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京都里的火锅店和奶茶店是这二人开的呢?
    他还找暗卫出去外面带过一份回来吃,确实和往日里吃到的不一样,见他们也没有做什么坏事,便让人一直盯着店,不让其他人破坏。
    心里知道他们赚得多,但赚得多,却愿意把赚来的银子又拿出去帮助灾民,这点心胸,不是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尤其这些银子都是京都里那些吃喝玩乐的废材们花了,用给灾民,皇上的心里就越发的舒畅了。
    而他,也终于明白了高僧的那句,安亲王和神女可以为百姓做到何种地步,他真的看到了。
    把秘折缓缓的合上,皇上就下旨了。
    赈灾第二日,所有人都在半夜以后洗完了,在河边的地方隔了个很大的木门,有官兵把守着,男女分成两边全部都洗完澡,有需要的也是有其他人帮忙洗,然后再把所有脏的衣物统一焚烧。
    第三日,宋暖拿出来五袋红糖,一千斤大米,还有晒干的鱼腥草,带着剩下的土豆乘着马车去了受灾的县。
    她看到了所有的农作物都被暴雨冲刷浸泡后都坏了,也看到还未退散的洪水,顺着滚滚的河流朝着其他地方流去。
    裴之安只感觉无奈,可宋暖却在脑子里不断地回想着她之前看到的新闻,该如何的修水利,把水流引到其他的地方,把房子建在安全的区域,从而保证下次再下暴雨,不会发生那么大的灾情。
    第137章 所以,他们在高贵什么
    她用纸和笔画出这个地方的地势,将洪水容易淹没的地方标记,再写上地名。
    三天的时间,她走遍了附近的几个县,还救了好几十个人,让人把他们都送到了莫城的安置地。
    她画了一张又一张的纸,心里也大抵的有了想法。
    他们这属于下游,必须在上游的地方挖个很大的水库,储存水,既可保证下游用水,同时可以让上游储存水时供给干旱时期的下游,最好是可以在下游挖几条河,下大雨时才可以顺着河流往下流,就不会让雨水都挤在一条河流里。
    只是这个工程有些浩大,需要花费不少的人力财力。
    宋暖有些头疼的看着裴之安,“挖个水库需要多少银子?”
    裴之安摇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对这方面不大熟悉。”
    身后跟着的太令马上回答:“我们都是抓……让每家都最少出一个壮丁,每日二十文钱,一个水库大概两三个月就挖好。”
    宋暖点头,倒也没有继续说话。
    她揉了揉眉心,说道:“先回去吧,我回去以后再想。”
    说完,他们才赶着马车回到了莫城。
    灾情已经过去了几日,灾民们也有想要回去的心思,可他们又在等,因为宋姑娘还没回来呢!
    在看到宋暖的马车出现,所有的灾民都跑了过去,却也不敢上前。
    等宋暖出来,才对身边的县令说道:“莫城郊外可有大的空地,还未有人耕种?”
    “宋姑娘,这处没有,但是在三里地外有一处荒地,大约有千亩地……”
    “那就那处吧,如今洪水未退,我们要先保障这些百姓的利益,先把地开垦了,种粮食,其他的事情都往后靠。”宋暖说完,裴之安马上会意,“本王会向皇上上书,先把地开垦出来,保障每个百姓的基本温饱问题。”
    千亩地,要的人自然就多了。
    官府找愿意借牛的人家借了牛和犁田的工具,宋暖让他们先开垦出一片地来,然后,挖菜地,先把蔬菜种上,又洒了玉米种子,种下土豆种子,还撒了西瓜种子。
    官兵带着男子在这里搭了简易的棚子,让他们可以在这里住下,省的来回走浪费时间。
    很快,第二批的赈灾粮到了。
    朝廷用那些小姐少爷捐出来的银子买了五万斤大米,两万斤面粉和红薯若干,又送了过来。
    没有干活的人依旧喝粥,但干活的人可以额外的得到一个馒头,多喝一碗红糖水,大家自然没有什么异议,毕竟不干活还有的粥喝,已经很好了。
    跟着第二批物资来的,还有温如新和另外几个户部和工部官员。
    温如新看到她的第一句话便是:“箫夫人,你真是太厉害了,你是我见过最厉害的奇女子!”
    别人赈灾都是一团乱,到最后连账都算不清楚,只有宋暖,她快狠准的解决了赈灾问题,从源头掐灭了瘟疫的蔓延,简直是让他刮目相看。
    “温大人怎么来这了,不是该去我那看着稻谷?”
    “我已经派人去记录其他,这次来赈灾现场也是皇上下的旨意。”
    很快,温如新向宋暖介绍着其他来的大人,重点介绍了两个年轻的官员,“礼部尚书萧淮礼的公子箫钦,是御林军少尉;刑部尚书杨成万的公子杨景烁,也是如今刑部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