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作品:《保命要从娃娃抓起+番外

    “来人——”许久,她堪堪开了口。
    未消多时,一个女监模样的小姑娘应声进了来,瘦弱的身躯匍匐在地上:“娘娘有何吩咐?”
    孟卷舒看了看她,半晌开口说道:“今日天色好,你寻几个人来,将这殿中的花搬出去见见光。”
    “是。”女监恭恭敬敬起了身,一步一步退出门外。
    又安静下来了。
    孟卷舒的眼神如细碎的春水,一遍一遍抚过殿中千千万种精细华美的御赐之物,最后,停落在了窗棂旁一把八角月琴上。
    她站起身,缓缓走向那个有光的地方。
    手抚过琴面,掠过琴弦,细腻的纹理仿佛藏着经年的眷恋。她缓缓抬起头,望向窗外。
    窗外看不见山,看不见水,唯一有的,是层层叠叠,一道更比一道高的宫墙。此外,无它。
    孟卷舒移开手,重新瑟缩回华美富丽的锦袍中,抬步出了门。
    她一个人走在偌大皇宫之中,而无丝毫惧意。没有随行女监和内侍,抛却繁文缛节,径直来到了太医署。
    院子里静悄悄的,像是没什么人,前来迎孟卷舒的,只有张太医一人。
    “微臣参见贵妃娘娘……”
    “虚礼就不必了,东西在哪儿?”
    张太医站起身,头也不敢抬地应道:“皆已准备妥当,就在药室。”
    孟卷舒敛起衣摆,循着他的指引走了进去。
    东西很醒目,一碗深褐色的药汁,静静地搁在案桌上,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孟卷舒的脸上似乎绽放出一朵轻松的笑意,她坚定地走上前,端起那个普普通通的瓷盏,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
    药是苦的,却又好像是甜的。
    “该说的,不该说的,想来早就有人教过你了吧!”
    声如凛冬碎冰,张太医连忙匍匐在地,两股战战:“娘娘放心,今日之事,绝不会泄露出半个字!”
    孟卷舒笑着点了点头:“张太医为人素来勤勉,又医术高妙,玲珑心思,日后,定能前途无量。”
    说罢,悠悠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太医署。
    行在漫无目的的皇宫之中,四处俱是静谧,偶有几声鸟鸣,昭示着这个世间仍是活着的。
    没有人随行,像是脱去了沉沉的累赘,只可惜抛不下这一身锦面玉服,和满头坠人的簪钗。饶是如此,孟卷舒的步子也比平日轻巧许多。今日帝王携臣子畋猎,宫里浩浩汤汤去了一大批人,现而正是冷清寂静,长长的宫道,几乎难见几个人。
    浮云疏淡,墙根之下隐约的青草气,终于没有再被稠密的人气遮掩。
    然而宫墙尽处的月洞门,一转身,却蓦地撞上了一个人。
    一切显得那样猝不及防,孟卷舒几乎没有听见丝毫声响,只是眼前突然一黑,就迎面撞进了一个满是兰草气的怀抱,脚下不受控制地连连后退了好几步。
    “对不起……对不起……”来人忙一把掺住她,还没来得及细看,也不知男女,便下意识先行道起歉来。
    那人身着一袭正红色官服,头置乌纱,唇若早梅,生而点绛;长眉似远山飞鸿,更添其间三分英气。只是眼眸清澈,面目白净,像个不谙世事的白面书生,与宫廷之内往来的那些老朽实在泾渭分明。
    待站定,瞧清了,薛云照心中一怔,忙松开挽着女子双腕的手,深躬一礼道:“贵妃娘娘恕罪,臣本无意冒犯,还请……还请……”
    瞧着此人年岁不大,又一身清贵之气,许是哪家的公子王孙又承了个荫官玩玩。孟卷舒无意同他纠缠,也丝毫未动气,拂了拂手便就此作罢,绕身走了开来。
    陛下不在宫中,后宫便是她独大,国师受了刑,十天半月恐怕都要卧床修养,一时半刻麻烦找不到头上来;而朝臣那边,也自有人给她撑保护伞。难得有这么一日觉得水碧天青,孟卷舒心里默默筹划该如何精打细算才好。毕竟畋猎虽说是三日,依照皇帝的性子,保不齐哪日就没了兴致,打道回府了。
    刚走出没几步,身后忽然传来声音唤住了她。
    “贵妃娘娘——”声音不高,隐忍而克制。
    孟卷舒悻悻地回了头:“我既然没找你的麻烦,你还不赶快走?”
    薛云照走上前来,步履伴着文人风雅,像是漫行在经史诗书里。最后站定在她面前,带来一股凉爽的细风。
    于三尺之外,他又郑重躬身行礼道:“承蒙娘娘指引,得以归家。一别多日,还未向娘娘道谢。”
    他说话时声音软软的,温温的,加之相貌出众,只言片语中,孟卷舒恍然间记起了这么一个人——
    那日替夏之秋解围后,步辇继续行往飞霜殿。途遇一白面书生,官服在身竟在宫中迷了路。于情理而言,如此便该老老实实在路上等着,也总能等来一个适宜问路之人。他却是个不一样的,居然大摇大摆向妃子询问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