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页

作品:《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

    “九哥要我到太子跟前去哭?”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胤禟笑道:“怎么?抹不开这个面子了?”
    “老十四,你自个儿想想,二哥比你大多少?到二哥跟前哭又怎么了。不是跟你到阿玛到德贵妃跟前哭是一样的。”
    胤禟语重心长。他真的是很努力的在暗示了。现在去哭,二哥还能记得谁是谁。等到皇上退下来,二哥从太子成了皇上,再去哭就晚了。
    老十四啊,还是年轻气盛,不懂得给自己留后路。
    胤禵却有些不高兴了:“九哥张口闭口都是二哥。九哥是到太子跟前哭过了,是吗?”
    胤禟哈哈一笑,毫不留情的戳胤禵的心:“那哪能呢?我又没有不受皇上待见。你这不是见不着皇上么。哥哥是给你出主意。”
    胤禵道:“九哥真愿意一辈子都这么过吗?被皇太孙如此的不放在眼里,甘愿跟四哥似的,被他使唤?”
    胤禟笑道:“那你能怎么样呢?”
    胤禵望着他道:“咱们大清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就得是什么样。”
    “不是我鸣不平。是自然会有人去鸣不平。”
    “九哥,你是成日里在这里真正的秋狝,却不知你可否知道,外头的那些传言。”
    “皇太孙摄政,皇上事事都由皇太孙做主,皇上曾经试图压制皇太孙,但是失败了。皇太孙已然控制了皇上。这是事实。咱们大清倒是有过这样的时刻。可他们那些老祖宗们是怎么做的呢?九哥还记得吗?”
    胤禟心中大叹,果然这小子就是不安分的。
    胤禟瞪着他:“怎么,你要领着人起/兵/造/反啊?”
    胤禵笑了:“八旗共治。王公贝勒大臣们,人人都能出一份力的。我造的什么反呢。”
    “当初汗阿玛登基,那是先帝爷命四大臣辅政的。王公贝勒们,没什么出头的地方了。可这会儿呢?皇上有难了,关外的旗主王爷贝勒们,怎么能看着不管呢?八旗贵胄,拼死拼活打下来的江山,不是留给皇太孙糟蹋的。”
    “九哥,会有人为汗阿玛主持公道的。”
    胤禵说痛快了,对着胤禟笑了笑,然后就走了。
    找二哥哭什么?关外的老祖宗们来了,皇太子顶什么用呢?
    皇太子才册封多少年?关外的八旗又有多少年呢?
    他们大清自有大清的路子。学的什么汉人立太子呢。
    胤禟瞧着胤禵走远了,他慢慢往自己的营帐走。
    这会儿就只有身边的太监,和他带来的秦道然。
    秦道然从他在外头开府就跟着他了,是他自己的人,没什么避讳的。
    方才胤禵的话,秦道然也都听见了。
    胤禟道:“洛生啊,瞧见没?听见没?这都狂的没边了啊。”
    “这是要干什么?这是要重新回关外去当野人去了,什么规矩都顾不得了。这江山要落在他手里,怕是一天就给滚回老/家去了。”
    “他们以为,这大清还是满人当家么?皇上糊涂一时,不会永远糊涂下去的。更何况,在这件事上,皇上就从没有糊涂过。他们是太小看皇上了。”
    秦道然道:“爷要不要给皇太孙提个醒儿?”
    胤禟嗤道:“他还用我给他提个醒儿么?爷和你说,也就是还得喊一声十四叔,否则依着弘晳的性子,不给老十四弄死就不算完了。”
    “皇上怎么都不肯叫八旗勋旧再掌权,这回西北连裕亲王都不叫去了,八旗里头去打仗的就那么几个人,还都是和他们想法不一致的。皇上和弘晳闹归闹,可祖孙两个的想法是一个样。都不肯再叫满人压着汉人了。”
    “八旗的好日子都要到头了。这回再这么蹦跶,完蛋的更快。”
    “爷自己这儿还有一脑门的官司差事弄不完,不跟他们这掺和了。瞧瞧热闹也就罢了。”
    秦道然说:“十四爷与爷说这么多,怕是想拉着爷一起干的。”
    胤禟听了就笑了:“他倒是想,可我不买账啊。他也不敢强逼。他额娘是贵妃,爷额娘也是贵妃呢。爷在皇上面前,可比他有体面。”
    胤禟跟秦道然说笑话,“当初额娘在皇上跟前说爷是个棒槌,什么都不懂,做不得什么太子的话。这会儿回想起来,额娘说的真对。当个明白人有什么好的,还是当个棒槌好。”
    秦道然笑起来:“这话只兴爷自个儿说。可不兴我们说的。”
    胤禟嘿嘿:“那当然。你们说了,那不就是在骂爷么。爷也是知道好歹的。”
    胤禟回了营帐,侍候的奴才来说,又接了好几个名帖。都是蒙古的王公们,来邀九爷一道喝酒跑马的。
    胤禟都接了,都打算应下来,但也嘱咐了奴才:“你们可仔细了。接名帖时看清楚了。只准接蒙古王公的。可不要把关外旗人老爷们的名帖接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