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能止咳解郁的,”宁澜手上正不停忙活着。
    “行,那我明天还来你这里喝粥。”
    “生病还是要看大夫,”宁澜失笑,见大汉碟子里的萝卜没有了,又夹了两筷子过去。
    宁澜这边粥生意好,旁边摊主包子卖的也比平日快了不少,抽空递给宁澜一个包子,“小哥明天还来不?”
    “来的,”宁澜接过包子,也递过去一碗粥。
    “好,那我明日给你占位置。”
    “多谢了。”
    买粥的人渐渐少了,宁澜便注意到不远处一个乞丐打扮的小姑娘,盯他很久了,等到宁澜快收摊儿了才过来,怯生生地说,“哥哥,我买粥,”
    “好,”宁澜去接她手里破了一角的碗。
    小姑娘躲了一下,脸红红的小声说,“能不能便宜一点儿?我只有一文钱,我不要小菜。”
    宁澜这才明白小姑娘为啥现在才来,就是瞅准了他剩下最后一碗粥来还价的,笑了笑,“可以的。”
    小姑娘这才把碗递给宁澜。
    最后一碗粥卖出去,宁澜收了东西往平安医馆走。今天粥卖了 79 文,除去 40 文的米钱,2 文钱占道费,来回 6 文的路费,到手 31 文,若再除去腌萝卜的成本,只剩下不到 20 文,积少成多吧,宁澜乐观地安慰自己。
    “宁澜回来了,都卖完了?”孙大夫正在碾药,看见宁澜回来问道。
    “卖完了。”
    “你小子活络,日后定是个有出息的。”
    “承您贵言了,”宁澜把东西放下归置好,寒暄几句就告别孙大夫和小路回家去了。
    第15章
    回去时宁澜抄了小路指给他的近道,途中经过一个破庙,竟看见了买他最后一碗粥的小姑娘。宁澜走过去,发现还有一个小子,时不时一阵撕心裂肺地咳嗽。
    小姑娘看见宁澜吓了一跳,宁澜把怀中的包子递给她,过去查看小男孩的情况,“你们父母呢?”
    小男孩头有点烧,咳的说不出话,还是小姑娘答了,“只有爷爷,爷爷死了。”
    好一会儿宁澜才弄清楚,他们口中的爷爷是个老乞丐,俩孩子是老乞丐前后捡的,都不知道父母是谁。下雪那几日,老乞丐把厚被子给他们盖,自己没挨过去,冻死了。
    宁澜沉思了一会儿,把小男孩儿送去了孙大夫那里,孙大夫也是个心软的,叹口气把人留下了,小女孩儿则跟宁澜回了家。
    如果老乞丐还在,宁澜给些钱也能过了心里那一关,可是只剩两个小孩儿,一个 6岁,一个9 岁,置之不理,要么被拐走卖了,要不也躲不过饿死冻死的命运。
    俩小孩儿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女孩儿平时就喊妞妞,男孩儿喊娃子,妞妞比娃子大。
    宁澜在前边走着,妞妞在后面跟着,宁澜心里没底,自己安身立命还是问题,这俩小孩儿他要养的话能养活吗?
    到家宁澜先请花婶儿帮妞妞梳洗,妞妞身上脏的不行,头发里也有跳蚤,花婶儿用篦子刮下来好些个。
    “可怜呦,”花婶儿一边给妞妞梳头一遍叹息,“这女娃你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呢,”宁澜是真发愁。
    “唉,”花婶儿也跟着叹息,若是村里的娃子,东家一口西家一口也能长大,可外边儿捡来的,只能宁澜自己管着了。
    清洗干净的妞妞也看不出好看,穿着不合身的衣服,黑黑的,又干又黄,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活造成的严重营养不良。
    晚饭宁澜做了清淡的,妞妞的肠胃突然吃荤腻的,会受不住。就算是糙米粥,黑窝头和白菜,妞妞吃的也满足的很,睡在宁澜铺的小床上,呜呜的小声哭了好久。
    小九儿见家里有生人充满敌意,躲到了小书房,连宁澜一靠近都炸毛。宁澜只好备了吃的和水放小书房,让它慢慢习惯。
    次日宁澜把妞妞的早饭拜托给花婶儿,自己依旧摸黑去镇上卖粥了。
    娃子身体好了些,会每天早早起床给宁澜帮手。孙大夫给娃子剃了个光头,换上小路的旧衣服,看着精神不少。
    这几日镇上也多了几家卖梅花粥的,卖包子的摊主有些替宁澜担忧,“小哥儿,别人的粥才卖两文,你这价格要不要降降。”
    “不碍事,”宁澜也去看过,别人的粥米放的没他足,可能是节俭惯了,一下子不舍得放那么多的米。再说做生意哪有没竞争的,宁澜只管把好粥的品质,服务做好,不愁没人来买。
    “小哥,来两碗粥,”宁澜才卖了几日粥,已经有几个老主顾了。
    “好嘞,”宁澜手脚麻利,多添两筷子小菜。
    娃子病好的差不多了,宁澜准备带他一起回家,给孙大夫结药钱时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