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澜看他们一杯一杯饮酒胃酸,自己捧着一碗糖蒸酥酪吃。这糖蒸酥酪是老北京宫廷美食,元春省亲回宫后,满意宝玉读书上的进步,特意赏了他一碗吃。
    糖蒸酥酪一般吃冷的,法子宁澜改了一下,拿牛乳同醪糟纯汁蒸十五分钟,再闷至成型,软软嫩嫩,香气醇厚,不用加任何的蜜糖,滋味已非常足了。
    “澜哥,我也想吃那个什么酪,”张长瑜下着棋左顾右盼的不专心,看见什么吃的都想尝一口,他面前已放了一碟子红糖栗子酥,一碟子白云片,还有一碟椒盐饼了。
    “还下不下了,不下收了,”宁磊瞪他。
    张长瑜三下五除二吃掉一碗糖蒸酥酪,抹抹嘴,“下,下。”
    张长瑜打京里来了一年有余,除了想念家人,就惦记各种吃食,不多会儿又念叨起豆汁儿,说是他最爱的早点。闲着也是闲着,宁澜便泡了些绿豆做来试试。
    绿豆浸泡好,用小石磨磨出豆浆,过滤两遍,静置沉淀三个小时。三小时后,绿豆淀粉会沉到下面,只倒出上层的浆液撇净浮沫,放在炕上发酵。
    没有引子,头一回发酵的时间会很长,约莫两天,能闻到一股浓烈的酸味,尝之味道醇厚、略有回甘就算发酵好了。取一小壶上层的浆水存放,下回再做就可以当引子使用,既能缩短发酵时间,风味也会有所提升。
    多的浆水弃之不用,锅内只用留存三分之一,同下层沉淀物搅拌均匀,开始熬煮。少许水先煮开,加入一半的豆汁,等到温度升高即将开锅时,再倒入一部分生豆汁,不断重复,直至豆汁加完,全程都要保持不开锅的状态,之后用最小火保温即可。
    煮好的豆汁儿放在碗里静置二十分钟,没有分层就说明火候正好,若有分层,就说明火候过了。
    豆汁儿是自辽宋时民间非常大众化的食物,至清朝成为宫廷饮料,可以说历史悠久,喝过一次绝对叫人忘不了。《燕都小食品杂咏》中称其:“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喝豆汁儿必得配以焦圈和咸菜丝,焦圈一定得是酥酥脆脆的,放置十天八天酥脆程度不变;咸菜丝一定要切的极细,用食茱萸做的辣子油拌了。
    一锅豆汁儿两天才做好,正好年初一拜完年喝,只不过大家早上都吃了饺子,豆汁儿便一直在火上温着。
    宁磊、阿北他们都不曾听闻过豆汁儿,更别说喝过了。于是张长瑜便开始使坏,拉了三个人玩叶子戏,输几局就要喝几碗豆汁儿。旁观的人都要下注猜输赢,同样是猜错几回喝几碗豆汁儿。
    这东西是张长瑜的家乡风味,拿来当赌注众人都不依他,“你得下个别的赌注才行。”
    张长瑜爽快应下,“我输一局一两银子!”
    怪不道财帛动人心,几人都觉着张长瑜没安好心还是应下了,宁澜和张九如在旁边一声不出看好戏。
    张长瑜心情愉快地哼着曲,最后输掉五两银子,但阿北要喝四碗豆汁儿,宁磊知礼各三碗,阿南知达各两碗。
    “哈哈哈,愿赌服输,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输多少喝多少,一滴不许剩,知道吗?”
    “知道,谁剩了谁是小狗,”阿北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呛声。
    一锅子豆汁儿就端了过来,几人光闻味道就知不好了,但都硬撑着,表情却是一言难尽。
    “来来来,我亲自给你们盛,”张长瑜掳起袖子,南星一旁搭着手,摆了一溜的碗。还别说张长瑜这豆汁儿盛的非常有水平,每碗都溜着边,稍微晃一下就得洒出来,“谁先来?”
    “我先,”宁磊率先端了一碗,喝下去不仅面不改色,还露出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叫张长瑜吃了个憋。张长瑜撇嘴道一声“好没意思”,转身盯其他几人。
    知达知礼阿南都觉着难喝,但还是捏着鼻子“咕咚咕咚”喝下了。只有阿北喝了一口要吐,被张长瑜眼疾手快地捂住了嘴。
    “什么呀,什么味道,怎么是馊的,”阿北艰难咽下头一口,忍不住吐着舌头,五官皱成一团。
    “别管什么味道,小阿北,你刚刚说什么,剩了是小狗,”张长瑜夹给他一个焦圈,“快喝,喝不完你以后见了我就要学小狗叫。”
    “喝就喝,”阿北捏着鼻子,一口焦圈一口豆汁儿,终于喝完时撑的打了个嗝儿,眼看要吐出一口来,生生地憋了回去,豪情万丈的一摔碗,“我喝完了!”
    “厉害,厉害,”张长瑜笑眯眯的冲他竖了个大拇指,自己端起一碗豆汁儿享受地喝了起来。
    “长瑜少爷,你们京里的东西都是这样么?”阿北一脸好奇地问,张长瑜便给他讲起京里各样好吃的和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