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半大小子玩累了把吃的喝的造了个干干净净,傍晚时,张九如就带着张长瑜就回署衙了,他还有应酬,不便在这儿长住,而且隔日李小墨和笑笑也要来走亲戚。
    次日一早吃了饭厨娘们就忙活开了,切洗炖煮,各色吃食预备了不少。宁澜操心,所有入口的都要亲自盯着,唯恐出现一丝疏漏。
    “哥哥,快别忙活了,”笑笑身体养的好,已显怀了,心疼哥哥为她忙上忙下,小心着把他从厨房拉了出来。
    “我去盯着,少爷小姐们放心,”赵婶儿是一直照顾笑笑的,清楚她的口味与禁忌,便主动去厨房帮忙了。
    屋里除了宁磊、宁澜,便只有笑笑、李小墨和李小书三人,几人像是在洞溪村一样,轻松愉快的闲话家常,不知不觉时间的消逝。
    ......
    糖水铺子开始营业后,知达要忙成亲许多事暂时顾不上,宁澜就亲自盯着叫阿北上手去做。别看阿北在家总爱哭哭啼啼的,真管起事来还挺有魄力,逻辑上也十分清楚。铺子里的姐姐婶婶们原来把他当小孩子疼,如今也多了几分敬重。
    知达成亲后就要搬出去住,宁澜这才觉出院子里空空荡荡的。宁磊要上学十日才回来一次,糖作坊和小院离的远,阿南也不能常回来,因此常住的只剩下阿北和铺子里的两个厨娘了。
    家中人少,宁澜当时也是挑了一个小二进的院落租下了。小院坐北朝南,一进宅门左转通过一道屏门后左手边是一排倒座房,倒座房西边设有厕所,东边原是私塾后来改成了住所,给知达阿南他们住,中间的房子供厨娘们居住歇息。
    正常来说完整的小院都是三进的,最里边一进院落安全、隐私性强,是专给女眷居住的,因笑笑已经成亲了,宁澜租房子的时候便没考虑。
    通过右手边的垂花门进入院内,正对面是正房,房内有三间屋子,中间为中堂,两侧分别为卧室和书房。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都与正房相通,一间阿北居住,方便照顾宁磊,另外一间设为了库房。
    东西两边为厢房,均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厢房内也是各设有三间屋子。东厢宁澜过来时居住,西厢大部分时间都空着。东厨司命,厨房设在东厢房南侧。西厢南侧还有一间厕所,因西南侧为煞位,需用厕所的污秽之气镇压。
    院内有房主种下的有两棵柿子树,表示事事如意,今年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大都做成了柿子醋和柿饼,剩下一小部分做了冻柿子吃。另外院中还有一些常见的花草,宁澜清出来一小块地种菜,倒也不违和。
    如今这院子少一个人都能看出空荡,知达到底是怕平时阿北回来一个人太孤单,便同月儿商议了暂时住过来,反正外边租房也要钱,不如把钱给自己人。宁澜也开心他们能互相照应,就把西厢房让了出来,倒座房光照差,叫新娘子住太委屈了。
    成亲的事宁澜经过一次,比知达多些经验,空了也会帮着上上下下忙活。但是他俩再怎么做也比不上长辈周全,幸得还有李大夫能多提点着。
    小院里新年的灯笼还未撤下,又挂上了红绸,到了成亲那日,吹吹打打的更是叫人听着高兴。因为月儿和知达都没有什么亲戚,两边只请了最亲近的人热闹了一回。街坊四邻那里,宁澜让阿北在院外摆放了喜糖和喜饼,随他们取着吃。
    仪式举行时,知达把宁澜奉为上宾,宁澜推脱不掉,幸好准备的礼钱丰厚,几人多年相处的默契,不用说出来,彼此都已从心里把对方当家人看了。
    等到宁澜和知礼回到洞溪村,正月已经快过完了,两人把知达的喜糖给作坊里的人分了,原是想叫众人沾沾喜气,没成想引来一些酸话。
    “唉,如今奴才也买的起这么好的糖成亲了!”
    “谁说不是呢,傍了个好主子,你说我们当初咋就没想到把孩子送来呢!”
    “哪轮着你送啊,再说人家也看不上,要看的上还能去买人嘛!”
    “说的也是,咱们没这样的造化。”
    “有时间在这儿说闲话,不如多赚点儿钱是正经,”宁守信听不下去,厉声制止。年后作坊都改为了提成制,工钱拿的比之前多,平时上工时间也不长,换别的地方哪有有这么好的待遇。这些个爱嚼舌根的人要说坏也不是真坏,人云亦云惯了,无端端总能说出那么一两句话叫人膈应。
    宁澜一惯不理会这些,如今糖作坊有宁守信、宁大旺和宁守义已用不上操心。秋梨膏这边的事在方伯和宁玉的安排下也都井井有条的进行着,打初六一开工,年前剩下的一万斤梨便陆陆续续做成了秋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