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

作品:《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

    难道说他这个孙儿为了想要谋夺太孙之位,连自己的阿玛都——
    康熙想的心惊,又觉得自己似乎是魔怔了。
    都是被老八那个混账给气的。竟怀疑起弘晳的用心来。
    太子病弱,太子病死了,弘晳就算做了皇太孙,又有什么大好处呢?他天性又不是老八那样钻营的人。
    天生贵胄,从小金尊玉贵养大的。跟老八那个暗地里联合大臣逼迫皇父的罪人是不一样的。
    “玛法,若有一日,玛法觉得阿玛不堪为太子了,”
    弘晳认认真真的看着康熙道,“玛法废太子也好,圈禁也好,孙儿想求玛法给阿玛预备个大一点的庄子,带温泉的,山清水秀的地方,让阿玛好好养着。高墙圈禁,还是太狠了。阿玛的身子骨会受不了的。”
    他嘴上这样说,态度和缓温柔下来,甚至用上了祈求商量的语气。
    可他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每次所说废太子的话都是认真的,包括这一次也一样。
    但他真的想要康熙废太子吗?并不是。
    在这个大清,康熙还没有因为索额图对太子有太多的恶感。
    又因为有他做对比,康熙对太子这个儿子还是很满意的。
    再加上太子病弱,康熙对太子深有怜惜,在这个时候,就不是有那么强烈的要废太子的诱因了。
    他重生而来,多多少少带了些执念执拗,和康熙相处,也带了些恶意折磨的念头。
    就当他这些骄横蛮干,也有宣泄恨意的意图吧。
    八阿哥得到惩罚,直亲王会因为此事和八阿哥疏远,他们的利益集团会分裂。
    这已经达到弘晳的目的了。
    可八旗勋旧一个不动,至少现在的不动,让弘晳很愤怒,才会质问康熙,和康熙对上。
    他这话却叫康熙失笑了:“高墙圈禁?你想什么呢。”
    “朕都说了不废太子。又怎会圈禁太子?”
    到底还是怜惜弘晳,康熙说,“罢了,你今儿就别出宫了。就在朕这里安寝。好好养养神,这些日子你也累着了。”
    “那些联名想要朕废太子,想要另推拒太子的人,朕也不会放过他们的。只是要慢慢来,如今不宜大动了。”
    康熙拍拍弘晳的手臂,示意他去弄点水来喝,“老十三不是要从西北回来了么?西北有异动,这时候朝廷不能乱。你要信朕。”
    “是。孙儿知道了。”这是隔代人的观念冲击,弘晳还是不能指望康熙明白他的心意。
    他看到了乾隆朝,知道了八旗阻碍了太多的发展,但在康熙朝,在这个时候,为了天下承平,八旗不能动。
    可这时候不动,后面还有时间动吗?
    雍亲王登基后的改革,还是太慢了。到了弘历那小子登基,又都退回去了。
    就只有这十年时间了。这十年若是不动,将来再动,就一切都晚了。
    玛法这么注重西方科技文化知识,甚至让所有的皇子阿哥皇孙们都是去学习,怎么就不明白这一点呢?
    说到底,还是不能从下到上都改革。
    国惟一主,帝王至上,都是太看重这个皇权了。
    活过一回,死过一回,又活过来的弘晳,心中溪流已成万川江海,心中丘陵更垒成了万丈高山。
    短短数十年经历三朝,弘晳看见了太多。
    他既在乎他自己,又并不在乎他自己。
    但为了大清的发展,他还是要融入他自己。
    良妃降位,回到最初的起点。并且数年之内再无起复的可能。
    直亲王罚俸,不痛不痒的惩罚。
    八阿哥一蹶不振,朝中勋旧惴惴不安,皇上看似温和,却不知后头有什么事等着对付他们。反而比平日里要乖巧安静许多,朝堂上竟慢慢平静下来。康熙倒是趁机干了许多先前干的不太顺畅的事。
    弘晳在宫中侍疾,等到康熙身体完全康复后,他才回了太子府。
    太子与雍亲王还未回京。十三阿哥已快回京了。
    弘晳看见小福晋,这心里头轻轻舒了一口气,还是深深觉得在自己府上才舒坦。
    如今入了夏,宫里头预备着要去畅春园消暑了。康熙要弘晳也搬过去,府里也是预备着的。
    太子未回来,太子妃和侧妃定了今年不去畅春园了。因此便只有弘晳的东院过去。
    敏珠尔拉布坦兄妹三个原本跟着端静公主要在京城里住上些时日的,结果这才刚入夏,夫妻两个就带着三个孩子匆匆回喀喇沁的。
    走的时候是巴勒多尔济去送的,苏玳连面都没见上一面,甚至都是人走了之后她才知道的。
    苏玳都不知道怎么了,弘晳就告诉她:“你那个妹妹,和郡主相处的不好。在府里作威作福的,总说这是公主府,不是额驸府,叫郡主心里不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