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 你说这个叫侦查

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李世民和李玄霸两兄弟带兵路过巴郡时,没有上岸去巴郡小逛,只在夜晚靠岸时与等候在长江码头的巴郡太守聊了一会儿。

    他们号称带了五万人,实际上只有三万多人,其中一半是新兵和民夫。老卒中只有五千人是从陇西跟来,其余都是刚跟着李世民成为老卒。

    李世民从陇西带来的其余精兵,都留在了关中和巴蜀。

    若不是薛举回到了大兴,房乔等人也又送了万余名过来,李世民手头那点陇西精兵还不知道该怎么分。

    地盘大了精兵太少,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急得互相嘲笑对方每天掉了多少头发。

    但就是三万多人,加上战马牲畜所吃粮草,每月光是果腹都需要十万石。

    现在一石约是后世五十四公斤,十万石就是五千四百吨。

    这还只是“果腹”,不提吃饱。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看看这消耗,就知道三万大军不敢轻易更改路线。

    他们船上的粮食看着多,实际上连一月都不够吃,等刚上岸,粮草估计就剩得不多了,必须要尽快攻城略地,用当地粮仓的粮食来补给军粮。

    在巴郡多待一日,就是往粮草上点一把火,他们烧不起。

    巴郡太守见两位年轻郡王火急火燎地要离开,宴会什么一律拒绝,除非他能提供三万人的粮草,只能苦笑着拱手送李世民和李玄霸离开。

    巴蜀虽然常连在一起说,但巴郡和蜀郡的环境差距很大。

    在都江堰修建后,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至少只提蜀郡成都平原这一块,其繁荣程度不输中原。如果把官员派到蜀郡当太守,那是享福。

    巴郡则全是崇山峻岭,朝廷基本只能管到官道和河道附近的城池,其他都是巴人自治。

    就巴郡那走遍全郡都找不到几处平地的地形,现在还是乱世,要提供粮草太难了。

    官员如果外放到巴郡做官,那都是得罪了朝廷,贬谪而来的,所谓“巴山蜀楚水凄凉地”,巴山确实挺凄凉的。

    李世民过了看山看水的兴奋劲后,开始为自己将来的江山忧愁。

    李世民扒拉着不想理睬他的李玄霸道:“阿玄啊,巴蜀还是挨着,情况就大不相同。江山如此大,我要怎么管理啊。”

    正在钓鱼的李玄霸敷衍道:“自己想。”

    李世民继续扒拉弟弟:“怎么能让我自己想?我连出生都不是自己一个人出生!别钓鱼了,反正你也钓不起来,快和我一起愁。”

    李玄霸想把他哥一脚踹进水里。

    什么叫做“你也钓不起来”?没有二哥在旁边吵闹,他早就钓上来了!

    但船就这么大,李玄霸躲不过,只能被他哥骚扰。

    李玄霸把鱼竿固定好,没好气道:“你把治国当打仗呗。远征多少距离需要多少粮草,军令能几日到达,这些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世民愁眉苦脸道:“我知道,知道才头疼。”

    他双手比划:“这么大的天下……”

    他又把双手收拢:“我好像

    只能管得了这么小一块地。()?()”

    李世民手肘放在膝盖上,双手托腮,忧愁道:“我还想开疆扩土,打出一个比大汉、大隋都更大的天下呢。?(小。?说)_[(.)]??来?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世民忧愁的嗓门很大,李靖等人听到之后,也陷入思索。

    作为武将,皇帝不开疆扩土他们就没有地方赚取功劳。

    但他们不是普通武将,比起自己的功劳,他们更想为年轻的主公解忧。

    他们想跟随的是一位明君,想亲手为盛世添砖加瓦,所以盲目打仗肯定是不行的,每一场仗都得“划算()?()”

    。

    李靖思索了一会儿,道:“若只是出兵,发当地兵卒,应该耗费的粮草不多。()?()”

    李寿道:“像大隋那样各地都设立鹰扬府吗?但天下一乱,鹰扬府就会叛乱。”

    李靖道:“若天下大乱,没有鹰扬府地方也会叛乱。”

    宗罗睺道:“那我们打突厥呢?现在只是小打小闹,可以去草原抢东西。等我们派大军去草原,草原部落肯定逃得远远的,我们只能靠自己补给。”

    秦琼点头赞同:“当初汉武帝征西域,差点把刚经历文景之治的大汉拖垮。”

    李世民瞅了秦琼一眼,用手拍了拍李玄霸的手臂。

    李玄霸:【秦叔宝每日都在看书,懂得这个有什么值得惊讶?】

    李世民:【哇!】

    李世民:【好!】

    李玄霸:【你不是已经能在心底说两个字了,为什么要分开说?】

    李世民:【累……】

    李玄霸给了二哥一个隐晦的鄙视眼神。

    李世民用自己的忧愁起了个头,下属们就自己聊了起来。李世民没有加入探讨,只安静地在一旁聆听。

    李玄霸换了个地方钓鱼。

    当他终于把鱼钓起来的时候,天下飞下来一只金雕,抓起鱼就跑。

    李玄霸从小板凳上跳起来大骂:“乌镝!别顽皮,小心鱼钩!你要吃鱼我给你做,你抢什么!”

    乌镝在空中“啾啾啾”叫,爪子一松,鱼落在了水中。

    李玄霸:“……”

    李玄霸深呼吸:“寒钩,揍它。”

    在床头栏杆上闭眼小憩的寒钩睁开了它锐利的双眼,振翅飞上了天空。

    寒钩:“啾啾啾!”别顽皮!

    乌镝:“啾啾!~”就顽皮!

    李玄霸看着自己被扯断的鱼线气得脑袋突突突的疼。

    更让他生气的是,李世民又找了过来,抬头一看空中两只雕在打架,又看了一眼李玄霸手中扯断的鱼线,就开始捧腹大笑,并一边笑一边呼朋唤友来一起笑。

    这有什么好笑的!

    李靖等人虽然觉得嘲笑李玄霸不太好,但也忍不住拈须微笑。

    秦琼和宗罗睺询问李玄霸,需不需要帮他把乌镝逮住揍一顿。

    还有将领试图帮李玄霸捞鱼,以安慰李玄霸被主公和傻雕气到的脆弱心灵。

    李玄霸挥了挥袖子,回船舱睡觉,谁叫也不出来。

    李世民笑得更加厉害,还专

    门跑李玄霸床头笑。

    李玄霸本来想忍耐,

    还是忍无可忍,

    和他二哥打了一架。

    李世民不笑了,

    但船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连后面船只上的兵卒听到两位年轻的郡王再次打架,也忍俊不禁。

    李玄霸真的很不能理解他家二哥,怎么每次出征都搞得像郊游似的。

    他甚至恶劣地想,如果自己不好好搞后勤,饿二哥几顿,不知道二哥还能不能这么轻松。

    李世民听到李玄霸恶劣地威胁,满不在乎道:“所以我把你拴在身边啊,只要你有吃的,就有我一口吃的。你还能饿着你自己?”

    李玄霸:“……”他想起二哥从小到大都从他手里抢食物,更气了。

    李世民小时候总觉得李玄霸手中的食物比他的食物好吃,特别在李玄霸生病,和他吃的东西不一样时,他一定会抢李玄霸的食物。

    尝一口,“难吃”,还给弟弟,并给弟弟一个嫌弃的眼神。

    生病中的幼崽李玄霸:???

    就算是同样的东西,比如兄弟两人一人一张从同一个火炕里炕出的面饼,李世民也肯定要在李玄霸的饼上咬一口。

    当然,他也会把自己的饼给李玄霸咬一口,李玄霸不吃他就追着李玄霸塞。

    李玄霸现在想起来自己和哥哥的童年经历就满脸痛苦。幸亏他年幼时还未适应这一世的身份,又因为时常生病,过于体弱而煎熬,所以性格较为自闭。

    如果是现在的自己,怕不是每天至少要和二哥打十次架。

    还锻炼什么身体?和双生哥哥打架就已经能锻炼出腹肌了!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哥哥!”李玄霸抱着脑袋,为过去的自己悲哀。

    李世民疑惑:“我怎么了?”

    李玄霸抱着脑袋痛斥双生哥哥曾经做过的恶事。

    抢吃的就算了,连尿床都要分自己一半。谁要分这种东西啊!

    李世民眨了眨眼睛,“有这事?”“是吗?”“哇,我还这么做过吗?”“这点小事你还记得,小气”。

    李世民拍着李玄霸的脑袋,语重心长道:“阿玄啊,你要学我,心胸宽广一些。你本来身体就弱,还如此斤斤计较,身体就更不好了。”

    李玄霸:“……”

    他拉着李世民往船边走。

    李世民惊呼:“你干什么!”

    李玄霸道:“和你同归于尽!”

    看戏看得很开心的下属们赶紧过来劝架。再不劝架,太原郡王就要拽着他的哥哥陇西郡王跳江同归于尽了!

    李世民:“哈哈哈哈哈!”

    李玄霸:“死吧二哥!”

    乌镝:“啾~啾~!”

    寒钩:“啾啾啾啾!!”

    李寿对李靖道:“今天也很热闹。”

    李靖失笑:“是啊。”

    今天的船上仍旧充满了快活的笑声。

    ……

    热闹愉快的坐船时间转瞬即逝,李玄霸终于上了岸,一上岸就让二哥快滚。

    你不是喜欢亲自当斥候吗?赶

    紧去!

    李世民哭笑不得。自己是不是逗弟弟逗得过火了?不过阿玄翻旧账的模样真好玩,气得急眼的模样更好玩,这就是当哥哥的乐趣,下次继续。

    “好,阿玄,你就在江边找一处高地安营扎寨。我和秦叔宝先去打探消息。宗罗睺,你保护好阿玄,别让他乱跑。?()??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世民道,“李药师,你也带一队人去查探附近郡县情况。(s)?()”

    李靖拱手:“是。(s)?()”

    李世民又对李寿道:“堂叔,就拜托你辅佐阿玄了。阿玄累不得,只能让堂叔劳累了。()?()”

    听了李世民的拜托,李寿心里十分熨帖:“没问题,尽管交给我。”

    李世民走之前小声叮嘱李玄霸:“堂叔虽然本事不大,但当个文吏为你打下手的能力还是有的,你要多压榨他,可不能让他闲下来,老是想着上战场。”

    李玄霸点头。

    李世民对李玄霸笑了笑,只带了几十个护卫,扮作普通商人离开了。

    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湖北,也就是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以北的地方。

    三国时孙吴已经将长江以南开发了一遍,但隋文帝登基之后,把长江以南诸多大城池都毁掉,特别是毁掉了建康城这件事,让长江以南经济开发的进度倒退十分严重。

    杨广最爱去的江都其实也在长江北岸。他倒是想等高丽王真心投降就去开发长江以南,但他人都死了,高丽王仍旧对他没真心。长江南岸的开发计划就搁置了。

    李世民要统一天下,现在主要关注的也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的地方,要等平定中原后再谋划。

    上岸时,李玄霸往南岸望了一眼。

    在战国时,这一处的长江以南已经被楚国开发过。楚国曾经定都长江南岸。

    南北朝时,长江南岸沿江的地段也较为繁华,文学昌盛不输中原。

    谁曾想隋文帝会毁城。如今又入乱世,人口本就稀少,长江南岸一眼望去满目荒芜,说不准比秦汉时还荒凉。

    他和二哥已经准备了很久,统一天下的难度并不大,只要按部就班推进就行。真正的困难,要从二哥登基时才会开始。

    华夏乱了几百年,隋朝才统一三十多年,仿佛只是乱世中的昙花一现。

    历史中的唐朝能缔造三百年大一统王朝,哪怕安史之乱后,大唐也只是衰落,不是没了。若论治下情况,比许多王朝强盛时期还厉害一些。

    虽然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历史后世人关心得很少,好像安史之乱之后就马上接黄巢之乱,唐朝已经进入乱世似的。但历史中这段时间也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涌现出许多中兴的皇帝。

    这都是二哥开了个好头。

    现在多了个自己,会比历史中做得更好吗?

    “军师,你在叹什么气?”宗罗睺问道。

    李寿开玩笑道:“二郎刚离开,三郎就担忧他了?”

    李玄霸摇头:“我不是担忧二哥,而是担忧未来,担忧统一天下之后。”

    他背着手看着长江南岸:“我和二哥能做得比原定的未来更好

    吗??()_[(.)]??来?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s)?()”

    李寿:“……()?()”

    他突然想起传闻,李玄霸似乎有谶纬之能,还帮李靖看过相。

    虽然李靖没说李玄霸为他相面时说了什么,但看他得意的神情,一定是好话。

    宗罗睺也想起了这件事。

    好像军师也帮秦叔宝看过相,但自己来得更早,军师却还没给自己看过相呢!

    宗罗睺和李玄霸很熟悉,他没有李寿那样踌躇,想到了就问道:“军师,原定的未来是什么?()?()”

    李玄霸道:“贞观之治。()?()”

    宗罗睺感慨道:“年号贞观吗?真是个好年号。军师,我有为贞观之治做过贡献吗?”

    李玄霸点头:“有啊。”

    宗罗睺开心道:“我未来会是国公吗?”

    李玄霸道:“你现在未来肯定是国公,不过在原定的未来英年早逝,兵败被杀。”

    宗罗睺脸色一垮:“别啊,我不想知道这个。”

    李玄霸失笑:“你一脸‘军师快给我相面’,还说不想知道?”

    宗罗睺苦着脸道:“早知道就不问了。”

    李玄霸拍着宗罗睺的肩膀安慰道:“你原本连陇西都出不去,现在你都来看长江了,未来早就改变了。”

    宗罗睺这才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看来自己以后要更谨慎一些。

    李玄霸在心里叹气。

    可惜二哥不在这里,无人与他分享他的叨叨。

    他可没骗宗罗睺,宗罗睺确实是英年早逝,兵败被杀——败给他哥李世民后被杀掉了。

    李寿犹豫了一会儿,问道:“那我原定的未来是什么?在大兴郁郁不得志而终?”

    李玄霸摇头:“我二哥能当皇帝,堂叔怎么会郁郁不得志?堂叔当然是郡王了。”

    其实李神通是亲王。但宗室封亲王实在是太过,所以李玄霸便给李寿降了一等。

    李寿先是欣喜,然后干咳一声,觉得好像不是很欣喜:“这个……身为宗室,郡王也正常。我的功劳呢?”

    李玄霸道:“起兵啊。”

    李寿道:“除了起兵呢?”

    李玄霸道:“接连打败仗?然后被二哥骂?”

    李寿:“……”

    李玄霸笑道:“可别告诉二哥,二哥肯定会说他不会骂长辈,让我别胡说。”

    李寿叹了口气,颓然道:“三郎是想劝我别再想独自领兵了吧?”

    李玄霸微笑不语。

    宗罗睺看看李玄霸,又看看李寿,突然疑惑。

    他本以为是自己好奇相面,才让军师对李神通说了这番话。但看军师表情,他又觉得是不是军师故意诱导他提起相面的事,好委婉劝谏李神通。

    李神通毕竟是主公和军师的长辈,现在又没有出过差错。如果他想领兵,主公和军师也不好不给他一次机会。

    但主公和军师显然是认定了李神通带兵本事不行,一点机会都不想给。

    李寿也是这么想。

    他甚至有点埋怨,两位堂侄真是太不给自己面子。自己还没

    打过败仗,怎么就认定自己不行?如果他跟随李渊,李渊肯定会重用他。

    ()?()

    不过李寿就这么想了一会儿,便摇摇头苦笑,把这点埋怨抛之脑后。

    ?本作者木兰竹提醒您最全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李渊确实会重用他,但现在李渊连太原郡都出不去。

    (s)?()

    再说了,即使他不能为主将,但自己跟在李世民身边,李世民每一场胜仗中奖赏的将领名单中都有他的名字。后世史书记载,他李神通就是次次胜仗,毫无败绩。

    ()?()

    这么一想,好像也不错?

    毕竟李玄霸再厉害,但他身体不好,李世民不放心他独自领兵,以后肯定也会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为副手。四舍五入,自己和李玄霸的待遇是一样的。

    李寿不仅说服了自己,还越想越高兴。

    其实他有几分本事,他自己也知道。

    自己身为勋贵,四十多岁了一事无成,本就平庸。李靖虽然比他大几岁,但好歹还是个马邑郡丞,郡中掌管兵马的二把手呢。

    平庸的自己搭上了李世民这辆辉煌的马车,后世人评价自己,那也是“跟随太宗南征北战,战无不胜,当世名将”,而且还不累!

    再说了,自己虽然不行,但儿子已经长成。将来自己做不到的事,让儿子去做嘛。

    李寿想起与自己一同躲藏一同起兵,现在留在大兴城的儿子,忍不住又去找了李玄霸:“三郎,你看我家大郎如何?”

    李玄霸微笑道:“这个要相处之后才看得出来。不过我见他勇武,应该是不错的。”

    李寿叹气:“早知道就我留在大兴,让大郎跟着你们。”

    李玄霸道:“我们又不是不回去了。这天下这么大,得打上好几年,他还有的是机会。”

    李寿拍了拍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他松口气后,又忍不住埋怨自己:“唉,我真糊涂,离开大兴的时候怎么不多考虑考虑。大郎的带兵的本事可能说不上太好,但他胆子大身手好,在军中为一猛将还是绰绰有余。跟随你们南征的机会该让给大郎啊。我都老了,将来家里还是得靠大郎,我和儿子抢什么功劳!”

    李玄霸安慰道:“以后机会还多得是。再说了,留守关中也有功劳,堂叔不必忧心。”

    李寿没有被安慰到,仍旧很后悔。

    他当时没多想,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就跟着李世民离开了,现在越想越后悔。

    李玄霸安慰了堂叔许久,又给李寿安排了许多事做,李寿才停止了抑郁。

    一直在李玄霸身后当背景板的陈铁牛小声道:“这才是为人父的正常想法。”

    李玄霸瞥了自家身后亲卫一眼,没好气道:“别多嘴。被人听见,我和二哥都保不住你。”

    陈铁牛道:“有外人在,我从不说话。”

    李玄霸扶额:“你其实可以说……我给了你那么多机会建功立业,你能不能积极点?”

    陈铁牛摇头:“护好郎君,就是我的功业。”

    李玄霸叹气,再次劝说失败。

    李玄霸安营扎寨后不久,南郡郡丞就亲自前来拜见。

    郡丞是太守副手,掌管兵马之权。天下生乱后,郡丞成为每个郡实际的掌控人。又因为出任太守者多为朝中勋贵子弟,他们在天下将乱时就纷纷逃回家中,所以许多郡的一把手都变成了郡丞。

    ◥木兰竹的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当初李玄霸在河东郡的时候,河东郡也是由郡丞丁荣管理,后来杨广才派了尧君素去当河东太守。

    ()?()

    天下大乱,两京都已经群盗四起,南方更是早就被群盗分割得支离破碎。

    (s)?()

    在江汉平原这一地,号称拥兵数十万的反王都有两个——朱粲和萧铣。其他小反王更是多如牛毛。

    ()?()

    南郡郡丞手中只有几千兵马,已经考虑着投奔哪一路反王。没想到陇西郡王李世民和太原郡王李玄霸居然来了,他当即和郡中残存官吏喜极而泣,赶紧来投奔。

    李世民将来反不反无所谓,反正大隋皇帝都死了。现在天下都是反贼,自己投奔陇西郡王,总比投奔原本地位不如自己的反王强。

    不仅南郡郡丞主动来投,几日后,李世民让乌镝送信,说襄阳已经到手。

    李玄霸满脑袋问号。

    二哥就带着不到一百人去打探消息,怎么都跑到襄阳郡去了?两百多公里呢!

    对比二哥,李靖只是送信,说沔阳郡郡丞已经归降,算是没跑多远,两地也就一百多公里而已。

    一百多公里……

    李玄霸看着二哥和李靖派来的使臣,满眼迷茫:“二哥带着不到百人跑到了四百里之外的襄阳,李靖也带着不到百人跑到了近三百里之外的沔阳。我记得现在还是乱世吧?四处都有贼寇吧?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不怕死吗!!”

    李玄霸深呼吸,重重一拍桌子:“啊?这叫侦查?!跑那么远,他们都不怕死吗?!”

    众部将都低着头,噤如寒蝉,不敢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合一,欠账-1。121w、122w、123w、124w营养液欠账+4,目前欠账11章。

    吃了顿火锅感冒就好了,明天开始努力还账。

    碎碎念:

    隋唐一石约等于54公斤。我算成汉时了,汉时一石约为30公斤,已经更改。

    汉简出土的汉兵卒每月口粮越为三石,但《资治通鉴》中唐兵卒每月最高规格口粮才一石。猜测一石月粮只是训练,饿不死就成,出征应该会更多一些,才能打仗。所以三万人加马匹牲畜,还是算十万石粮草。

    一吨是一千公斤,应该是五千四百吨(扶额),也已经更改。

    好讨厌算数啊!

    光是说打仗消耗大,看官们可能心里没啥概念。说到具体数字,大家就能明白为啥没有收益的开疆扩土是“穷兵黩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