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作品:《入幕之臣[重生]

    他刚才怎么没一脚将这昏聩的老东西的踹死呢。
    反正随便年听雨怎么罚他都认了。
    蔺阡忍偷瞄了年听雨一眼,青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决断,而是看向张守正,问道:“张大人,殴打朝廷命官当处何罪。”
    张守正:“回君上,平民百姓殴打朝廷命官当枭首示众,但荣公子代表的是您,可从轻处罚,比照枭首减一等,判三千里流放。”
    “那不行君令者,又当处何罪呢?”年听雨又问。
    张守正:“回君上,不行君令者为大不敬,当处斩刑,连坐三族。”
    李文显哪里听不懂年听雨话中之意,这是要追究他对人置之不理的罪责啊。
    蔺阡忍打了李文显是真,可李文显没有蔺阡忍这个监事管放在眼里也是真。
    两厢作比,李文显捞不到半点好处。
    可李文显又怎能想到年听雨如此重视这个人呢,毕竟何福生将人送过来的脸色非常臭,也没有额外向他交待什么。
    李文显刚想为自己开脱,年听雨却在这时开了口:“今日之事孤理应按照大乾律例走,但凡事都有例外。李大人感念先帝之功绩而恪守祖宗之制,荣肆则忠正不二一心为了大乾的将来考虑。由此可见两人所犯之罪责,并非出于故意,而是无心之举,理应宽恕。”
    “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你二人确实犯了错,不可不罚。”年听雨四下环顾一圈,道:“孤瞧着这政事堂的文书典籍似乎以许久未曾整理过了,孤便罚你二人将这里的文书重新整理一遍,届时孤亲自来查验。文书典籍颇多,你二人现在就整理吧,先帝祭礼的事就转交给礼部侍郎去办吧。你二人可有异议?”
    蔺阡忍即刻道:“多谢君上开恩,臣甘愿领罚。”
    与蔺阡忍的坦然接受相比,李文显就显得有些惆怅了。
    政事堂的典籍数不胜数,书架也高的直冲房顶,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整理文书的过程中要不停的爬上爬下。
    他这快六十岁的老骨头哪里受的了啊!
    李文显欲哭无泪的看向年听雨,希望年听雨可以开开恩。
    最终年听雨只是冲他笑了一下,对着蔺阡忍嘱咐道:“荣肆,李大人年岁大了,整理文书的时候你记得多照料他几分。”
    蔺阡忍:“臣定当好好照拂李大人。”
    李文显哪里敢让蔺阡忍照拂,这人不在给他一脚就是好的。
    可再怎么样,李文显也只能认了,因为年听雨嘱咐完就带着何福生走了。
    ***
    出了政事堂,年听雨狠狠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
    每次处理完这种事,他都有一种自己要提前升天的错觉。
    不过蔺阡忍那一脚确实挺解气的,平日里李文显给他添堵,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李文显是三朝元老,资历颇深。
    而他虽代掌皇权,终究还是后宫里的人,行事有诸多不便。
    若他不管不顾的跟这些朝臣对着干,那些藏在阴沟里的老鼠指定又要蹦出来兴风作浪了,说他有不臣之心,想要将皇帝取而代之等等等。
    话说回来,要不是年家一心想杀他,他早在衡王逼宫的时候就撂挑子不干了,何至于这样兢兢业业的把实权握在手里。
    蔺阡忍也是。
    明明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怎么这脾气就没有一点改变呢,还是和以前一样,一言不合就动手。
    他尚且还是皇帝的时候,打也就打了,毕竟他那时是九五之尊,谁也不敢说些什么。
    可他如今顶着这样一个身份动手,不就是在自找麻烦吗。
    年听雨自己倒是无所谓,麻烦事处理多了,也不在乎再多这一件。
    他今日若是没有察觉何福生的办事不利,蔺阡忍指定得被翎羽卫打的脱层皮,疼的他连明日床都起不来。
    以防这种事再发生第二次,他今夜必须得给蔺阡忍好好上一课!
    年听雨心想。
    ***
    由于这几年皇权更替频繁,朝堂又出现了好几次大的动荡,忙着站队的文武百官自然不会把心思放在整理文书典籍这种小事上。
    平日文书处理完、典籍用完,全都是往空架子上一摆。
    表面上看起来整整齐齐,但随便抽出来一本文书或者典籍一看,那放的可真是乱七八糟,没有半点章法可言!
    才整理了半格文书典籍,李文显的眼睛就有些花了。
    抬头一看那尚未整理的几十格文书,李文显简直想把自己一头撞死在架子上。
    可再扭头看一眼他身边那个同样挨罚的人,李文显一时间竟有些分不清这人到底是来干什么的了。
    横看竖看都不像过来受罚的。
    只见那人将每一本文书都打开看过一遍,然后按照六部职责做了仔仔细细的分类,脸上全然没有不耐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