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冷热交替,鼻子不太通气,气味也闻不到多少,连秋捻了一颗果子凑近,果汁顺着指尖流淌,渗透进指甲。她觉得指甲太长的同时,也知道身体的状况不太妙。

    快速好起来的药物是别想了,连秋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一个自从来到这里险些遗忘的问题。

    没有力气的原因,还有可能是缺盐。

    多油多盐的饮食被营销号、健康科普和减肥风潮说了一遍又一遍,真假掺半,连秋也被迫记住了一些如今看来还是很有用的知识。

    她还没到可以挑剔饮食的份,盐别说多,她这里根本就没。

    当然,对于这点她也不发愁,没听说过背靠大海的人家会愁盐,实在不行舀一碗海水加热。

    问题是刚来到这里时惊悚的篝火,她初到的那个沙滩,回去显然是要冒风险的。

    想着之前的地震和大雨,再想想可以随时回去,连秋决定回去看看。

    说真的要不是可以随时回去她真的没有勇气尝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平时生活再苦再难都不怕,这世上也从来没有简单的事。可要是野人,那是恐怖片,太超过了。

    连秋撑着伞慢悠悠向前走,走路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锻炼不超过一定程度,慢慢发发汗,一般的小病在抵抗力作用下也会慢慢好转。

    到常去的小溪边时,水流略有些浑浊,溪边她用的窑也碎成一堆。

    连秋折了些树枝点燃火烧制炭块,打算等回来的时候带走。

    植物对自然的变化格外的敏感,几日不来,树林已经又是一个模样,郁郁葱葱,翠色仿佛随时会滴落。

    连秋看了看心里有了些数便继续向前走。

    山这种东西,向来是看着近,动起来远。

    等连秋一脚踩在沙滩上,已经到了下午。

    这时候潮水已经退去,连秋看了看沙滩突然感到后悔。

    后悔以前没来。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下过大雨的原因,沙滩上并不显得空荡,上面是散落着或缓缓移动或趴着的海龟。

    海龟能吃。

    从前村里的白事红事但凡体面些的都会有一道乌龟汤,味道让连秋至今想起来都要咽下口水。

    海龟应该也是差不多。

    连秋原本还有些无精打采,这下身体里忽然就有股劲冒出来,大概是吃货的力量。

    吃了这么久的兔子和鸽子,她也确实应该换换口味了。

    不过她也不敢直接下手,印象里可以放进汤碗里的小龟还好,大个的,初次见总觉得有点超出认知的惊悚。

    连秋见远处那个比自己一半身高还长的大海龟情不自禁打个寒颤。

    乌龟是会咬人的,被那样大的乌龟咬到应该很可怕。

    况且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海龟简直让密恐患者头昏目眩,还没动手就先怯了一步。

    但连秋就这么离开也不愿意。

    直接穿过乌龟群去海边取水不可能,她忘了带工具。

    连秋一拍脑袋,昏昏沉沉的忘了事,山洞里的陶器碎的差不多,窑和陶器都要再烧一批,这次空手来她是取不了水的。

    就这么一无所获的回去不是她的习惯。

    想想印象里乌龟的习性,乌龟遇到危险会缩进壳里,让敌人无法攻击。

    连秋直接抽出用来探路的木棍,本来是用来惊走树林里的小东西的,现在

    “啪、啪、啪”木棍抽在龟壳上,震动让受惊的海龟立刻采取常规应敌模式。

    连秋见好就收,拾起三个龟壳扔到筐子里就撤。

    溪水边炭还在烧制,连秋又捡了些木柴边烧乌龟边等。

    没有做汤的容器,溪水也有点奇奇怪怪,毕竟才经历过地震,虽然震级应该不高,水不烧开,连秋是不敢喝的。

    对乌龟的味道连秋是没报太大期望的,没有调料,还是直接烤。没有想到的是,她吹着手指剥开龟壳,里面的肉不但细嫩还比她想象的多。

    准确来说,不是肉,而是龟蛋。

    连秋

    还想要再吃。

    听说过龟甲兽骨可以用来占卜,连秋本来以为龟壳会很硬,担心掰不开,才只烧了一只试水,结果硬度还可以,但上下连接处不是太结实。

    被两头封泥做成密闭空间后,里面的龟肉像叫花鸡一样鲜嫩可口,外壳也是一掰就开,成了两半,勉强可以从黑色的灰里看出本身的纹路。

    连秋兴奋的又吃了剩下的两只,美其名曰补身体。等把残羹冷炙掩埋干净,炭也可以取了。

    去了外层的泥土,连秋把黑色的炭块装到筐子里。

    至于筐子装满后剩下的,她当然不会再跑一趟。

    吃饱了干点活消消食也是好的。

    连秋重新建了窑,并在第二天早上烧制完成后马不停蹄开始陶器的制作。

    天气不等人,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下雨了。

    昨晚连秋在另一个山洞里补上了大缸,就是

    原本用来储存材料的另外找的那一个。

    地震改变了许多,把材料也掩埋了不少,她却没有清理。一个是累,一个是

    这不就是现成的窑

    用燃烧的树枝炭块堵住洞口,早上出发前连秋已经得到比之前烧制的更好的大缸。

    两边同时开工,效率提升的不止一星半点。

    连秋估摸着眼下要到雨季,水是不用愁的,所以,她在居住的山洞里留了一个以防万一,另一个放在洞外,用来装新发现的特产。

    她的胆子变大了,再次出击的连秋对准的不是小乌龟,而是两手合抱的大个的。

    一个够吃好几顿呢。

    连秋舔舔唇,苍白的脸上都多出一些红晕。

    随着连秋的动作,大缸里多出了两只大乌龟和许多小的,山洞里的瓷器也日渐增多。

    连续去了几天,她也发现一些规律。

    早上和傍晚的时候,海会涨潮,中午那段会退潮。

    赶着涨潮期,连秋取了海水,带着炭火把海水煮干,得到了一罐盐。

    当然,连秋也不是单纯的煮干。

    事实上,直接把海水烧干得到的盐,或者说粗盐并不是印象里白花花的样子,因为陶器表面的热量,有的凝固有的还融化着,看着就黏兮兮的,颜色也是淡黄色,像掺进了铁锈一般,气味也不好闻。

    这样的盐连秋肯定是不想吃的,看着就有心理障碍。

    连秋觉得这肯定是海水不太干净。她知道要提纯,可具体怎么提,只能自己瞎鼓捣。

    她印象里只有净化水的步骤,海水也是水,就也来了一次。

    为此,她特地烧制了底部在塑形时期用木棍戳开许多空洞的罐子,罐子里依次加草木灰炭块沙子和石头。

    化学课本上净化水好像是石块沙子和活性炭,活性炭是什么她不知道也没有,都是炭,自己烧的也没差

    大概是心虚,连秋又加上万能的草木灰。

    反正水最后是要烧开的,她无所谓。

    没想到的是,不知道哪个步骤起到作用,再次烧干的盐比之前好多了。虽然看起来还是很寒碜,但起码不会产生心理阴影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