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作品:《入幕之臣[重生]

    只可惜现实总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赢夙会同张守正接连审了三天,苏海成都没有在纸上写下半个字。
    而年战西同样如此。
    年战西很清楚,只要苏海成什么也不写,他就是安全的。
    而他若是将自己和苏海成在暗地里做的交易捅出来,那么他必死无疑,因为他当年确实把年听雨送进宫了,年听雨对此事也知道一清二楚。
    这么多年年听雨之所以迟迟不动他,除了有些忌惮他手里新组建的“年家军”,再者就是“口说无凭”这四个字了。
    倘若他今日把所有的事捅出来,那么就不在是“口说无凭”了,所以他必须一口咬死,什么也不能说!
    虽然连日的逼供叫年战西有些受不住了,但再过两日就是每年一次的寒山寺上香。
    这一来一回大概要花七日左右,再加上文武百官都会跟着一起去,届时他就可以缓一下了,然后去熬下一轮惩罚。
    或许不会有下一轮,苏海成说过,他背后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人支持他,所以苏海成落难,那个人为了保全苏海成、不让他泄露秘密,肯定会想办法来救他的。
    估计到时候对方也会把他一并救走的,毕竟他知道苏海成到底包藏了什么祸心。
    人一旦有了期盼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年战西成功熬到了年听雨带着文武百官出发去寒山寺,他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
    寒山寺建在山的最顶峰,为了可以赶在太阳初升那一刻登上山顶、上这一年的第一柱香,年听雨历来都是提前一天出发,然后带着文武百官在聆天台落脚,第二天再早早起床爬山。
    这第一柱香理应由皇帝来上,但蔺文冶七岁的小身板实在不太够看。
    且不说他能不能成功爬到山顶,就算成功爬上去,大概也没有力气上香了……他甚至有可能都够不到香案。
    为了不让蔺文冶丢脸,便只能将蔺文冶留在宫里,让他去多陪一陪同样爬不动山的华荣昭,最终由年听雨代劳这件事。
    至于让人抱着上山这种事,年听雨也想过,但看起来似乎不太虔诚,便只能作罢。
    年听雨觉得自己是很奇怪的人,他讨厌礼部举办的各种祭礼,但却很喜欢来寒山寺上香。
    或许三千三百三十三个石阶爬完可以磨练人的心性,亦或许木鱼的声音可以让他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拥有片刻的宁静。
    所以,他才喜欢这件事吧。
    归根结底,他还是一个不喜欢争斗的人。
    但他不得不去争、不得不去斗,不然就会被他人玩弄于鼓掌,最终尸骨无存。
    马车和行囊早已备好,点人出发的前一刻,年听雨恍然想起一件事,他看向铃兰,问:“格桑热娜走了吗?”
    铃兰点头:“已经走了。”
    年听雨追问:“她什么时候走的?”
    “您被颜左将军带走的第二天走的,”铃兰道:“奴婢擅作主张去见了太皇太后,请求太皇太后将她赶走的,奴婢觉得宫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让她继续留在这里不太合适,只能白白给人看了笑话去。”
    “这件事你做的不错。”年听雨肯定道:“有些事关起门来自己处理便好,不必闹的人尽皆知,以后再遇见这种事,还这样做吧。”
    铃兰垂下眼,应道:“奴婢明白了,奴婢定然谨记此事。”
    钝刀
    第069章
    寒山寺太高, 跟着一起来上香的只有年轻官员,上了岁数的老家伙们全都留在了盛京城,因此这遭来的人比祭礼那遭少了一半多。
    人来的少, 倒也顺了年听雨的心意。
    这几日,文武百官虽然不敢在他面前提及苏海成的事, 但又开始重提改“律例”的事。
    尤其是以张守正为代表的一众老臣, 反复劝诫他三思而后行,万万不可以修改律例, 否则就是动摇大乾的国本, 必将成为大乾的千古罪人。
    在年听雨看来,现在的大乾需要的并不是严刑峻法,而是施以仁政和教化百姓。
    若是一味的追求严刑峻法, 最后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但无论年听雨怎么和那些老臣说这件事,他们就是不接受, 一味的觉得祖上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好的、都是对的, 完全不考虑当下的实际情况。
    经历过李文显的事, 又经历了这次事,年听雨算是彻底看明白一件事。
    ——虽然他扳倒了一个李文显,但朝里还有无数个李文显!
    他们胆小畏缩、墨守陈规、鼠目寸光, 只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 从不考虑大乾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哪怕刚正不阿如张守正也是如此。
    要不是顾及着蔺阡忍,他高低也不想管这件事了,哪怕大乾因此激起民愤、走向覆灭都和他没有半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