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作品:《入幕之臣[重生]

    戚巡这时道:“那苏将军变成今日这幅模样,也是拜她所赐吗?”
    苏海成也不要什么礼数了,直呼老祖宗大名:“是,我之所以会变成今日这幅模样,全是拜华荣昭所赐。诸位大人心里应当都有猜测,孝贤皇太后当年的死并未意外,只是碍于没有证据才就此作罢。但我不愿,几次肯荐无果后,便决定自己来查这件事。”
    “奈何华荣昭的手段太高,查来查去都没有头绪,直到陛下七年前因兰花香过敏,我才终于有了一点头绪。”
    “诸位大人就没有怀疑过吗,隆安帝和已故的太皇太后皆无感于兰花香,怎么偏就陛下闻不得兰花香呢,陛下闻不得就算了,怎么煜王也闻不得呢。”
    闻言,太傅深吸了一口气:“看来苏将军果然是因为这件事起了疑,那苏将军今日既然敢敲登闻鼓,想来也是查清楚了。”
    什么?!
    文武百官齐齐的倒吸了一口气凉气,蔺阡忍站了起来:“老师,您知道我不是父皇和母后的孩子?”
    “是,老臣不仅知道,当年更是老臣帮着隆安帝把您换进来的,而您的生父母是煜王和煜王妃。”太傅躬身:“老臣欺君罔上,请陛下责罚。”
    蔺阡忍从未见过煜王和煜王妃,所以他对这两个人的感情并不深,可到底是生身父母,也难免动容。
    他闭了一下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件事是老师您和父皇一起做的,朕今日若是治了您的罪,岂不是对父皇的大不敬。来人,看座,请老师和苏将军坐着把当年的事说与诸位大臣听吧。”
    “多谢陛下。”
    二人齐齐的谢了圣恩,蔺阡忍稳住身形坐了下去,直到手被牵住,听见一句“别怕”才彻底回了神。
    他并没有害怕,也没有太多的伤心,只是有些震惊。
    回给年听雨一个安心的笑,蔺阡忍看着堂下的两个人,静静的听着他们说当年的事。
    戚巡将方才在兰安宫对年听雨说的事,又对着文武百官及蔺阡忍说了一遍。
    说完,他道:“当年的事我只知道这么多,至于老祖宗为何要杀煜王我并不知晓,只能由苏将军来说了。”
    苏海成点头,接过话头:“华荣昭之所以要杀煜王,是因为煜王发现她与当时的朝廷重臣卫忠有染!”
    这句话如惊雷一般在文武百官当中炸开。
    “卫忠死时正直壮年,就算中了风也不能死的那么快,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件事很蹊跷。如今看来,这件事来那老毒妇脱不了干系!”
    “是,卫忠确实是华荣昭杀的。”苏海成在嘈杂的声音中继续道:“而且,华荣昭还和卫忠育有一子名卫离。”
    “卫离竟然是那老毒妇生的,怪不得卫忠一直对外声称卫离的生母死了,对他也不好。”
    “只是苏将军你提卫离做什么,他不是在七年前死了吗。”
    “等等,这么多事都发生在七年前,这卫离的死是不是也有蹊跷?”
    众人七嘴八舌的分析着,苏海成道:“卫离没死,而是在华荣昭的指使下顶替了我的位置,我则变成了自己的副将,孟迁。但这事要想说清楚得从卫忠的死说起。”
    “因怕有染的事暴露出来,华荣昭一直想杀卫忠,但她在宫中行动不便,只能指使卫离来做这件事。由于卫忠对卫离不好,华荣昭又经常在暗中关照卫离,所以卫离应下了这件事。”
    “卫离正愁如何下手的时候,卫忠自己因酒中风。卫忠怕死遍寻名医,首选自然是江南乔家。彼时卫离得知乔家嫡女乔绾淑要外出巡游做义诊,于是卫离在乔绾淑离开乔家不久,就暗中将人带回了卫家,最终借乔绾淑的手杀了卫忠,不动声色。”
    太傅不解:“乔绾淑是名医,其仁心天下皆知,怎么可能助纣为虐呢。”
    听了这话,年听雨的心里顿时有了猜测。
    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放在乔绾淑身上再合适不过,她四处义诊,又开设济善堂,怎能不叫人为之感叹。
    当然,他若是没有提前得知乔绾淑有一个女儿,那他也会像太傅一般生疑。
    可有了乔莺莺的存在那就不一样了。
    而苏海成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测:“若是乔绾淑当时没有被孩子绊住脚步,那她肯定不会助纣为虐吧。至于如何让一个女人心甘情愿的为自己生下一个孩子,诸位大臣的心里肯定是有数的吧。”
    以情诱之,以子缚之,只为送自己的亲爹上路。
    真是好歹度的心肠!
    文武百官彻底炸开了锅。
    “不管卫忠对他有多不好,那也是他亲爹啊!他这样做和畜牲有什么区别!”
    “要说丧心病狂,还是那老毒妇更盛一筹!她亲手杀了自己的女儿也就罢了,竟然还撺掇自己的儿子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