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说好了要做糖炒栗子给张九如吃,只是糖炒栗子得热着吃才好吃, 宁澜便做了几罐栗子红茶酱还有一封信一起给张九如寄过去。
    红茶酱是煮熟的栗子仁和红茶煮到水的颜色变深,过滤出茶叶弃之不用,栗子仁和茶水用小石磨碾成泥,放入锅中小火翻炒, 炒制过程中加入牛奶猪油直到栗子酱变的浓稠就可以了。
    宁澜总共做了五罐, 一罐留下来自己吃,剩下的四罐都给张九如了。
    “哪有白使唤人干活的, ”刘承似真似假的抱怨, “不止白使唤人,还叫我还倒贴一桌酒菜。”
    宁澜本来要去驿站的, 结果路上碰见了刘承,刘承说他家的人要去州城, 正好可以把东西捎过去。驿馆走的慢, 栗子酱也不是久放的东西, 宁澜便应下, 叫他把东西交给张冬至就行。
    “多谢刘兄了, ”宁澜过去敬他酒,刘承迟迟不举杯,“不喝算了,我家这两亩栗子收了还不够付工人的钱呢,实在做不出多的栗子酱。”
    刘承马上道,“我家有啊,我外祖庄子里种了不少栗子呢。”
    “成,拿纸笔来,我把栗子酱的做法给你写下来。”
    刘承这才和宁澜碰了杯把酒一口喝下了,并使唤他的小厮,“快拿纸笔去。”
    栗子酱做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宁澜给就给了也不心疼,松仁栗子糕的做法也一并写下来了。
    刘承得了方子开心道,“够意思,我看你这地里也没什么可忙的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打算做些软糖,刘兄可有什么门路,我想买几百斤橘子。”
    “软糖是......嗨,我不问,橘子的事儿你就交给我吧,”刘承爽快应下了。
    宁澜原来也衡量过直接买梨做秋梨膏的,只是秋梨膏要用冰糖和几味中药,十斤的梨才能熬得一斤秋梨膏,以他现在的实力根本做不起来。
    ......
    “公子,笑什么呢,”小满问道,他家公子自收了宁澜送来的东西和信后,拿着信已经笑了好一会儿了。
    “你自己瞧,”张九如把宁澜写了如何逗弄老师和用蛇吓地痞那一页纸递给了小满。
    “宁公子太有趣了,”小满看过也是忍俊不禁。
    “小满,你可知道一种白如雪的糖?”信后面的内容叫张九如吃了好大一惊。
    “不知,公子都不知道,我更不会知道了,”小满道,“要真有这样的糖,必定价格不菲吧。”
    “那是自然,”张九如自问走过不少地方,别说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说过这种糖,也怪不得宁澜信中万分小心,叫他派信的过的人亲自去洞溪村一趟。
    “叫你哥哥,不,”张九如沉吟一会儿道,“你给京中去封信,叫我三弟来一趟,务必越快越好。”
    “是,公子。”
    ......
    这边宁澜一边找村里的人去山上收野生猕猴桃,三文一斤,一边把新买的地里收拾出一个做水果软糖的空间。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宁澜只买了大批的黑糖和淀粉,麦芽糖他准备自己做。
    这时的淀粉和现代的谷物淀粉也大有不同,因为粮食稀缺,这里的人更热衷于从各类植物中索取淀粉,如藕、葛、蕨、芋头等等。
    要做麦芽糖一个人就不够忙了,宁澜把宁大旺叫过来帮手。宁大旺因为荒地的事辞了酱油作坊的工,荒地这边马上也不用太多人了。
    很快村里人送来了一筐筐的野生猕猴桃,宁澜叫他们把熟的和不熟的分开,熟的放仓库,不熟的放地窖里保存。猕猴桃若保存得当,可以保存 3-6 个月。
    刘承叫人送来的 1500 斤橘子涂过蜡的,涂蜡封藏是隋文帝时就使用的水果保鲜方法。宁澜往地窖里放时又加了落叶和橘子放在一起,这个方法是《农政全书》中记载的,也是用来延长橘子的保存时间的。
    每日断断续续都有人送猕猴桃来,宁澜就叫笑笑在外边帮忙登记结账,他和宁大旺在里面做软糖。
    已经熟透的猕猴桃剥皮捣碎,再用纱布过滤出纯纯的果汁,入锅中加蔗糖麦芽糖一起熬煮,煮的过程中加入水淀粉,等到糖汁熬到粘稠,倒入长方形的模具中,晾凉切块。
    然后将淀粉炒熟,切好的软糖块在熟淀粉中滚过一遍,再用刷子刷去糖块儿上多余的淀粉,装好密封就可以了。
    橘子软糖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做。
    蔗糖色重杂质多,直接做水果糖颜色不好瞧,宁澜先用水把糖化开,再用黄泥浆两者融合,黄泥浆吸附黑糖中色素后沉淀到下层,取上层清液糖浆加入果汁中熬煮这样做出来的软糖干干净净的,透亮的颜色叫人一瞧就觉着心情好。
    而且软糖果味浓郁,咬上一口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就在口中蔓延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