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雨水,可也好过没有。
    烙饼每人一个,受灾的百姓多,但好在赈灾的粮食更多,下了雨后,他们也可以各自的回家。
    这场大雨下了足足两日半,滋润着大地的每一寸,让它们都吸收饱满了。
    这两日,宋暖只是去熬了驱寒的药草给淋了雨有些风寒症状的灾民喝。
    在第三日下午,种子就给送来了。
    送的不是别人,而是叶玄。
    他本该在虎头村的,但长孙长泽手底下的人出了些事,他便被推出来押送这批种子。
    西北地区比南边干旱不少,但往日里河里有水,倒是不担心吃水问题,若不是因为这次干旱的太严重,大半年没有下过一滴雨,也不至于干旱成这样子。
    宋暖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西北地区冬天会下雪,应该可以储存些冰块吧?
    她把这个和裴之安说了,就听他说道:“去年西北地区雪下的比往年都少,这天气倒是奇怪的很,不过这次下了雨,也应该会好些。”
    九月初了,这个时候其实再种些红薯土豆的,也是可以收获的,只是收获的会少些。
    裴之安这次也带来了不少的红薯和土豆,他种了不少,加上上半年挖的木薯在仓库里,拿来赈灾也没有心软。
    “那么多百姓,每人能分到两斤吗?”
    “每人两斤红薯两斤土豆种子还是有的,还有每人三十斤的赈灾粮,也差不多了。”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种子和赈灾款,其实也足够他们这些灾民用到明年了。
    上百万灾民,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离国有快三分之一的地方免税收,若不是皇上一直都有派人去找木薯,大薯,让他们去挖来充盈国库,他们哪里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以赈灾?
    “这次干旱带来的影响太大了,最好是可以把修沟渠这件事赶紧处理好。”
    宋暖说着,裴之安却耸耸肩,“那群人,既想又要又不敢,心坏又不坏到底,迟早都是要吃亏的。”
    “那不都是你的表弟。”宋暖笑。
    “我倒是不想,有些时候真希望舅舅早些立太子,这赈灾的事我是一天都不想做了。”
    裴之安靠在贵妃椅上,看着一旁的长孙长泽,“你倒是闲得很,听说你妹妹要成亲了?”
    长孙长泽这才懒洋洋的掀起眼皮,“成不成亲和我有什么关系?”
    “那可是你妹妹,难道你一点都不在乎?”
    “又不是亲的。”长孙长泽说着,又闭着眼睛继续休息。
    “听说百姓都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我们是不是该先发赈灾的物资了,让他们早些回去种。”
    这次赈灾倒是没有之前那么麻烦,只是缺水,如今下了两日半的大雨,河里的水都溢出来了,他们也不担心百姓们喝水的问题。
    只要把赈灾粮和赈灾款发放下去就足够了。
    宋暖想起什么来,问道:“这次每人的赈灾款有多少?”
    “半吊钱,到时挖到木薯和大薯还会送到这里来卖,粗粮的价钱下半年也会特别便宜,这半吊钱足够他们吃大半年。”
    半吊钱是五百文,木薯一文钱能买三斤,怎么吃都足够他们吃大半年的。
    “上百万灾民,就算是每人半吊钱那也得要五十几万两。”
    她倒抽一口气,“这批赈灾银运过来了?”
    裴之安点头,“不然怎么会让我来呢?”
    这批赈灾款有多重要,难道皇上的心里会不清楚。
    本来还打算看看几位皇子能做怎么样,现在看来,确实是不怎么样,而且还闹出那么大的一个笑话。
    说不失望,那都是假的。
    哪怕是现在几位皇子也在用力地弥补,但在皇上的心目中,几位皇子的形象已经是很难回转过来。
    当然,这件事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几位重臣的身上。
    没有他们默许的态度,皇子们是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先把赈灾粮和赈灾银,种子发下去,发完了再去看挖沟渠那边怎么样了。”
    决定好了,宋暖就打算去做了。
    公文很快的就贴在了城门外,士兵也都不停的喊,百姓们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一个个的都拿着户籍找一个镇上的人。
    他们需要全部的排好队,每个镇上有多少村子,村子里有多少户,都是要统计在册的。
    下雨那日就飞鸽传书到了京都,皇上命人连夜在京都做了烙饼,让百姓们每人拿了些走回去。
    知道宋特使去到沙城就下雨了,回到沙城还可以免费领种子,三十斤赈灾粮和半吊钱,那些灾民们也都只能休息一晚,天蒙蒙亮的拿到免费的烙饼就往回赶。
    若不是没有办法,谁想来京都啊!
    好在来京都的灾民不算太多,受灾百万只有几万的灾民来到了京都,其他的要么在西北要么就在沿途,在知道这个消息后,那些灾民纷纷的往回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