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令大人安排他们上了车,却发现,裴之安竟然先让一个蒙着白纱的女子上了车。
    能坐上官位的,哪个是没有眼力劲的,当即就交换了神色。
    上了马车,宋暖也没说话。
    等她发现里面只坐着他们三人时,才开口,“这些做官的都油滑的很。”
    “做官哪里不油滑的,想找个公正清廉的官可不容易。”
    坐了一刻钟,马车就到了城外。
    城外的两边都架起来高高的七八个高高的大火盆,把城外的地方照的很亮。
    城外搭了几个粥棚,此时的粥棚却是没有一个人在熬粥,那些灾民也都一个个眼巴巴的望着,却怕士兵的刀剑,不敢上前,只敢远远的看着。
    “怎会没有一人施粥?”
    宋暖诧异的看着空空如也的粥棚,错愕的问道。
    官员们没有回答,裴之安却是狠狠的踹了太令一脚,“宋姑娘问什么你们就回答着,装什么死?”
    太令被踢了一脚,马上作揖回答:“回宋姑娘,暴雨下的太久,我们的粮食也都拿出来施粥了,是今日开始衙门里也没有粮食了,所以才在等朝廷的赈灾粮食。”
    “那还等着做什么,赶紧去打水洗锅熬粥,必须用干净的水。”
    宋暖说完,裴之安很快的又把在马车上时宋暖说的话对太令很严肃的说了一遍。
    他们来的时候,也是带了太医一起来。
    此时的宋暖也没有去管他们,提着裙摆就朝着难民那边走去。
    清风见状,马上就跟了过去。
    宋暖看着抱着孩子的女子,问道:“孩子怎么了?”
    女子哭的眼睛都肿成一条缝,见宋暖是从官老爷那过来的,马上就抱着孩子跪了下来,“求求您了,救救我的孩子吧,我孩子发烧了。”
    宋暖摸着孩子的额头,滚烫的很,对着太令身后的那群脚不会挪动的县令们怒吼道:“都站在那处做什么,还不请大夫和太医过来医治!”
    第134章 一触即发
    听到被骂的声音,裴之安对着跟来的太医说道:“烦请各位太医先替有需要的人诊治,药材我们也带来了不少,不够到时让学徒去上山采。”
    裴之安发话了,其他人哪里敢摆谱?
    一个个的都去帮忙,很快的,也有人抬着水来了。
    宋暖没有让他们直接把水放进锅里,而是看了水质以后,才亲自用纯碱洗锅。
    原本是她和清风两个人做,裴之安和叶玄很快的也帮着忙,把锅洗好以后,又把大米倒了进去,然后加水开始煮。
    看到有朝廷真的给他们赈灾了,那些原本已经不抱希望的灾民,又重新的燃起新的希望。
    一个施粥棚前有三口大锅,八个施粥棚,则是二十四个大锅。
    宋暖让太令找来手脚利索的丫鬟帮忙,另外一边,则是让他们安排几口锅,重新的加水,然后,她钻进了马车里,再出来的时候,她让叶玄从里面搬出来一个大袋子。
    里面是一百斤的红糖,每个煮沸水的大锅里都放了红糖,宋暖让灾民开始排队领红糖水。
    湖广两地受灾的灾民有三十几万,除了有权势的,商贾,投奔亲人的,和在水灾里去世的,真正在城外的灾民此时还有不到二十万,那也是很庞大的数字了。
    熬粥虽慢,但糖水煮沸的却是很快,八口大锅轮流煮,但丫鬟们盛红糖水却快的很,一个锅前站着六个丫鬟,速度极快,等红糖喝了不到半个时辰,粥也已经熬好了。
    粘稠的粥是赈灾施粥的标准,宋暖开始安排人施粥,每个锅前只能站四个丫鬟,好在有二十四口锅,施粥的速度也是极快的。
    每人一碗粘稠的粥,当然是不管饱,但比起饿的头脑发晕,此时喝了红糖水再喝一碗粥,灾民的情况也好了不少。
    太医们一个个的在城门口看病,宋暖则是来到了难民晚上休息的地方,在城外露天的草地上,那是近二十万人休息的地方。
    大家都相互取暖,此时也没有人在乎什么男女大防,因为在真正的生死面前,好像也没有了其他的想法。
    宋暖走过去时,看着城外那两边宽阔的地方,对着裴之安说道:“到时把男女分开,刚好有两边的草地,男子住一边女子住另外一边。”
    “好。”
    裴之安说完,又去吩咐身后的太令。
    太令是真的不知道面前的女子到底是何来历,王爷对着她的话如此的言听计从。
    等灾民全部喝完粥,那都快午夜了。
    一百斤的红糖几乎喝完了,宋暖把车里晒干的鱼腥草拿了出来,又开始熬鱼腥草。
    官员们一个个的都打瞌睡了,但却不敢离开。
    宋暖熬着鱼腥草的茶,时不时的会有人来喝一碗,她一晚上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闲下来时才端着碗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