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艘船上,还有几个做木匠活的手艺人,他们在船上就开始做大的木桶和木盆,因着沙漠里的水资源有限,所以他们需要用大的木桶运水送过去。
    宋暖没有去过玉城,对那边的情况是不了解的,倒也没有多想。
    把水引过去肯定是不可能的,现代的技术是没有办法引用到古代的,还得等到了那边以后,才可以知道是什么情况。
    走水路的第二日,天空就下起来绵绵细雨,看着两岸的风景,倒是有一种别样的景致。
    长孙长泽和宋暖还是同住一屋,但却分别睡的两个榻。
    水路足足走了十日,他们才从最近的渡口上岸。
    岸边,有东方府的人来接应。
    他们此时在离着玉城一百多公里的渡口,从这去玉城,还要走一日半才到。
    上了马车,宋暖倒也觉得身子有些沉。
    到第二日午后,他们的马车才浩浩荡荡的来到了玉城。
    玉城前五十多公里是一片绿洲,但到了玉城,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
    风沙十分大,那约莫三十米高耸的城墙全部都被黄色的尘沙所覆盖,城门是关着的,并没有人,人是在城墙上,看到他们,就看到一个年约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从城墙上飞身而下,在了他们的面前。
    再看着他们的马车,这才客气的问道:“是京都来的少将军长孙长泽吗?”
    “正是在下。”
    长孙长泽站在马车前,朝着来人拱手作揖,“在下长孙长泽,奉命前来玉城种植农作物。”
    “新帝简直是在胡闹。”男人一身正气的斥责道:“也不知京都到底是出了什么事,竟然让少将军行军打仗之人来做这样的事。”
    “无妨,司农司温大人不也一起来了。”
    温如新也适时地过来,对着男人作揖,“在下温如新,是司农司的大司农。”
    “温大人。”
    男人也作揖,无奈的说道:“玉城本就是这样,这些年赵大人一直都在玉城,已经带着我们到了几十公里外开垦种植,我们现在起码是自给自足,也不知这又是闹得什么?”
    看的出来,男人的怨念也挺大的。
    他引着他们进了城,很快,宋暖掀开帘子,也看到了玉城里面的风光。
    里面的建筑是土木的,木头住的房子坐落有致的在里面,高耸的城墙将风沙都给挡了,玉城里的尘沙其实并不多,里面的百姓并不算太多,随着天气越来越恶劣,只要是有能力的都搬出了玉城,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或者是不想搬离的。
    一路上,长孙长泽也和这个男人认识了,他叫伽格尔,失去了记忆,八年前在路上被前往玉城上任的赵青川赵大人所救,便一直留在他的身边保护。
    赵大人在玉城八年,倒是把玉城打理的井井有条,虽不能在玉城种植农作物,却带领着玉城的百姓到几十公里外的绿洲附近开垦种地,让大家都吃的饱,穿的暖。
    第379章 接风宴
    城门打开,一个长相文气,身材欣长的男子就站在那。
    长孙长泽和温如新上前,对着男人作揖,“赵大人。”
    “少将军,温大人!”
    眼前的男子就是伽格尔所说,玉城的太守赵青川,八年前他是最年轻的新科状元,年仅十五就是夺得了新科状元,因着得罪了太傅所以被派遣到了玉城接任太守之位。
    说是太守,其实这里并没有多少百姓,就是个挂名的闲职。
    但赵青川却不和那些人一般计较,来到玉城,他就开始做好自己的本职,竭尽全力的帮助玉城百姓改善生活。
    如今的玉城虽不如外界好,却也还可以,赵青川自己觉得已经很好,而且他也在努力让玉城变得更好。
    进了城,玉城的城门口又关闭了。
    马车在一个房屋前停下,秦妈妈掀开帘子,长孙长泽也从赵青川旁边快步的走到马车前,伸手扶着从马车里出来的宋暖。
    赵青川看着宋暖,眼底里闪过一丝惊艳。
    他身边的温如新说道:“这是少将军夫人,和少将军成亲快五个月了。”
    “少将军夫人?”赵青川还是消息太滞后了,他看着宋暖那纤细的腰肢,却也看到了她那微微凸起的小腹。
    “她有身孕了?”
    “嗯,有四个半月了吧?”
    温如新倒是把时间记得挺清楚,长孙长泽和宋暖成亲的时间他一直都记得。
    赵青川敛下心神,看着长孙长泽扶着宋暖过来,给她介绍着自己。
    宋暖福了福身,“暖暖见过赵大人。”
    “少夫人客气。”
    赵青川虚扶了下,有些困惑道:“少将军夫人怎么不在京都待产,反倒跑了那么远?”
    “皇命难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