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作品:《入幕之臣[重生]

    领着他去见礼部尚书的路上,何福生时不时就要看他几眼。
    蔺阡忍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眼神儿洗礼,他当即问:“何公公,您怎的如此看我?”
    何福生即刻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赔笑道:“还请公子莫怪,奴才只是有些反应迟钝罢了。”
    迟钝?
    朕看你精的很,不然怎么能跟在年听雨身边这么久呢。
    蔺阡忍并没有戳破何福生的假话:“不知何公公可否和我分享一下,究竟是何事能让您反应这么久。”
    “自然是公子您啊。”何福生道:“公子您这就有所不知了,自先帝登天以后,君上便独守兰安宫,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扶养新帝这件事上,从未往宫里带过任何一个乱七八糟的人。就算是寻访民间,君上也同样洁身自好,从不与旁的人有过多的交集。而您的出现打破了这件事,奴才作为君上的近侍,又如何能不惊讶呢。”
    这话也不算假,所以何福生说起来没有丝毫的心虚。
    蔺阡忍从中抓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何公公,先帝登天以后,君上当真没有召过侍臣?”他问。
    何福生道:“自然是真的,奴才怎敢对公子巧言令色呢。”
    朕看你敢的很。
    蔺阡忍眯了一下眸子,又问:“那可有宠幸过宫女吗?”
    老祖宗都能养个琴师日日陪伴在宫中,他家君上凭什么不能养个侍臣陪在身边解闷?
    何福生顿时停住了脚步,反问:“公子,您在质疑什么?是君上只喜欢男人的事实,还是君上对先帝的忠诚。”
    忠诚吗.....
    蔺阡忍扯了一下嘴角,不怕死活的说:“君上要是真的忠诚于先帝,又怎么会有我呢,您说是吧。”
    年听雨这几年之所以不召见侍臣,怕是和“荣肆”脱不了干系。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蔺纤忍还不想去深究。
    可何福生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不得不多想。
    何福生黑着脸道:“荣公子,奴才昨晚的提醒您怕是全忘了,那奴才再清晰明白的提醒您一次。现在掌权的人是君上,所以还请您谨言慎行,莫要辱没君上的名声。若是再有下次,就别怪奴才以下犯上了。”
    “多谢何公公的再度提醒。”
    蔺阡忍敛着神色应下,心道:难不成年听雨当真有谋权篡位之心!
    如果年听雨当真有这样的心思,那他当年在他面前表露的乖顺有几分真呢?
    或者说,年听雨是不是在通过示弱的办法降低他的警惕心,而后又和年家人在他面前演什么决裂的戏使他彻底没了防备,最终伺机完成家族交代给他的任务呢?
    如果年听雨当真的这样盘算的,蔺阡忍只能承认年听雨的手段很高明,伪装的也很到位。
    因为他上当了。
    不过,蔺纤忍宁愿相信年听雨和真的“荣肆”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也不愿意相信年听雨会做谋害他的事。
    毕竟他确实挺喜欢年听雨的。
    这份情始于脸,展于欲,最终爱于人。
    可除了年听雨又有谁能够避开各种检查,悄无声息的给他下毒呢。
    蔺纤忍实在是想不出来其他人了。
    ***
    大抵是这次的交谈非常之不愉快,后半程的路,何福生和蔺纤忍互相都没给对方好脸。
    何福生的心里想法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他非常不愿意接受这个人或将成为兰安宫第二个主子的事实,甚至不愿意再多看此人一眼。
    将人送到礼部尚书面前,传达完年听雨的意思,何福生就扭走了,没做任何的多留。
    何福生走远,李文显上上下下的打量蔺纤忍,眼神里是藏不住的鄙夷。
    作为朝廷命官,在宫里总归是有些人脉的。
    昨日年听雨才把人带回兰安宫,消息就已经不胫而走了。
    听闻此事,没有人不震惊。
    年听雨刚刚得势那会儿,朝廷中的某些人为了一步登天,那可真是动了不少歪心思。
    有人拼了命想把自己家中长相俊郎的公子哥塞进兰安宫,还有人则是满盛京城抓漂亮的少年进献,更甚者直接有官员亲自上阵勾引年听雨。
    作为执掌宫廷礼仪、祭祀宴会等事宜的礼部尚书,李文显自然是非常不齿这种行径。
    不过,李文显那时并未来得及上奏,年听雨便以将事情处理妥当了。
    年听雨将所有动了歪心思的人都一举清除了,任用了一大批刚刚从科考中脱颖而出的新人。
    按照年听雨当时雷厉风行的手段来看,李文显自然没有上奏的必要了。
    当时他甚至以为自己永远都不会有因这件事给年听雨上奏的机会,可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到底还是没看懂年听雨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