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一两牛黄二两金

作品:《重生七十年代,开局大山猎人

    1980年的金价,是32元一克。

    真便宜。

    几十年后,都突破500元大关了。

    一两牛黄二两黄金,二两黄金也就是100g,3200元。

    一两牛黄,3200元。

    而徐清风手中有两斤牛黄,20两,总计64000元!

    (哭死,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改了好几遍,这次应该没问题了)

    两头牛,外加六个万元户!

    这么多牛黄,一个药材商吃不下,好几家才分完。

    徐清风咂舌,这真的算是捡到大漏了,一夜暴富有木有。

    这白捡的钱,还是挺香的。

    如果让徐和平知道,估计会目瞪口呆。

    他辛辛苦苦做一年半,工资也才六百块,不吃不喝工作一百年?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句话便如是。

    徐清风跟药材商交易牛黄的时候,最感兴趣的当属在旁边围观的李秋雨了。

    她如愿以偿,看到了牛黄。

    不过,看到之后,却觉得牛黄长的丑丑的。

    众人都哭笑不得。

    牛黄啊,牛的结石,你难不成还要求牛的结石长的很漂亮不成?

    “别看它长的丑,却是一味良药。”药材商郑重的收好了牛黄。

    牛黄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曰:牛黄,味苦,平。

    主惊痫寒热,热盛狂,除邪,逐鬼,生平泽。

    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释名》中说:“丑属牛,故隐其名”。

    又因其结石呈黄色而得名——丑宝。

    这些解读,专业性太强,所以徐清风他们听不太懂。

    但只要知道,牛黄最大的功效就可以了,那就是解毒!

    牛黄解毒片,可谓是家喻户晓。

    “我觉得牛黄最神奇的是,虽然它出自牛身上,是牛身上的一种病,但作用在人体上,却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李老说道。

    他也是知道一些牛黄的药性的,也服用过一些。

    药材商点了点头:“没错,所以老少皆宜,应用广泛,很多时候,都拿牛黄当药引呢。”

    卖了牛黄,徐清风收好了钱,打算回家。

    没想到李秋雨喊住了他。

    “清风哥,有没有空,我去县城有点事,但现如今治安不太好,所以我想要请你陪我去一趟,拜托了。”李秋雨恳求道。

    上次的事情,对她还是有些阴影的。

    徐清风想了想,也答应了。

    不过他告诉李秋雨,去县城可以,他得回家一趟。

    弄一些鱼去卖,不走空。

    李秋雨(⊙o⊙)…

    清风哥还真是,不错过每一个赚钱的机会啊。

    当然,她还是很欣赏徐清风的这个做法的。

    凭自己的本事赚钱,不丢人。

    “嗯,好,我还是第一次坐自行车呢。”李秋雨坐上了自行车后座,由徐清风带着,回村了。

    徐清风走到半路,才觉出一些不妙来。

    “要不还是算了,我今天不卖鱼了,我们直接去县城吧。”徐清风咳嗽一声说道。

    前些日子,他跟何春花扯的那个谎,他还没想好怎么圆。

    这要是把李秋雨带回去,嘿,那不麻了嘛。

    所以,徐清风当即调转了车头,出发前往县城。

    李秋雨不明所以,只是抓着徐清风的衣角,轻轻嗯了一声。

    28大杠,质量还是很好的。

    带一个人,骑着也是稳稳当当。

    路上,徐清风询问李秋雨去县城做啥。

    “清风哥,我去酒厂一趟,我有个同学在酒厂上班,她找我有点事情。”李秋雨开口道。

    徐清风点了点头。

    从林场去县城的酒厂,骑自行车大概1个小时左右。

    道路倒是挺平坦的,两人一路说说笑笑,聊天,时间倒也过的很快。

    约莫一个小时后,徐清风把李秋雨送到了酒厂。

    李秋雨的闺蜜,是酒厂老板女儿。

    果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厂长女儿交的朋友,也都是厂长女儿。

    李秋雨进去进厂之后,让徐清风在门口等着,她大概半个小时就出来。

    徐清风让李秋雨尽管去忙,不用在意时间,他在附近逛逛。

    酒厂外面跟林场一样,也规划了一条街,用来做各种生意。

    还有一个名字,酒厂一条街。

    李秋雨

    看到徐清风去逛街,还有些愧疚。

    让清风哥等那么久。

    只是,她找闺蜜是女孩之间的私密事情,不好带着徐清风。

    徐清风不知道李秋雨的想法,如果知道,肯定会觉得她心思太敏感。

    朋友之间帮忙不是很正常。

    徐清风很快在酒厂一条街溜达起来。

    这里摆摊的人也不少。

    看来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白山城的大大小小厂区。

    林场那边倒是有些落后了,不过等药材市场开起来,也不太晚。

    相比于前世还是要好不少的。

    前世的林场,根本就没有搞活经济。

    虽然有短暂的辉煌,但那只是暂时的泡沫。

    徐清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他以后打算在林场那边开店,其实也有很多可以跟这里的店取经的地方。

    他前世没做过生意,所以如今也是从头开始。

    很快,徐清风便进入了一家店内,打量着店内的布置,还有一些商品的摆放啥的。

    跟后世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

    因为背靠酒厂,这里是摆摊的黄金地段。

    客流量很大,但大部分都是看看,逛逛,不买的。

    所以店老板的热情不怎么高。

    徐清风倒也无所谓。

    因为他也是逛街不买的人其中之一。

    徐清风很快,便看到了一个让他感兴趣的地方。

    那就是维修店,做这一行的,都是头脑比较灵活的。

    要知道,这可是八十年代。

    修理行业,不要太暴利了。

    如果不是他有空间,有来钱更快的办法,他也是想过,当一个修理工的。

    无论是修理收音机,还是电视机,都是很赚钱的。

    这年头,电视机,收音机都是四大件之一,很贵。

    普通人买不起,买得起的家庭,坏了也舍不得扔。

    而这年头的收音机,电视机,大家见得少,也不太会用。

    稍微一个不注意,很容易出毛病。

    坏了怎么办?

    自然是找人修了。

    修理店的生意十分火爆,修电视机的少,修收音机的多。

    徐清风想着能不能在这里淘一个二手的收音机回家听听。

    甚至他都想买一台二手的电视机。

    因为实惠啊。

    虽然这年头的电视节目太少,他不感兴趣,但等家里接了电之后,有个电视机,打发时间还是不错的。

    抱着这些念头,徐清风走进了修理店。

    “这位小兄弟,你是什么东西坏了要修吗?”戴着金丝眼镜的老板,看到有人进门,连忙问了一声。

    看到徐清风两手空空,他又茫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