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 大彩电

作品:《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造就……”

    何玉燕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站着讲述地质知识的顾明理,还没完全缓过神来。

    顾明理是在一周前回来的。回来后,对方在老顾家住了好几天。他们一家四口当时也在那住了几天。下班后一大家子聚到一起。有很多话题可以聊。闲暇时她还跟顾明霞一起去厂子下辖的供销社逛了好几次。

    听着顾明霞跟往来的邻居介绍自己。这种热热闹闹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不过因为上班上学确实很不方便。住了几天后,他们家就在昨天先搬回了大杂院。

    昨天下午拎着东西回大杂院的时候,她家两个小不点儿还舍不得爷爷、奶奶、大伯、大姑、舅爷爷……

    当时何玉燕还安慰她们,等周末放假就能见到了。没想到孩子们还没见到她们的舅爷爷。自己就先遇到了顾明理。

    “顾教授听说是刚从M国回来的华侨。”

    “听他口音像咱北城人。怎么有人说他是港城人啊!”

    “甭管其他,顾教授这个讲座真不错。幸好我过来听了。”

    “可不是嘛!我以为只有地理专业的人才有兴趣这这些……”

    身边的人都在聊着顾明理的基本情况。坐在她身边的许玲更是伸手拍了拍何玉燕:“这些什么玉石,我们老家那边就有人专门做玉雕。”

    何玉燕诧异地看了许玲一眼。她是知道许玲家里住在广市。现在听她的意思,老家估计不是广市的。

    许玲看出了何玉燕的表情,压低声音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样:“我们老家就在广市隔壁。一个镇的人在几十年前就做玉雕的。后来玉石店铺收归国有后,我爷奶他们那一辈,很多人都进了国营的玉石厂,专门做玉石雕刻加工。”

    这是何玉燕所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她准备多问几句。不过台上的顾明理已经继续讲述起今天的课题。她就暂时结束了这个交谈。

    讲座刚宣布结束,就有不少人凑过去,找顾明理打听国外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对外开放政策施行还不到一年。人们对于国外还带着很多不同的想法。何玉燕看着舅舅游刃有余地回答了各种善意或恶意的问题。就没有凑过去,而是先跟朋友去食堂吃饭。

    ——

    等吃完饭,她们几个一起朝宿舍走的时候,就遇上了刚从礼堂走出来的顾明理。

    “吃了没?”

    何玉燕点头:“舅舅,你这一手可真出其不意。立冬都在家里琢磨了好几天你的新工作。没想到你居然来我们学校当老师。”

    顾明理嘿嘿直笑:“立冬这小子估计多少也猜着了。我这可是老本行呢!”

    两人就站在学校的大道上寒暄几句。也没有说刻意隐瞒跟对方的关系。

    等跟对方告别后,等在边上的许玲跟卢大妞都是一脸惊讶。

    “怪不得我说着顾教授跟姐夫长得有点像。”

    许玲嘴巴一秃噜,意思很明显。就是觉得顾立冬跟顾明理长得像。

    “我也是。我都不好意思开口。怕自己看错了。”

    何玉燕也不隐瞒,稍微解释了一下:“他是我家立冬的亲舅舅。外甥肖舅,可不就长得有点像吗?我们都没想到他会来北城大学当老师。”

    “哎哎,燕子。M国是怎样的啊?我有好些亲戚在港城。他们经常给家里寄东西。但我都没去过港城,更加不用说M国了。”

    这两个地方何玉燕在穿越前都去过。但这会儿的M国跟港城到底是长啥样儿?她也不清楚。如果有机会的话,铁定要去看一看的。

    “听说我们学校正在筹备毕业生留学申请项目……”

    何玉燕刚上大二,对于未来的规划暂时是毕业后,按照分配进入一所大型的国有图书馆。至于留学,并不在她的计划中。

    “你跟大妞的成绩都很好。等你们大四的时候,就申请出国看看呗。”

    何玉燕直接摇头:“不去,有家有口的。”嘴上这样说,对于后世穿越过来的何玉燕,对国外没有向往。

    再说,这个时候的国内经济正在腾飞阶段。她可不想自己以后活成网络上流行的那个段子。

    八十年代卖了北城的一套四合院,去国外打拼几十年。回国养老发现赚到的钱,只能买回当初的半套四合院。

    何玉燕都不想出国,更加不用说社恐卢大妞了。

    这会儿这姑娘正在拼命摇头。对于她来说,一家人能够在北城扎根已经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至于出国啥的,她可不习惯没有爸妈哥哥的日子。

    许玲见她们两人这样坚决,对于自己心里头的那点念想,有了点动摇。

    ——

    这点内心的小波动,在回到宿舍后就消失了。

    不为别的,而是黄美莲正在宿舍看信,边看边吐槽。看到她们进来,立刻朝她们扬了扬手里的信。

    何玉燕离得近,接过信纸一目十行。看完后只觉得相当无语。

    信是黄美莲的海城朋友写的。内容是在说庞家最近的闹剧。

    没错,就是黄美莲那个离了婚的前夫家。

    信里写着庞志强跟顾乔纠缠了一段时间依然没结婚。但上周顾乔说肚子怀了,直接找上庞志强的亲妈。庞志强这才不情不愿地跟对方领证了。

    “他这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没结婚前,愣是要妻子答应离婚,好娶顾乔。等离婚后,顾乔还是那个顾乔。但庞志强忽然就没了结婚的想法。

    这种人让何玉燕忽然想起了一种人。

    黄美莲听到这话,十分赞同地点头。

    “可不就是脑子有毛病吗?我那朋友说,庞志强在外头都说他们的爱情还需要考验。还爱情,我呸!就这样的渣渣,还有脸谈什么爱情?”

    何玉燕听到“考验”这个单词,瞬间确定自己的想法没有错。

    世界上有一种人,当他们的感情被许多人阻拦的时候,他会对自己的伴侣特别好,爱得难分难舍,恨不得生死相依。

    但是,只要那些阻力都消失,这样的感情马上就会被对方视如草芥。

    显然,庞志强应该就是这样的人。

    许玲也看了信,正在跟黄美莲吐槽这个人。

    何玉燕这边却想起了孙丽敏的事情。

    ——

    算算时间,金家应该快放出来了。这一家子当初从乡下跑到北城来找茬。一路上肯定是有人指点过的。而且,金家人这些年都不知道孙丽敏的事情。怎么忽然就知道呢?

    事儿是谁透露的,除了庞家就没有其他人。但是,到底是庞家的哪个人干的?何玉燕不认识庞家人,暂时无法知晓。

    金家人在被抓走后,曾经被询问过这一块的信息。可惜对方也不是什么特别精明的人。只说是有人给他们大队部打电话。喊他们一家过去接电话。然后就把这个事情说了出来。

    他们当时没想来北城找麻烦的。但对方都给钱给路费了,他们有好处铁定不会错过。

    这个事情对于孙丽敏来说,就跟吃了个哑巴亏一般。

    现阶段,孙家还真的拿庞家没有任何办法。

    好在,现在孙家的日子是恢复正常了。

    ——

    下午下课后,何玉燕直接坐车回大杂院。将近一周没有回来,家里还有很多东西要收拾。

    一进大杂院,好些个大妈就跟何玉燕打招呼。

    “燕子,昨天你们那么晚回来,我们也不好意思问。立冬上周带人抬回来的那些电器,真的是从港城买回来的啊!”

    何玉燕点头:“是啊!舅舅送的。搁我们家肯定是买不起的。”

    这个时候的电器价格十分昂贵,动不动就是以千作为单位。而且还很有可能买不着。在国内目前平均月工资不超过五十的情况下。这些电器可谓是奢侈品。

    听到何玉燕的回答,众人都十分羡慕。

    “那什么时候拆箱子?我家那老头子,整天说想看看彩电到底是啥样儿的?”

    市面上现在也有彩电,但是产量很少,价格特别贵。黑白电视很多人还没买上,更加不用说彩色电视机了。

    冯大妈这话引起很多大妈婶子的共鸣。她们纷纷点头,表示家里那口子整天琢磨着那个老大的电视机,到底会有怎样的效果。

    何玉燕微笑着跟大家寒暄。发现那么多电器里面,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电视机。

    “那可不!电冰箱这个我看过,就是能冷冻东西。但是咱北城天气也不热啊!冬天冷的时候,外头的气温可比冰箱要顶用。”

    “就是就是。那空调也是。听说是吹冷风出来的。咱有电风扇就够用了。没电扇的时候,用蒲葵扇也是这么过来的。”

    “那电磁炉、微波炉,听都没听过。但是炉子吗?咱这烧煤的可比用电的要便宜。”

    “哈哈,我就说那洗衣机才费钱。这东西听说要一千多。我寻思着衣服也能手洗啊!”

    大杂院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说到最后,大家一致脱口而出:

    “还是大彩电实惠!”

    何玉燕被大妈们的话给逗乐了!

    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这个时候很多工作都是靠人力完成的。而且没有体会过电器的便利,大妈们肯定不觉得那些家电有多好。除了电视机,这东西用人力无法取代。

    这个时候,何玉燕开始期待当大家发现家电的方便后,会不会觉得自己这会儿说的话有点不够全面。

    ——

    顾立冬一回来,就听到媳妇儿提起这件事情。他忍不住乐呵了一顿。

    怪不得他刚进大杂院的时候,大伙儿看向自己的目光会那么热切。

    “我跟他们说了,等你下班回来。咱吃完晚饭后,就开始开箱。先把电视机折腾出来。其他东西明天再弄。”

    这些电器因为要运输的缘故,在外包装的外面再打了木框架固定。当时顾立冬拉回来的时候,木框架也没拆,直接堆放在客厅。

    她下午提前回来,已经把其他行李都收拾好了。就是这些电器没法儿下手。

    顾立冬听着这些,觉得挺乐呵的。

    “行,咱今晚正好吃面条。这个吃得快。不然大妈大爷们可得等着急喽!”

    何玉燕听到这逗趣的话,也跟着笑起来。

    圆圆跟丹丹不知道爸爸妈妈笑什么。听到他们的笑声,也跟着傻乎乎地嘿嘿直笑。

    大杂院的邻居们听到这些笑声,总算觉得大杂院好像又热闹了起来。

    立冬一家子去爹妈家住了好几天,大杂院都没那么热闹了。

    明明这夫妻两也不是那种爱窜门的闹腾性格。生的那两个可爱娃娃,虽然爱笑。但一点儿也不捣蛋。

    就这样一家人,平时在大杂院瞅着也不热闹。不知道为啥,出门几天大家都觉得不适应。

    ——

    何玉燕要是知道大杂院的邻居,居然还想念自家,估计会觉得挺高兴的。

    这会儿他们家吃完面条,把锅碗瓢盆一刷。

    顾立冬就直接走出来,站在廊下喊道:“哪个小伙子有空过来帮忙起钉子?”

    这话一出,离得最近的邱向勇先跑了过来。

    顾立冬嘿嘿笑道:“你小子还太小了。你哥我要找的是小伙子。”

    已经13岁的邱向勇,被顾立冬这话气得直跳脚。

    小少年都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偏顾立冬这话,立刻把他当成小孩。

    曹德才、曹德学兄弟两这会儿也走了过来。看到这个情景,乐呵呵地附和:“就是,就是。你个小孩子还是回家多吃几碗饭。等长大后,这些活儿铁定少不了你的份儿。”

    何玉燕把小少年真被这几个人给气坏。赶忙把人喊了过来。

    “小勇,你先在边上看看。我还没感谢你这几天把大鹅照顾得很好。”

    听到是何玉燕喊自己。邱向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

    那头,曹家兄弟过来后,顾立冬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从家里拿了把起子过来。让这兄弟两人按着木箱子,他来起钉子。

    在这当口,其他听到动静的大爷大妈也围了过来。大家都很期待看看传说中的大彩电。

    先是木架子,然后是纸箱,最后一层是泡沫。

    这些东西被弄开后,一台黑灰色的大肚子电视机出现在众人眼前。这个时候的电视机后头都是大大的,因为用的显像管跟后世的液晶电视机不一样。

    电视机一出来,大伙儿先是哇哦一声。

    这是一台18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比现在流行的16英寸黑白电视机要大一圈。

    等整个彩电被抬起来后,顾立冬正想放在地上,让大家一次看个够。

    结果曹大爷已经屁颠颠地跟胡大爷一起,抬了张八仙桌过来。

    何玉燕见状,又忍不住笑了出来。

    顾立冬看到后,就招呼曹家兄弟一起,把手里的电视机抬到八仙桌上。

    “要不,现在插电试试?”

    “但是没有信号放大器哦!”

    顾立冬这话一出,又有人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朝顾立冬手里塞了个信号放大器。也就是后世那种有线电视接收的圆锅。

    东西都准备齐全了,看来这电视今天是非看不可。

    顾立冬也不在意,回屋里拿了个自制的排插出来。其实,就是简陋的木头订出来的排插。里面有正负两极,能接上电就行。这个时候的排插大部分都是这样自制的。

    一起准备就绪后,顾立冬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院子已经挤满了人。

    自家门前的空地上,一张八仙桌上放着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已经插好电,信号放大器也被架设到屋顶。

    “好了,好了。刚进打开。”

    大家催着顾立冬开电视,但没有一个人敢上手。

    顾立冬见状,招呼媳妇儿去开电视。

    ——

    何玉燕还没开过这种电视机。老顾家的电视机是黑白的。一拧开关就能打开。这种电视机的按钮是用来摁的。

    何玉燕走过去,刚想动手。发现已经有二三十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仿佛待会儿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这些目光看得何玉燕都有点紧张起来。

    她深吸了一口气,找到开关一摁。

    哗啦啦的雪花声音出现,显示没有信号。

    电视机屁1股后头是有接收信号的可伸缩接收器。何玉燕把那两个银色的接收器转动了好几个方向。电视终于传来了声音。

    与此同时,大伙儿齐齐发出一声惊叹:“哇……”

    何玉燕赶紧把脑袋往电视前瞧了一眼,是彩色的。

    虽然像素很差,差到她都能看到成像的雪花粒子。但是,这确实是彩色电视机。

    她莫名得跟着激动起来。

    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是一出科教片,叫《敦煌艺术》。

    大杂院没有人家里有电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而且还是彩色的。每个人看得津津有味,眼睛都舍不得移开。

    何玉燕见状,索性从家里搬了椅子出来。跟顾立冬一人抱着一个孩子,跟着大伙儿一起看电视。

    这里的阵仗很大,不多时。听到风声的胡同邻居,陆陆续续也过来了不少人。把整座大杂院都围得水泄不通。

    到最后,就是前院跟后院之间的围墙上,都坐了不少看电视的人。

    虽然,何玉燕很怀疑这些人能不能看到电视的屏幕。

    但无论坐着还是站着,每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

    电视这一播就从六点多播到八点多将近九点。期间何玉燕起身带着孩子去洗漱,哄了孩子睡觉。出来后发现看电视人没少几个。

    但是,这电视也不能继续看了。大家明天都得上班。他们家这电视继续放下去,就是吵人了。

    “好了,好了。今天的电视就播到这里。大家赶紧回家洗洗睡。”

    一听到顾立冬的话,大杂院的邻居很自觉起身,搬着凳子回家。曹家兄弟跟赵老三,则是热切地走过来,要帮顾立冬收拾东西。

    胡同不少邻居都不太乐意走。这彩色的电视机,真的让他们觉得很稀罕。恨不得多看几眼。

    但是,顾立冬不是那种好说话的人。最终这些人一个个也慢慢离开了。就是有些闹脾气的熊孩子,不乐意就这样走。直接在大杂院的地上就打起滚来。

    这样的场面是何玉燕早就预想过的。

    毕竟她看过不少年代文。知道这个时候谁家有电视机,放电视的时候,附近的邻居都会过来一起看电视。

    这个何玉燕不反对。但是前提是她家正好要看电视。而且,不能人来看电视,磕了一地的瓜子皮。然后拍拍屁1股就走人。更加不能因为看电视就道德绑架他家。

    显然,大杂院的邻居都很有分寸感。胡同的邻居远了一层,就没那么好说话。

    不过,总的来说,这电视机买得挺好的。最起码大杂院的邻居们跟自家一样,都高兴了一晚上。

    这就值得了。

    ——

    等收拾完东西,又洗漱过后躺在床上。何玉燕这才跟男人感叹这件事情。

    “实在不行,之后看看情况。咱家这电视机也可以摆在公厕前头那片空地。那里宽敞,不容易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公厕因为前些年的黄金案件,早都是用水冲就能干净的厕所。加上他们这边家家都有独立卫生间。公厕就比较少人过去了。所以那边并没有多少异味。

    公厕边上则是一大片空地,空地上摆放了些石桌石椅。平时很多胡同的邻居会在那聊天、下棋休闲。

    何玉燕听到这个地点,不知道为啥脑海中立刻跳出来一个想法。

    不过,很快她就按捺下来。准备看看接下来的情况怎样。实在没法改善,就要考虑这个了。

    接下来两天,来大杂院看电视的人是越来越多。甚至,其他胡同的人也大老远走路十几分钟,就为了看看这彩色电视机到底是咋样的。

    这就弄得大杂院的人员往来复杂。而且人太多了,挤在一起难保不会出现意外。

    由此,何玉燕终于把自己的提议说了出来。

    ——

    “你们是想在丁香胡同公厕前边的空地上,搭建一个铁皮屋。然后在里面卖些杂货,熟食。顺便给大家免费用大彩电放电视?”

    街道办的会议室里,胡主任难以置信地重复了何玉燕刚刚的话。

    随即,被林大爷直接打断:

    “小胡,你说错了一点。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给他们播放电视节目。卖杂货熟食是顺带的。去那卖东西的人,都是我们大杂院的居民。胡同其他邻居想卖东西,也可以在附近摆摊儿。”

    因为彩电带来的人1流量过于巨大。何玉燕在昨晚看清了情况后,终于跟男人提了这么一个想法。

    夫妻两人连夜商量过后,今天一早就去找林大爷。请他帮忙跟街道办那边的胡主任协商。不说其他,牵线搭桥,让大家有个沟通平台就够了。

    下午何玉燕为了这个事情,特意不上自习课先回来的。

    之后,就跟林大爷一起过来街道办。找到胡主任说清楚他们的计划。

    这才有了上面胡主任说出的那些话。

    但对方显然对于这个提议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下意识就拒绝:“不行。这不成了投机倒把?”

    林大爷黑着脸反驳:“这小打小闹卖些杂货,咋就叫投机倒把?现在上头定义的投机倒把是大宗货物来回倒腾。我们小老百姓卖点针头脑线,咋在你嘴里就成了投机倒把?外头路上一大堆摆摊儿的,都不够你说的了。”

    被林大爷一通说下来,胡主任的表情都讪讪起来。

    但他家跟林大爷是老一辈的关系。而且他的工作还是托林大爷的福才跑下来的。这么些年下来,早把对方当成自家长辈。所以,这些个话虽然不好听,但胡主任还真没生气。

    只是觉得这个事儿他们街道办真的答应。回头有什么事儿,他也顶不住啊!

    ——

    “放心,这个事儿你要是觉得不妥当。我们这边的铁皮屋可以先不搭。就让大伙儿直接去那摆摊,卖点杂货、熟食啥的。这个事儿总不会出错。”

    听到何玉燕退一步,胡主任这才点头。

    外面现在一大堆摆摊儿的,确实没有任何问题。别说,他一个街道办主任都知道摆摊儿赚钱。要不是这活儿确实不体面,他都想去拿货卖东西呢!

    见胡主任这边松口,何玉燕这边算是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其实他们今天过来,主要是想把之后空地上发生的一些改变。先在街道办这里过了明路。目前没有任何政策去规范摆摊这一块。大家都是想摆就摆的。只要不占据交通要道就可以。

    其他胡同还好,像他们丁香胡同。估计是看他们大杂院的人能靠卖东西赚外快。他们丁香胡同的商业氛围比较浓郁。

    家里这大彩电买了,自然不可能一直藏在家里不给人看。

    堵不如疏。

    干脆把大彩电搬到空地上。那里宽敞通风,能容纳更多的人。在看电视之余,边上摆些小摊卖点杂货吃食,那是最好不过了。

    何玉燕计划把这个地方弄成个类似便利店的地方。

    当然,她是不会一个人把好处都占据的。

    ——

    从街道办出来后,何玉燕就跟林大爷先回大杂院。

    “大爷,这次真是辛苦你了。”

    林大爷不在意地摆摆手:“这有啥。事情真成了,收益的可是咱大杂院的邻居。”

    说起来,林大爷都没想到顾立冬夫妻会那么大气。直接把到手的好处分给其他人。

    不过,就是这样的大气,才不愧是老顾头养大的孩子。老顾头真是命好又不好。

    说他命好,是因为捡到顾立冬这么一个孝顺又大气的孙子。说他命不好,是因为这孙子又给他娶了个十分大气聪明的孙媳妇。还生了一对玉雪可爱的女娃娃。

    这些老顾头都看不到喽。

    想到老朋友,林大爷心里有点点伤感。

    不过,他很快又振作起来。心里琢磨着要去找谁。给电视机打一张结实,而且比较高的桌子来。

    把林大爷送回家里后,何玉燕抬脚就来到林大爷家的隔壁,也就是老曹家。

    “曹大嫂子,冯大妈在家吗?”

    何玉燕站在曹家门口,看到郭萍萍正在给不到一岁的女儿喂水。耐心地等在门口一会儿,见孩子喝完水这才问出来。

    郭萍萍见来人是何玉燕,表情说不上好。但还是回答:“上供销社买火柴去了。怎么,你找她有啥事吗?”

    何玉燕摇头。本来想让对方帮忙带话。让冯大妈回来后,过来自家一趟。

    但接触到郭萍萍的眼神,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说起来,这郭萍萍嫁过来也有两三年了。但是,何玉燕跟她并不熟悉。

    相较于自己这个年轻的小媳妇,郭萍萍比较喜欢跟上了年纪的大妈往来。不止她们大杂院。胡同的大妈,郭萍萍也能聊得上。

    ——

    目送着何玉燕离开的背影,郭萍萍脑海中停留的,还是对方上半身穿的那件浅棕色夹克衫。

    这种衣服她在百货大楼看到过,一件就要快三十。

    对方穿着的小皮鞋也很贵,百货大楼一双要卖二十五。

    不算裤子,这人光是外套跟鞋子,加起来就是五十五。顶得上她男人一个月的工资。

    这样大手大脚的女人,就是会大学也没用。

    郭萍萍心里想着这些没用的东西。抱着孩子的手不自觉就重了几分。随即,孩子被痛得哇哇哭了起来。

    这让郭萍萍马上就清醒了过来,麻溜儿把孩子抱起来哄。

    冯大妈拎着大盒火柴回来的时候,正好就看到这一幕。

    心想这儿媳妇瞧着还是可以的。看看她对孩子多好,哄起来十分细心。嘴上却在那抱怨:“供销社这东西咋现在看着那么贵呢!这一大盒火柴,去火车站那边买,能便宜两分钱呢!”

    隔壁沈家的范婶子听到这一声抱怨,也从家里探出了脑袋附和。

    “可不是嘛!我去过那火车站一次,那里的东西如果算批发的话,价格能比供销社还便宜。可惜咱也不能一下子卖个几十大盒的火柴回来。不然,没用完就得潮了。要是附近能有火车站这样的摊儿就好了。”

    范婶子家里没啥负担,男人沈铁生是保卫科主任,一个月工资就有一百多。根本不缺钱花。所以也没想过去做拿货摆摊这种苦差事。

    但是,能便宜几分钱买东西,她还是很乐意的。

    “对了,冯大妈。刚燕子过来找你,估计是有什么事情。”

    听到何玉燕找自己,冯大妈把手里那一大盒没拆包的火柴放下。甩甩手就朝何玉燕家里走去。

    这样的反应,让郭萍萍觉得自己的婆婆好像何玉燕家的长工。

    ——

    顾家,何玉燕正在堂屋坐着写计划书。主要是关于空地杂货店的建设计划,以及将会面临的风险,对应的解决预案等等。

    明明穿越过来后,何玉燕是打算当一条咸鱼。买房坐等躺赢的。但是当她融入到这里的生活后,总会不自觉地做出很多不在计划中的事情。

    但是,她不觉得不高兴。反而有种小意外带来的新奇成就感。

    人生处处有惊喜。

    看到冯大妈过来,何玉燕高兴地让对方坐下。然后就把自己大概的计划说了出来。

    自然收到对方惊讶、佩服、难以置信等等复杂的眼神。

    等对方平息后,何玉燕这才继续:“这个杂货铺呢,我们家不准备自己做。就想着问问到时候大妈你要不要过去帮忙看着电视机。毕竟这彩电值个几千块钱。真被人碰坏了或者偷了,我们也心疼。”

    按照昨晚他们夫妻商量后的计划,这个杂货铺主打卖各种杂货、零嘴、早饭。

    吸引顾客的一个方式,就是放彩电。彩电到时候要接驳的线路,就跟附近的大杂院协商。

    等确定了电视机安放的位置后,在电视机边上用一块大木板。底下用几张条凳支起来。木板上面摆放各种待售的杂货零嘴就可以。

    这样的摆摊方式,就跟九十年代很多学校边上的小卖部一样。

    到时候,杂货可以卖火柴、针线、纽扣、酱油、盐巴这些个家常小东西。零嘴就更多可以卖了。现在市面上畅销的零嘴都可以拿到这里卖。

    当然,无论是电视机还是摊子上的东西。每天收摊后,都要全部搬回家里。放外头那是等着让人薅完。

    这个就会增加一些工作量。好在,胡同口的空地距离二号大杂院并不远。到时候看完电视,大伙儿一起忙碌,应该很快就能把东西都搬回去。

    临时的摊位就这样确定。以后要是有了铁皮屋,就能在雨雪天也这样摆。

    ——

    听完何玉燕的话后,冯大妈立刻明白对方是在照顾自己。

    “燕子,你跟立冬……”

    “冯大妈,你也别着急就答应我们。这个活儿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干起来的话,就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到时候,你要负责早上摆摊跟晚上收摊。晚上我们可以帮忙,但早上确实帮不了多少。”

    何玉燕说得特别实在:“我知道你最近跟曹大爷有空,都会背着自家做的馒头出去外头卖。这样卖还是比较累人的。要是这个摊子做起来的话,你这些包子馒头直接在摊子就能卖了。”

    曹家的难处何玉燕当然是很清楚的。他们家虽然就一个孩子,但确实是比照着她家的双胞胎来养的。孩子养得精细,自然费钱。

    把摊子交给冯大妈,是他们夫妻都觉得很妥当的一个决定。但是,还需要对方的家人同意。免得以后带来什么纠纷就不美了。

    “这个摊子到时候供货是我们家来供。利润对半分。电视机你要负责。摆摊收摊也要负责。工作量会比较大。我们夫妻是希望你跟家人商量好。如果同意的话,咱私下里先签个合作协议。把责任义务分成都确定下来。”

    话说到这里,冯大妈心里只有一百个感谢。

    她也不多说,只点头表示今晚就跟老头子商量,明天就给何玉燕答复。

    见对方这样的态度,何玉燕心里也很欣慰。

    总算冯大妈是位值得帮助的长辈。

    ——

    傍晚顾立冬回来后,何玉燕就把杂货铺的进度说了一遍。

    “林大爷那边说帮忙找木匠打桌子那些。到时候冯大妈那边过来签了协议。桌椅板凳到位后就可以开始营业了。就是这段时间,咱家估计得劳累着照看这台彩电了。”

    说到这里,何玉燕跟顾立冬都觉得好笑。

    厌烦谈不上,就是觉得有时候事情真的具有两面性。不是说一件东西是好的,就全都是优点。

    与此同时,冯大妈也在跟刚下班的曹大爷,商量起这件事情来。

    结果,曹大爷还没开口发表意见。倒是郭萍萍直接跳出来,说她不答应。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2-1123:01:15~2024-02-1223:12: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安之一5瓶;EIL、阡陌红尘、莫漓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造就……”

    何玉燕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站着讲述地质知识的顾明理,还没完全缓过神来。

    顾明理是在一周前回来的。回来后,对方在老顾家住了好几天。他们一家四口当时也在那住了几天。下班后一大家子聚到一起。有很多话题可以聊。闲暇时她还跟顾明霞一起去厂子下辖的供销社逛了好几次。

    听着顾明霞跟往来的邻居介绍自己。这种热热闹闹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不过因为上班上学确实很不方便。住了几天后,他们家就在昨天先搬回了大杂院。

    昨天下午拎着东西回大杂院的时候,她家两个小不点儿还舍不得爷爷、奶奶、大伯、大姑、舅爷爷……

    当时何玉燕还安慰她们,等周末放假就能见到了。没想到孩子们还没见到她们的舅爷爷。自己就先遇到了顾明理。

    “顾教授听说是刚从M国回来的华侨。”

    “听他口音像咱北城人。怎么有人说他是港城人啊!”

    “甭管其他,顾教授这个讲座真不错。幸好我过来听了。”

    “可不是嘛!我以为只有地理专业的人才有兴趣这这些……”

    身边的人都在聊着顾明理的基本情况。坐在她身边的许玲更是伸手拍了拍何玉燕:“这些什么玉石,我们老家那边就有人专门做玉雕。”

    何玉燕诧异地看了许玲一眼。她是知道许玲家里住在广市。现在听她的意思,老家估计不是广市的。

    许玲看出了何玉燕的表情,压低声音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样:“我们老家就在广市隔壁。一个镇的人在几十年前就做玉雕的。后来玉石店铺收归国有后,我爷奶他们那一辈,很多人都进了国营的玉石厂,专门做玉石雕刻加工。”

    这是何玉燕所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她准备多问几句。不过台上的顾明理已经继续讲述起今天的课题。她就暂时结束了这个交谈。

    讲座刚宣布结束,就有不少人凑过去,找顾明理打听国外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对外开放政策施行还不到一年。人们对于国外还带着很多不同的想法。何玉燕看着舅舅游刃有余地回答了各种善意或恶意的问题。就没有凑过去,而是先跟朋友去食堂吃饭。

    ——

    等吃完饭,她们几个一起朝宿舍走的时候,就遇上了刚从礼堂走出来的顾明理。

    “吃了没?”

    何玉燕点头:“舅舅,你这一手可真出其不意。立冬都在家里琢磨了好几天你的新工作。没想到你居然来我们学校当老师。”

    顾明理嘿嘿直笑:“立冬这小子估计多少也猜着了。我这可是老本行呢!”

    两人就站在学校的大道上寒暄几句。也没有说刻意隐瞒跟对方的关系。

    等跟对方告别后,等在边上的许玲跟卢大妞都是一脸惊讶。

    “怪不得我说着顾教授跟姐夫长得有点像。”

    许玲嘴巴一秃噜,意思很明显。就是觉得顾立冬跟顾明理长得像。

    “我也是。我都不好意思开口。怕自己看错了。”

    何玉燕也不隐瞒,稍微解释了一下:“他是我家立冬的亲舅舅。外甥肖舅,可不就长得有点像吗?我们都没想到他会来北城大学当老师。”

    “哎哎,燕子。M国是怎样的啊?我有好些亲戚在港城。他们经常给家里寄东西。但我都没去过港城,更加不用说M国了。”

    这两个地方何玉燕在穿越前都去过。但这会儿的M国跟港城到底是长啥样儿?她也不清楚。如果有机会的话,铁定要去看一看的。

    “听说我们学校正在筹备毕业生留学申请项目……”

    何玉燕刚上大二,对于未来的规划暂时是毕业后,按照分配进入一所大型的国有图书馆。至于留学,并不在她的计划中。

    “你跟大妞的成绩都很好。等你们大四的时候,就申请出国看看呗。”

    何玉燕直接摇头:“不去,有家有口的。”嘴上这样说,对于后世穿越过来的何玉燕,对国外没有向往。

    再说,这个时候的国内经济正在腾飞阶段。她可不想自己以后活成网络上流行的那个段子。

    八十年代卖了北城的一套四合院,去国外打拼几十年。回国养老发现赚到的钱,只能买回当初的半套四合院。

    何玉燕都不想出国,更加不用说社恐卢大妞了。

    这会儿这姑娘正在拼命摇头。对于她来说,一家人能够在北城扎根已经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至于出国啥的,她可不习惯没有爸妈哥哥的日子。

    许玲见她们两人这样坚决,对于自己心里头的那点念想,有了点动摇。

    ——

    这点内心的小波动,在回到宿舍后就消失了。

    不为别的,而是黄美莲正在宿舍看信,边看边吐槽。看到她们进来,立刻朝她们扬了扬手里的信。

    何玉燕离得近,接过信纸一目十行。看完后只觉得相当无语。

    信是黄美莲的海城朋友写的。内容是在说庞家最近的闹剧。

    没错,就是黄美莲那个离了婚的前夫家。

    信里写着庞志强跟顾乔纠缠了一段时间依然没结婚。但上周顾乔说肚子怀了,直接找上庞志强的亲妈。庞志强这才不情不愿地跟对方领证了。

    “他这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没结婚前,愣是要妻子答应离婚,好娶顾乔。等离婚后,顾乔还是那个顾乔。但庞志强忽然就没了结婚的想法。

    这种人让何玉燕忽然想起了一种人。

    黄美莲听到这话,十分赞同地点头。

    “可不就是脑子有毛病吗?我那朋友说,庞志强在外头都说他们的爱情还需要考验。还爱情,我呸!就这样的渣渣,还有脸谈什么爱情?”

    何玉燕听到“考验”这个单词,瞬间确定自己的想法没有错。

    世界上有一种人,当他们的感情被许多人阻拦的时候,他会对自己的伴侣特别好,爱得难分难舍,恨不得生死相依。

    但是,只要那些阻力都消失,这样的感情马上就会被对方视如草芥。

    显然,庞志强应该就是这样的人。

    许玲也看了信,正在跟黄美莲吐槽这个人。

    何玉燕这边却想起了孙丽敏的事情。

    ——

    算算时间,金家应该快放出来了。这一家子当初从乡下跑到北城来找茬。一路上肯定是有人指点过的。而且,金家人这些年都不知道孙丽敏的事情。怎么忽然就知道呢?

    事儿是谁透露的,除了庞家就没有其他人。但是,到底是庞家的哪个人干的?何玉燕不认识庞家人,暂时无法知晓。

    金家人在被抓走后,曾经被询问过这一块的信息。可惜对方也不是什么特别精明的人。只说是有人给他们大队部打电话。喊他们一家过去接电话。然后就把这个事情说了出来。

    他们当时没想来北城找麻烦的。但对方都给钱给路费了,他们有好处铁定不会错过。

    这个事情对于孙丽敏来说,就跟吃了个哑巴亏一般。

    现阶段,孙家还真的拿庞家没有任何办法。

    好在,现在孙家的日子是恢复正常了。

    ——

    下午下课后,何玉燕直接坐车回大杂院。将近一周没有回来,家里还有很多东西要收拾。

    一进大杂院,好些个大妈就跟何玉燕打招呼。

    “燕子,昨天你们那么晚回来,我们也不好意思问。立冬上周带人抬回来的那些电器,真的是从港城买回来的啊!”

    何玉燕点头:“是啊!舅舅送的。搁我们家肯定是买不起的。”

    这个时候的电器价格十分昂贵,动不动就是以千作为单位。而且还很有可能买不着。在国内目前平均月工资不超过五十的情况下。这些电器可谓是奢侈品。

    听到何玉燕的回答,众人都十分羡慕。

    “那什么时候拆箱子?我家那老头子,整天说想看看彩电到底是啥样儿的?”

    市面上现在也有彩电,但是产量很少,价格特别贵。黑白电视很多人还没买上,更加不用说彩色电视机了。

    冯大妈这话引起很多大妈婶子的共鸣。她们纷纷点头,表示家里那口子整天琢磨着那个老大的电视机,到底会有怎样的效果。

    何玉燕微笑着跟大家寒暄。发现那么多电器里面,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电视机。

    “那可不!电冰箱这个我看过,就是能冷冻东西。但是咱北城天气也不热啊!冬天冷的时候,外头的气温可比冰箱要顶用。”

    “就是就是。那空调也是。听说是吹冷风出来的。咱有电风扇就够用了。没电扇的时候,用蒲葵扇也是这么过来的。”

    “那电磁炉、微波炉,听都没听过。但是炉子吗?咱这烧煤的可比用电的要便宜。”

    “哈哈,我就说那洗衣机才费钱。这东西听说要一千多。我寻思着衣服也能手洗啊!”

    大杂院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说到最后,大家一致脱口而出:

    “还是大彩电实惠!”

    何玉燕被大妈们的话给逗乐了!

    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这个时候很多工作都是靠人力完成的。而且没有体会过电器的便利,大妈们肯定不觉得那些家电有多好。除了电视机,这东西用人力无法取代。

    这个时候,何玉燕开始期待当大家发现家电的方便后,会不会觉得自己这会儿说的话有点不够全面。

    ——

    顾立冬一回来,就听到媳妇儿提起这件事情。他忍不住乐呵了一顿。

    怪不得他刚进大杂院的时候,大伙儿看向自己的目光会那么热切。

    “我跟他们说了,等你下班回来。咱吃完晚饭后,就开始开箱。先把电视机折腾出来。其他东西明天再弄。”

    这些电器因为要运输的缘故,在外包装的外面再打了木框架固定。当时顾立冬拉回来的时候,木框架也没拆,直接堆放在客厅。

    她下午提前回来,已经把其他行李都收拾好了。就是这些电器没法儿下手。

    顾立冬听着这些,觉得挺乐呵的。

    “行,咱今晚正好吃面条。这个吃得快。不然大妈大爷们可得等着急喽!”

    何玉燕听到这逗趣的话,也跟着笑起来。

    圆圆跟丹丹不知道爸爸妈妈笑什么。听到他们的笑声,也跟着傻乎乎地嘿嘿直笑。

    大杂院的邻居们听到这些笑声,总算觉得大杂院好像又热闹了起来。

    立冬一家子去爹妈家住了好几天,大杂院都没那么热闹了。

    明明这夫妻两也不是那种爱窜门的闹腾性格。生的那两个可爱娃娃,虽然爱笑。但一点儿也不捣蛋。

    就这样一家人,平时在大杂院瞅着也不热闹。不知道为啥,出门几天大家都觉得不适应。

    ——

    何玉燕要是知道大杂院的邻居,居然还想念自家,估计会觉得挺高兴的。

    这会儿他们家吃完面条,把锅碗瓢盆一刷。

    顾立冬就直接走出来,站在廊下喊道:“哪个小伙子有空过来帮忙起钉子?”

    这话一出,离得最近的邱向勇先跑了过来。

    顾立冬嘿嘿笑道:“你小子还太小了。你哥我要找的是小伙子。”

    已经13岁的邱向勇,被顾立冬这话气得直跳脚。

    小少年都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偏顾立冬这话,立刻把他当成小孩。

    曹德才、曹德学兄弟两这会儿也走了过来。看到这个情景,乐呵呵地附和:“就是,就是。你个小孩子还是回家多吃几碗饭。等长大后,这些活儿铁定少不了你的份儿。”

    何玉燕把小少年真被这几个人给气坏。赶忙把人喊了过来。

    “小勇,你先在边上看看。我还没感谢你这几天把大鹅照顾得很好。”

    听到是何玉燕喊自己。邱向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

    那头,曹家兄弟过来后,顾立冬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从家里拿了把起子过来。让这兄弟两人按着木箱子,他来起钉子。

    在这当口,其他听到动静的大爷大妈也围了过来。大家都很期待看看传说中的大彩电。

    先是木架子,然后是纸箱,最后一层是泡沫。

    这些东西被弄开后,一台黑灰色的大肚子电视机出现在众人眼前。这个时候的电视机后头都是大大的,因为用的显像管跟后世的液晶电视机不一样。

    电视机一出来,大伙儿先是哇哦一声。

    这是一台18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比现在流行的16英寸黑白电视机要大一圈。

    等整个彩电被抬起来后,顾立冬正想放在地上,让大家一次看个够。

    结果曹大爷已经屁颠颠地跟胡大爷一起,抬了张八仙桌过来。

    何玉燕见状,又忍不住笑了出来。

    顾立冬看到后,就招呼曹家兄弟一起,把手里的电视机抬到八仙桌上。

    “要不,现在插电试试?”

    “但是没有信号放大器哦!”

    顾立冬这话一出,又有人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朝顾立冬手里塞了个信号放大器。也就是后世那种有线电视接收的圆锅。

    东西都准备齐全了,看来这电视今天是非看不可。

    顾立冬也不在意,回屋里拿了个自制的排插出来。其实,就是简陋的木头订出来的排插。里面有正负两极,能接上电就行。这个时候的排插大部分都是这样自制的。

    一起准备就绪后,顾立冬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院子已经挤满了人。

    自家门前的空地上,一张八仙桌上放着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已经插好电,信号放大器也被架设到屋顶。

    “好了,好了。刚进打开。”

    大家催着顾立冬开电视,但没有一个人敢上手。

    顾立冬见状,招呼媳妇儿去开电视。

    ——

    何玉燕还没开过这种电视机。老顾家的电视机是黑白的。一拧开关就能打开。这种电视机的按钮是用来摁的。

    何玉燕走过去,刚想动手。发现已经有二三十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仿佛待会儿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这些目光看得何玉燕都有点紧张起来。

    她深吸了一口气,找到开关一摁。

    哗啦啦的雪花声音出现,显示没有信号。

    电视机屁1股后头是有接收信号的可伸缩接收器。何玉燕把那两个银色的接收器转动了好几个方向。电视终于传来了声音。

    与此同时,大伙儿齐齐发出一声惊叹:“哇……”

    何玉燕赶紧把脑袋往电视前瞧了一眼,是彩色的。

    虽然像素很差,差到她都能看到成像的雪花粒子。但是,这确实是彩色电视机。

    她莫名得跟着激动起来。

    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是一出科教片,叫《敦煌艺术》。

    大杂院没有人家里有电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而且还是彩色的。每个人看得津津有味,眼睛都舍不得移开。

    何玉燕见状,索性从家里搬了椅子出来。跟顾立冬一人抱着一个孩子,跟着大伙儿一起看电视。

    这里的阵仗很大,不多时。听到风声的胡同邻居,陆陆续续也过来了不少人。把整座大杂院都围得水泄不通。

    到最后,就是前院跟后院之间的围墙上,都坐了不少看电视的人。

    虽然,何玉燕很怀疑这些人能不能看到电视的屏幕。

    但无论坐着还是站着,每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

    电视这一播就从六点多播到八点多将近九点。期间何玉燕起身带着孩子去洗漱,哄了孩子睡觉。出来后发现看电视人没少几个。

    但是,这电视也不能继续看了。大家明天都得上班。他们家这电视继续放下去,就是吵人了。

    “好了,好了。今天的电视就播到这里。大家赶紧回家洗洗睡。”

    一听到顾立冬的话,大杂院的邻居很自觉起身,搬着凳子回家。曹家兄弟跟赵老三,则是热切地走过来,要帮顾立冬收拾东西。

    胡同不少邻居都不太乐意走。这彩色的电视机,真的让他们觉得很稀罕。恨不得多看几眼。

    但是,顾立冬不是那种好说话的人。最终这些人一个个也慢慢离开了。就是有些闹脾气的熊孩子,不乐意就这样走。直接在大杂院的地上就打起滚来。

    这样的场面是何玉燕早就预想过的。

    毕竟她看过不少年代文。知道这个时候谁家有电视机,放电视的时候,附近的邻居都会过来一起看电视。

    这个何玉燕不反对。但是前提是她家正好要看电视。而且,不能人来看电视,磕了一地的瓜子皮。然后拍拍屁1股就走人。更加不能因为看电视就道德绑架他家。

    显然,大杂院的邻居都很有分寸感。胡同的邻居远了一层,就没那么好说话。

    不过,总的来说,这电视机买得挺好的。最起码大杂院的邻居们跟自家一样,都高兴了一晚上。

    这就值得了。

    ——

    等收拾完东西,又洗漱过后躺在床上。何玉燕这才跟男人感叹这件事情。

    “实在不行,之后看看情况。咱家这电视机也可以摆在公厕前头那片空地。那里宽敞,不容易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公厕因为前些年的黄金案件,早都是用水冲就能干净的厕所。加上他们这边家家都有独立卫生间。公厕就比较少人过去了。所以那边并没有多少异味。

    公厕边上则是一大片空地,空地上摆放了些石桌石椅。平时很多胡同的邻居会在那聊天、下棋休闲。

    何玉燕听到这个地点,不知道为啥脑海中立刻跳出来一个想法。

    不过,很快她就按捺下来。准备看看接下来的情况怎样。实在没法改善,就要考虑这个了。

    接下来两天,来大杂院看电视的人是越来越多。甚至,其他胡同的人也大老远走路十几分钟,就为了看看这彩色电视机到底是咋样的。

    这就弄得大杂院的人员往来复杂。而且人太多了,挤在一起难保不会出现意外。

    由此,何玉燕终于把自己的提议说了出来。

    ——

    “你们是想在丁香胡同公厕前边的空地上,搭建一个铁皮屋。然后在里面卖些杂货,熟食。顺便给大家免费用大彩电放电视?”

    街道办的会议室里,胡主任难以置信地重复了何玉燕刚刚的话。

    随即,被林大爷直接打断:

    “小胡,你说错了一点。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给他们播放电视节目。卖杂货熟食是顺带的。去那卖东西的人,都是我们大杂院的居民。胡同其他邻居想卖东西,也可以在附近摆摊儿。”

    因为彩电带来的人1流量过于巨大。何玉燕在昨晚看清了情况后,终于跟男人提了这么一个想法。

    夫妻两人连夜商量过后,今天一早就去找林大爷。请他帮忙跟街道办那边的胡主任协商。不说其他,牵线搭桥,让大家有个沟通平台就够了。

    下午何玉燕为了这个事情,特意不上自习课先回来的。

    之后,就跟林大爷一起过来街道办。找到胡主任说清楚他们的计划。

    这才有了上面胡主任说出的那些话。

    但对方显然对于这个提议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下意识就拒绝:“不行。这不成了投机倒把?”

    林大爷黑着脸反驳:“这小打小闹卖些杂货,咋就叫投机倒把?现在上头定义的投机倒把是大宗货物来回倒腾。我们小老百姓卖点针头脑线,咋在你嘴里就成了投机倒把?外头路上一大堆摆摊儿的,都不够你说的了。”

    被林大爷一通说下来,胡主任的表情都讪讪起来。

    但他家跟林大爷是老一辈的关系。而且他的工作还是托林大爷的福才跑下来的。这么些年下来,早把对方当成自家长辈。所以,这些个话虽然不好听,但胡主任还真没生气。

    只是觉得这个事儿他们街道办真的答应。回头有什么事儿,他也顶不住啊!

    ——

    “放心,这个事儿你要是觉得不妥当。我们这边的铁皮屋可以先不搭。就让大伙儿直接去那摆摊,卖点杂货、熟食啥的。这个事儿总不会出错。”

    听到何玉燕退一步,胡主任这才点头。

    外面现在一大堆摆摊儿的,确实没有任何问题。别说,他一个街道办主任都知道摆摊儿赚钱。要不是这活儿确实不体面,他都想去拿货卖东西呢!

    见胡主任这边松口,何玉燕这边算是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其实他们今天过来,主要是想把之后空地上发生的一些改变。先在街道办这里过了明路。目前没有任何政策去规范摆摊这一块。大家都是想摆就摆的。只要不占据交通要道就可以。

    其他胡同还好,像他们丁香胡同。估计是看他们大杂院的人能靠卖东西赚外快。他们丁香胡同的商业氛围比较浓郁。

    家里这大彩电买了,自然不可能一直藏在家里不给人看。

    堵不如疏。

    干脆把大彩电搬到空地上。那里宽敞通风,能容纳更多的人。在看电视之余,边上摆些小摊卖点杂货吃食,那是最好不过了。

    何玉燕计划把这个地方弄成个类似便利店的地方。

    当然,她是不会一个人把好处都占据的。

    ——

    从街道办出来后,何玉燕就跟林大爷先回大杂院。

    “大爷,这次真是辛苦你了。”

    林大爷不在意地摆摆手:“这有啥。事情真成了,收益的可是咱大杂院的邻居。”

    说起来,林大爷都没想到顾立冬夫妻会那么大气。直接把到手的好处分给其他人。

    不过,就是这样的大气,才不愧是老顾头养大的孩子。老顾头真是命好又不好。

    说他命好,是因为捡到顾立冬这么一个孝顺又大气的孙子。说他命不好,是因为这孙子又给他娶了个十分大气聪明的孙媳妇。还生了一对玉雪可爱的女娃娃。

    这些老顾头都看不到喽。

    想到老朋友,林大爷心里有点点伤感。

    不过,他很快又振作起来。心里琢磨着要去找谁。给电视机打一张结实,而且比较高的桌子来。

    把林大爷送回家里后,何玉燕抬脚就来到林大爷家的隔壁,也就是老曹家。

    “曹大嫂子,冯大妈在家吗?”

    何玉燕站在曹家门口,看到郭萍萍正在给不到一岁的女儿喂水。耐心地等在门口一会儿,见孩子喝完水这才问出来。

    郭萍萍见来人是何玉燕,表情说不上好。但还是回答:“上供销社买火柴去了。怎么,你找她有啥事吗?”

    何玉燕摇头。本来想让对方帮忙带话。让冯大妈回来后,过来自家一趟。

    但接触到郭萍萍的眼神,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说起来,这郭萍萍嫁过来也有两三年了。但是,何玉燕跟她并不熟悉。

    相较于自己这个年轻的小媳妇,郭萍萍比较喜欢跟上了年纪的大妈往来。不止她们大杂院。胡同的大妈,郭萍萍也能聊得上。

    ——

    目送着何玉燕离开的背影,郭萍萍脑海中停留的,还是对方上半身穿的那件浅棕色夹克衫。

    这种衣服她在百货大楼看到过,一件就要快三十。

    对方穿着的小皮鞋也很贵,百货大楼一双要卖二十五。

    不算裤子,这人光是外套跟鞋子,加起来就是五十五。顶得上她男人一个月的工资。

    这样大手大脚的女人,就是会大学也没用。

    郭萍萍心里想着这些没用的东西。抱着孩子的手不自觉就重了几分。随即,孩子被痛得哇哇哭了起来。

    这让郭萍萍马上就清醒了过来,麻溜儿把孩子抱起来哄。

    冯大妈拎着大盒火柴回来的时候,正好就看到这一幕。

    心想这儿媳妇瞧着还是可以的。看看她对孩子多好,哄起来十分细心。嘴上却在那抱怨:“供销社这东西咋现在看着那么贵呢!这一大盒火柴,去火车站那边买,能便宜两分钱呢!”

    隔壁沈家的范婶子听到这一声抱怨,也从家里探出了脑袋附和。

    “可不是嘛!我去过那火车站一次,那里的东西如果算批发的话,价格能比供销社还便宜。可惜咱也不能一下子卖个几十大盒的火柴回来。不然,没用完就得潮了。要是附近能有火车站这样的摊儿就好了。”

    范婶子家里没啥负担,男人沈铁生是保卫科主任,一个月工资就有一百多。根本不缺钱花。所以也没想过去做拿货摆摊这种苦差事。

    但是,能便宜几分钱买东西,她还是很乐意的。

    “对了,冯大妈。刚燕子过来找你,估计是有什么事情。”

    听到何玉燕找自己,冯大妈把手里那一大盒没拆包的火柴放下。甩甩手就朝何玉燕家里走去。

    这样的反应,让郭萍萍觉得自己的婆婆好像何玉燕家的长工。

    ——

    顾家,何玉燕正在堂屋坐着写计划书。主要是关于空地杂货店的建设计划,以及将会面临的风险,对应的解决预案等等。

    明明穿越过来后,何玉燕是打算当一条咸鱼。买房坐等躺赢的。但是当她融入到这里的生活后,总会不自觉地做出很多不在计划中的事情。

    但是,她不觉得不高兴。反而有种小意外带来的新奇成就感。

    人生处处有惊喜。

    看到冯大妈过来,何玉燕高兴地让对方坐下。然后就把自己大概的计划说了出来。

    自然收到对方惊讶、佩服、难以置信等等复杂的眼神。

    等对方平息后,何玉燕这才继续:“这个杂货铺呢,我们家不准备自己做。就想着问问到时候大妈你要不要过去帮忙看着电视机。毕竟这彩电值个几千块钱。真被人碰坏了或者偷了,我们也心疼。”

    按照昨晚他们夫妻商量后的计划,这个杂货铺主打卖各种杂货、零嘴、早饭。

    吸引顾客的一个方式,就是放彩电。彩电到时候要接驳的线路,就跟附近的大杂院协商。

    等确定了电视机安放的位置后,在电视机边上用一块大木板。底下用几张条凳支起来。木板上面摆放各种待售的杂货零嘴就可以。

    这样的摆摊方式,就跟九十年代很多学校边上的小卖部一样。

    到时候,杂货可以卖火柴、针线、纽扣、酱油、盐巴这些个家常小东西。零嘴就更多可以卖了。现在市面上畅销的零嘴都可以拿到这里卖。

    当然,无论是电视机还是摊子上的东西。每天收摊后,都要全部搬回家里。放外头那是等着让人薅完。

    这个就会增加一些工作量。好在,胡同口的空地距离二号大杂院并不远。到时候看完电视,大伙儿一起忙碌,应该很快就能把东西都搬回去。

    临时的摊位就这样确定。以后要是有了铁皮屋,就能在雨雪天也这样摆。

    ——

    听完何玉燕的话后,冯大妈立刻明白对方是在照顾自己。

    “燕子,你跟立冬……”

    “冯大妈,你也别着急就答应我们。这个活儿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干起来的话,就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到时候,你要负责早上摆摊跟晚上收摊。晚上我们可以帮忙,但早上确实帮不了多少。”

    何玉燕说得特别实在:“我知道你最近跟曹大爷有空,都会背着自家做的馒头出去外头卖。这样卖还是比较累人的。要是这个摊子做起来的话,你这些包子馒头直接在摊子就能卖了。”

    曹家的难处何玉燕当然是很清楚的。他们家虽然就一个孩子,但确实是比照着她家的双胞胎来养的。孩子养得精细,自然费钱。

    把摊子交给冯大妈,是他们夫妻都觉得很妥当的一个决定。但是,还需要对方的家人同意。免得以后带来什么纠纷就不美了。

    “这个摊子到时候供货是我们家来供。利润对半分。电视机你要负责。摆摊收摊也要负责。工作量会比较大。我们夫妻是希望你跟家人商量好。如果同意的话,咱私下里先签个合作协议。把责任义务分成都确定下来。”

    话说到这里,冯大妈心里只有一百个感谢。

    她也不多说,只点头表示今晚就跟老头子商量,明天就给何玉燕答复。

    见对方这样的态度,何玉燕心里也很欣慰。

    总算冯大妈是位值得帮助的长辈。

    ——

    傍晚顾立冬回来后,何玉燕就把杂货铺的进度说了一遍。

    “林大爷那边说帮忙找木匠打桌子那些。到时候冯大妈那边过来签了协议。桌椅板凳到位后就可以开始营业了。就是这段时间,咱家估计得劳累着照看这台彩电了。”

    说到这里,何玉燕跟顾立冬都觉得好笑。

    厌烦谈不上,就是觉得有时候事情真的具有两面性。不是说一件东西是好的,就全都是优点。

    与此同时,冯大妈也在跟刚下班的曹大爷,商量起这件事情来。

    结果,曹大爷还没开口发表意见。倒是郭萍萍直接跳出来,说她不答应。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2-1123:01:15~2024-02-1223:12: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安之一5瓶;EIL、阡陌红尘、莫漓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