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龙潜于渊8 捕获一只小马超

作品:《[三国]陛下何故谋反

    27.龙潜于渊8 捕获一只小马超

    出了营帐, 吕布都快给贾诩跪了。他都做好了迎接刘协雷霆之怒的准备了,没想到被贾诩几句话就哄好了。

    “救命之恩请受某一拜!”

    贾诩又哪里敢受,急忙将吕布扶起来, “温侯快快请起。温侯又谢错人了, 你要感谢的是陛下。”说罢又摆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若不是陛下仁慈, 你我二人又岂能相安无事?”

    被贾诩这么一说,吕布恍然大悟,他就知道,当初跟着陛下是个正确的选择!他都吃败仗了都不怪罪,这样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皇帝竟然被他遇见了!

    于是默默坚定了念想:我要跟着陛下好好干!

    打了[ji]血的吕布正准备去[cao]练士兵,却发现贾诩又往回走, 不禁疑惑, “贾校尉是又要找陛下?”

    贾诩点点头随[kou]敷衍道,“正是,突然想起些细节需与陛下商议。”

    吕布不疑有他, 辞别后便去做自己的事了。

    看着去而复返的贾诩, 刘谢有些疑惑道,“贾校尉还有事?”

    “有。”

    “什么事?”

    贾诩有些担忧说道,“陛下此来前线, 京师恐生变故。”这正是他所担心的,若是此时袁隗在雒阳发动政变掌控全局, 到时候他们就会陷入前后夹击的两难之地,可就回天乏术了……

    刘谢闻言,十分欣慰,“贾校尉放心,京中自由项将军留守, 不必担忧。”

    在她来之前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之所以费那么大力气说服伍孚前来,就是为了将项羽留下,以免袁隗反水。

    可贾诩仍忧虑不减,“项将军虽勇猛过人,可身边缺少谋士,恐有不妥。”袁隗、袁绍皆乃多谋之人,项羽能是能打,但也架不住对面的[yin]谋诡计啊……

    难得看到贾诩也会有慌张的时候,刘谢就看着他笑而不语,良久才道,“贾校尉不必担忧,朕早有安排。”

    她怎么会那么傻,当然给项羽留人了。不仅留了,还留了两个!两个!!一个手拿剧本的王莽不够她还加了一个法正,双重保险,绝对万无一失。

    只不过目前这俩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说了只会让贾诩更加担心,她还是卖个关子吧。

    看刘谢如此自信,贾诩也无话可说了。既然能进行如此缜密的安排,那所用之人也定差不到哪去。

    可贾诩仍放不下,乃至回去脑子想的都是给项羽安排的人是哪一位,于是就把雒阳城中他所知道的人一一想了个遍,最后想到了一个人——孔融。

    这下他立马又不淡定了,孔融此人言过其实,做学问了得,出谋划策……不太行。他本想又去找刘谢说个清楚,但想想还是算了。他今天说得已经够多了,要是再去找陛下恐被厌烦,便也就此作罢。

    *

    刘谢动作很快,当晚就写好了劝降诏书,又拿出传国玉玺盖了章。只是让谁去送信这又成了一个难题。

    介于上一个使者直接被砍,惜命的贾诩是死活不肯去的。如今在她身边的伍孚、吕布、张辽、高顺又是武将,没有那个[kou]才。想了一夜,刘谢都没想到合适人选。

    唉,身边人才还是不够用啊。

    第二天一屋子人大眼瞪小眼,刘谢提起谁送诏书后,看向贾诩时这老头果然飞快把头埋下,浑身上下都写着‘我不想去’。

    随后又扫过吕布,吕布眼神清澈和她对视。

    ……算了,一边玩去吧。

    再向张辽时,此时还没成为‘辽神’的他略显青涩,二十出头的年纪,还是俊后生。

    ……这个也不太行。

    再瞟向一脸严肃的高顺,老干部作风,出了名的沉默寡言。要是让他去,对方只会在他靠近之时就将人乱箭[she]死。

    ……这个更不行。

    “贾诩,你有人选否?”对于自己寻找答案,刘谢更喜欢将难题甩给别人。

    贾诩果然从不让人失望,“陛下,臣以为可让李肃前往。”

    李肃?好[shu]悉的名字?但她又一时想不起这是谁,“此乃何人?”

    贾诩回道,“李肃,字仲严,五原人,曾在董卓帐下担任虎贲中郎将,董卓死后弃暗投明,如今在温侯帐下担任骑都尉。”

    被贾诩这么一说,刘谢想起来这人是谁了。这不就吕布那老乡嘛!

    就是那个带着赤兔马成功策反吕布杀了丁原转投董卓的李肃嘛!后来又和王允、吕布三人合谋杀了董卓,之后就一直在老乡吕布手底下做事。再后来嘛就作为吕布手底下先锋出战牛辅,最后战死。

    这么一看,他既是郭汜、李傕二人同僚,又颇有谋略(毕竟能策反吕布),确实合适。于是当即拍板,就李肃了。

    李肃也不掉链子,拿到诏书后当即带着几个护卫划船去了对面营寨。

    看着背影愈发渺小的几人,刘谢默默在心中诚心祈祷:千万要让他们平安回来啊……

    不仅刘谢这么想,在场的所有人都抱有同样的想法。

    *

    27.龙潜于渊8 捕获一只小马超

    马腾正在为上次李、郭二人擅自杀害刘艾之事苦恼,他之所以答应发兵雒阳,就是想向朝廷求得一个身份。

    在这个处处讲究出身的时代,出身寒微便是原罪。就算他通过多年努力割据一方,但仍被那些士族攻击出身,甚至还嘲讽他血统不正,是汉羌‘杂种’。

    如今刘艾死了,朝廷必然大怒,他要的身份自是化作泡影。这场战再打下去对他也没有任何好处,倒不如退兵回凉州。

    他正这么想着,帐外士兵就来报对面又派了使者前来,并且还带来了天子诏书。

    “快请进来!”马腾立刻来了[jing]神。

    李肃见到马腾,直接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又将诏书[jiao]给了马腾。

    马腾心怀忐忑打开逐字阅览,诏书中刘协不但对举兵之事既往不咎,还愿意封他为西凉太守,只不过条件是——杀了郭、李二人。

    这……他有些为难了。不是他不愿意杀,只是十分有难度。

    见马腾面露难[se],李肃不免询问道,“马公可是有为难之处?”

    马腾点点头,将自己的担忧和盘托出。

    怎料他一说完李肃就放声大笑,“马公不必忧虑,肃对此二人略知一二。此二人虽凶狠斗恶,却有勇无谋,马公可将二人唤至帐中,又帐外埋伏刀斧手,届时以摔被为号,此二贼必死无疑!”

    见马腾有被说动,李肃又添了把火,“届时李、郭二贼一死,他们手下的八千铁骑会归谁?我想马公心中自然有数。”

    这……马腾确实心动了,求而不得的身份还有八千骑兵,得到它们的唯一条件就是杀了郭汜、李傕……

    马腾当即起身来到李肃面前,给人行礼,“还请仲严禀明陛下,臣必不负重托!”

    为了表明诚意,马腾还亲自送李肃出营寨。好巧不巧,当即就遇到了郭汜和李傕。

    当然这绝对不是巧合,郭、李二人听底下士兵来报刘协又派了使者前来,而且只找马腾,并且还独处许久,两人难免生疑,便一刻也等不了急匆匆赶来。

    比两人慢一步到的是韩遂,他如今虽和马腾为结义兄弟,但昔[ri]多有隔阂,如今天子使者独见他,其中必有蹊跷。

    见到昔[ri]同僚,李肃坦然和二人见礼,完了之后还对着马腾道,“马公莫要辜负陛下的期望啊……”说完又意味深长看了其余三人一眼,便告辞离去。

    李、郭二人对视一眼,当即就又起杀心,正预拔刀之时却被马腾阻拦。

    马腾如此举动不免让二人心中疑虑更甚。

    李肃平安归来后,刘谢又遣[jing]干细作在敌放军营散播谣言,说马腾[yu]杀李、郭二人,证据就是那道诏书。

    流言在营中传播速度比瘟疫还开,不到三[ri]全军上上下下都知道了,但大家只敢在私下议论,但仍传到了当事人耳朵里。

    李郭二人听到传言,又结合李肃临走前那意味深长的话,料定传言绝非空[xue]来风,而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必定是一伙的。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心一狠,便召集心腹准备夜晚趁人[shu]睡之时偷袭马、韩营帐。

    好巧不巧,马腾这时又派人来请两人过去,说是有重要军情要商议。

    两人当即找了个借[kou]回绝。

    而另一边,前些天的事对于韩遂而言如鲠在喉,加上今[ri]军中谣言,韩遂心疑虑更重。

    这是韩遂的女婿阎行看出岳父的担忧,便说道,“如今局势,马伯父和李、郭二位将军恐有一战,既如此,对我们而言又无半点好处,不如咱们偷偷撤军,避其锋芒?”

    这话说到韩遂心坎里去了,心中责怪马腾这人独自闷声发大财,不带上他这个兄弟。既然他捞不到好处,那干脆及时止损,早[ri]撤军,以免搅进两方混战,徒增伤亡。

    于是当即就带着亲信连夜偷摸撤退,留下士兵垫后。

    马腾见李、郭二人不来,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今夜就让马超去搞偷袭。

    马超总觉得哪里奇怪,却又说不上来,身为儿子不好违背父命,只好领命。

    当晚营寨中喊杀声震天,而对岸刘谢则领着众人站在湟水岸边看热闹。

    对面动静越大,她就越兴奋。

    因为事发突然,很多西凉士兵都在睡觉,这一动静一出,都以为是刘谢这边来结营了,直接炸营,哪里还分得清什么敌我双方,直接见到人就砍,有的甚至直接做了逃兵。

    喊杀声直到黎明才慢慢淡下去。

    但还没结束,在贾诩献计下,吕布带着全队人马当即渡过湟水,直奔敌方大营。

    吕布是早上去的,人是晚上回的。

    而吕布带回的军报更是让刘谢振奋。李、郭二人昨[ri]以惨死在乱军之下。

    唯独韩遂竟然提前撤军,部曲逃了大半,这属实是她没想到的。

    不过无所谓,此战她大获全胜!

    稍晚些回来的是追击败逃马腾的张辽,虽然马腾没追上,但是,张辽给刘谢带回来了一个惊喜。

    他活捉了马腾之子——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