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作品:《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

    先前皇上就说了,大阿哥大婚,不叫太子病恹恹的。
    胤礽没法子,只得私下用了些方子,将病气压住了,精精神神的参加了长子的大婚。
    可这病根还在,昨儿个高兴,兄弟几个给了酒,康熙也凑趣,不好不饮。
    今儿在太医面前就没绷住,叫人看见了。
    胤礽知道这个节骨眼上不能传出去太子不好的消息,就怕有人针对弘晳福晋。
    就随后叫人压住了,说他无碍,老毛病罢了。
    也幸而有太子妃的孕事将注意力冲淡些。
    他病了后又无碍的消息会被人送到御前,胤礽心中忐忑,汗阿玛大概以为他又不省事,乾清宫那边静悄悄的,胤礽这里就放不下心来。
    太子妃的消息报过去,乾清宫的赏赐下来了,胤礽这一颗心才放下。
    汗玛法……大约是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吧。
    只是见李佳氏这样不挂怀,他自己心里却很是挂怀。
    胤礽轻叹:“孤不能不去看她。孤也不能多去看你。”
    李佳氏面色温柔下来,抱了抱瘦削的男人,轻声说:“妾都知道,都明白。”
    两个人私下相处,就跟寻常夫妻似的,并无尊卑之分。
    弘晳这个皇长孙太瞩目了,李佳氏儿子争气,自己又深得太子宠爱,自然明白不能抢了太子妃的风头。
    胤礽眸中有温情脉脉:“日后,孤能多去看看你。”
    太子妃有了身孕,意义非同小可。这小小的毓庆宫也是需要平衡的。就当他偏心吧,日日这样病恹恹的,总还是想和自己心爱的女子多在一处的。
    李佳氏也笑,心里却觉得酸涩难过,大清的皇太子,从小尊贵的元后嫡子,她从十五岁就陪着的人,她见过他那样意气风发的模样,如今却要这样藏拙避锋。
    一个个都是亲父亲兄弟,却一心想要把胤礽给吞噬掉。
    何其可怕。
    收复喀尔喀蒙古,剿灭噶尔丹是丰功伟业。
    朝臣们无事都要吹一波康熙,如今有了这样的大好事,那自然是要可劲儿的吹了。
    朝臣们请求上尊号,甚至还有人提议,请皇上册立皇后。
    这是大好事,就应该好事成双。后位空悬,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时候补齐了。
    封后大典办起来,更能显示大清国力昌盛,帝后相合。
    上尊号的事,康熙未允。
    当初平定三藩叛乱,□□,朝臣们都要求上尊号,康熙一概未准。
    可立皇后,康熙没有当廷表态,没说立,也没说不立。
    这模棱两可的态度,就令许多人的心里都沸腾了。
    前朝后宫,都因为这件事,心思活络起来了。
    弘晳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心想,还真是明目张胆的得寸进尺啊。
    才有了皇子大封,紧跟着就要立皇后,这后宫里头,有子嗣的嫔妃立了皇后,那她的儿子也是嫡子了。
    这下一步,是不是就准备废太子了呢?
    弘晳从小就书画双绝,康熙喜欢他的字,说他的字是皇子阿哥里头最好的,甚至比皇太子的还要好。
    有时候就喜欢叫这个皇长孙在跟前侍墨。
    康熙批阅奏折公文,毓庆宫的消息送到御前。
    太子不好了又病了,太子妃有身孕了。
    康熙手一顿,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眉头,随后舒展了眉头,叫梁九功:“赏太子妃。”
    太子妃有身孕,康熙还是很高兴的。太子妃年纪大了,这一胎要太医好好看顾才是。
    康熙继续书写,却漫不经心的问弘晳:“朝臣们说要立皇后,你怎么看啊?”
    弘晳心冷的像石头,面上却笑嘻嘻的道:“玛法,孙儿想,不如立惠妃娘娘为皇后吧。惠妃娘娘资历深,直亲王是玛法长子,又有军功在身,皇长子变成皇嫡长子,这下就没人敢跟大伯父争啦。”
    “玛法觉得好不好?”
    他这里笑得风和日丽,梁九功和一干殿中伺候的太监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戳烂,权当什么都没听见才好。
    第12章 012
    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康熙没做声,朱笔落在奏折上,墨汁顺畅,康熙手腕悬着力道,也没弄出什么声响来。
    奏折的纸张改良过,他批阅的朱笔精挑细选,不洇色不凝滞,康熙文思泉涌,竟难得在这江浙来的折子上多写了几百个字。
    康熙不出声,弘晳也不惯着。
    人都说伴君如伴虎,他这些年也没少捋老虎的胡须了。
    他从小就在不断突破康熙的底线,嬉笑怒骂,骄横跋扈,就是要在康熙那里坐实了混账的名声。
    乖巧懂事有什么用?
    会哭会闹的孩子,才有糖吃。
    弘晳只当察觉不出满殿的压抑气氛,他笑嘻嘻道:“玛法觉得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