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等娘的身体好了,就帮我绣个帕子吧!”
    扶着箫母走到屋前,看着建起来的围墙,箫母的心里越发的感到内疚。
    她这个做娘的,是一点忙都帮不上。
    日子紧锣密鼓的过着,箫季云杀了野猪那日,杀猪菜就炖了三大锅,不仅是做工的人吃了,村子里每家每户都送了杀猪菜,那是村子里的规矩。
    后面的每日,工人们都可以吃到野猪肉炖菜,虽然炖的菜多肉少,可顿顿都有荤腥,他们吃饱以后,干劲更足了。
    每天晌午虽然不敢喝酒,但是晚上都是吃饱喝足才回家,要不是条件不允许,他们恨不得都住在萧家了。
    很快,房屋的地基开始建了起来,婶子们拿着银钱不光做饭,有时间还帮忙锄草。
    村口的木匠刘大爷也过来开始做木匠的活计。
    青砖用的多,为了粘性宋暖买了一百斤糯米熬浆做粘剂。
    房屋要的木材多,二楼的房梁更是要大的树才行,村长说了一声,村子里不少的人就自发的去山上砍树了。
    他们砍得树都是自家山上的,然后卖给箫季云,从中赚一点钱。
    箫季云倒也不介意,实木做出来的房屋效果自然是更好,他都花了那么多的银钱,也不在乎这些了。
    房屋底下地基打好以后,房屋就开始做起来,二十多人做起来很快,尤其白天的太阳大,他们的干劲也越发的足。
    不知不觉,半个月过去,原本还是土房子的萧家,两层的青砖木屋一盖,倒是让村子里的人都眼热极了。
    而他们也发现了,原本穿着华服的萧家新媳妇,就穿起了棉布衣。
    听说是萧家媳妇其实没有多少嫁妆,都是她那姨娘给人看着好看的,给的嫁妆好多空箱子,就连布料都是棉布的。
    现在房屋盖到后面,银钱不够,新媳妇只能拿着自己的东西去当了钱来继续建房子,箫季云还特意找村长借了几十两。
    原本眼热的那群人,心里却又嗤之以鼻。
    房屋盖得好有什么用,家里欠了几十两,那得多长时间才可以赚到。
    又过了近十日,房屋全部竣工了,只留下刘大爷还在屋子里继续他的木匠活。
    工人们那天晚上吃的很好,拿了他们所得的银钱,便一个个的离开了。
    所有人都离开了,宋暖看着这个花了一个多月建起来的新家,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自豪感。
    房屋前面的路面全都铺满了青砖,和着泥沙修了一条青砖路,房屋连着一排都是,宽敞明亮,浴室也是她所喜欢的样子,二十平的浴室可以放浴桶,还用木门做了隔断做淋浴房,卫生间则是独立的,下面还挖了很大的化粪池,化粪池则是在后院处。
    (大概图)
    厨房的台面是用山上的岩石覆盖上的,一共有三个锅,一个做饭两个烧水,另外还有两个炖汤的小灶,放柴火的地方也做了隔断,以防柴火倾斜下来。
    房间内全部用木板建造,地板也是木质的地板,墙面虽是青砖,但建造的人却将木板钉上了整个屋子,原色的木材刷了一层漆,更是显得整个屋子敞亮。
    她在每个房间都打了很大的衣柜,书桌,化妆台,还有一张两米二的大床。
    二楼她和箫季云住的房间,更是设计了个很大的窗户,用布料做了床幔,从梁顶垂下,将床遮住一半,夏天更是可以防蚊虫。
    在新的浴桶里泡了个澡,宋暖穿着衣服上了二楼。
    许是为了方便他们两,箫母睡的是倒数第二间房,天一黑,她就进房间休息了。
    为了把屋子照的光亮,宋暖特意从淘宝买了十个悬挂式的蜡烛防风罩,三十平的房间挂了两个蜡烛灯,还不如现代十瓦的赤光灯。
    她刚拆头发的发簪准备歇息,箫季云也上了楼。
    辛苦了一个多月,猛然看到偌大的房间,他的心里还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要歇息了吗?”
    箫季云上前,快她一步把发簪拆下。
    两人成亲快两个月,宋暖还没学会怎么梳发髻,唯一会的就是把头发给盘起来,用发簪固定,但却不多会就松垮垮的快要散落。
    所以每日箫季云都会给她梳发髻,省得她早起折腾自己的头发。
    有些心安理得的靠在椅子上,就听箫季云开口:“村长说我们建了新屋,按照惯例应当摆个流水席,你觉得怎么样?”
    “流水席是多少天?”宋暖问。
    “都是吃一整天,早膳午膳和晚膳,因为是全村来吃,所以人会比较多,不过房间都是要落锁,堂屋和侧厅那些给他们参观下就是。”
    “那就请吧,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平日里都要互相帮衬,别人都请我们不请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