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的瓜齑宁澜给笑笑送去一小罐,又分出一小罐拿到署衙同张九如一起吃。
    “宁少爷。”
    “小满,九哥呢?”
    “少爷在前头议事, 怕耽搁太久, 叫宁少爷先吃晚饭,不用等他。”
    “一个人吃饭也没意思, 天色还早, 我等一会儿再说。”
    “那我先盛一碗粥,给宁少爷垫垫肚子。”
    宁澜便坐在凉亭下, 喝了一碗粥,慢慢等着张九如。凉亭下的石凳坐久了不舒服, 宁澜起身在院里走动几步, 眼角余光似乎瞥见一个黑影从墙头掠过, 动作极快, 一眨眼就跑远了。
    宁澜只当自己眼花, 久等张九如不来,他先吃了饭回屋了。
    处暑时节,街上许多挑着扁担卖无花果的,宁澜买了些当水果吃。他小时候奶奶在院子里种过一颗无花果树,不怎么管就疯长,结很多果子,后来不知怎么砍了,宁澜一直惦记。
    无花果味道醇厚甘甜堪比蜂蜜,只是多了一层细细的颗粒感,宁澜和厨娘商量着做了一道羊羹放在铺子里卖。
    羊羹最早叫栗羊羹,是用栗子面和羊肉熬制的,后来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食肉,便用红豆与面粉、葛粉混合后蒸制成,逐渐成为一道茶点。
    宁澜要做的是他改良过的,先教厨娘熬制了明胶,又把浸泡过的红豆去皮煮熟,用糖和猪油熬制成非常细腻的豆泥。
    红豆泥加少许水水小火煮开,放至温热,加入一小块明胶化开,倒入方形磨具里冷却成形。
    这边取水放糖烧开,挤入无花果汁,不用多,水稍稍变粉即可,温热时同样化入明胶,倒在已经成形的红豆沙上,接着放入去皮切片的无花果,等冷却成形,切小块儿即可。
    做好的无花果羊羹分两层,底层三分之一是枣红色的豆泥,上面是淡粉色透明的,能看到其中红粉的无花果肉,真真是漂亮极了。
    “少爷,这也太好看了。”
    无花果羊羹一做出来便颇受赞叹,尤其是小娘子们,喜欢的不行。
    清夏凑在最前面,她头上插了一枝半开的芙蓉花,这倒给了宁澜灵感,可以再做一个粉色的芙蓉花羊羹。
    芙蓉花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去掉花心和花蒂就可以食用,古人常拿来与豆腐一同煮汤,唤做雪霞羹。
    宁澜先采了一些芙蓉花瓣用蜜渍了,又把糯米泡水蒸熟晒干后磨碎,糯米碎用的时候就不用再重新煮了,只需提前浸泡。
    锅中烧水,放入白糖煮沸,一部分倒入泡好的糯米碎中,加入明胶。模具一角垫个东西,使之倾斜,再倒入糯米糖水液体冷却。
    剩下的糖水,滴入芙蓉花汁液,将水染成粉红色,再讲蜜渍的芙蓉花瓣切碎加进去,加明胶搅拌均匀,趁糯米糖水液还没完全成形的时候倒进去,这样粉色花液能融到白色糖液中一部分。
    冷却好的芙蓉花羊羹呈现出白色到粉色的渐变,下层碎碎的糯米粒如同白色的花瓣,与上层粉色的花瓣交相呼应,叫人看了如痴如醉,好像陷入一个不愿醒的梦境。
    下午李清如过来,宁澜把两样羊羹各给她送过去一块,“尝尝味道如何。”
    “天,怎么这般好看,”李清如一见便小小地惊呼了一声,“这叫我如何下口!”
    宁澜笑道,“美食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品尝的,你不吃反而辜负了它。”
    李清如头一歪,少见的露出小女儿的姿态,“还有这样的歪理邪说!”
    “小姐不吃赏我罢,”小丫鬟过来凑热闹,“我绝不辜负它们。”
    .....
    处暑之后就是白露,洞溪村的梨子要熟了,宁澜琢磨着知礼该过来了,在小院等了他几日。
    果不其然,没两天知礼就带着几大车的耐饥丸来了。
    宁澜高兴地迎上去,“知礼,可盼来你了,一路上可还顺利?”
    “都顺利,少爷,”知礼这趟一个人招呼不来,叫了李恒、宁原一起,顺带把罗嘉和方成也带过来了,“方伯说该练练这两个小子了,特地叫他们过来给你说说这段时间的账目。”
    “是该这样,”宁澜看着两个紧张的小孩,“不过不着急,你们先歇一歇再说。”
    “少爷,我、我们先说吧,”罗嘉带着方成站了出来,两人各从怀里掏出一袋银子,“这么多银子我们不想再带身上了。”
    宁澜顿时失笑,往常知礼捎来的都是银票,这次怕也是方伯磨练他们,故意没换的。两个孩子忐忑的不行,宁澜便先听他俩把账目说了一遍。
    头一回跟主家对账,罗嘉和方成免不了有些紧张,好在俩人配合的不错,有什么疏漏的另外一个能立马补充上来。
    直到看见宁澜点头,俩孩子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端起手边的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他俩一路上捂着重重的的银子,吃不好睡不好,一晚上能醒好几回,这会儿放下了心,上眼皮和下眼皮开始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