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作品:《反宅斗套路

    “那车夫吓坏了,跑到淮南府报官的时候,整个人语无伦次的,好像疯了一样。真真是可怜见儿的,十多口人呢,全都死了,听说徐大人的小儿子?过了年才抓的周儿,那些山匪可真够狠心的!”
    第四十二章
    擢升户部二品大员的两淮盐政却在回京路上被山匪截杀,连阖家老小都一并惨死在山匪刀下?,只侥幸存活了?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车夫!
    如此惊天大案,连春娘这么个不相干的小姑娘都有所耳闻,可是?京中却连半丝儿风声都未曾听见!,霍青毓心里咯噔一下。脑中的一根弦儿仿佛触碰到了?什么机关,立刻回忆起上辈子那场震惊朝野的两淮盐引案。
    杨嬷嬷小心翼翼地看了眼若有所思的霍青毓,虽说她一直守在扬州,并不?晓得京中行情,却也?从冯老三的口中得知霍青毓已巴结上京中贵人,甚至还被梁国公?夫人收为义女……杨嬷嬷在风尘里摸爬滚打这么些年,不?敢说人情达练,可最?基本的?审时度势还是?有的?。
    “……我听说,那位被山匪杀害的?徐大人可是?太子殿下?的?门?生。”杨嬷嬷欲言又止。
    两淮盐政上一直都有亏空,且亏空的?数额越来越大,这些事儿大都是?瞒上不?瞒下?的?。至少?衙门?瞒不?过?盐商,而杨嬷嬷冯老三等人又惯常调/教了?瘦马往盐商老爷的?宅子里送。一来二去的?,自然也?晓得些许隐秘。
    只是?这些隐秘,倘若透露出一星半点儿,那可都是?杀人灭口的?祸患。杨嬷嬷不?过?是?个没什么见识的?风尘老鸨,却也?知道朗朗乾坤太平盛世,一个回京赴任的?二品大员惨死在山匪手中是?件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凭着对两淮盐政的?些许了?解,杨嬷嬷不?免叹道:“恐怕两淮又要变天了?。”
    变天不?变天的?,霍青毓并不?关心。她只是?回忆起来,上辈子的?盐引案风波过?后?,梁国公?府的?七姑娘在一次诗会上侃侃而谈,悉数盐引法之弊端,认为本朝地大物博,各地行情物产皆不?相同,而如今朝廷推行的?贩盐之法为纲盐制。所谓纲盐制,便是?朝廷向盐商出售盐引,盐商再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领官盐,而后?再驮着支领的?官盐到指定的?地区卖盐。
    如此一来,倘若出售盐引,盐场以及卖盐的?地区不?一致,便会产生空耗路费的?弊端。而这些多耗的?钱财又必然会被盐商加入到盐价当中,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官盐的?价格越来越高,百姓吃不?起盐,而私盐泛滥等等弊端。
    更有甚者,一些资本雄厚的?大盐商囤积居奇,一方面手握盐引不?肯放,抬高官盐的?价格,另一方面又与盐政上的?官员勾结,侵吞官盐贩卖私盐,肥己之余致使?国库亏空,于朝廷百般无利。莫不?如将朝廷可以将现行的?“纲盐制”改为“票盐制”,即取消行盐地界,改为“招贩行票,在局纳课,买盐领票,直运赴岸。不?论资本多寡,皆可量力运行,去来自便。”
    而后?,与会同宴的?五皇子便将梁国公?府七姑娘的?种种谏言汇总之后?拟了?条陈上书当今陛下?。
    此条陈一出,朝野上下?顿时惊为天人。当今陛下?甚为赞许,朝中清流一脉也?颇为赞同,甚至向陛下?谏言可以在两淮之地先?行推行票盐法以观后?效。
    然而兹事体大,最?重要的?是?票盐法的?改革着实触动了?两淮盐商乃至朝中高官甚至是?阁老太子的?利益。因此也?有众多朝臣激烈反对,认为此举太过?轻率唯恐动摇朝纲,更何况朝廷每有征战之时,都得向这些盐商富户们募捐军费。如今骤然改动盐法,着实有兔死狗烹,与民争利之嫌。
    当今陛下?生性宽厚,兼听则明,见朝野上下?群臣反对,便以“小儿之言听之笑之”,打消了?群臣的?惶恐。
    只是?此事过?后?,两淮盐商乃至盐政上的?官员,甚至是?太子殿下?,都对梁国公?府心怀芥蒂——没人觉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都认为此事乃梁国公?府的?态度,只不?过?经由梁国公?府七姑娘的?口中说出来罢了?。
    圣人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梁国公?府本是?武将出身,然而却官起了?两朝盐政上的?事务,手伸的?这么长,甚至隐隐针对起当朝太子。而梁国公?府七姑娘的?言论又是?由五皇子拟成条陈向陛下?进言……
    个中深意?,对于那些宦海沉浮的?老狐狸们来说,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