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作品:《管家系统的皇后之道+番外

    他昨日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林耀德和王崴都是很好的官员,德行才干皆备,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摊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皇帝。
    要是楚国的皇帝像谢琚那般有作为,甚至都不用和谢琚比,能有关昊那样也不至于现在几乎三分之一个楚国都民不聊生。
    富人带着万贯家财举家迁徙到别的地方还能继续好好地生活,或者在外地有亲戚的,还能去投奔一下亲戚,而那些剩下的穷人,就只有忍饥挨饿。
    难道他们生下来就该当穷人吗?难道他们生下来就该遭罪吗?
    “林大人,治理一个国家,靠的不是君主一个人,可你永远都不要忽视一个君主的力量。”关宁一道。
    林耀德苦笑不已。
    给楚国换一个皇帝,说得倒是轻轻松松,不过就是张嘴一句话,可是做起来那是多难的事情?
    楚国虽说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都在闹饥荒,可还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还没有遭此劫难,也就是说,楚国皇帝能够掌握并且动用的力量还是不少。
    这哀鸿遍野的土地上,有林耀德和王崴这般处处为着百姓着想的好官,自然也会有仍然剥削压迫百姓的坏官,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林耀德和王崴,骨子里正义得过分。
    要是真的想换个皇帝,就算是从皇帝的儿子里找一个人换上去,那也得能干得过现在的皇帝才行。
    放眼楚国,谁又有能够把这个皇帝给拉下来的能力?
    楚国皇帝是国事上昏聩暴戾,但是个人心机还真不少,不然也做不到牢牢地把控一个国家那么久。
    “林大人要是想让楚国的百姓好过一些,倒是不妨考虑考虑,让这楚国的江山易主,别管下一个皇帝是谁吧,只要能让楚国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那就是你所期待的不是吗?”
    关宁一再次煽风点火:“只有贤明的君主才值得效忠。”
    林耀德也能品出些味儿来,关宁一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所以,谢公子是为秦君效忠。”
    林耀德甚至都没有用疑问的语气,可想而知,他对于这一点是相当肯定的。
    关宁一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我自是效忠于我秦国君主,也不仅仅是我,林大人看看这整个客栈的秦国人,哪个不是效忠我秦国君主的?要不是我们陛下仁善,所以秦国输入楚国的粮食都不可能迈出秦国一步。”
    这是实话,毋庸置疑。
    谢琚对于秦国的掌控,最严的便是边境,因为他多年带兵打仗,楚国也好,晋国、韩国也罢,都是他常年来回的地方,边境的人,都是谢琚的亲信。
    所以运输这么多的粮食到楚国来,自然不可能瞒得过谢琚,所以,本来这件事就是谢琚赞成的。
    林耀德也不禁道:“谢公子所言不假。”
    关宁一趁此机会,再次吹了一波谢琚:“我们陛下可不是寻常人,他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更有爱民之心,不过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肃清秦国,稳固地位,发展生产,使得秦国国力强盛,成为四国之首。”
    说着,关宁一顿了一下:“这说法不对,如今已然没有四国了,只有秦国和楚国了。”
    一个吞并了晋国和韩国的秦国,和一个内忧重重的楚国,就是瞎子也能看得出来哪一个更加有前途。
    林耀德:“……”却也不必同他一个楚国人,还是楚国的官员说得如此细致详实。
    注意到林耀德欲言又止,关宁一稍微克制了一下自己,略微不自在地偏移了几分目光:“总之,想要靠现在的楚国皇帝来解决这场饥荒,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这是摆在所有楚国人眼前的问题,没办法一朝一夕就解决。
    “林大人,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说,一旦发生灾荒,朝廷第一时间必然是在获悉情况之后派出钦差大臣来赈灾,赈灾的方式各有不同,可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能够让一切都恢复到正常的秩序中去,可是现在楚国没有朝廷赈灾,百姓们吃不饱饭,吃不饱饭就不会去重新发展生产,不重新发展就更没有办法填饱肚子。”
    关宁一把林耀德埋藏在心里而不敢开口的担忧全部都说了出来。
    “这只会形成一个恶循环,然后楚国国境之内,到处都是流民,揭竿而起者众多,战乱不断,直到在混乱之中一方胜出,平息这场混乱。”
    而无论是如今的统治者取得了胜利还是别的什么人取得了胜利,这个过程,都是残酷的,是鲜血淋漓的。
    要是能够劝服林耀德等楚国官员直接投诚,那是最好不过了。
    可若是发展到后面,楚国乱成了一锅粥,秦国也可以趁虚而入。
    只是以和平的方式终究是要比以战争的方式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