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神奇

作品:《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

    “这是遇到啥事儿呢?”

    何玉燕见男人这表情,也不跟冯大妈聊天了。直接跟着男人回到家里。看着男人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就给他倒了杯温水。等对方喝完之后,这才问道。

    顾立冬看出了媳妇儿的担忧,笑着摇头。

    “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有点出乎了意料。”

    说着,顾立冬把站在身边的媳妇儿,拉过来抱在腿上。先伸手摸了摸她那还没多少起伏的肚子。这才把今天遇到的事情说出来。

    “这不是到快年底了吗?有些老同志要赶在元旦前办好退休手续。我们运输科都是大老爷们,也没个要退休的。就仓库那有个看门的吴大爷,今年都六十了。他是个孤老头子,就住在隔壁三号大杂院,你可能没怎么见过他。”

    隔壁三号大杂院,何玉燕比较熟悉的人就是那个奇怪的陈大爷。再有一个就是前几天跟他们去找黄彩霞算账的关子。这吴大爷,她确实不认识。

    “本来按照厂里的意思,吴大爷这种情况,退休后工作岗位厂里回收。他继续住在厂里分配的房子里,直到去世。厂里会负责他的后事。”

    这年头的国营单位就有这种制度跟底气。偏偏吴大爷居然在退休的当口,忽然过继了一个儿子出来。

    何玉燕听到这里,忽然有了些想法。难不成,这吴大爷居然过继了一个他们认识的人?

    顾立冬搂紧了媳妇儿,叹了口气:“对,他过继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赖哈平。”

    ——

    要不是顾立冬搂紧了自己,何玉燕觉得这会儿她已经跳了起来。

    天啊!这到底是个啥子事儿哟!

    前段时间赖哈平才搞了那么一出事情,骗了胡同三个小伙子纯洁的感情。最终整个胡同的人都生气得不行。到了现在,大伙儿闲聊,还会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道。

    结果现在对方就来了这么一出。这不是硬生生膈应人吗?

    “这吴大爷为什么会同意过继赖哈平?过继之后,是不是准备把自己的工作,让赖哈平接班?”

    这年头的工作就是铁饭碗。拿到工作一般只有三条途径。工厂招工报考通过是一条,第二条是偷偷跟工作岗位的主人买工作,第三条则是亲戚之间的互相顶替。第二条要施行起来,也是假借亲戚的名义进行的。算下来,其实跟第三条本质上是一样的。

    顾立冬点头:“今天吴大爷已经跟厂里提了申请,要让赖哈平接替自己的工作。”

    “厂里有去调查这个过继的真假吗?”

    这种工作岗位的接替,查得严格的话,那是从户口本就开始查的。

    顾立冬又叹了口气:“查了。最先知道这个事情的就是沈叔。沈叔直接走了关系,让人查了赖哈平的户籍。这人也是个果断的。已经把户口迁到吴大爷那里了。就连姓名都改成了吴哈平。”

    “这人,可真会钻营。”何玉燕听完后都要缓不过劲儿来。

    从入赘,入赘不成功。现在直接就来个过继。连姓都给改了。在这个时代,很多男人都不能接受的事情,赖哈平统统都做了。

    “他可真是能屈能伸。”

    顾立冬瞧不起这个人的同时,不免为这个人的不择手段感到心惊。

    “我估计他之前搞修建污水管道签名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吴大爷的情况。”

    之前的污水管道计划,到了签名这个部分。是赖哈平跟董建设一家家上门动员,让大伙儿签名同意的。

    “怪不得刚董建设进门的时候,表情一脸古怪。他应该也想通了这点。”

    ——

    另一头的董家,董建设也在跟他妈,还有林荷香说着这件事情。

    “我是真的服了这个人。之前闹了那么多事情,居然还能混上一个铁饭碗。”

    董建设想到之前赖哈平倒霉的时候,自己没去让对方还那五十块钱的事情。当时他觉得错过了。现在想想居然还有点庆幸。

    就这样的到处钻营的小人,得罪了可不划算。不过,之前那些事情都过去了,证据也早就没了。他也不怕赖哈平再威胁自己就是了。

    这样想着,董建设立刻吩咐他妈:“妈,之前跑去找黄家算账,你出了大力气。这个事情我就不说了。以后那赖哈平再有什么事情,你离远点儿。这人不是个善茬。”

    郑大妈最听儿子的话了。听到吩咐连忙点头。同时拉过在边上啃糕点的小儿子:“建民,听到没有。以后不要招惹那姓赖的。”

    董建设忽然说道:“他改姓了。现在不叫赖哈平,叫吴哈平。估摸着很快就会搬到隔壁三号大杂院。”

    这才是董建设让家人远着点的原因。

    这人就跟条毒蛇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随时咬人一口。他董建设是那高贵的瓷器,可不能再跟这样的人混到一块儿。

    “荷香,咱挑个老丈人在的时间……”

    董建设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林荷香正抱着一包核桃酥在啃。忽然就没了说话的想法。

    自从林荷香不吐之后,好像为了弥补那段时间的缺失。最近拼命在吃东西。每天吃的比他一个大男人还多。董建设看了都觉得不太好。叫了她去看几次医生。说是看了没事。

    董建设不知道怀孕的人是不是都这样。但隔壁胡文理的媳妇儿、顾立冬的媳妇儿都没林荷香这个样子的。

    斜眼看了对方那一嘴子的饼干渣子。董建设决定还是自己独自去找老丈人,说说赖哈平的事情吧!

    ——

    相较于顾立冬跟董建设,沈铁生就格外地愤怒了。

    这赖哈平就是个无赖,老吴这人简直是猪油蒙了心,居然同意过继这种人。也不怕临到老晚节不保。

    这个过继已经在私下里完成了。沈铁生这边打听到,赖哈平的亲妈,跟老吴居然是远房的表兄妹关系。

    就是因为这个,过继的手续上头才给批了下来。

    听完男人的话后,范婶子担忧地问道:“那个赖哈平要是来纠缠咱清清该怎么办?”

    沈清清下班后还没回来,不用说,就是跟她那新对象一起吃饭。

    “他应该不敢。清清那对象除了老了点,暂时没发现什么毛病。”

    沈清清新找的对象,从她离婚到现在已经谈了有半年。这个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她上班的那家国营饭店经理。那经理今年28岁,之前结果一次婚,妻子难产没了,孩子也没留下来。勉强算是跟沈清清条件对等。

    这样的对象虽然沈铁生嫌他老,但好歹有个正经工作。人看着又正派。沈铁生就盼着女儿这次别在闹出什么事情来。

    “等清清回来后,我跟她说这件事情。反正以后经过三号大杂院的时候,让她小心点。那赖哈平应该很快就会搬到老吴那里去住。”

    ——

    关于赖哈平改名叫吴哈平,过继给隔壁三号大杂院老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胡同。

    大家吃过晚饭,一个个跑到三号大杂院去找老吴理论。

    何玉燕在厨房门口,看顾立冬烧火。听到隔壁的动静,就知道这是群情激奋了。

    “我估计老吴应该不会理会大家的想法。”

    顾立冬直接下了这么一个结论。老吴是在仓库看大门看了几十年。他一个货车司机,每次去仓库接货都能看到老吴。说话肯定是经常说话的。所以,顾立冬知道老吴这人脾气到底有多倔。

    而赖哈平把老吴给搞定了,这人就不容小觑。

    事实也正如顾立冬想的那般。

    老吴下班后在厂里食堂吃完饭就回到家里。他家在三号大杂院的西耳房。一个老头住一间屋子,宽敞得很。

    外头有人闹着要他给个说法,他是不理会的。

    其他人怎么说赖哈平都好,但这远房外甥对自己那是真的好。他都一把年纪没多少年好活头了。拉外甥一把又能怎样?而且外甥还特别上道,自愿改姓吴,算是满足了他爹妈传宗接代的遗愿。

    老吴觉得自己不能要求更多的了。

    虽然邻居不高兴,但他是没有遗憾了。

    ——

    无论大家怎样不高兴,甚至跑去厂里举报赖哈平这人不行。但都没办法阻止赖哈平搬进三号大杂院。

    搬家的这天,赖哈平还弄得像模像样。请人把自己的东西搬进来。又给老吴从头到尾置办了一身新行头。

    老吴带着新买的皮帽子,厚棉袄,厚棉裤,厚棉鞋。心里那是乐开了花。

    亲自领着改了名字的吴哈平,带着糖跟糕点。把三号大杂院家家户户都拜访了一遍。

    大家是讨厌吴哈平,但老吴几十年老邻居,也没做过什么坏事。看到糖跟糕点的份上,不少人都不再明面上摆脸色。

    除了关子跟他的家人。

    关子家是三号大杂院最大的一户人家。他的爹妈是三号大杂院的管事大爷大妈。亲爹是厂里食堂的大厨,亲妈是厂里妇联的主任。大哥是食堂的二号厨子,大嫂是厂办唯一的女打字员。

    他自己今年19岁,在厂里食堂当个小工,还在跟他爹学做厨。

    看着想要进门送礼打招呼的吴哈平,关子直接喊了句滚。而关家其他人都是老神在在,一副没看到的样子。

    吴哈平也不在意,十分有礼貌地跟关家人打了招呼。接着就带着老吴回家去了。

    之后几天,吴哈平十分安分。每天天没亮就去副食品店排队,给老吴买肉,买鱼,做饭给老吴吃。乐得老吴逢人就说这过继来的儿子孝顺。

    厂里虽然不想审批老吴的接替工作申请。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毕竟申请手续合法合规,没地方可以卡。

    于是,赶在元旦来临的前一天,赖哈平正式入职了北城第三机床厂,成为一名光荣的仓库看门人。

    ——

    这天是元旦,也是1975年的开端。

    这天一早,顾立冬照例送何玉燕去回收站上班。

    随着气温的降低,回收站这段时间一直没人送废品进来。自然,何玉燕也没有什么工作。今天过来是准备把出入库的文件整理好。之后就跟康大爷分开,一人一天上班。持续到过完年之后再恢复正常。

    “康大爷,早啊!”

    到了回收站,康大爷已经在屋里泡茶了。

    因为天气太热,门岗也不呆了。两人最近都在回收站里面的一间小办公室,点燃一个炭盆来取暖。

    “立冬又送媳妇儿上班啊!你们这些年轻人感情可真好。”

    何玉燕一点也不怕康大爷的调侃。这老头对老伴可比他们年轻人还要肉麻多了。每次看到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愣是要带回去给老伴尝尝。

    “康大爷,待会儿我把数据都整理好。你看看什么时候交上去就是了。”

    就跟年底盘点差不多,回收站也是要搞这一套的。

    顾立冬见媳妇儿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就准备骑车回厂里上班了。最近他也在跟厂领导准备新司机招收的事情。

    不过,还没出门,就看到许翠萍急匆匆地窜了进来。

    顾立冬立刻也不走了,直接回到媳妇儿边上守着。免得被这人给冲撞了。

    何玉燕倒是惊奇,这大半个月回收站是没收到过任何东西。许翠萍出现在这里,难不成还有宝贝淘不成?

    ——

    “我要那张瘸腿的椅子。你们谁帮我拿一下。”

    许翠萍这话相当不客气,康大爷慢悠悠地喝了口热茶,这才慢悠悠地回了句:“这里是回收站,不是百货商店。你要什么,自己拿。拿到后抬到我跟前。我说多少钱,你付了。我开完票,你才能拿走。”

    何玉燕听到这话,直接笑出了声音。

    康大爷这人就是厉害!专治许翠萍这种人。

    许翠萍显然知道自己占不了便宜。跺跺脚,直接把地面上积蓄的雪弄得脏污起来。这才把角落放了小半年的瘸腿椅子弄了出来。

    这椅子一共有两把,都是瘸腿的破烂。不值钱的木头,掉漆。没人要才送到他们这里的。

    何玉燕确定这里面没啥好东西,好奇许翠萍为什么要买这东西。

    等中午吃完饭后下班回到大杂院。她这才知道,许翠萍居然这个周末要跟吴哈平结婚。

    而今天去买的两把瘸腿椅子,估计是用来当嫁妆的。

    “哼,燕子。你今天上班是不知道。这吴哈平居然上门来邀请我们大杂院的人去吃席。他们这样的人结婚,都好意思到处宣扬。”

    冯大妈十分看不上吴哈平跟许翠萍这样的人。

    公厕倒塌事件后,这两人在大伙儿的心目中,就是奸夫淫夫。可惜,没有证据证明这个。而吴哈平这样的人,搞出那么多事情。偏偏因为没有瓷实的证据,之前大伙儿举报他,都没能真的阻止这个人进厂子上班。

    “咱大杂院不会有人真去吃席吧!”何玉燕随口问了句。

    果然就看到冯大妈摇头:“就是孔大妈这样家家户户化缘的。也不屑去吃这一顿。骂吴哈平害了她家老三。”

    这话何玉燕就持保留的意见。赵老三是那次事件中,最不在意的人。反而因为有了这段经历,跟曹德才、关子的关系好了起来。人看着都阳光了不少。

    之前赵老头出事后,赵老三一个小伙子天天一脸忧郁。何玉燕那会儿都怕这人会憋出病来。现在多了两个朋友,人都阳光了不少。出入遇到了还会跟他们打招呼。

    ——

    甭管大伙儿怎么想,几天后就是周末。

    许翠萍顺顺当当地嫁进了吴家。当天赖家来了不少人。还有些吴哈平的狐朋狗友。

    何玉燕跟顾立冬这天出门的时候,就看到认出了里头有好几个,以前是跟包力到处混的。

    包力倒了后,这些人继续在外头瞎混。偶尔会看到他们往回收站送东西。

    两人也就是看了两眼就走了。

    今天他们准备去小四合院那看看。怀孕后去那里的机会都少了。这次过去看看那边的情况。之后何玉燕可能要到开春才会过去。毕竟,这段时间经常下雪,地面的积雪清理得比较慢。何玉燕一个怀孕的人,不方便到处走。

    “你们过来啦!”

    小四合院这边每户人家都有单独的院墙。所以,每座四合院之间都是不联通的。各自都有小巷子隔开。这让大家都有比较独立的空间。

    住在这里自然比大杂院那要舒服得多。但这边的人关系没大杂院那么紧密。

    跟他们打招呼的是住在隔壁的刘大妈。听说在这住了有十来年。

    “是啊!过来给房子烧烧火,通通气。”

    最近下雪多了,这边房子久了肯定是不行的。这次过来要先扫雪,房顶跟院子的雪都要清理。然后还要烧火把,把屋子都熏熏。免得雪水渗入屋里久了,带来发霉。

    事儿挺多的,他们也没跟刘大妈多说。进了院子就开始干活儿。

    这活儿一干就是大半天。大部分活儿都是顾立冬干了,何玉燕主要负责打下手。两人离开的时候,又跟刘大妈打了声招呼。

    “这小夫妻还挺有礼貌的。”刘大妈目送两人离开的背影,忍不住嘀咕起来。

    “刘大妈,好久没见。”

    这个时候,相反方向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刘大妈转头一看,乐呵呵地喊道:“哎哟,顾主任啊!好久没见你过来了。你这是来看房子的?”

    顾主任摇头:“就是路过。这房子早就不是我们家的了。”

    两人都是认识的,就聊了好几句。

    如果何玉燕晚点离开的话,说不得就会发现。这位说话的顾主任,居然就是顾学芳。市中心妇产科程主任的儿媳妇。

    ——

    另一头,回到大杂院的夫妻两,就听说了今天三号大杂院的热闹。

    “哎哟你是不知道。那黄海霞居然还有脸来咱胡同。刚走到胡同就不知道被谁用雪球砸了好几下。接着一堆孩子开始朝她砸雪球。”

    冯大妈说起这个,满脸的幸灾乐祸。

    何玉燕听到这些,好奇地问道:“之前她不是跟许翠萍闹掰了吗?怎么又来参加她的婚宴?”

    冯大妈撇撇嘴:

    “谁知道呢?这些人都有个特点,那就是没脸没皮。有白吃的东西,黄海霞肯定来。我今天可算是认了不少这两家的亲戚。一个个瞧着都收厚脸皮。老吴以后有他‘好日子’享受的。”

    一说这个,朱大妈也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直接就说道:“要我是老吴,肯定得让厂里妇联的人时不时过来瞧瞧自己过的日子。”

    “哎哟,三号大杂院的不就有厂里的妇联主任吗?”

    郑大妈也跟着窜了出来,幸灾乐祸地说道。

    住在三号大杂院的关子亲妈,就是厂里妇联主任。做事情最为讲究规矩。吴哈平只要想在厂里继续混下去,就得守着当儿子的规矩。

    不然,妇联主任第一个不答应。

    何玉燕也是这个时候才想到这个。瞬间,就好奇起以后这三号大杂院的日子。估计比他们大杂院要热闹不少才对。

    说这句话的时候,何玉燕完全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大杂院也将迎来新一轮的热闹。

    这个时候,她只是听着大妈们聊天。聊着胡同的事儿,说起年底家里的各种安排。

    ——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去。一晃时间就来到了1月19日。这天正好是腊八节,同时也是周末放假的日子。

    北方的腊八节有很多习俗。不过现在这环境,家里也只能煮个腊八粥应应景。

    腊八粥一般放糯、芝麻红豆、红枣莲子桂圆、薏黄这些粮食煮出来的。有材料的话,可以自己加些葡萄干、瓜子花生一起煮。增加腊八粥的口感跟味道。

    为了熬这个腊八粥,何玉燕提前一个星期,就跟顾立冬一起准备材料了。

    这个时候的食材种类很少。有些东西不好买。像葡萄干、薏黄这些,还是拿白面去跟人家换才换回来的。

    “我刚看了,粥已经挺稠了。估计还得熬上半小时才成。”

    食材昨天就泡在锅里了。一晚上灶头里面的都是用小火熬煮。到了这会儿,食材的香味已经都被熬煮了出来。糯都煮出了花。

    顾立冬重新回到床上,给媳妇儿掖了掖背角,继续道:“我尝了口粥水的味道,挺甜的。听说那葡萄干是从边疆那边过来的。味道比咱这的普通干要甜不少。”

    葡萄干是跟附近一家换的。她家有个儿子在边疆那当兵。每年都没回来,但几个月会给家里寄一些肉干、普通干、奶片这样的好东西。老两口不舍得吃这些东西,都攒着跟人换钱换票。说要存起来,等儿子回来给他娶媳妇儿用。

    这样的父母在这个年代是很常见的。大家手里都不富裕。钱票往往都是靠节省,才能存些出来。

    像她爸妈同样如此。好在,她家分家了。父母就剩下三哥要操心了。

    “不知道今年三哥会不会回来?”

    记忆中的三哥是个很厉害的人,也很疼她这个妹妹。何玉燕还挺期待能见到对方的。

    顾立冬在边上听着媳妇儿说起家里的事情。表情十分温柔。他很喜欢这种家的感觉,让他觉得十分温暖。

    ——

    半个小时后,两人起床换衣服。一起去厨房,先用个砂锅,盛了半锅腊八粥出来。

    这些是准备待会儿送去娘家的。剩下的还有不少。

    因为计划好要给大杂院家家户户都送一碗。算是结婚后的第一个腊八节礼物。

    顾立冬负责给邻居送腊八粥。等他回来的时候,何玉燕就发现几个应该空着的碗里,都盛了些腊八粥。

    “有些回礼了。有些没熬腊八粥的,就给回了几块糖。”

    何玉燕点点头,也没在意这个。

    跟顾立冬一起回到堂屋,就开始吃起了自家熬的腊八粥。

    其他家的回礼,顾立冬一个人包圆了。

    脚边,一只雄赳赳地大鹅,绕着四方桌走来走去。时不时把脑袋往桌边蹭。何玉燕一看,就知道大鹅也馋了。

    这大鹅养了半年多,现在跟家里的一份子也没差了。平时也没拴着,就呆在家里。偶尔在廊下走走。顾立冬给它做了个兜子套尾巴。杜绝了脏污的可能。让大杂院的人一通好笑。

    其他收到腊八粥的人家,见何玉燕他们送过来的腊八粥这样多的材料。纷纷夸他们的大气。

    胡家,朱大妈在接到顾立冬递过来的腊八粥后,就发现了这粥用料十足。

    当下就分了一半给孙女吃,剩下一半放到儿媳妇跟前。

    偏儿媳妇最近好像吃啥都不长肉,愁得朱大妈都多掉了几根头发。

    而曹家这边,收到的腊八粥。冯大妈直接分成四份,一家人都分了两勺子。跟自家熬的混在一起吃。

    曹德才这嘴欠的一看,就嚎着家里煮的不够好吃。

    让冯大妈没好气地说道:“你个老光棍,有的吃就不错了。”

    大过节的,大家一个个心情愉悦。

    ——

    腊八粥吃完后,何玉燕跟顾立冬收拾好东西,就直接出门了。

    今天没下雪,但地面上还是有积雪的。所以,走路的时候,顾立冬是一边拎着东西,一边扶着媳妇儿。

    等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后,何玉燕都觉得人有点晕乎乎的。周末又是腊八节,车上不少人跟他们一样提着锅,都是去走亲戚送腊八粥的。

    靠着车窗,何玉燕能够感受到冷风时不时灌入车里。为拥挤的车厢带来新鲜的空气。外面人来人外,车里人声嘈杂。

    何玉燕就听到坐在前座的人,在聊着什么怀上孩子的事情。

    “是真的。那老XX可厉害着呢!那水一喝,过段时间孩子就来了。”

    老什么的,对方压低了声音,何玉燕听不到。但后面什么水一喝,孩子就来,何玉燕倒是听到了。

    然后,觉得太夸张了。这水难不成是女儿国的子母河水?人一喝就能怀上?

    公交车到站,前座的两人直接下车去了。

    何玉燕看着对方前进的方向若有所思。

    “怎么呢?”顾立冬注意到媳妇儿的表情,关切地问道。

    何玉燕摇头。只希望是自己多想。

    ——

    之后路程顺利,两人很快就下车。朝食品厂家属区走去。

    不过,刚走到家里楼下,就看到一个女人背对着他们,正在跟一个孩子说着什么。

    而那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何玉燕的大侄子何宝声。

    怕女人不怀好意,何玉燕让顾立冬先过去瞧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她自己则是小心地在雪地上行走。

    “宝声……”

    何宝声看到小姑父来了,张嘴就喊小姑父。接着一脸为难地看着面前的女人。

    顾立冬这才注意到,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大妮。

    徐大妮显然被顾立冬的出现吓了一跳。抖动了两下,干笑道:“他小姑父你来家里做客啊!燕子呢?”

    何玉燕这个时候走了上来,认出了是徐大妮。也没喊她大嫂,更加没有恶语相向。而是公事公办地问道:“徐同志,你想跟宝声说话,可以跟我哥说一声。带宝声去屋里说话。外头那么冷,别冷到孩子了。”

    虽然离婚了,但大家都没有组织徐大妮来看孩子。毕竟是亲妈,没必要干那缺德事。而且徐大妮这两个月好像人也变了不少。居然懂得给宝声买东西了。

    “我就不进去了。我这不是给孩子做了件棉袄送过来吗?刚好看到孩子,就喊住他了。”

    徐大妮说着,就把手里提着的包袱往何玉燕手里塞。然后就直接离开了。

    这样无厘头的举动,让何玉燕相当无语。

    带着孩子上楼,跟父母提了提徐大妮的事情。两人都知道徐大妮来了,看着孩子跑下去看妈妈的。

    “哎,我就不说这个了。这是你大哥的事情。”

    ——

    何大哥坐在角落正在剁肉馅。今天家里包饺子,他一大早就起来去排队买肉。大冬天肉馅不好剁。听到亲妈的话也不吭声。好一会儿才说道:

    “离婚之后,徐大妮跟她娘家闹翻了。我也是听人说,才知道她上个月从娘家跑回了城里。给一个在纺织厂车间上班的大妈顶班。听说她从娘家那弄了一百多块钱。”

    也是因为知道徐大妮手里有钱,何大哥这才没去管这个事情。婚都离了,而且徐大妮有了新的生活。何必去打搅人家。

    何玉燕一听十分惊讶。关于徐大妮的户口,离婚后何大哥并没有去厂里申请把她户口迁走。所以,徐大妮还是城里户口。这个事情当时何玉燕觉得不太妥当。

    但现在,居然还真方便了徐大妮在城里工作。

    “她那个顶班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一个月能拿十多块钱。好好工作,肯定能养活自己的。”何母这个时候也开口了。

    这年头工作跟个人绑定的。有的人可能身体不舒服,或者有事情,又或者单纯不想上班,都可以另外找人顶自己的班。就是顶替自己去上班,领到的工资再分一半出来给顶班的人。

    这种做法肯定是违规的。但实际操作中却很多人这样做。对外就说请亲戚来帮忙顶班就成了。

    徐大妮跟娘家闹翻、弄了一百多块、在纺织厂帮人顶班、还给宝声做衣服。这些个事情,以前何家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何家人多想徐大妮清醒点,别整天想着贴补娘家,贴补那个弟弟。但这人就是叫不醒。

    工作的话更是给她找过两个临时工。但徐大妮不是嫌弃工作累,就是想把工作让给她弟弟。

    但离婚后,徐大妮居然就变了个样儿。

    这让何玉燕惊讶的同时,还觉得有点讽刺。

    ——

    另一头,徐大妮急哄哄地跑出了一段路后。转头就再也看不到儿子的身影了。

    她在寒风中站了一会儿,这才转身走路回现在的住处。

    这一走又是一个小时过去。好不容易回到住处,全身都给冻麻了。

    “哎哟,徐大妮。你又舍不得坐车,走路回来啊!”

    这里是纺织厂普通职工居住的大通铺。徐大妮自从帮大妈顶班后,就搬到这里来居住。

    纺织厂的效益好,福利高。就是她一个顶班的,那大妈也给她弄了个床铺。但因为这个床铺,她每个月顶班的钱都少了几块。

    “月梅啊!我这不是没赶上公交车吗?”

    叫月梅的年轻姑娘,看着徐大妮那张黑脸,没好气地给她倒了杯热水。

    刚开始徐大妮搬到这个宿舍来的时候,月梅是很讨厌她的。

    一看是村里来的,结了婚生了孩子,居然还跟工人离婚了。这种人跟她们一间宿舍,简直会带坏她们的名声。

    不过,徐大妮这人干活利索,手脚勤快。跟她们一个车间工作,能多做不少事情。而且这又不是正式工人,就是个顶班的。也犯不着跟人计较那么多。

    于是,相处大半个月后,总算大伙儿都不讨厌徐大妮了。然后,她们也听说了很多徐大妮家的事情。

    “要我说,你就干脆跟你那男人复婚得了。这样也不用那么辛苦跑去看儿子。”

    徐大妮也想跟男人复婚。但是,她问过了,男人不同意。

    这个时候,宿舍另外一个女孩春香直接说道:“他不肯,你不会赖着不走啊!再不然,我听人说厂办那边的人最近都在……”

    说着,春香搞了个双手合十的动作。

    这可吓得宿舍其他人赶紧看看门关上了没。

    接着月梅跑到春香跟前,小声骂道:“哎哟,你不要命啊!居然敢这些封建迷信。”

    春香一听,撇撇嘴:

    “又不止我说,外头家属区那些老娘们,最近都在传有个老神婆特别厉害。没娃的去拜一次就有娃了。有娃后再去拜一次,女儿都能给你变成儿子。还有,男人不听话,去拜一次喝点符水,就乖乖听话了。”

    这越说越玄乎,不说月梅了,就是徐大妮都不相信。

    村里就有跳大神的,也没这样灵验。这男人不听话喝点符水就听话,有这种好事就奇怪呢?

    屋里住的都是在车间纺织的女工,大家平时工作特别辛苦,没个消停。今天放假,说起这些就当放松。

    也有人相信了,准备去找门路试试看有没有用。

    ——

    而在距离集体宿舍大概一公里左右的纺织厂干部楼里。林荷香正在跟亲妈说着话。

    “妈,最近我这肚子有点大了。要不要去看看医生检查一下?”

    今天腊八,林荷香一早就回娘家,吃娘家妈煮的腊八粥。反正就她婆婆那穷酸样,也煮不出什么好东西出来。

    林母坐在椅子慢条斯理地切苹果。这苹果还是外地送来的正宗国光。又大又甜,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上的。

    听到女儿的话,林母摇头:“妈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这女人怀孕还没稳当,最好不要去看医生。妈怀大哥的时候,你大哥好好地呆在我的肚子。结果看个医生回来后,孩子就掉了。血糊糊一大片吓死人了。”

    想到那个没了的儿子,林母十分心痛。那个时候,孩子将将要满三个月。结果就这样没了。老神仙说她命中该生一对“好”字出来的。结果,好字没了半边。

    收拾好心情,林母继续道:“怀你的时候,我就留了心眼。不再去看医生了。肚子顺顺当当地安稳下来。然后你就顺顺当当地出生了。”

    林荷香一听也是这个理儿。她从出生以后就身体健康,没病没痛长大。这可不是看医生就能有的好身体。家里的根脚好,她的孩子铁定也是一样的。

    “还有,最近偶尔开始感觉到孩子在动了。”

    林母看了看女儿那已经鼓起来的肚皮,十分满意。

    “你这估计怀的是大胖儿子,这么机灵好动。等再过段时间,轮到咱家。我就带你去老神婆那让她开天眼。看看你肚子里面的是不是男娃。如果不是男娃,就得赶紧让老神婆发力,好把女娃变男娃。”

    林母虽然很疼女儿,但要是她当年怀孕那会儿就认识老神婆。铁定会求老神婆帮忙,把女儿变成儿子的。

    这女儿再贴心,嫁人后就不一样了。

    母女两人正说着话,就有人敲门进来了。

    林母一看,是给她介绍老神婆的好姐妹。

    于是,拉着好姐妹坐下,三人继续聊着老神婆的神奇。

    “春生家的媳妇儿生了个大胖小子。”

    来人一坐下就开始报喜,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这春生家的媳妇同样是结婚好久都没动静,去老神婆那求了符水后,就直接一举得男了。

    听到这么一个好消息,不说林母。就是林荷香都是两眼放光。仿佛自己一举得男,完全占据董建设的未来就在眼前。

    未来的世界里,那么有钱的董建设,没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可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啦!今天有点晚了。最近天气太冷,家里的空调居然都是制冷的。在五度的天气忍了几天还不回暖。今天终于跑去外头买了个小太阳回来。感谢在2023-12-2221:40:43~2023-12-2322:48: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黑黑10瓶;飘寒2瓶;阡陌红尘、灯火、虫不知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这是遇到啥事儿呢?”

    何玉燕见男人这表情,也不跟冯大妈聊天了。直接跟着男人回到家里。看着男人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就给他倒了杯温水。等对方喝完之后,这才问道。

    顾立冬看出了媳妇儿的担忧,笑着摇头。

    “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有点出乎了意料。”

    说着,顾立冬把站在身边的媳妇儿,拉过来抱在腿上。先伸手摸了摸她那还没多少起伏的肚子。这才把今天遇到的事情说出来。

    “这不是到快年底了吗?有些老同志要赶在元旦前办好退休手续。我们运输科都是大老爷们,也没个要退休的。就仓库那有个看门的吴大爷,今年都六十了。他是个孤老头子,就住在隔壁三号大杂院,你可能没怎么见过他。”

    隔壁三号大杂院,何玉燕比较熟悉的人就是那个奇怪的陈大爷。再有一个就是前几天跟他们去找黄彩霞算账的关子。这吴大爷,她确实不认识。

    “本来按照厂里的意思,吴大爷这种情况,退休后工作岗位厂里回收。他继续住在厂里分配的房子里,直到去世。厂里会负责他的后事。”

    这年头的国营单位就有这种制度跟底气。偏偏吴大爷居然在退休的当口,忽然过继了一个儿子出来。

    何玉燕听到这里,忽然有了些想法。难不成,这吴大爷居然过继了一个他们认识的人?

    顾立冬搂紧了媳妇儿,叹了口气:“对,他过继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赖哈平。”

    ——

    要不是顾立冬搂紧了自己,何玉燕觉得这会儿她已经跳了起来。

    天啊!这到底是个啥子事儿哟!

    前段时间赖哈平才搞了那么一出事情,骗了胡同三个小伙子纯洁的感情。最终整个胡同的人都生气得不行。到了现在,大伙儿闲聊,还会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道。

    结果现在对方就来了这么一出。这不是硬生生膈应人吗?

    “这吴大爷为什么会同意过继赖哈平?过继之后,是不是准备把自己的工作,让赖哈平接班?”

    这年头的工作就是铁饭碗。拿到工作一般只有三条途径。工厂招工报考通过是一条,第二条是偷偷跟工作岗位的主人买工作,第三条则是亲戚之间的互相顶替。第二条要施行起来,也是假借亲戚的名义进行的。算下来,其实跟第三条本质上是一样的。

    顾立冬点头:“今天吴大爷已经跟厂里提了申请,要让赖哈平接替自己的工作。”

    “厂里有去调查这个过继的真假吗?”

    这种工作岗位的接替,查得严格的话,那是从户口本就开始查的。

    顾立冬又叹了口气:“查了。最先知道这个事情的就是沈叔。沈叔直接走了关系,让人查了赖哈平的户籍。这人也是个果断的。已经把户口迁到吴大爷那里了。就连姓名都改成了吴哈平。”

    “这人,可真会钻营。”何玉燕听完后都要缓不过劲儿来。

    从入赘,入赘不成功。现在直接就来个过继。连姓都给改了。在这个时代,很多男人都不能接受的事情,赖哈平统统都做了。

    “他可真是能屈能伸。”

    顾立冬瞧不起这个人的同时,不免为这个人的不择手段感到心惊。

    “我估计他之前搞修建污水管道签名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吴大爷的情况。”

    之前的污水管道计划,到了签名这个部分。是赖哈平跟董建设一家家上门动员,让大伙儿签名同意的。

    “怪不得刚董建设进门的时候,表情一脸古怪。他应该也想通了这点。”

    ——

    另一头的董家,董建设也在跟他妈,还有林荷香说着这件事情。

    “我是真的服了这个人。之前闹了那么多事情,居然还能混上一个铁饭碗。”

    董建设想到之前赖哈平倒霉的时候,自己没去让对方还那五十块钱的事情。当时他觉得错过了。现在想想居然还有点庆幸。

    就这样的到处钻营的小人,得罪了可不划算。不过,之前那些事情都过去了,证据也早就没了。他也不怕赖哈平再威胁自己就是了。

    这样想着,董建设立刻吩咐他妈:“妈,之前跑去找黄家算账,你出了大力气。这个事情我就不说了。以后那赖哈平再有什么事情,你离远点儿。这人不是个善茬。”

    郑大妈最听儿子的话了。听到吩咐连忙点头。同时拉过在边上啃糕点的小儿子:“建民,听到没有。以后不要招惹那姓赖的。”

    董建设忽然说道:“他改姓了。现在不叫赖哈平,叫吴哈平。估摸着很快就会搬到隔壁三号大杂院。”

    这才是董建设让家人远着点的原因。

    这人就跟条毒蛇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随时咬人一口。他董建设是那高贵的瓷器,可不能再跟这样的人混到一块儿。

    “荷香,咱挑个老丈人在的时间……”

    董建设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林荷香正抱着一包核桃酥在啃。忽然就没了说话的想法。

    自从林荷香不吐之后,好像为了弥补那段时间的缺失。最近拼命在吃东西。每天吃的比他一个大男人还多。董建设看了都觉得不太好。叫了她去看几次医生。说是看了没事。

    董建设不知道怀孕的人是不是都这样。但隔壁胡文理的媳妇儿、顾立冬的媳妇儿都没林荷香这个样子的。

    斜眼看了对方那一嘴子的饼干渣子。董建设决定还是自己独自去找老丈人,说说赖哈平的事情吧!

    ——

    相较于顾立冬跟董建设,沈铁生就格外地愤怒了。

    这赖哈平就是个无赖,老吴这人简直是猪油蒙了心,居然同意过继这种人。也不怕临到老晚节不保。

    这个过继已经在私下里完成了。沈铁生这边打听到,赖哈平的亲妈,跟老吴居然是远房的表兄妹关系。

    就是因为这个,过继的手续上头才给批了下来。

    听完男人的话后,范婶子担忧地问道:“那个赖哈平要是来纠缠咱清清该怎么办?”

    沈清清下班后还没回来,不用说,就是跟她那新对象一起吃饭。

    “他应该不敢。清清那对象除了老了点,暂时没发现什么毛病。”

    沈清清新找的对象,从她离婚到现在已经谈了有半年。这个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她上班的那家国营饭店经理。那经理今年28岁,之前结果一次婚,妻子难产没了,孩子也没留下来。勉强算是跟沈清清条件对等。

    这样的对象虽然沈铁生嫌他老,但好歹有个正经工作。人看着又正派。沈铁生就盼着女儿这次别在闹出什么事情来。

    “等清清回来后,我跟她说这件事情。反正以后经过三号大杂院的时候,让她小心点。那赖哈平应该很快就会搬到老吴那里去住。”

    ——

    关于赖哈平改名叫吴哈平,过继给隔壁三号大杂院老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胡同。

    大家吃过晚饭,一个个跑到三号大杂院去找老吴理论。

    何玉燕在厨房门口,看顾立冬烧火。听到隔壁的动静,就知道这是群情激奋了。

    “我估计老吴应该不会理会大家的想法。”

    顾立冬直接下了这么一个结论。老吴是在仓库看大门看了几十年。他一个货车司机,每次去仓库接货都能看到老吴。说话肯定是经常说话的。所以,顾立冬知道老吴这人脾气到底有多倔。

    而赖哈平把老吴给搞定了,这人就不容小觑。

    事实也正如顾立冬想的那般。

    老吴下班后在厂里食堂吃完饭就回到家里。他家在三号大杂院的西耳房。一个老头住一间屋子,宽敞得很。

    外头有人闹着要他给个说法,他是不理会的。

    其他人怎么说赖哈平都好,但这远房外甥对自己那是真的好。他都一把年纪没多少年好活头了。拉外甥一把又能怎样?而且外甥还特别上道,自愿改姓吴,算是满足了他爹妈传宗接代的遗愿。

    老吴觉得自己不能要求更多的了。

    虽然邻居不高兴,但他是没有遗憾了。

    ——

    无论大家怎样不高兴,甚至跑去厂里举报赖哈平这人不行。但都没办法阻止赖哈平搬进三号大杂院。

    搬家的这天,赖哈平还弄得像模像样。请人把自己的东西搬进来。又给老吴从头到尾置办了一身新行头。

    老吴带着新买的皮帽子,厚棉袄,厚棉裤,厚棉鞋。心里那是乐开了花。

    亲自领着改了名字的吴哈平,带着糖跟糕点。把三号大杂院家家户户都拜访了一遍。

    大家是讨厌吴哈平,但老吴几十年老邻居,也没做过什么坏事。看到糖跟糕点的份上,不少人都不再明面上摆脸色。

    除了关子跟他的家人。

    关子家是三号大杂院最大的一户人家。他的爹妈是三号大杂院的管事大爷大妈。亲爹是厂里食堂的大厨,亲妈是厂里妇联的主任。大哥是食堂的二号厨子,大嫂是厂办唯一的女打字员。

    他自己今年19岁,在厂里食堂当个小工,还在跟他爹学做厨。

    看着想要进门送礼打招呼的吴哈平,关子直接喊了句滚。而关家其他人都是老神在在,一副没看到的样子。

    吴哈平也不在意,十分有礼貌地跟关家人打了招呼。接着就带着老吴回家去了。

    之后几天,吴哈平十分安分。每天天没亮就去副食品店排队,给老吴买肉,买鱼,做饭给老吴吃。乐得老吴逢人就说这过继来的儿子孝顺。

    厂里虽然不想审批老吴的接替工作申请。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毕竟申请手续合法合规,没地方可以卡。

    于是,赶在元旦来临的前一天,赖哈平正式入职了北城第三机床厂,成为一名光荣的仓库看门人。

    ——

    这天是元旦,也是1975年的开端。

    这天一早,顾立冬照例送何玉燕去回收站上班。

    随着气温的降低,回收站这段时间一直没人送废品进来。自然,何玉燕也没有什么工作。今天过来是准备把出入库的文件整理好。之后就跟康大爷分开,一人一天上班。持续到过完年之后再恢复正常。

    “康大爷,早啊!”

    到了回收站,康大爷已经在屋里泡茶了。

    因为天气太热,门岗也不呆了。两人最近都在回收站里面的一间小办公室,点燃一个炭盆来取暖。

    “立冬又送媳妇儿上班啊!你们这些年轻人感情可真好。”

    何玉燕一点也不怕康大爷的调侃。这老头对老伴可比他们年轻人还要肉麻多了。每次看到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愣是要带回去给老伴尝尝。

    “康大爷,待会儿我把数据都整理好。你看看什么时候交上去就是了。”

    就跟年底盘点差不多,回收站也是要搞这一套的。

    顾立冬见媳妇儿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就准备骑车回厂里上班了。最近他也在跟厂领导准备新司机招收的事情。

    不过,还没出门,就看到许翠萍急匆匆地窜了进来。

    顾立冬立刻也不走了,直接回到媳妇儿边上守着。免得被这人给冲撞了。

    何玉燕倒是惊奇,这大半个月回收站是没收到过任何东西。许翠萍出现在这里,难不成还有宝贝淘不成?

    ——

    “我要那张瘸腿的椅子。你们谁帮我拿一下。”

    许翠萍这话相当不客气,康大爷慢悠悠地喝了口热茶,这才慢悠悠地回了句:“这里是回收站,不是百货商店。你要什么,自己拿。拿到后抬到我跟前。我说多少钱,你付了。我开完票,你才能拿走。”

    何玉燕听到这话,直接笑出了声音。

    康大爷这人就是厉害!专治许翠萍这种人。

    许翠萍显然知道自己占不了便宜。跺跺脚,直接把地面上积蓄的雪弄得脏污起来。这才把角落放了小半年的瘸腿椅子弄了出来。

    这椅子一共有两把,都是瘸腿的破烂。不值钱的木头,掉漆。没人要才送到他们这里的。

    何玉燕确定这里面没啥好东西,好奇许翠萍为什么要买这东西。

    等中午吃完饭后下班回到大杂院。她这才知道,许翠萍居然这个周末要跟吴哈平结婚。

    而今天去买的两把瘸腿椅子,估计是用来当嫁妆的。

    “哼,燕子。你今天上班是不知道。这吴哈平居然上门来邀请我们大杂院的人去吃席。他们这样的人结婚,都好意思到处宣扬。”

    冯大妈十分看不上吴哈平跟许翠萍这样的人。

    公厕倒塌事件后,这两人在大伙儿的心目中,就是奸夫淫夫。可惜,没有证据证明这个。而吴哈平这样的人,搞出那么多事情。偏偏因为没有瓷实的证据,之前大伙儿举报他,都没能真的阻止这个人进厂子上班。

    “咱大杂院不会有人真去吃席吧!”何玉燕随口问了句。

    果然就看到冯大妈摇头:“就是孔大妈这样家家户户化缘的。也不屑去吃这一顿。骂吴哈平害了她家老三。”

    这话何玉燕就持保留的意见。赵老三是那次事件中,最不在意的人。反而因为有了这段经历,跟曹德才、关子的关系好了起来。人看着都阳光了不少。

    之前赵老头出事后,赵老三一个小伙子天天一脸忧郁。何玉燕那会儿都怕这人会憋出病来。现在多了两个朋友,人都阳光了不少。出入遇到了还会跟他们打招呼。

    ——

    甭管大伙儿怎么想,几天后就是周末。

    许翠萍顺顺当当地嫁进了吴家。当天赖家来了不少人。还有些吴哈平的狐朋狗友。

    何玉燕跟顾立冬这天出门的时候,就看到认出了里头有好几个,以前是跟包力到处混的。

    包力倒了后,这些人继续在外头瞎混。偶尔会看到他们往回收站送东西。

    两人也就是看了两眼就走了。

    今天他们准备去小四合院那看看。怀孕后去那里的机会都少了。这次过去看看那边的情况。之后何玉燕可能要到开春才会过去。毕竟,这段时间经常下雪,地面的积雪清理得比较慢。何玉燕一个怀孕的人,不方便到处走。

    “你们过来啦!”

    小四合院这边每户人家都有单独的院墙。所以,每座四合院之间都是不联通的。各自都有小巷子隔开。这让大家都有比较独立的空间。

    住在这里自然比大杂院那要舒服得多。但这边的人关系没大杂院那么紧密。

    跟他们打招呼的是住在隔壁的刘大妈。听说在这住了有十来年。

    “是啊!过来给房子烧烧火,通通气。”

    最近下雪多了,这边房子久了肯定是不行的。这次过来要先扫雪,房顶跟院子的雪都要清理。然后还要烧火把,把屋子都熏熏。免得雪水渗入屋里久了,带来发霉。

    事儿挺多的,他们也没跟刘大妈多说。进了院子就开始干活儿。

    这活儿一干就是大半天。大部分活儿都是顾立冬干了,何玉燕主要负责打下手。两人离开的时候,又跟刘大妈打了声招呼。

    “这小夫妻还挺有礼貌的。”刘大妈目送两人离开的背影,忍不住嘀咕起来。

    “刘大妈,好久没见。”

    这个时候,相反方向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刘大妈转头一看,乐呵呵地喊道:“哎哟,顾主任啊!好久没见你过来了。你这是来看房子的?”

    顾主任摇头:“就是路过。这房子早就不是我们家的了。”

    两人都是认识的,就聊了好几句。

    如果何玉燕晚点离开的话,说不得就会发现。这位说话的顾主任,居然就是顾学芳。市中心妇产科程主任的儿媳妇。

    ——

    另一头,回到大杂院的夫妻两,就听说了今天三号大杂院的热闹。

    “哎哟你是不知道。那黄海霞居然还有脸来咱胡同。刚走到胡同就不知道被谁用雪球砸了好几下。接着一堆孩子开始朝她砸雪球。”

    冯大妈说起这个,满脸的幸灾乐祸。

    何玉燕听到这些,好奇地问道:“之前她不是跟许翠萍闹掰了吗?怎么又来参加她的婚宴?”

    冯大妈撇撇嘴:

    “谁知道呢?这些人都有个特点,那就是没脸没皮。有白吃的东西,黄海霞肯定来。我今天可算是认了不少这两家的亲戚。一个个瞧着都收厚脸皮。老吴以后有他‘好日子’享受的。”

    一说这个,朱大妈也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直接就说道:“要我是老吴,肯定得让厂里妇联的人时不时过来瞧瞧自己过的日子。”

    “哎哟,三号大杂院的不就有厂里的妇联主任吗?”

    郑大妈也跟着窜了出来,幸灾乐祸地说道。

    住在三号大杂院的关子亲妈,就是厂里妇联主任。做事情最为讲究规矩。吴哈平只要想在厂里继续混下去,就得守着当儿子的规矩。

    不然,妇联主任第一个不答应。

    何玉燕也是这个时候才想到这个。瞬间,就好奇起以后这三号大杂院的日子。估计比他们大杂院要热闹不少才对。

    说这句话的时候,何玉燕完全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大杂院也将迎来新一轮的热闹。

    这个时候,她只是听着大妈们聊天。聊着胡同的事儿,说起年底家里的各种安排。

    ——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去。一晃时间就来到了1月19日。这天正好是腊八节,同时也是周末放假的日子。

    北方的腊八节有很多习俗。不过现在这环境,家里也只能煮个腊八粥应应景。

    腊八粥一般放糯、芝麻红豆、红枣莲子桂圆、薏黄这些粮食煮出来的。有材料的话,可以自己加些葡萄干、瓜子花生一起煮。增加腊八粥的口感跟味道。

    为了熬这个腊八粥,何玉燕提前一个星期,就跟顾立冬一起准备材料了。

    这个时候的食材种类很少。有些东西不好买。像葡萄干、薏黄这些,还是拿白面去跟人家换才换回来的。

    “我刚看了,粥已经挺稠了。估计还得熬上半小时才成。”

    食材昨天就泡在锅里了。一晚上灶头里面的都是用小火熬煮。到了这会儿,食材的香味已经都被熬煮了出来。糯都煮出了花。

    顾立冬重新回到床上,给媳妇儿掖了掖背角,继续道:“我尝了口粥水的味道,挺甜的。听说那葡萄干是从边疆那边过来的。味道比咱这的普通干要甜不少。”

    葡萄干是跟附近一家换的。她家有个儿子在边疆那当兵。每年都没回来,但几个月会给家里寄一些肉干、普通干、奶片这样的好东西。老两口不舍得吃这些东西,都攒着跟人换钱换票。说要存起来,等儿子回来给他娶媳妇儿用。

    这样的父母在这个年代是很常见的。大家手里都不富裕。钱票往往都是靠节省,才能存些出来。

    像她爸妈同样如此。好在,她家分家了。父母就剩下三哥要操心了。

    “不知道今年三哥会不会回来?”

    记忆中的三哥是个很厉害的人,也很疼她这个妹妹。何玉燕还挺期待能见到对方的。

    顾立冬在边上听着媳妇儿说起家里的事情。表情十分温柔。他很喜欢这种家的感觉,让他觉得十分温暖。

    ——

    半个小时后,两人起床换衣服。一起去厨房,先用个砂锅,盛了半锅腊八粥出来。

    这些是准备待会儿送去娘家的。剩下的还有不少。

    因为计划好要给大杂院家家户户都送一碗。算是结婚后的第一个腊八节礼物。

    顾立冬负责给邻居送腊八粥。等他回来的时候,何玉燕就发现几个应该空着的碗里,都盛了些腊八粥。

    “有些回礼了。有些没熬腊八粥的,就给回了几块糖。”

    何玉燕点点头,也没在意这个。

    跟顾立冬一起回到堂屋,就开始吃起了自家熬的腊八粥。

    其他家的回礼,顾立冬一个人包圆了。

    脚边,一只雄赳赳地大鹅,绕着四方桌走来走去。时不时把脑袋往桌边蹭。何玉燕一看,就知道大鹅也馋了。

    这大鹅养了半年多,现在跟家里的一份子也没差了。平时也没拴着,就呆在家里。偶尔在廊下走走。顾立冬给它做了个兜子套尾巴。杜绝了脏污的可能。让大杂院的人一通好笑。

    其他收到腊八粥的人家,见何玉燕他们送过来的腊八粥这样多的材料。纷纷夸他们的大气。

    胡家,朱大妈在接到顾立冬递过来的腊八粥后,就发现了这粥用料十足。

    当下就分了一半给孙女吃,剩下一半放到儿媳妇跟前。

    偏儿媳妇最近好像吃啥都不长肉,愁得朱大妈都多掉了几根头发。

    而曹家这边,收到的腊八粥。冯大妈直接分成四份,一家人都分了两勺子。跟自家熬的混在一起吃。

    曹德才这嘴欠的一看,就嚎着家里煮的不够好吃。

    让冯大妈没好气地说道:“你个老光棍,有的吃就不错了。”

    大过节的,大家一个个心情愉悦。

    ——

    腊八粥吃完后,何玉燕跟顾立冬收拾好东西,就直接出门了。

    今天没下雪,但地面上还是有积雪的。所以,走路的时候,顾立冬是一边拎着东西,一边扶着媳妇儿。

    等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后,何玉燕都觉得人有点晕乎乎的。周末又是腊八节,车上不少人跟他们一样提着锅,都是去走亲戚送腊八粥的。

    靠着车窗,何玉燕能够感受到冷风时不时灌入车里。为拥挤的车厢带来新鲜的空气。外面人来人外,车里人声嘈杂。

    何玉燕就听到坐在前座的人,在聊着什么怀上孩子的事情。

    “是真的。那老XX可厉害着呢!那水一喝,过段时间孩子就来了。”

    老什么的,对方压低了声音,何玉燕听不到。但后面什么水一喝,孩子就来,何玉燕倒是听到了。

    然后,觉得太夸张了。这水难不成是女儿国的子母河水?人一喝就能怀上?

    公交车到站,前座的两人直接下车去了。

    何玉燕看着对方前进的方向若有所思。

    “怎么呢?”顾立冬注意到媳妇儿的表情,关切地问道。

    何玉燕摇头。只希望是自己多想。

    ——

    之后路程顺利,两人很快就下车。朝食品厂家属区走去。

    不过,刚走到家里楼下,就看到一个女人背对着他们,正在跟一个孩子说着什么。

    而那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何玉燕的大侄子何宝声。

    怕女人不怀好意,何玉燕让顾立冬先过去瞧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她自己则是小心地在雪地上行走。

    “宝声……”

    何宝声看到小姑父来了,张嘴就喊小姑父。接着一脸为难地看着面前的女人。

    顾立冬这才注意到,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大妮。

    徐大妮显然被顾立冬的出现吓了一跳。抖动了两下,干笑道:“他小姑父你来家里做客啊!燕子呢?”

    何玉燕这个时候走了上来,认出了是徐大妮。也没喊她大嫂,更加没有恶语相向。而是公事公办地问道:“徐同志,你想跟宝声说话,可以跟我哥说一声。带宝声去屋里说话。外头那么冷,别冷到孩子了。”

    虽然离婚了,但大家都没有组织徐大妮来看孩子。毕竟是亲妈,没必要干那缺德事。而且徐大妮这两个月好像人也变了不少。居然懂得给宝声买东西了。

    “我就不进去了。我这不是给孩子做了件棉袄送过来吗?刚好看到孩子,就喊住他了。”

    徐大妮说着,就把手里提着的包袱往何玉燕手里塞。然后就直接离开了。

    这样无厘头的举动,让何玉燕相当无语。

    带着孩子上楼,跟父母提了提徐大妮的事情。两人都知道徐大妮来了,看着孩子跑下去看妈妈的。

    “哎,我就不说这个了。这是你大哥的事情。”

    ——

    何大哥坐在角落正在剁肉馅。今天家里包饺子,他一大早就起来去排队买肉。大冬天肉馅不好剁。听到亲妈的话也不吭声。好一会儿才说道:

    “离婚之后,徐大妮跟她娘家闹翻了。我也是听人说,才知道她上个月从娘家跑回了城里。给一个在纺织厂车间上班的大妈顶班。听说她从娘家那弄了一百多块钱。”

    也是因为知道徐大妮手里有钱,何大哥这才没去管这个事情。婚都离了,而且徐大妮有了新的生活。何必去打搅人家。

    何玉燕一听十分惊讶。关于徐大妮的户口,离婚后何大哥并没有去厂里申请把她户口迁走。所以,徐大妮还是城里户口。这个事情当时何玉燕觉得不太妥当。

    但现在,居然还真方便了徐大妮在城里工作。

    “她那个顶班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一个月能拿十多块钱。好好工作,肯定能养活自己的。”何母这个时候也开口了。

    这年头工作跟个人绑定的。有的人可能身体不舒服,或者有事情,又或者单纯不想上班,都可以另外找人顶自己的班。就是顶替自己去上班,领到的工资再分一半出来给顶班的人。

    这种做法肯定是违规的。但实际操作中却很多人这样做。对外就说请亲戚来帮忙顶班就成了。

    徐大妮跟娘家闹翻、弄了一百多块、在纺织厂帮人顶班、还给宝声做衣服。这些个事情,以前何家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何家人多想徐大妮清醒点,别整天想着贴补娘家,贴补那个弟弟。但这人就是叫不醒。

    工作的话更是给她找过两个临时工。但徐大妮不是嫌弃工作累,就是想把工作让给她弟弟。

    但离婚后,徐大妮居然就变了个样儿。

    这让何玉燕惊讶的同时,还觉得有点讽刺。

    ——

    另一头,徐大妮急哄哄地跑出了一段路后。转头就再也看不到儿子的身影了。

    她在寒风中站了一会儿,这才转身走路回现在的住处。

    这一走又是一个小时过去。好不容易回到住处,全身都给冻麻了。

    “哎哟,徐大妮。你又舍不得坐车,走路回来啊!”

    这里是纺织厂普通职工居住的大通铺。徐大妮自从帮大妈顶班后,就搬到这里来居住。

    纺织厂的效益好,福利高。就是她一个顶班的,那大妈也给她弄了个床铺。但因为这个床铺,她每个月顶班的钱都少了几块。

    “月梅啊!我这不是没赶上公交车吗?”

    叫月梅的年轻姑娘,看着徐大妮那张黑脸,没好气地给她倒了杯热水。

    刚开始徐大妮搬到这个宿舍来的时候,月梅是很讨厌她的。

    一看是村里来的,结了婚生了孩子,居然还跟工人离婚了。这种人跟她们一间宿舍,简直会带坏她们的名声。

    不过,徐大妮这人干活利索,手脚勤快。跟她们一个车间工作,能多做不少事情。而且这又不是正式工人,就是个顶班的。也犯不着跟人计较那么多。

    于是,相处大半个月后,总算大伙儿都不讨厌徐大妮了。然后,她们也听说了很多徐大妮家的事情。

    “要我说,你就干脆跟你那男人复婚得了。这样也不用那么辛苦跑去看儿子。”

    徐大妮也想跟男人复婚。但是,她问过了,男人不同意。

    这个时候,宿舍另外一个女孩春香直接说道:“他不肯,你不会赖着不走啊!再不然,我听人说厂办那边的人最近都在……”

    说着,春香搞了个双手合十的动作。

    这可吓得宿舍其他人赶紧看看门关上了没。

    接着月梅跑到春香跟前,小声骂道:“哎哟,你不要命啊!居然敢这些封建迷信。”

    春香一听,撇撇嘴:

    “又不止我说,外头家属区那些老娘们,最近都在传有个老神婆特别厉害。没娃的去拜一次就有娃了。有娃后再去拜一次,女儿都能给你变成儿子。还有,男人不听话,去拜一次喝点符水,就乖乖听话了。”

    这越说越玄乎,不说月梅了,就是徐大妮都不相信。

    村里就有跳大神的,也没这样灵验。这男人不听话喝点符水就听话,有这种好事就奇怪呢?

    屋里住的都是在车间纺织的女工,大家平时工作特别辛苦,没个消停。今天放假,说起这些就当放松。

    也有人相信了,准备去找门路试试看有没有用。

    ——

    而在距离集体宿舍大概一公里左右的纺织厂干部楼里。林荷香正在跟亲妈说着话。

    “妈,最近我这肚子有点大了。要不要去看看医生检查一下?”

    今天腊八,林荷香一早就回娘家,吃娘家妈煮的腊八粥。反正就她婆婆那穷酸样,也煮不出什么好东西出来。

    林母坐在椅子慢条斯理地切苹果。这苹果还是外地送来的正宗国光。又大又甜,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上的。

    听到女儿的话,林母摇头:“妈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这女人怀孕还没稳当,最好不要去看医生。妈怀大哥的时候,你大哥好好地呆在我的肚子。结果看个医生回来后,孩子就掉了。血糊糊一大片吓死人了。”

    想到那个没了的儿子,林母十分心痛。那个时候,孩子将将要满三个月。结果就这样没了。老神仙说她命中该生一对“好”字出来的。结果,好字没了半边。

    收拾好心情,林母继续道:“怀你的时候,我就留了心眼。不再去看医生了。肚子顺顺当当地安稳下来。然后你就顺顺当当地出生了。”

    林荷香一听也是这个理儿。她从出生以后就身体健康,没病没痛长大。这可不是看医生就能有的好身体。家里的根脚好,她的孩子铁定也是一样的。

    “还有,最近偶尔开始感觉到孩子在动了。”

    林母看了看女儿那已经鼓起来的肚皮,十分满意。

    “你这估计怀的是大胖儿子,这么机灵好动。等再过段时间,轮到咱家。我就带你去老神婆那让她开天眼。看看你肚子里面的是不是男娃。如果不是男娃,就得赶紧让老神婆发力,好把女娃变男娃。”

    林母虽然很疼女儿,但要是她当年怀孕那会儿就认识老神婆。铁定会求老神婆帮忙,把女儿变成儿子的。

    这女儿再贴心,嫁人后就不一样了。

    母女两人正说着话,就有人敲门进来了。

    林母一看,是给她介绍老神婆的好姐妹。

    于是,拉着好姐妹坐下,三人继续聊着老神婆的神奇。

    “春生家的媳妇儿生了个大胖小子。”

    来人一坐下就开始报喜,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这春生家的媳妇同样是结婚好久都没动静,去老神婆那求了符水后,就直接一举得男了。

    听到这么一个好消息,不说林母。就是林荷香都是两眼放光。仿佛自己一举得男,完全占据董建设的未来就在眼前。

    未来的世界里,那么有钱的董建设,没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可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啦!今天有点晚了。最近天气太冷,家里的空调居然都是制冷的。在五度的天气忍了几天还不回暖。今天终于跑去外头买了个小太阳回来。感谢在2023-12-2221:40:43~2023-12-2322:48: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黑黑10瓶;飘寒2瓶;阡陌红尘、灯火、虫不知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