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作品:《如琢+番外

    一众人都还隐约记得,那一年祭台前,于长玉转过身的时候,正对上山下来人毫不避讳的目光。彼时,他眼里的神光尚还显现高高在上的神态,有爱,有生灵。
    那天他好像朝着那个人伸出手,虽然温柔,脸上却带着浅淡疏离的笑,用不容置喙的语气,道:“来。”
    巫师与祝师便纷纷俯身,退到了道路两侧。
    而今他一个人,没有再庇佑谁,也不再想着去自作多情地福泽人间。他像真正长成了地之灵,一方足以与天相争的,另一种规则。
    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又好像一切都将要变。
    这种未知让人心潮澎湃。
    于长玉用亲身实际,给他们上了一课。
    有神的地方,苍生万物,便有了高度。
    --------------------
    这两天作业比较多,所以写得比较慢(抓脑壳)
    假如说下次我又慢了,那一定也是因为我要写作业(大哭)
    第168章 于铃儿的自述
    那时候的琴川还是一只小岛,与内陆隔着一小片海,生存很艰难,岛上很多人都想搬到内陆去。
    玉哥儿带着我和于小鱼跑到琴川,初见人世纷扰,顿悟如云海扑面而来,我们便在琴川住了一段日子。
    玉哥儿虽然心思纯粹,却很固执。他总是喜欢帮助别人,我劝了他很多次,他不听。
    只要看到别人痛哭流涕,他就忍不住上前去问缘由。
    但这世上的很多事,都是没有办法评判是非功过的。
    可怜的人一定有他变得可怜的原因,可恨的人也未必生来如此,谁都不容易。
    我和玉哥儿经常闹得不好看,渐渐也便分道扬镳。
    临走时,我特意交代了于小鱼,叫他看顾好他。
    但我再见他,却是在一片乌云罩顶,电闪雷鸣里。
    琴川人心不足蛇吞象,步步紧逼。
    我知道,改了别人的因果,就要承受别人的因果。但有哪一种因果,是能够将一个人纹丝不动困在原地的?
    如此肮脏的因果。
    建立祠堂,塑上神像,供为神灵。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行为,在你们眼里是崇敬,是高尚。但实际上成为神像,没有自由,承受旁人的祈求和痛苦,只有漫无边际的黑暗与孤独。
    这是对于长玉的折辱。
    神爱者不自救,仿佛神之爱泛滥成灾。
    神婆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曾经严厉下令不虞山派人把他带回去,那时我和小鱼都不在山上,没有人知道具体情况。他们以为玉哥儿只是下山去玩闹,也从未想过真的要束缚他,并没有真的听从命令。
    于小鱼说,玉哥儿就那样被困在祠堂里,几十年如一日,受尽了孤独与折磨。
    后面又发生了什么,我并没有很清楚。但看于小鱼浑身是血我也猜得出,绝不是什么好下场。
    我把对人间的痛恨宣泄在天道身上,我在想,天道为什么不肯垂头看一看我的神。
    他久经沧桑,历尽磨难,任由芸芸众生在大地上开垦,一言不发,一声不响,养育生灵……为什么不看看他?
    直到玉哥儿道心不稳,被神婆封锁住神魂,他自己也逃避,不肯再出来看看这个世界。
    非要这时才天下太平。
    于铃儿禁不住仰头看了看天,迷茫无助地思考。
    天虞的规矩,于燕之不能下山。作为天虞山最后一道防守,一旦面临天道灭杀,如果玉哥儿撑不住,他要守住天虞山,给我们留一线喘息之机。
    所以当我听闻铃铛震响,匆匆辞别追下了山。
    我的神,他回归人世间了。
    我看到他面对我的时候,整个人是懵的。没有人会明白,惊喜交加的感觉在那一刻是那样的真实。
    但当我看到他身旁的人——他看向他身旁人的目光是无比温柔的,仿若人间珍宝,克制又小心。我们努力了那么多年,小鱼顶着犯规陪他玩闹,不虞也从来不敢招惹他,他都不肯出来。
    可是因为一个籍籍无名的凡人,他下了山,又入了世。
    一种难以言明的厌恶与恼恨浮上心头,久久不能平复。
    这个人不会明白,他远比他想象的更知道这世间残酷的真相,他根本很难再为旁人做什么。
    那种恐惧和胆怯是他提起来就会厌恶发抖的感觉。
    这个可恶的人族让他重新记起了这些。
    但我的神很看重他。
    我只能冷眼旁观地看着,防备着这个人对我神不利。
    ……
    时日一久,我却渐渐发现,好像事情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
    我神居然动了凡心!?
    ……
    于是我只能又急又气地用另一种方式去观察,半知半解。
    但这时我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人作为我神的情人,对我神确确实实算得上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