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作品:《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

    这也是当初和常泰商议好的,孩子送出去,明面上总要有个理由。
    弘晳不会对任何人讲真正的理由。
    他指着生下来就健康漂亮的小纶布说先天不足,常泰一句话都没说,由着他‘指鹿为马’了。
    弘晳保住赫舍里氏一族,常泰深信他。
    弘晳也不可能真的和赫舍里氏一族撇开关系,太疏远反而也不妥当了。他索性承认了这么些往来。他玛法这个人,喜欢若即若离的相处,若是太过干净,反而心生怀疑。
    “至于什么蒙古人。爷不知道。一概不知。你们等噶礼入京问他吧。属从的话就当真,未免太武断了。”弘晳是死不认账。
    他叫巴勒多尔济先进京接触,这不是万无一失。事实上,也没有什么事是万无一失的。
    可这些事里头,真正的小辫子也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抓住的。
    焉知他不是故意露出破绽呢?
    康熙不表态,弘晳就当他身处深宫什么都不知情,撒娇诉苦般地说:“玛法可知道,外头如今都在传孙儿什么?”
    “他们竟说孙儿和蒙古人勾连,是大清的叛国罪人,是准部余孽,要卖了朝廷示好。说噶礼是孙儿手底下的人,还有常泰,跟孙儿也是一伙的。要祸害玛法的江山。”
    “孙儿不过是个皇孙,身上半分爵位都没有,值得他们如此吗?没凭没据的,这等骇人听闻的话都编出来了。说到底,还不是因着玛法宠爱孙儿,又宠爱孙儿的阿玛么。”
    “孙儿屡次同玛法说了,阿玛活不长久了,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不若就请玛法废了阿玛的太子之位吧?阿玛不做这个太子了,他们也不会日日揪着孙儿不放了!”
    “玛法要是不废太子,下一回,他们就要说阿玛是叛国罪人了!”
    “求玛法给孙儿,给阿玛一条生路。”
    弘晳跪下,情真意切的磕头。他用了力,额头很快见血,皮肤都磕破了。
    早先闹着要求废太子,都是小范围说的。没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说过。
    在场的基本都是揣摩康熙的态度,依着圣意办事,其实心中未必没有疑惑。
    大多数人对重新开始办差却处事温和公正的太子还是很有好感的。
    有这个不着调的皇长孙比对着,众臣便觉得有个正常的皇太子简直太好了。
    乍然听见皇长孙求皇上要废太子,很多人遽然大惊。
    再看皇长孙额头都磕破了,众人就吓到了,连请皇上息怒,或者说不要废太子的话都忘了。
    就愣在那里。
    康熙不是不知道外头的传言,他都听见了,但他不能轻易表态,甚至不能很快做出什么反应来。
    这事牵扯太大,牵涉的人也太多,康熙心里其实不大相信那些传言,也不大相信说什么弘晳和蒙古人勾连的话。这太离谱了。
    可听多了,总是要问一问的。
    康熙心中并没有什么决断,便像弘晳说的,一切要等噶礼到京,然后让个稳妥的人,方方面面的彻查才行。
    听见弘晳求废太子,他已经暴躁不起来了。
    着实是这一年多听的太多了,有点麻木了。
    瞧见弘晳这样磕头,那血顺着他的脸滑下来,康熙心中有些不忍。
    何至于就逼迫至此呢?
    他前些年对索额图不满,这孩子也对索额图不满,对赫舍里氏并没有那么亲近,康熙其实心里是很满意的。
    太子和皇长孙依赖他,他高兴。
    可到底赫舍里氏一族与他们有亲缘关系,他自己都至今还在提携佟家,倚重佟家,怎么能要求弘晳与赫舍里氏一族彻底的没有来往呢?
    弘晳还顾念常泰的儿子,康熙心里又有点高兴。
    比起赫舍里氏一族旁的人,常泰是个很能干的人,而且身体健康强壮,颇有其父噶布喇的遗风。
    身体又比噶布喇好得多,康熙可以放心的用。
    康熙忙让人将弘晳扶起来,又让人将他额上的伤处理一下。
    这孩子头先打架,八旗勋旧虽恨,可户部的银子都快补齐了,就念着这个,康熙都不忍苛责他。
    “噶礼到京后,这案子,你也同着一起审。”
    康熙说,“你不能与噶礼单独接触。所有卷宗证据,都不可独自接触,最后判决在朕这里。你只管旁审,证明你自己的清白,也让人别诬陷了你。”
    弘晳嫌给他处理伤口的太医手抖的烦人,他挥了挥手,不要太医弄,他自己随便简单处理了一下。
    听见康熙的话,应了一声好。
    太医被弘晳赶出去了,弘晳道:“玛法,这事儿若果真如孙儿所言,噶礼和孙儿都是被人诬陷,是被冤枉的。那玛法能答应孙儿,给孙儿一个补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