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趋势暂时还不错,不过箫夫人说的也没错,现在外面已经开始有和我们店里一样的摊贩和小店,虽然味道不如我们的好,可生意却还不错。”
    孙春生开口,斟酌了下,还是问道:“箫夫人,我们需要采取些什么手段吗?”
    宋暖摇头,“没关系,也拉不了我们什么客源,就算拉了也没事,生意谁都可以做,没必要把别人的路堵死,底层百姓也不容易。”
    “小的了解了。”
    两人又说了些,这才下了楼。
    箫季云他们去插秧了,本是今日犁田,魏玉等人听着可能有灾荒,昨日他们去虎头村时就去犁田了,三十亩地,一边犁田一边插秧,人多倒也快得很。
    箫母则是带着他们去了瓜田摘西瓜和香瓜,村子里的人看到马车来了,也都把熟了的西瓜全部摘下来卖给宋暖。
    而摘完这茬,他们也没有多少瓜了,可每家每户都最少赚了十几二十两,他们也已经很满足了。
    收完西瓜,再把成熟的瓜全都放在马车里,宋暖又让他们额外的带了一车西瓜和甜瓜到安亲王府,送到宫里去。
    来的马车有二十辆,浩浩荡荡的来,浩浩荡荡的去。
    村子里的人看到这一幕,心里也都羡慕不已,他们不知道萧家做的有多大,可看着那些人,他们还是很有感悟的。
    把人送走后,宋暖也跟着去了地里拔花生。
    温如新几人已经在地里拔花生了,看着她来,忍不住提醒:“这花生苗上有会咬人的虫,不小心就会被咬,你小心些。”
    “好。”
    宋暖看他们一大早的就拔了许多的花生,好奇的问:“你们什么时候起来的?”
    “日出时就醒了,睡不着就来拔花生,想看看产量有多少,等过几日我们就该回京复旨了。”
    “那就别偷懒了,赶紧干活!”
    有人干活和自己干活,宋暖还是分的清楚的。
    就这几日,他们拔了花生摘玉米,摘完玉米挖红薯,土豆,然后计算着大概的产量。
    终于,在回京前一天,温如新算好了产量。
    他拿着面前的纸看了一遍又一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明。
    他道:“稻谷的产量一亩一千二百斤,红薯五千五斤,土豆四千一百斤,玉米八百六十斤,花生八百斤……”
    身边的官员也是附和道:“皇上若是看到这个,一定会龙心大悦的。”
    第172章 她并无其他心思
    温如新激动的不行,就连声音都带着颤音,“若是可以全国实行,百姓以后再也不需要受饥饿之苦了。”
    他很快的把这些收好,然后对着宋暖说道:“三十亩地近三万七千斤稻谷,我运回三万五千斤回去,我知道你还要给安亲王留谷种,至于其他的等我回去以后汇报了再说。”
    “记得回来的时候,把该给我们的大米运来。”
    温如新点头,等宋暖回房以后,他还是激动的一晚上都睡不着。
    第二日,温如新就带着所有人离开了。
    押送的东西多,他们走的是官道,第二日中午,东西没有运回宫,而是全部都放到了安亲王府。
    早朝上,皇上也宣布离国有新的种子,可以大大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大臣们一个个的想要再问问,可皇上心情好,却也不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很快的就散了朝。
    回到御书房,几个重臣就求见了。
    皇上当然知道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却都一个个的没有见,说是有事,让他们都回去了。
    大臣们心里也都越发的好奇了,一个个的去问左相了。
    午时,温如新总算是进了宫。
    一进宫,他就将所有记录的书册都呈了上去,这才行礼,“微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身吧!”
    皇上抬手,“爱卿辛苦了,这些日子多亏有你在那辛苦劳作,朕才能安心。”
    “谢皇上。”温如新起身,“这是微臣应该做的。”
    “你送来的密信我已经看了,按照上面的产量,等这批种子种下去后,最起码前线的战士们就不需要受那么多的苦了。”
    “皇上说的极是,但微臣以为这些……”
    温如新停顿了下,忽的想起来那日夜里,宋暖和他说的话。
    皇上看着他,问道:“爱卿怎么了?”
    他收回思绪,拱手回答:“回皇上,微臣回京前宋姑娘曾和微臣说,若是皇上想要让这些种子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可以在无人的山里开垦一个种农作物的地方,不仅可以保证种子的延续,必要之时军中的粮草也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话落音,温如新跪下来,“皇上,宋姑娘说这些也只是好意,她并无其他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