子孙子都越不过去。”

    “谁能想到,都嫁人了,娘还能把人喊回来巴巴地做这一碗长寿面给她吃。”

    周二嫂刚知道那会也感叹呢,气倒是没气,早些年气饱了。

    她眼不见为净,在厨房看不到就好了。

    周二嫂:“想点好的,婆婆对小姑越好,小姑就越念着咱家,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周家。”

    周大嫂一听,那点不舒服也消散了。

    妯娌俩在这互相安慰着,手上动作不停做饭呢。

    婆婆早上还特意交代过:“小梦平时基本上都不在娘家吃饭的,今天好不容易在娘家吃个饭,又是好日子,你们给做好点。”

    意思就是不要磨蹭,不要敷衍。

    周嫂带着大全在外头玩呢,连带着周家另外四个孩子也都在外面。

    免得在家看到小姑吃面,一个个嚷着想吃,平白惹了婆婆白眼不说,小姑心情也跟着不好了。

    既然长寿面这事要做,那就得做到最好,让小姑满意。

    她刚嫁过来那年还为这事闹委屈了呢,她家男人咋说的。

    周老:“我妹过去那么多年过生我娘都会煮长寿面给她吃,怎么你嫁进来后就看不顺眼了呢。”

    “我娘愿意给她煮长寿面吃那是我娘的事,你在家你娘没给你煮那就是你娘的事了。”

    周三嫂当时差点没被气哭,当场就想和他离婚了。

    周老三说:“你娘没给你煮长寿面那都是以前的了,以后每年我努力攒点钱,等你过生的时候也给你煮碗长寿面吃。”

    周嫂确实每年过生的时候都吃到了她家男人给她做的长寿面,她也就不去在意小姑这份独特了。

    她家男人也很好啊。

    当然这碗长寿面也不是在家里做的,两个妯娌和婆婆知道了心里要不平衡了。

    周老也没那厨艺,都是拿着换来的那点富强粉回娘家,让她娘帮忙给做的。

    想到上回自家男人回来时说的,攒了点钱,富强粉也老早就交代兄弟帮忙换了,修完水库回来能赶上她过生。

    到时候陪她回娘家吃碗长寿面。

    周嫂心情比天上的蓝天白云还要美。

    中午吃饭,周大哥周二哥也回来吃,他们还在给那家人帮忙盖房子。

    周家人凑在一起,周云梦坐在周母左手边,刚开始吃饭时,周母一个劲给她夹菜。

    “多吃点。”

    “娘我够了,我待会自己夹就好,你也快吃。”

    周云梦给周母夹了两三片肉。

    今天周家这顿饭是有肉的,肉还不少,她估计着还是上次周母让自己帮忙买的那块肉。

    周母高兴:“行,娘吃着呢,你也快吃。”

    这盘子肉看着还像样,嘴也多啊,她们娘俩说话这功夫,大房二房三房大人孩子筷子动得飞快呢。

    等吃过饭,有个嫂子收拾碗筷洗碗那些,周大哥周二哥简单说过几句后又赶着回屋休息,周母干脆拉着闺女回屋。

    “小梦你中午就在我这屋一起睡会。”

    周云梦点头:“行,正好和娘好好过聊下天,平时过来又赶着回去,没说一会话就走了。”

    原身没出嫁之前是有个房间的,但她嫁人后房间空了出来,周家又不够住,现在那个房间是大房二房的孩子隔着帘在里头住。

    娘俩这会躺在床上,说这说那的。

    “哎对了娘,我今天回来时婆婆让我拿了六两茶叶给你泡茶喝,说是那兔子的回礼。”

    “林家是会做人的,让你带茶叶回来也说明他们家重视你呢。”

    “说起来这兔子我可没提醒,是你大哥二哥想着说要上山去下套看看能不能整点什么给你送过去,哪能次次白吃你的啊。”

    “他们运气还真挺不错,估计老天都知道这套了是要送去给你吃的,专门送了只兔子过来。”

    “也不枉我天天在他们面前念叨你的好,你看你哥良心发现知道去山上下套了,你那些个嫂子也不敢多说什么要留着自己吃之类的。”

    “……”

    不知道过了多久,周母说累睡着了,周云梦也跟着睡过去了。

    再睡醒时,身边早就没有人,周云梦清醒了下,起身出去。

    周母拿了林家给的茶叶泡了茶水,见闺女出来招呼她:“小梦过来喝茶。”

    “好。”

    母女俩又继续聊了会。

    等周家个嫂子过来后,周云梦又听周母很得意地和她们说:“小梦她婆婆让她拿了六两茶叶回来,说是给我泡茶水喝的。”

    “你们也喝点吧。”

    周家三个嫂子可不客气,茶叶可是好东西,茶水她们也爱喝的。

    不用说都知道,这是林家给的回礼,说明小姑在林家还挺受看重的。

    周大嫂和周二嫂喝着茶,感受唇齿间的清香回甘。

    越想越觉得小姑厉害。

    婆婆教出这样的小姑,那就更厉害了。

    -

    日落之前,周云梦回到林家,她特意等没那么晒才出周家的门的。

    晚上吃饭时,林母递了个红鸡蛋给她。

    “本来应该早上煮给你吃的,还是你大嫂记性好,见你今早那么高兴出门,亲家母又喊你回去有事,才提醒我今天是你过生。”

    “煮了个红鸡蛋,你吃个好意头吧。”

    林大嫂解释:“当时媒婆介绍你给叔的时候,还有送彩礼那会,我都见着你过生的日子了,十一月初六嘛。”

    今早出门心情好是因为昨晚睡得好。

    不得不说这是个美妙的误会。

    周云梦还挺惊讶,林大嫂之前和原身相处得并不愉快,居然还记得过生的日子,那是真的记性好了。

    她接过林母给的红鸡蛋:“谢谢娘。”

    “谢谢大嫂,你这记性真好,其实我今天自己都给忘了。”

    林大嫂听老媳妇夸自己,兴奋得不得了:“我记性是不错,家里人过生我都记得,红鸡蛋也是我负责煮的。”

    林家条件好点,从前几年开始,家里谁过生都会给煮个红鸡蛋,讨个好意头。

    个孩子瞧见三婶有红鸡蛋吃也不羡慕,都笑着说:“婶快吃,以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是他们过生时娘和他们这么说的,现在他们有模有样对婶说。

    祝福的话总是动听的,小小的红鸡蛋代表着林家老少的心意,周云梦当即剥壳吃了这个红鸡蛋。

    晚饭也很丰盛,特意煮了她爱吃的红烧肉,所有人都吃得高兴。

    晚上躺在床上,周云梦想着今天的事。

    周母特意做的那碗长寿面,周家那顿饭。

    林家的红鸡蛋和红烧肉。

    想做的事情无需多纠结,她决定还是折腾一下,让对她好的人可以过个暖冬。

    -

    又在家歇了两天,等有牛车可以坐的这天,周云梦背上背篓进县城了。

    她直接去了邮局,先把这段时间写的两篇稿给寄了。

    她边贴邮票给钱,边压低了声音说:“小盈,我今天去那边得了块猪肉,两斤呢,你要不要?”

    “那肯定要啊,云梦你真好。”

    徐小盈面色一喜,当即应道。

    平时能有一斤肉都够惊喜了,这回居然有两斤!

    两人熟门熟路地完成了猪肉从背篓到桌子柜的转移。

    徐小盈给了两斤肉的钱,感叹周云梦这个朋友够实在。

    几个月前第一次时她就暗示了,只要能帮忙买肉,多收点钱没关系。

    但云梦说她们是朋友,哪里能多赚她的钱,一直都是照着两毛的价收她的钱的。

    这段时间,半个月总能有一斤猪肉,一个月就是两斤。

    加上原本每月攒的肉票买的肉,家里油水挺足的。

    从云梦这边拿肉可比拿着肉票早早去排队抢还不一定能买到方便多了,就连她娘都说,这个朋友得保持联系。

    周云梦和她简单说了几句后,见也没人来寄信,就问起布料的事。

    “马上就要入冬了,我家里爹娘年纪也大了,就想着给他们做身棉袄穿,这个冬天好过点。但是这是这布票难攒,布料也难买,棉花就更别提了。”

    “小盈,我是想问问你有没有纺织厂的门路?或者在纺织厂家属院那边有熟的人。有的话帮我介绍下,如果能有瑕疵布可以买,花多点钱也没关系的。”

    她这段时间一直和徐小盈保持着不错的关系,今天为了打探的布料的事,特意拿了两斤猪肉出来的。

    徐小盈懂了,这年头做身衣服都不容易,更何况要给爹娘各做身棉袄。周云梦第一次喊她帮忙,她想了下斟酌说:

    “纺织厂那边的话,我倒是有亲戚在那边,等我这两天去问问看有没有瑕疵布,这玩意要看运气的。棉花的话,我估计是帮不上你了。”

    纺织厂那边她确实有亲戚,就那个在宣传科做干事的堂姐,之前拿来和云梦对比的那个,这个堂姐的娘也就是她伯母也是纺织厂的工人。

    每月月底厂里都会流出一批不达标的瑕疵布,有不少工人也会买多了留着私底下换,堂姐家每月也有一些。自家想做衣服也会找她家帮忙换些瑕疵布。

    棉花的话就更稀缺了,城里人有的都自己留着用了,纺织厂里也没这些,少有拿出来换的都往那地方去了。

    周云梦听了一喜:“太谢谢你了,你能帮我问下布料的事就已经很好了,棉花的话我再问问我那同学吧。”

    “没事,客气什么,我们是朋友嘛。”

    徐小盈知道周云梦那同学门路广,要不然也不能弄到猪肉,不要票就算了价钱也不贵,想来问瑕疵布和棉花的事也能行。

    但周云梦先问了她,她说帮不了棉花的事才说要去问她那个同学。

    这说明在周云梦心里,最起码在这件事上,她比那个同学要有能耐,这是看重她的意思。

    她一高兴,人也爽快。

    “那行,回头我问了如果有的话,我就直接帮你买了拿过来,省得你再跑一趟了。”

    周云梦:“好,那就辛苦你了,下回来我再去找我同学问问,有肉的话我也给你带过来。”

    “布料的话,你看看能买多点就买多点,剩下的布头那些可以给家里侄子做点衣服。没有的话,那就能买多少就买多少吧。”

    徐小盈表示明白。

    布票难得,有机会能买到瑕疵布那肯定想买多点,放着迟早都能用来做衣服。

    她想着今天这两斤猪肉,比平时要多了一斤,回头去堂姐家得拿点过去,卖个人情。

    反正等这事给办好了,周云梦还会给她送猪肉过来。

    离开邮局,周云梦松了口气。

    她也是临了想起,先来邮局问问徐小盈有没有纺织厂的关系。有的话最好,可以先解决布料的事情。

    当初和徐小盈交好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平时邮寄稿子收回信什么的,在邮局有个熟人方便不少。

    这回问布料的事,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她打算给周母和林母都做身棉袄,需要布料和棉花。还有两家的棉被,布料难得那被单也不用换,把里头的棉絮给换成新的就暖和了。

    现在布料的事暂时解决了,听徐小盈的意思大概率是能成的,就剩下棉花的事。

    周云梦绕到无人的巷子后闪身进了超市,给自己套上了前儿从周母那拿的一件土灰外套和裤子,脸用早就备好的石灰粉抹了点,白皙的皮肤变得普通。

    又把头上扎着的马尾辫换成平时少有扎的双马尾。

    她感叹一声,要是美妆护肤区可以用的话,乔装打扮就更方便了,哪里用得着像现在这样往脸上抹石灰粉。

    竹篓不用换,这东西普通到每家都有。

    再次出随身超市,周云梦人已经变了样子,还是个年轻的女同志,但土土的不显眼,背着个竹篓像头次见县城。

    见着的人都没法把两人联系起来。

    她七拐八拐绕进松花巷,停在第四家院子前,敲门,一下轻下重。

    里面很快有个妇女来开门。

    周云梦轻声问:“这里是张大家吗?”

    妇女警惕的眼神放松,侧身:“张大在里面,进来吧。”

    周云梦扫了院子一眼,这才进去。

    瞧着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家,住着一对夫妇和孩子,谁能想到这里的男人张大是个倒爷呢。

    这年头那个地方,原书里设定的是比较宽松的,去了后自由交换,也能碰上需要的好东西,只要双方谈妥了那一切好说。

    这样子方便女主去那换东西买东西。

    但其实风险也还是有的。

    书里介绍过,南城这边也有几个做得挺大的倒爷,就是提前收别人来换的东西,再把这些东西换出去,赚个差价。

    其中当属松花街的张大,做事最谨慎可靠,也最长久。

    女主后来要什么东西,难得的就过来张大这边交代他帮忙留意,图个省心价钱也还能接受。

    妇女喊了张大出来,一个看着憨厚实则眼睛里闪着精明的男人,说起话来又让人觉得是可以信任的。

    “这位同志,你过来是要换什么的?”

    换,可以是把东西换给他,可以是找他换东西。

    周云梦解下背篓放地上,从里面拿出一样又一样东西来。

    “这里有一只鸡一只鸭,还有五斤牛肉,你可以给过下称看看多少斤,算个价钱给我。”

    张大瞧见这些东西,心里重视几分。

    鸡鸭难得还都是成只的,牛肉就更难得了。

    这年头牛可是生产力,宝贝得很,除非是那种病得严重或者老得干不动了,才会送去收购站进了屠宰场杀了再供应到城里。

    而眼前能一下子拿出这些的女同志,不简单,自然值得他重视。

    “好嘞,你等一下,我拿去过下称。”

    那妇女已经拿了称出来了,张大把鸡和鸭过称,牛肉没过称。他摸秤砣久了心里有数,这牛肉瞧着五斤没差多少。

    自己干这行赚钱的,就得手里有货,也就是说手头上得有那些有能力弄到东西又愿意到他这来换的人,这女同志就是那种人,得交好。

    他直接按照市场价算了钱。

    周云梦见他没把牛肉过称,是为了表达信任的意思,不愧是会做生意的倒爷。这会报的价钱也和那个地方差不多,她点头应好。

    钱收好,她说:“张大,麻烦你帮我留意下棉花,我家里要打两床棉被的,有多少留多少吧,我过几天过来看看。”

    棉花有多难得,林家从年前就开始攒棉花了,就等着三房结婚的时候打棉被。

    张大点头:“行,我帮忙留意下。”

    他知道打两床棉被要的棉花很多,对方显然也知道,所以才说有多少留多少。

    就冲今儿那些鸡鸭牛肉,这位女同志显示出来的能力,他都得使全力去找。

    有来有往,帮对方把事情办了,以后才会经常来找他换东西。

    等对方走后,张大看着那只鸡那只鸭,还有五斤牛肉,这可都是好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