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提到了自己,顾濯也不好再继续当看客,便拱手道:“臣生为北明臣,定然是为了北明的江山社稷。臣自请离京北上,灭北蛮。”
    灭北蛮。
    李南淮瞧着他,心想这人哪里都好,唯独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他太好,让他这个皇帝都忌惮他,让莽蒙想要将他要回去,让受忠帝到死都念着他。
    天汉三年八月末,顾濯临行前被李南淮召见,两人在阳神殿对坐饮酒用膳。殿内点着明亮的灯,将两个人的面孔照的清晰,两人原先长得像,可如今看也不像了。到底是一君一臣,神态上早已变了模样。
    “你想要多少兵?朕都给你,只要你拿下北蛮。”
    “陛下敢给臣多少?”顾濯笑,“陛下不怕臣带兵回了莽蒙?”
    李南淮不紧不慢道:“说实在的,朕不敢给你一兵一卒。可谢岫有一句话说的不错,回不回莽蒙看的是你的意愿,若你想回,朕强留你,你只会是个祸患。朕不如放你走,给你兵,只要你能拿下北蛮,剩下的路往哪儿走,回帝京还是去蒙都,看的是你自己。”
    “若臣去了蒙都呢?”
    “回帝京,你身上再加一功,朕封你为异姓王,富贵荣华全给你。去蒙都,朕一定会杀了你。朕不怕与莽蒙一战,到时候你是北明的叛贼,朕攻打莽蒙也是天经地义,师出有名。”
    顾濯唇边碰杯,随后笑出声。“为了臣一个人让两国百姓受苦,臣心不安。莽蒙如今的可汗是顾尔金,臣就算回去了,只能老老实实做个贤王听命于他。这可不比陛下给臣的承诺,让臣心向往之。”
    李南淮问:“你要多少?”
    顾濯搁下酒杯,淡淡道:“凡事都要讲究个名正言顺,臣在青甘打仗的时候青甘百姓不愿受苦,于是想尽办法赶我们走。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世子去救他们于水火的时候,他们便奋力一搏为他杀出一条路。这‘世子’就是青甘的虎符,可调令三军。”
    开着的窗子吹进了风,烛光闪烁,屏风后忽然一阵声响。顾濯望了一眼,道:“阳神殿也能进老鼠,陛下要小心着点。”
    “朕不怕老鼠。”李南淮眸色晦暗。
    “臣为陛下铲除北蛮,受的是君命,更需要一个名正言顺。若臣手里什么都没有,陛下也不好牵着臣的鼻子走。陛下给臣多少兵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臣需得使得动他们。”顾濯道,“臣要虎符。”
    第125章 终章(下)
    深秋萧瑟, 谢熠秋冒着细雨进了屋,他将这几年自己与顾濯来往的书信全都用箱子装了起来。这箱子里装着他一颗真心,同时搁着两枚明晃晃的虎符。
    司少仓道:“公子, 粮马道已经修到了费州,日后回帝京用不了几日便能到了。”
    谢熠秋“嗯”了一声,道:“朝廷给咱们修了条好道路,运粮方便, 跑马方便,运兵也方便。”
    谢熠秋站在窗前望着檐角落雨,打在地上成了泛起了波纹。他穿的单薄, 司少仓怕他着了凉, 便急忙拿氅衣给他披上。
    那身形瘦削, 可是却挺拔, 带着由内而外的威严。“你知道衡之为什么要拿虎符给我吗?”
    司少仓应声道:“公子手中有兵,费州屯的兵、楯州的兵、还有甘宁军也听公子调遣, 虎符的有无实际上已经没有大用处了。”
    “不, 虎符可调令天下。”谢熠秋望着变大的波纹, 那一圈圈好似永无止境, 可它在一开始只是一滴水。“我身边跟了一群忠良之辈, 不论是重善还是霍怀, 是舜秦王还是广审,他们都是北明臣, 拿得下西奴,受得了封赏。可一旦跟了我便是乱臣贼子。何谓‘名正言顺’?我为何偏要在退位之前给了舜秦王一纸诏书?”
    “您要给他们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
    “因为假的永远是假的, 人会死在谎言里, 李南淮的位置是对自己的欺骗。”谢熠秋伸手, 任凭雨滴落在自己的手上。“我手拿虎符, 不论调动的是谁,他们都不会是乱臣贼子。世人或许会指责衡之借机拿了虎符,祸国殃民。谋逆的罪名我们两个一起担着,只有我们两个担着便足够了。”
    这场戏谢熠秋做了太久,也牵连了太多人。该结束了,他想着,可他要给助他之人一个好的名声,他们是忠良,不是逆臣。
    再者,人心易变,虎符却不会变,这是独属于权者的心思,是他捏在手里的北明的命。
    谢熠秋收回了手,水滴顺着指尖落下,将手指衬得白皙水润,好看得不像一个男人的手。“彪炳青史还是遗臭万年,他选了后者,我也是。”
    远在临牧的顾濯被落在脖颈里的雪冷得直哆嗦,这地方太靠北了,冷得跟甘宁有得一拼。他钻进帐子便急忙脱了袄子,误之一瞧,忙道:“别脱呀!主子这是想冻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