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作品:《反宅斗套路

    自高祖驾崩后皇五子刘文继位,改年号为永寿。永寿帝人如其名,是个允文不允武的性子,在治军上的才干稀松平常,于辈分上又算得上是晚辈。平日文武百官于朝堂上议论兵事,永寿帝纸上谈兵说不上话,底气就有些不足。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想要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心腹臣下,本也是寻常事。然朝廷新立,边塞不宁,文官这一脉还好说,军事上且得倚重这帮子老臣戍守边塞以振国威。皇权弱于军权,永寿帝也唯有谨慎从事,多以怀柔之策加以抚慰。
    于是在这番既用且防的微妙心思下,君臣之间颇为相得的又过了七八年。至如今边塞安稳,四海臣服,永寿帝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朝廷新旧更迭,士林清流皆对陛下歌功颂德,永寿帝龙椅坐得安稳,想来也能腾出手来收拢军权了。
    在这种节骨眼儿上,梁国公府当然要谨慎从事,以免授人把柄,借机滋事。
    想明白了这一节,梁国公率先叹了一声,开口说道:“小七说的很是,俗话说盛世重文乱世重武,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那帮子唇枪舌剑的刀笔吏倒是轻易招惹不得。”
    霍老太君冷笑一声,“照你们这么说,那害了我乖孙儿的妖孽非但惩戒不得,我们反倒要供着她了?”
    如今是永寿八年,胡菁瑜穿越过来不到半载。这么短的时间内,胡菁瑜的精力被各家赏花会分去大半,还要努力“求得”那些曾被她揍过的闺秀公子们的原谅。每日只有晨昏定省时才能与家人见面,当然不会如前世一般,同梁国公府上上下下建立深厚的感情。
    人心肉长,没有前世的同甘共苦休戚相关,也没有福缘深厚的救了大嫂和梁国公府嫡长孙,梁国公府一众人等也并不曾像前世一般对胡菁瑜割舍不下。
    不过正如霍青毓所说,孤魂夺舍一事总归是怪力乱神,太过荒谬。倘若传了出去,外人不明真相,只怕会对梁国公府的声誉有所损碍。再被有心人利用,反倒不好。
    再者说来,那妖孽也是罪不至死。更何况她还占着七妹霍青毓的身子,总不好让他们亲手对自家骨血下手罢?
    好歹是朝昔相处大半年的,霍家人虽然在战场上杀敌无数,却还没心肠冷硬到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下手。
    霍老太君皱了皱眉,沉声说道:“那就把人关在府中不许她出去,也免得丢人现眼。”
    “倒也不必。”霍青毓徐徐说道:“一夜之间神魂易主,此事本就蹊跷。兴许是命定也未可知。既然是天命如此,我们如果不能顺势而为,岂不是辜负了上天这一份美意?”
    霍家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霍青毓此话何解。
    霍青霄皱了皱眉,开口催促道:“别卖关子,你有什么主意说出来就是。”
    霍青毓微微一笑,她上辈子为了夺回自己的身份,曾经做下许多鬼迷心窍自事。可到底经历过永寿末年的皇子夺嫡,对于朝廷如今的形势也略有浅见。
    “……梁国公府战功赫赫堪称是功高盖主,本朝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将领都出身霍家军,兵部与军方向来是唯梁国公府马首是瞻,圣人对此知之甚详。皇权弱于军权,刀柄子握在别人手中,永寿帝只怕连半夜睡觉都睡不安稳,他想要收拢兵权,最先要对付的肯定是霍氏一族。不论是怀柔示好还是另有盘算,我们梁国公府也不能任由他们算计。最好是能将这池水搅浑,到时候不论我们是想浑水摸鱼还是隔岸观火,总归留有余地。”
    然而上辈子,梁国公府却因为胡菁瑜的种种举动,最终还是落入永寿帝的算计,彻底沦为被动。
    霍青毓想到这里,颇有些不舒服的皱了皱眉。
    “永寿帝秉性宽仁,爱惜羽毛,且对史家存有敬畏之心,不会让自己落个刻薄寡恩的评价,更不敢贸然出手闹得两败俱伤,致使朝廷动荡给外族可乘之机。看准了这一点,主动权自然在我们的手上。”
    “你说这些我明白,不过这些事情又跟七……跟那妖孽有何关系?”霍青霄满是狐疑的问道。
    霍青毓有些无奈的看了看自己的三哥。因这一身天赋异禀,霍氏族人素来武勇有余而智谋不足。兵法诡谲,霍家人的全部心眼子都放在战场上了,所以上辈子才会被人轻而易举的算计。
    “听说自霍七姑娘性情大变,又展露出惊才绝艳的诗词天赋后,宫中贵人便对霍七姑娘青眼有加,时有亲近之举。”
    霍家众人面面相觑,隐隐约约地知道霍青毓在说什么,却又猜不透。
    “世人皆知梁国公府霍七姑娘备受尊宠,又是梁国公府内唯一一位云英未嫁的嫡出姑娘。恰好圣人膝下几位皇子正值适龄……”霍青毓哂笑,一语中的道:“我刚刚入京,就听说昭阳公主时常下帖子请梁国公府的七姑娘参加赏花宴。五殿下、七殿下和九殿下也为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