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作品:《入幕之臣[重生]

    只是——
    乔峰道:“为什么我没有收到画像?为什么我不知道这些事?”
    “因为盛京城有我,自然不需要舅舅您知道,只是后来出了一点小意外,还是将您卷进来。”乔莺莺道:“对此母亲一直感觉很抱歉,临死前最后念着的人也是舅舅您,还嘱咐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可以让您知道这些事。”
    “万不得已的时候?”乔峰轻嗤一声:“是指我要强行将你带回江南,不许你插手这趟浑水吗?”
    “我......”
    乔莺莺被质问的有些哑口无言,但以她舅舅的性子来看,这的确是她留下了的唯一办法了。
    哪怕她今日将乔峰打晕,未来乔峰也一定会继续想办法带她走的,所以她只能一下就绝了乔峰的念头。
    看着乔莺莺不知所措的神色,乔峰终是崩溃了,站在那里又哭又笑了起来。
    “她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她凭什么什么都不和我说!她凭什么啊!”
    无论是组建济善堂的目的,还是乔莺莺的生父是谁,乔峰都是这几年才发现的。
    当年,要不是苏海成找上门来,叫他按照长眠的药方配毒,他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乔莺莺的生父是谁。
    而这遭要不是他执意要将乔莺莺带回江南,更加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妹妹竟然就是那个害死年战北、差点让大乾覆灭的祸端!
    看见自己的舅舅变成这副模样,乔莺莺于心不忍。
    但乔莺莺也能理解乔绾淑为什么这样做,她走到乔峰面前,哽咽着声音道:“母亲这么做......大概是不想让您失望吧,毕竟舅舅您是她生命里最为重要的人之一。”
    寂静无边的夜里,乔峰放声哭了出来,哪怕见势不对、怕惹祸上身、立即躲远的车夫等人都听见了
    而当他们听见乔峰的哭声以后,又不约而同的躲得更远了。
    但乔峰的哭声实在是太大了,隐隐约约的总是能听见,一直到上朝的晨鼓声响起才停下来。
    那鼓声又沉又闷,一下又一下敲在了乔峰的心里,同时也敲在了年听雨的心里。
    看着走进来文武百官,年听雨很难不想起昨日那封奏折,心情更是止不住的不悦。
    一向秉公做事的张守正都有了这个念头,其他人又怎会令人安生呢。
    果不其然,正如年听雨所料,各部官员说完近来做了什么以后,便一个接着一个的站了出来,不约而同的为苏海成求情。
    苏海成虽然是华荣昭下令关起来的,但华荣昭到底是久居深宫不出之人,所以这件事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年听雨手中。
    很快,堂下便跪了一片,最后就连一向不喜在朝堂上说话的太傅也站了出来。
    戚巡虽以年近七旬,但背脊依旧挺的很直,声音也如洪钟一般响亮。
    “君上,苏将军这半生为大乾赴汤蹈火,算得上功大于过。自打他接手长缨骑以后,便一直兢兢业业的守护着我大乾的山河,又怎能生有二心。”
    “再者,您的父亲不敌夷狄蛮人战死沙场以后,也是苏将军带领长缨骑,在边关浴血奋战的七天七夜才守住了我大乾的山河。
    “后来,苏将军更是用自己的战功替年家挡了太上皇的怒火,如此一来苏将军于年家于您都是有恩的。于情于理,苏将军都罪不至死,还请君上网开一面,饶苏将军一命。”
    戚巡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听在年听雨的耳朵里都叫他止不住的犯恶心,哪怕从精神上来说他和年战北没有任何的关系。
    年听雨甚至忍不住觉得,年战北当年之所以会在战场上缕缕失神、最终被万箭穿心而死的结果,怕也是苏海成一手策划出来的。
    虽说苏家是祖皇帝亲命的长缨骑统领,但年家却是陪祖皇帝打下大乾的人,所以从建朝起年家便压了苏家一头。
    而年战北接手年家军以后,在战场缕立奇功,更是狠狠地压了苏家一头。
    苏海成真的会如此大度,任由年战北风光无限下去吗?
    可惜,年听雨并不能直白的将这件事说出来,因为苏海成给自己在文武百官面前营造的形象实在是太好了。
    在文武百官心中,苏海成素来都是一个宽厚果决之人,哪怕是面对处处压了自己一头的年战北也从来没在明面上说过什么,甚至还和年战北称兄道弟,处的不错。
    如果不是苏海成上次刺杀派出来两个蠢蛋刺客,年听雨大概也永远不会怀疑苏海成这个人。
    可当伪装一旦被撕破,那么所有的一切就都不在单纯了。
    在年听雨看来,苏海成之所以要表现出一副宽容大度的模样,无非就是想要接近年战北,然后伺机动手。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苏海成所走的每一步都很成功,他不仅除掉了年战北,还功成名就,成为了人人维护和赞扬的大将军,将所有人都骗的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