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宁玉是卖身给她,实际上以后宁玉在作坊做工他每月都会扣除一部分月钱,等扣够了四两银子,卖身契就会还给她。
    可他们商量的并没有叫宁玉割发终身不嫁,宁玉这一举动,叫宁澜不由多佩服她几分。
    第36章
    家中住不过来, 宁澜将宁玉安置在了栗子林中,又借给她一两银子,叫她捡紧要的东西先置办了。
    “放心在这儿住着吧,都收拾好了, ”张婶儿领着宁玉去看她的房间, “咱东家是个好人,放宽心啊, 以后定能好好过日子。”
    “多谢婶子。”
    宁玉趁着下午的时间, 添置了要用的东西, 她除了几身四季穿的衣物什么都没有,第二天一早就收拾干净利索去糖作坊上工了。
    旺婶儿、发婶儿还有周嫂也都心疼宁玉的紧, 她们不知内情,也没有真的把宁玉当奴仆看待,两天下来,几人相处就很融洽了。
    “有什么不会的多问问, ”宁澜交代宁玉, 又对着几人说道,“咱们现在使的都是苦力, 大家要是有好法子能提升干活效率的都可以随时提出来, 只要能用的上的就会有奖励,另外年后咱们招人多了, 也要选出个管事的,管事的工钱也会高一些。”
    宁澜这话一出, 在场几人都高兴地应下了。
    ......
    “宁澜。”
    “舅舅, 你怎么突然过来了?”
    “你舅妈给你们兄妹三人做了新棉衣, 这不马上就穿的上了, ”罗舅舅拿出一个很大的包袱, 又掀开牛车上的破被褥叫宁澜瞧,被子下面有一只黄棕色的大狗正往外边探头。
    “狗狗,”宁澜惊喜的把它放下来,这条狗皮毛顺滑,站立来几乎一人高了,特别像是把东北猎犬和中华田园犬两者的优点结合了起来,憨厚的讨人喜欢,“舅舅哪里找来的?”
    “我们那边一个猎户养的,他年纪大了子女不让他再上山,他家中养了三条狗,这条最小才两岁,猎户不愿意把它圈在家里,就想找个人家收养了。我寻思你这边那么大的林子让它跑足够了,就去要了来。”
    “太好了,多谢舅舅了,有没有花银子,我把钱给你。”
    “跟舅舅还见外。”
    “嘿嘿,还是你们待我好,舅妈年年冬天都惦记着给我们做厚衣服,阿爷阿奶身体还好吗?“
    “挺好,这几年家里日子过的好,两老不用再为生计操心,没那么多烦心事,自然也没那么多病了,”罗舅舅欣慰道。
    “那就好,快进屋喝口水,我刚做出来的姜糖,驱寒保暖,你多带些走,过几日我要给州城去信,正好也给明远捎过去点,他大冬天还要苦读,正好吃了暖身子。”
    “那我是要尝尝的,你做出来的东西定是好的。”
    “一会儿带舅舅去糖作坊瞧瞧,梨树林那边我也栽上好多梨树了,剩下的明年春天就栽满了,过几年你们就能吃上我种的梨了。”
    “真能干,可比你舅舅强多了。”
    “我哥哥和舅舅都厉害,”笑笑试穿了舅妈做的新衣走出来,正正好很合身,“舅妈做衣服真好看,我一会儿做几样点心,舅舅带回去吧。”
    ......
    家里的新成员宁澜按照肤色给取了个名字叫阿黄,还专门搭了一个窝,好叫它快点儿喜欢上新环境。小九和泡泡儿躲了几天就开始欺负新狗了,小黑则从一开始就对阿黄特别热情。
    可惜阿黄有点儿认主总想要跑回去,宁澜无奈拴了它几天,阿黄就迅速瘦了很多,无精打采的。宁澜便把它带到了糖作坊中,叫小黑领着它巡视作坊和梨树林,这才慢慢好起来。
    阿黄好了之后,家里作坊都热闹的很,整日猫飞狗跳的。宁澜天天带着两猫两狗行走,也成了村里独有的风景。
    “宁老板,留步。”
    “是刘货郎啊。”
    “是,”刘货郎挑着担子走的气喘吁吁的,“前两日拿的糖都卖完了,我来把钱结了再拿些糖走。”
    “你是前日刚来过吧,卖这么快?”
    “你这儿做的滋味儿好,不少老客都惦记着,还有那些说亲成亲的,也都乐意卖包好糖长长脸,”宁澜作坊有剩下的边边角角也会叫他们这些货郎吃,他有时不舍得,偷偷装两块儿带回家给家里人吃,吃过都说好。
    两样姜糖做的多,宁澜便要想法子打开销路,他先是找来了常来酱油作坊的货郎,和他们商定卖姜糖的事情,货郎们对味道没有异议,只是对价格有顾虑。
    宁澜便叫他们把糖先拿走,等卖出去了再给钱,卖不完的拿回来退给他。
    饶是这样,货郎们一开始也只敢三五斤的拿,好在他们心思活络,整包的不好卖,就折算了按块儿来卖,时间长了,还有瞅准了商机专门守在各学堂门口去卖的,总之卖了两回大家敢放开拿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