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作品:《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

    顾文是乾清宫的人,按理说后宫是使唤不动他的。他是跟着在御前伺候的人。
    这会儿顾文该跟着梁九功在康熙跟前伺候的。
    但弘晳这回没跟着侍奉去南巡,苏玳也没去关心过出行的队伍里有没有顾文,也不知道顾文是不是留守了。
    弘晳如今不在京城,为了不叫他露面,对外一概都说他是病了的。永珚病恹恹的样子,外头几位皇孙福晋都是见过的,说弘晳也跟着病了,倒是也很可信。
    这会儿弘晳避着不见人,只管在太孙府养病。这消息从上到下都瞒的很紧,苏玳很小心,应当没有走漏的可能。
    可出了迪雅这桩事,这就很难说了。
    弘晳出京的事,除了她,还有府里几个心腹奴才外,其余人都是一概不知晓的。
    苏玳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
    她试探着问:“公公的意思,是皇贵妃请皇太孙进宫?”
    顾文比起梁九功来,和弘晳的关系要更近一些的。
    梁九功那是明明白白的康熙的人,是康熙的心腹太监,不能有什么明显的偏好。
    但顾文就不一样了。他和皇太孙接触多,虽然皇太孙桀骜不驯冷淡骄横,但也不知怎的,他觉得皇太孙不坏。
    他还年轻,不跟师傅似的,跟定皇上了。
    皇上眼瞧着身子骨不成了,顾文私心里头,也想为自己结个善缘。
    瞧着太孙妃身边侍候的都是以前皇太孙跟前的人,知道这是两位主子的心腹。
    顾文就轻声说:“皇上提前回宫了。是皇上请殿下进宫去。”
    再多的,他就不能再说了。
    圣驾是要晚些时候才会回京的。甚至苏玳昨儿还听说,圣驾是在回銮的路上,这会儿还没出山西呢。怎么康熙就回宫了?
    苏玳预感越发不好。
    她说:“皇太孙现病着。不好挪动,怕病情又加重了。我与公公进宫去见皇上,陈情缘由。”
    她倒是不怕有人在宫里弄虚作假假传圣旨。有这顾文出面,就不至于如此。
    如今的局面也没有坏到那个份上去。就是康熙提前回京,这里头一定有事。
    弘晳不在京中,她自然是要替他挡一挡的。
    顾文迟疑,他只是个奴才,也不能要主子们怎么样,请不动皇太孙这也不是第一回了。
    他以为这是皇太孙又在和皇上闹别扭不肯去,才叫太孙妃出面的。
    可宫里的情形,却不是太孙妃能够应付的。顾文身份所限,一个字也没法说,只好听太孙妃的吩咐,到外头去候着。
    苏玳只带福春福夏入宫,叫福秋待她出府后,悄悄派人将端静公主和噶尔臧请来。
    太孙府无人坐镇,她实不放心。永珚太小,她更不能放心,只有额娘与父王都在这里守着永珚,她才能安心些。
    这偌大的太孙府,也只有交给端静公主与噶尔臧,才可安定。
    又嘱咐了福秋与福冬几句,苏玳就匆匆换了衣裳,随顾文进宫去了。
    她这边刚走,太孙府就悄悄出去几个人,去公主府接端静公主和噶尔臧了。
    顾文直接带着苏玳去的乾清宫。苏玳穿的是太孙妃的袍服,打扮的很庄重。
    圣驾悄悄回京,那也是面圣,不能敷衍的。
    顾文小心翼翼的进去回禀,里头说让进了,苏玳才屏息凝神的进去。
    她这两三年极少这样单独面圣。从前康熙喜欢弘晳,待她也是和颜悦色的。
    后来弘晳不怎么入宫了,她见康熙的机会就更少了。康熙对弘晳有些防备的心思后,这还是苏玳第一次单独面圣。
    不知道等待她的会是什么。
    殿中似是有人。
    苏玳进去,依着规矩跪下行礼,不敢到处乱看。帝王喜怒,她只是太孙妃,怕是承担不起。
    片刻后,才听见康熙说:“抬起头来。”
    没叫起。
    苏玳只得慢慢抬眸。
    这一看,心就沉了下去。
    殿中侍立的还有消失了许多时日的迪雅。与她一同跪着的,有端静公主,还有噶尔臧。
    更有敏珠尔拉布坦及九贝勒府的县主,还有纳穆赛。
    他们都苍白着脸,大祸临头的样子。
    “皇太孙病了?”康熙盯着她,眸光阴鸷,毫无半点温度,“是病得不能动了?朕宣他,他都不来?”
    苏玳穿越至今,在这儿活了这么些年了。从没有心慌恐惧到这个地步。
    她甚至没有体会过这么惧怕的时候。
    在现代生活的上辈子,那个时代,更不会给人带来这么深重的压迫感。
    而在这里,跪在乾清宫冰凉的地砖上,听到康熙冰冷的话语,这个掌握着所有人生杀大权的皇上,苏玳攥紧了指尖,如果不这样,她害怕自己会颤抖,若殿前失仪,那更是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