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新秦律:民律、刑律、行政律三篇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看不完根本看不完”

    周邈捧着新秦律手稿,心理和物理双重意义上都感觉到了沉重压力。

    李斯原本已经学会忽略周邈跳脱言行,但修为到底不及陛下深厚。

    闻言,为周邈实诚又夸张的言语,一时无言。

    李斯幽幽解释“倒也不必需要仙使,将律令逐条逐句地审阅过。”

    周邈一身钝感豁达迟钝脸厚的优点,此时只是爽朗道“那倒也是我以前又不是法学专业,真叫我逐条逐句去看,也看不出多大名堂来。”

    更别说分析新秦律的得失了,别把人带沟里去才好。

    毕竟社会国情大不相同,后世的法律条文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性。

    他能做的,高情商说法是高屋建瓴地指点两句。

    低情商说法是纸上谈兵地泛泛而谈。

    而且归根到底,泛泛而谈的指点两句,也早在去年李斯开始组织修订秦律时,就已经指点过了。

    李斯“商君以李悝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以为盗律、贼律、囚律、捕律、具律。

    其后在兼并六国之时,又吸收六国法令为己用,修订增删,终成旧秦律。”

    虽在天下一统之年始皇帝元年时,仙使降秦,对大秦造成巨大震撼。

    但之后在基建之余,原本应当施行的政策律令及诸多举措,也都没有耽搁施行。

    基建固然是近几年最大的一桩政事,然大秦其他领域也没有因此而停滞,全围着基建打转。

    旧秦律仍旧施行天下,只是有所变化在断案时更宽松些许,又常赦免刑徒。

    始皇帝东巡归咸阳后,大赦天下,就是动静最大的一次。

    既然不是叫周邈逐条逐句地,李斯便大致介绍了一下新秦律。

    “决议修订秦律之后,臣向仙使请教时,仙使言两千多年间,公认旧秦律有两大短处。”

    “一是旧秦律确实严密,但条目过于繁杂烦琐。军国大事理当限制,但下至黔首生活,亦有层层限制,立规入微太过。”

    睡虎地秦简中的法律问答篇,有记载或采人桑叶,臧赃不盈一钱,可何论赀徭三旬。

    盗采旁人不足一千的桑叶,就要罚徭役三十天。

    周邈这种采人桑叶,搂人一把草的小事,就不必写到秦律中了吧

    “二是刑律严苛,刑罚残酷,肉刑损伤身心。”

    “以及,律令执行不当有误。”

    周邈可不嘛商鞅变法后,行之十年,秦民大悦,到后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除了秦二世恣意更法之外,也有执行不当的原因。

    最有名执法有误的表现,就是陈胜喊出那一句失期,法皆斩。然后就有了揭竿而起及后续诸事

    实际上,睡虎地秦简中徭律规定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

    水雨,除兴。

    最后说是征发徭役时,遇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当然,关于陈胜这事,有多种说法。

    周邈只是择一种观点,在此佐证。

    李斯说着,就见周邈表情生动,像是用脸在嘟嘟囔囔。

    “”李斯移开眼。

    “当然,仙使也赞过旧秦律的成功之处。”

    以仙使对陛下的偏爱尊崇,爱屋及乌,论及旧秦律的得与失,总不会少了夸夸的。

    周邈抬头挺胸怎么啦就是他说的,秦律为华夏第一律

    时间上来讲,秦律是最早的律。

    在立法方面,设范立制。

    创制较有系统性的法律名词术语,表现出较高超的立法技术,对汉及以后的百代立法都影响深远

    还有,秦的司法体系较完善,法官法吏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具有专业化倾向,司法过程文书化,司法检验也较完善。

    总之无论怎么说,秦律固然与生俱来就有早期性、地方性和野蛮性的局限性,但不影响他是华夏第一律的地位

    李斯知道你骄傲。

    真是内敛不了一点。

    不止李斯,殿中君臣皆稍显心情复杂。

    但作为被偏爱溺爱维护的一方,大秦君臣们心中还是开心的。

    另一边,李斯未作停顿,继续在说着“针对旧秦律的短处,新秦律多方面做出改进,主要涉及

    一是将律与令分开,新秦律只包括仙使所言三大基本法律民律、刑律和行政律。”

    “嘿嘿。”周邈不太自信地嘿然笑笑。

    虽然政治课有法律板块,但他早已模糊法律知识记忆。

    也就是因为秦律是秦黑粉主要攻击的黑点之一,他才了解得多些,因此印象至今还算深刻。

    但有关现代法律体系,他勉勉强强也只算知道薄薄一层皮毛。

    “皇帝旨令只是作为秦律的补充,时效的且不论,若要长效施行,就在朝议通过后,再添入秦律之中。”

    “也即仙使所说,与时俱进,一定周期内根据实际需要

    ,商讨修订一次律法。”

    李斯介绍时,周邈一边听,一边粗粗地翻阅着。

    新秦律果真只有三篇,也没将繁杂烦琐的临时旨令也写入其中。

    李斯“新秦律主张宽严相济、刑法相济。”

    “在民律篇,以宽以法。及适当宽松仁怀,倡导法制治民。”

    说得直白一些,民不举官不究。

    在律令方面,放开对黔首的严苛束缚,减轻严苛刑罚对秦人造成的精神压力。

    “并严抓执法公正,适当给予一定的嗯,人文关怀。”

    李斯时而用一些从周邈那里听过学来的词汇。

    法外不外乎人情,既然都放松对黔首的束缚了,再在无关家国大事的地方,体现出一些秦律的温暖,倒也无妨。

    周邈翻阅着民律篇,发现条文确实宽松许多。

    像是采人桑叶不足一钱的相关条文,以及盗人羊颈上的绳索与盗羊同罪2,诸如此类情节较轻者,便纳入了民律篇。

    属于是民事经济纠纷这个意思。

    民不举、官不究,民若举则官府断案调解,令过错方赔偿损失并道歉。

    还有,传闻秦律中男子无故大哭、乱扔垃圾等,规定都有罪的条文,也没有见到。

    周邈大概看下来,民律篇更多是对黔首的行为倡导与部分约束,传扬法制理念。

    已经有了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模糊影子。

    “棒棒的”周邈给予肯定。

    “具体的律条我也不懂,但肯定是李丞相你这个法学大家和众多法家学子,会比我更懂。”

    “但我感觉大方向是没错的”

    民律篇得到见识过后世法治社会的周邈的肯定,李斯心中大定,同时也愈加自信。

    便又继续说刑律“在刑律篇,废除了大部分肉刑,又放宽连坐、减轻量刑。”

    周邈跟着翻阅起来。

    在刑律篇,他看到了放宽连坐的前提条件,是在除杀人、大逆等大罪之外。

    例如,有强盗入室盗窃但没伤人,同伍之人就不连坐。

    但若杀了人,同伍之人没尽到监管检举之责,便要连坐一至三年不等的徒刑。

    也行叭

    毕竟是封建社会呢甚至是还有大量奴隶制残留的封建前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放宽连坐,就已算难能可贵。

    至于谋反等大逆之罪,仍旧是连坐、杀头、夷三族一条龙。

    还是那句话,为维护封建统治,这种情况下的连坐是避免不了的。

    “”李斯又看着用脸嘟囔的周邈,替他说出来

    “废除肉刑,也是指死刑之外的肉刑废除。原本该车裂、斩首、腰斩、凌迟的,依然如旧。”

    该杀杀,该死死废除部分肉刑,并非废除死刑。

    周邈深沉颔首“我明白的。”

    指望封建早期,实行科学人性化的现代律法做梦呢

    不仅不现实,也不适合。

    人性之野蛮,有时候就非得以残酷刑罚,方可勉强镇压。

    “能够大部分废除肉刑,放宽连坐,量刑也有所减轻,就已算是仁厚之举。”

    周邈成熟地接受现实,还夸道

    “后世史书上,陛下与李丞相,都能因此记一笔仁慈评语。”

    上首的嬴政神情如常。

    他不差、也不在乎这一笔仁慈评语,能让大秦长治久安,方是他所求。

    只是李斯闻言不免神态激昂。

    他早先猜到,原本的历史上他是做了些糊涂事的。

    因此他之后一直以来的言行都收敛许多,凡事都三思而后行

    是否违

    背陛下所愿是否让仙使不高兴是否会在史书上留下污名

    并且愈加勤谨公务,就为留下一身清名。

    “史书留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顺其自然而已。”

    大秦众臣aaaheiaaahei

    但凡成功压下嘴角呢

    李斯一脸淡然,若无其事的样子

    aaadquo至于行政律,大概包含朝廷官府的高效清廉准则,朝廷及郡县各军政法的官吏职责,官吏的任免、考绩,以及科举、驿传等诸多公务。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律条之外,兼以旨令,倡导仙使所言的依法行政。”

    周邈把手稿翻得哗哗的,“嗯,指导思想没错,大方向不跑偏,行政律也差不了”

    说到底,封建时期的皇帝专政制度,就是一人之天下。

    行政律的律条,只是最基本的约束,更多的还是以皇帝旨令为主。

    他本来就不通法学,在这方面就更加不懂了。

    但是

    “行政律,这个名称,不需要为尊者讳吗”

    周邈想到以前在网上看到说,秦时一里之长称里典,而非里正,就是避讳始皇陛下名字的政字。

    殿中气氛短暂地一

    静。

    李斯解释“还是初稿手稿,不曾定下终稿,稍后可以更改并避讳。”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是儒家礼文化的态度体现,孔子编纂春秋时便遵行此原则。

    此时距孔子的时代也非沧海桑田之久,其间百年战乱不休,而秦又偏居西方。

    六国鄙夷秦国时,都是把秦与夷狄并论。

    倒不怎么盛行避讳尊者、亲者的字号。

    有时避,有时又不避,灵活避讳。

    若非周邈此时提醒,李斯一时还真没想到。

    如今秦学百家中有儒家一席之地,倒是应当为尊者讳。

    但避讳与否,还得看陛下之意。

    上首的嬴政道“这次无需避讳。”

    以后避不避讳,届时再看。

    李斯“唯。”

    周邈始皇陛下大气

    至此,新秦律一事就算说完了。

    “今日的第二桩事,是有关南征百越一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