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宫中惊变(一更)

作品:《病弱万人嫌陷入修罗场

    第 63 章 宫中惊变(一更)

    等萧照临和谢不为跟随张叔回到正殿时,早有一灰袍武将打扮的人在此等候。

    见萧照临一踏入殿,便急忙迎上前行了一个君臣大礼,但在将要唱礼之际,目及跟随在萧照临身后的谢不为,便有些犹疑。

    萧照临知晓其意,侧首看了看谢不为,道:“伏将军不必多有顾虑。”再虚虚扶起其人,轻声道,“[ri]后,见谢卿如见孤即是。”

    萧照临[kou]中的伏将军当即神[se]一凛,对萧照临再拜,“臣羽林中郎将伏南拜见太子殿下。”

    又稍侧身对着谢不为一揖,“拜见......谢大人。”

    谢不为亦是心中一惊,是因萧照临之言,更是因这伏南的身份。

    魏朝京城禁军是为领、护军制,即是以领军将军统领内军,负责保卫宫殿及宫城内部,以护军将军率领外军,负责宫城以外京城之内的保卫与治安。

    内军之中主要有四营——虎贲、羽林军及左、右卫。

    其中,虎贲军及羽林军主要负责禁卫宫廷门户,而左、右卫则要轮流在宫中值宿。

    这羽林中郎将便是羽林军主帅,其职品阶虽在各个名号将军之下,但地位极其关键,不输名号将军。

    或者说,内军主帅之职皆十分重要,不仅需出身世家,还需与皇帝或是戚族亲近,才可担任此职。

    就比如,谢不为的父亲谢楷,便是在内军之中任职,不过并非主帅,只是闲职,但也足以证明如今皇帝对陈郡谢氏的看重。

    而以萧照临储君身份,若非皇帝首肯,明面上便不便结[jiao]内军主帅,若是私下往来,一旦被人发现,也有谋私之嫌。

    故,羽林中郎将出现在此处,其实是十分不妥的,也是伏南在见到谢不为后犹豫不肯说出身份的缘故。

    显然萧照临和伏南也都对此有所顾虑,所以,两人并未有多少礼节客套,便直述其事。

    “臣本不该贸然前来,但情况实在紧急,庾氏又密切控制宫城进出,若非臣以外务为托,甚至也不能踏出宫城半步。”伏南直身未起,所言之事让萧照临面[se]霎变,凝沉至极。

    “昨[ri]端午,陛下领后宫诸妃往虎苑观斗兽,却有熊突然发狂,逃出了兽圈,攀上栏杆往殿上去,直扑御座,众人皆惊走,唯庾妃挡在了陛下身前,不过,在熊近御座之前,便为左右侍卫及时格杀,并未有伤龙体。”

    伏南将原委一道,萧照临即刻便明白此事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沉声道:“所以颍川庾氏想借此......尊异庾妃?”

    伏南颔首,“正是。”

    魏朝后宫高位皆有定制,小君之下是为贵妃、四妃及昭仪、婕妤等夫人。

    袁皇后、袁贵妃皆已仙逝,如今皇帝后宫之中唯有庾妃一人为尊,若再要行尊异,便只有贵妃及......皇后之位了。

    萧照临心中顿有怒气生,“那庾妃是想要那贵妃之位,还是......”

    一冷笑,“还是国母之位啊?”

    魏朝上下虽皆不重嫡庶,但子亦随母贵,不仅是母族的家族地位,还有母亲的身份。

    这也是为何当初袁皇后为保下萧照临,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赐其生母“袁”姓,再封妃位。

    而庾妃现有二亲子,豫王及新安王,颍川庾氏此举更深的目的便在于,要以尊庾妃而更尊豫王及新安王。

    虽国师指定储君此事本身并不好推翻,但也不是没有过储君“让贤”之事。

    早在魏朝未南渡之前,魏朝第三任皇帝武帝的天子之位便是由其兄“让贤”而来。

    而颍川庾氏这么多年来所筹谋的,便是这“让贤”之事。

    且如今皇帝母族正是颍川庾氏,故,皇帝究竟对庾氏现今所为是何态度也让人难以揣测断定。

    甚至,这其中,究竟有没有皇帝本人的意思也未可知。

    伏南略有支吾,垂首叹道:“是......国母之位。”

    “哗啦”一声,是萧照临一脚踹翻正案的声音,他凌厉的眉目之间尽是汹汹愠气,“他们怎么敢染指母后的位置!”

    伏南惊到复伏拜于地,“还请殿下息怒,如今朝议未定,此事尚有转圜余地。”

    萧照临微阖了阖眼,“如今情状,汝南袁氏及其戚族恐怕只能拿袁氏为后的旧训出来反对吧。”

    伏南再道:“正是,此旧训虽不成文,但自祖皇帝起,便代代相传,从未有过更改,更何况外朝有袁司徒、袁尚书,内宫有袁大家,庾氏图谋终究只是徒劳而已。”

    萧照临并不应,而是走到了殿门边,抚着门沿望着外头的朗朗晴空,但只觉心中犹如有[yin]云笼罩,沉闷不已。

    他沉默片刻,再轻言似叹:“若是当真不可更改,那袁大家何故让你来找孤?”

    萧照临所言,谢不为倒是刚好了解过,就在李嬷嬷告诉他孝穆袁皇后及袁大家的关系后,他便对袁氏为后之事略有留心。

    因着汝南袁氏自南渡以来族中女公子便诡异地减少,到了如今一代,甚至一位女公子都无。

    便难免会被有心人故意传言,说是袁氏女与南渡后的国运相冲,担不起国母之运,却不肯相让,所以才有天谴责降,强行让汝南袁氏断了国母之运。

    先不说其中恶意是何,但此传言确实与现实相符,虽碍于汝南袁氏之势不敢公然议论,但私下里,不少人已是对此十分确信。

    再加上如今皇帝后宫之中虽有袁大家掌含章殿,但终究并非是以国母身份,且东宫至今也未有袁氏女主。

    等于说,现已有两代国母之位空悬,这便势必会引起其他士族的觊觎,尤其是,颍川庾氏。

    更何况,反观颍川庾氏,虽不为后,但代代出皇妃,甚至是为当今皇帝的母族,而庾妃又向来为皇帝宠爱,另有二子在膝。

    旁人皆道,如今庾妃与国母之位不过是只差了个名正言顺的名分。

    而现在,颍川庾氏便是要为庾妃争来这个名分。

    伏南也是沉默

    ,并不敢轻易在萧照临面前言语。

    萧照临忽然回身,垂首看着仍是伏跪于地的伏南,“所以,袁大家究竟想让孤做什么?”

    伏南本想当即回答,但余光扫过了谢不为之后,便又是有些犹豫。

    萧照临拧眉,似有不满,“讲!”

    伏南才道:“袁大家......想为殿下定下袁氏太子妃。”

    此话一出,殿内气氛陡然凝滞,萧照临面[se]彻底黑沉,刚想怒斥,但却为伏南抢白。

    “不久前,袁尚书已从戚族中过继了三位女公子,只是碍于近来殿下......公务繁忙,故未曾在殿下面前提及。”

    第 63 章 宫中惊变(一更)

    伏南再一拜,言辞恳切,“但现如今,事态紧急,庾氏一直拿捏着后宫及东宫无女主之事不放,后宫并非袁大家可以完全掌控......”

    “但,东宫却是尽在她一掌之中,对否?”萧照临冷笑着打断了伏南言语。

    伏南想来是受了袁大家[jiao]代,对萧照临的冷嘲之语并不意外,只续道:“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再是一瞥站在一旁的谢不为,低声叹道,“此为袁大家教我转达于殿下,袁氏女向来知进退,所求也并非是为良人,不会干涉殿下与......谢大人玩乐。”

    谢不为听伏南的语气,想来转达之语是为他本人委婉过,袁大家多半是将他说成了萧照临的男宠,才会专门叫伏南转达此句,是说给萧照临听,也是,说给他听。

    而萧照临显然也是清楚,他重重一锤门扉,震得厚重的黄檀木门都颤动不已。

    但许是怒极反而让他冷静了下来,他话有轻嗤,“这就是袁大家的全部[jiao]代了吗?”

    伏南一道“是”,又抬起了头,诚恳地望着萧照临。

    “恕臣僭越,即使殿下不愿,但袁大家已在为殿下相看三位女公子,殿下是要成大事者,不必拘泥于一时情爱,更何况,袁大家所说也并非是为责怪殿下,反而是为宽慰。”

    他见萧照临不应,略顿之后竟对着在一旁一言不发的谢不为道:

    “臣知晓谢大人与殿下之间定然情谊深厚,但望您也能以大局为重,为殿下考虑,劝劝殿下。”

    萧照临闻言作势就要上前去踹伏南,却被谢不为及时拦下。

    萧照临一怔,显然没想到谢不为竟会拦他,胸膛起伏甚剧,眼底也浮现了红血丝,但还是勉强保持了语气,未有呵斥,只是语气稍沉,“你也要劝孤以大局为重吗?”

    谢不为抿了抿唇,其实,他也认同袁大家的安排,庾氏此次所争之柄有二,一是护驾之功,二是两代国母之位皆空悬已久。

    护驾之功尚有贵妃之位可以转圜,可国母之位却并不好安排,有庾妃在,袁氏很难将过继而来的女公子推到如今的皇后之位。

    但,东宫女主之位尚在汝南袁氏和萧照临的掌控之中。

    只要萧照临娶了袁氏女为太子妃,那汝南袁氏便会有底气强调袁氏为后的旧训,甚至可以顺而巩固萧照临的太

    子之位。

    这实在是为一举两得之事。

    至少,现在,谢不为也想不出比这更加轻易且完满的办法了。

    况且,他也有小小私心,如果萧照临当真娶了太子妃,以他对萧照临的了解,萧照临是绝不会......委屈他。

    到那时,他也不必纠结,在萧照临主动表白心意时该如何拒绝了。

    他的犹豫表明了他的态度。

    萧照临一瞬诧然,猛地攥住了谢不为的手,黑沉沉的眼眸直要扎入谢不为眼底,似要从中剖出谢不为的心意,语调高扬。

    “你当真让我去娶什么太子妃?你应该知道,如果我娶了别人,那我们之间,就再无可能了。()”

    萧照临的视线太过炽烈,也太过沉重,谢不为下意识撇开了眼,回避了萧照临的目光。

    但这却更引得萧照临情绪激动,另手捏住了谢不为的下颌,迫使他转过头来再次看向自己。

    眉间如远山崩塌,褶皱深深,你为什么不敢看我??()_[(()”

    谢不为却垂下了眼帘,仍是在回避。

    原本凝滞的氛围在此刻更是冷如冰,但在冰面之下,却有熊熊之火在燃烧,亟待破冰而出。

    谢不为的态度已然很是明显了,可萧照临却没有放弃。

    他忽然松开了手,只倾身靠向了谢不为,语调也不再高扬,而是低沉到像是在恳求,但仍是保持了他的骄矜。

    “卿卿,只一句话,你当真愿意让我娶什么太子妃吗?”

    谢不为心绪紊乱,他能感觉到萧照临在情绪崩溃的边缘,本心而论,他是想劝萧照临听从袁大家的安排。

    但他又知道,若是他当真说了这句话,萧照临必然会接受不了。

    殿外有风而过,树叶“哗哗”。

    他突然想起了方才在袁贵妃墓前与他低低絮语的萧照临——萧照临从小到大,究竟有几件事是如了他的意?

    甚至,萧照临自己当真愿意成为太子,而让他的母亲不得不以死为他求出一条生路来吗?

    谢不为陡然掐住了自己的掌心,一阵刺痛过后,他才恍然惊觉。

    刚刚,他竟然也只将萧照临当成了太子,当成了一个政/治工具,而没有考虑到,萧照临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想法、有自己情感的人。

    若是他开[kou]让萧照临“以大局为重”,那与当初在含章殿[bi]他娶永嘉公主的袁大家有何不同?

    而当时,萧照临是为他解了围的,那他现在,即使是为了偿还那时的恩情,也不该附和袁大家。

    就在萧照临将要失望之际,谢不为忽然睁开了眼,眸中映着门外的青空,显得格外澄澈。

    “殿下,我没有任何看法。”

    萧照临似乎察觉到了谢不为在一瞬改变的心意,却不敢肯定。

    谢不为摇了摇头,是在否定方才的自己。

    唇际又牵出了一丝笑意,是为鼓励萧照临,“只盼殿下,从心就好。”

    萧照临怔愣在了原地,但旋即,他明白了谢不为的意思,胸中积郁的沉闷陡然像是雨过天晴一般一扫而空。

    他想要拥抱谢不为,却被惊呼出声的伏南打断。

    “殿下,万万不可任[xing]啊!”

    伏南之声已是顿挫,字字都在乞求萧照临能够改变心意,“若是庾氏当真为后,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若是放在方才,萧照临定然会上去给伏南一脚。

    但在现在,他却先对着谢不为一笑,再缓步走近了伏南,还俯身虚虚搀扶起了伏南。

    “伏将军莫急,孤自有方法可解此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