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宋姨娘被宋宝儿问着,心里也是疑惑,不过有做皇子妃的机会,就算是侧妃,谁想要嫁给国公府的庶子?
    她很快拉着宋宝儿去问宋青云,宋青云在书房里听到手下的人汇报这件事,想了想,还是说道:“既然有这样的机会,那就去施粥吧,我们宋府也不缺这点粮食。”
    “爹。”
    宋宝儿对着宋青云出谋划策道:“今日我们一群小姐妹都在那,其他人肯定也是施粥的,不如我们除了施粥还在粥棚搭个棚子做馒头,施粥还配馒头,不比其他人都大方些,更让皇上觉得我们宋家是真心在赈灾吗?”
    宋青云在犹豫,宋姨娘趁机说道:“老爷,宝儿说的没错,施粥能施多长时间啊,我们准备一万斤大米和一万斤面粉足够,可若是我们宋家在皇上面前露了脸,那可是好事,您别忘记了,我们还有子月,他若是可以娶到公主,或者是可以和公主定亲做驸马,那我们宋府可就是皇亲国戚啊!”
    这话,也一下就击中了宋青云的内心。
    他一直都觉得宋府在京都里矮人一截,宋府每年赚的银子都贴补出去了,确实需要个更加强大的姻亲。
    若是可以和皇家扯上关系,那肯定是对宋府有利的。
    何况前段时间和安亲王一起赈灾的宋姑娘也姓宋,皇上对那女子很是赞赏,必定是对姓宋的有些好感,若是他可以在这件事情上表达忠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机遇?
    宋青云是真的想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就同意了。
    他当即就让管家马上就去城门外架锅搭粥棚,一时间,京都里的知道的人家都去外面搭粥棚了。
    有些‘心地善良’的大小姐们,还自费的掏腰包连夜让绣房加工出无数的小被子,让外面的灾民可以住的舒服些。
    所以第二日宋暖再出去的时候,城外不远处的地方,粥棚搭的有几十家。
    有了宋府这个施粥还带施馒头的,就有其他做肉包的,然后就出现了施面条的,离谱夸张的,还开始熬起来药,专门给头疼脑热的灾民喝。
    一时间,城外的灾民都幸福的像是在做梦。
    果然那些人都没有骗人,京都里真的不会饿死人,京都真的是有好多大善人。
    而后,早朝时,皇上很快的就得知了这件事。
    暗卫给了他消息,心里就更有底了。
    上早朝时,等所有人都上报完以后,皇上才缓缓开口,“听说众位爱卿的妻女都在城外为灾民施粥,为灾民们着想还做了小被子给他们休息,朕甚感欣慰。”
    “皇上。”
    温如新突然走了出来,对着皇上上报:“不仅是诸位大人的家人在施粥,还有不少的商贾也在施粥,微臣以为这是好事,应当给予嘉奖,日后也可以给其他人当做表率。”
    “温爱卿说的极是。”
    皇上笑眯眯的点头,“天灾无情人有情,这样的善举确实是值得赞赏的,朕已经准备好了亲自提笔的牌匾,到时给这次所有赈灾的商贾每人一块。”
    说罢,皇上又吩咐了谭公公,“早朝过后,记得把朕提笔的牌匾都给他们拿去。”
    谭公公回答:“奴才遵命!”
    这边大臣们面面相觑,正当他们以为这是好事的时候,皇上又转过头来,看着下面站着的臣子们,说道:“既然诸位爱卿有此善举,那便一直施粥吧,等什么时候没有了灾民就什么时候结束,朕会让箫钦派禁卫军去视察,各位爱卿可要记得每日施粥啊!”
    第253章 让他们狗咬狗
    随着谭公公一句下朝,皇上整个人神清气爽的离开了。
    温如新很快的就离开了,剩下的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的,半晌都没说出来一句话。
    一直赈灾,是什么意思?
    他们只感觉心中警铃大作,可皇上都已经发话了,他们还能怎么办?
    就算是硬着头皮也要继续下去。
    其他人都出了宫门,就有人对着太傅问道:“太傅大人,皇上刚刚的话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赈灾,按照现在的标准一直赈灾。”
    太傅心里也窝着火,因为他们家也在赈灾,而且他昨日还说要带头赈灾让皇上知道谢家的诚意。
    可如今皇上说这话,他又觉得皇上真的有可能想要让皇子们和商贾联姻,心里虽然猜疑,却也没有想太多。
    他们谢家可是有贵妃在后宫,有什么可担心的。
    而且施粥能有多少的粮食,大不了熬的稀一点,谁能奈何的了他?
    再说,他要的粮食可以找宋府要,他们一家刚刚在皇上这刷了脸,要点粮食银子也不过分。
    其他人听到太傅这话,心里也都有些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