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你——”邱老爹...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你——”邱老爹气结,原来是这么回事。

    现在看来,很明显那个工作亲家原是给大女儿留着的。不然于凌怎么说让给500算是跟她买的?

    自家女儿在于家肯定被小姑子指着鼻子骂过了。

    他想了一阵瞪了于承一眼道:“我们还钱是我们还钱。你们要怎么补偿于凌,那你们自己说了算。这是两码事!”

    于承还是没出声,算90他是不乐意的。

    都给了600多了,还不知足啊?

    真要说起来,那400他还没算利息呢。

    从银行取的死期存款,之前一年的利息本来就亏了不少。

    借了之后也没能存银行了,还是在亏利息啊。

    邱老爹便道:“我还了50,还差350。”

    于朵姐妹俩回到家,准备早早把午饭做来吃了。

    然后高音喇叭里就传来播报新闻的声音:新华社消息,今日我国正式与漂亮国建立外交关系。

    虽然半个月前就发了联合公报,但今天毕竟才是确信。

    于朵、于凌和大院里的众人都忍不住仰头朝大喇叭看了过去。

    于凌道:“这世上真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抗美援朝这才过去二十多年吧。

    和漂亮国建交了。

    反倒和之前一个阵营的毛熊国老大哥关系很僵。

    就这会儿东北边境还各自陈兵百万对峙呢。

    从1959年闹翻到如今1979年的元旦了,也不知几时才能不这么对峙。

    当年国家为了防备毛熊国南下,轰轰烈烈的搞大三线建设。

    于爸爸还曾经去大西南支援过的。

    于朵听到这个消息,心头对高老师给的工作更踏实了。

    她要给高老师当助手,还要好好的学英语。

    这是天赐的良机!

    12点多,大杂院里各家都还在吃午饭。她们姐俩已经开始准备下午招待客人的事了。

    就把做饭的小炉子拎出来摆在庭院里烧着开水。

    等会儿人多,要烧两壶开水放着。

    然后在水池接水,兑了些热水弄到不浸手,用丝瓜瓤洗刷红薯、土豆表皮。

    馒头切了三个,等会儿烤馒头片吃。

    还有三个留着,如果有人要吃蒸的再说。

    杨大妈看她们姐俩忙活,还端了些花生出来,“我这儿有花生,给你们加一样。一会儿可以煮来吃。”

    于朵笑道:“谢谢杨大妈。”

    回头她们吃好的,再给杨家送一碗就是了。

    “不用客气!”

    等杨大妈回去了,于凌道:“你还挺讨大院里这些大妈喜欢的嘛。”

    于朵道:“嘴甜一点、手脚勤快一点就行了。”

    说到这里想起二姐在哥嫂婚后回来,好像很激动、很气愤的把他们连同爸妈都给骂了一顿。

    当时气得爸喊她滚,还说老子的东西愿意给谁就给谁,轮不到你来嚷嚷。

    那也都是气话!

    ()?()

    不过两边当时真的闹得有点僵。

    ?清澜皓月的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后来爸妈就不再按月给二姐寄十块钱和十斤粮票。

    (s)?()

    这个意思其实很清楚,要二姐低头嘛。

    ()?()

    但二姐也是犟,硬是不肯说一句软话。

    后来嫂子孕中需要补充营养,再然后小鹏出世需要贴补.

    慢慢的对二姐的贴补就真的断了。

    于朵当时才几岁,看到这样的情形就逐渐形成了她的生存策略。

    好女不吃眼前亏!

    孰是孰非,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多想无益!

    于朵就没有再说什么。

    “二姐,以后都会好起来的。跟漂亮国都建交了,感觉现在已经到了大变的开端!我真的觉得你去考大学是一条挺好的出路。上了大学就是人上人预订!对我们普通人家来说,这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

    77年恢复高考前,最好的出路是当兵和当工人。

    当兵不是普通人家想去就能去的。

    怎么也得军中有点人脉才行,要不然就是自身身体素质非常的过硬。

    在什么大比武里展露了头角。

    当工人也是一样。

    工厂就那么多个,相对庞大的人口真的是供不应求。

    他们家上一代还算不错,双职工家庭。

    但高考,真的是只要有高中学历或者学力都可以去参加的。

    于朵觉得这应该是一条能逆天改命的青云路。关键它公平啊,择优录取!

    当然,这也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

    6%左右的录取率,能考上的都是凤毛麟角。

    但二姐现在也找不到工作,而且她还拿到了哥嫂承诺的补偿。

    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复习备考。

    与其等着有合适的工作,真不如去备考。

    于凌想了想,“拿到钱再说吧,我回头和你姐夫商量一下。主要是太难考了,也得做好考不上的心理准备和打算。我不像你,离开学校没多久。”

    如果大学好考,就不会有2000万人拖到知青回城的政策才能回来了。

    知青里能考上的,大多在77年12月和78年7月这两次就考上大学回城了。

    而且,听说考试的难度是在增加的。

    她一个初中生,十年没摸过书本。想在千军万马里抢到一个录取名额谈何容易?

    于朵道:“那要不你干脆和我一起去上高中?”

    她之前去地窖里拿了八个土豆、八个红薯,再有六个馒头,煮花生、瓜子,应该怎么都够了。

    就是全都没吃午饭也够了。

    于是洗好了就放好晾着。

    炉子上的水正好开了,于朵转身灌了两壶开水。

    然后继续掺水烧上,煮花生。

    等花生也煮得差不多了。就暂时没有再加炭,把通风口也堵住了。

    晚一点等人到了,再把老鹰茶放里头煮上。

    土豆、红薯等到时候就放炉子旁边煨着。

    于凌看了看,“瞧着挺像样的了。这样,你在家看着。我去胡同口看看,也不知道他们找不找得到幸福里。()?()”

    “好!()?()”

    于朵瞅瞅墙上的挂钟,刚过一点半。

    这是急着要去接她那位姐夫吧。她今天倒要好好看看是何方神圣。

    于凌穿得扎扎实实的去到胡同口,那里也是风口。

    她一边探头看着,一边跺脚。手合拢揣在袖子里。

    于朵就坐在炉子边上。

    今天是阴天,没昨天下午那么好的太阳。干坐着确实不如围炉煮茶有热乎气。

    于凌料着钟言会早点来,果然没有想错。

    差不多一点四十,钟言就到了。

    这会儿旁的人都还没有到。

    其实今天不是于凌请客。只是大家目前的住址一对,发现她这里是比较中间的位置。

    大家伙从四面八方赶来比较合适。

    不过钟言不是一个人到的,他是骑着二八大杠载着一个女的来的。

    于凌有些惊疑。

    然后就看到他下了车把车龙头递给那个女的。

    “朱姐,今天真是多谢你了!?()_[(.)]?⊕来?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咱们老邻居,不用这么客气啊。再说了,你出劳力把我载进城,你还在前头挡寒风呢。那就是你老婆?()?()”

    于凌已经朝他们走过来了。

    钟言点头,“是的。于凌,这是我们邻居家的朱姐。她要进城,我就搭了个顺风车。”

    原来是这么回事。

    车是朱姐的,钟言一个大男人搭车肯定是他出劳力骑车啊。

    总不能朱姐卖力的在前头蹬车,他在后头坐着不出力。

    就没这样的道理!

    再说了,在前头骑车还暖和些呢。这么骑进城,还载了个人。

    估计现在浑身都暖暖和和的。

    于凌笑着热情招呼,“朱姐,一起进去坐坐吧。”

    还好听了于朵的,搞得比较像样。还算拿得出手。

    如果真像在乡下的时候那样随意整点瓜子嗑,还真不好意思招呼人家进去。

    “不了、不了,我还有事呢。不然进城干嘛啊?那行,钟言、小于,我就先走了。”

    朱姐一副爽快模样,挥挥手调转车头,自己蹬上自行车就走了。

    于凌道:“那朱姐你慢走啊,路上小心点。”

    把人送走了,她问钟言,“这个朱姐是做什么的啊?”

    二八大杠还是当下的奢侈品,一般人买不起的。

    180块到200多一辆,是好些人半年的工资了。

    而且,有钱还得有自行车票,还得供销社有货。

    钟言道:“她男人是倒爷,她跟着干。这车原本是她男人的。”

    “那她男人呢?”

    “被抓进去了。”

    说是男人,但听说根本没扯证。甚至连酒席都没摆,那男的在别处还有没有老婆也不好说。

    也就不存在离婚不离婚的说法了。

    但是因为这茬事吧,朱姐家里日子过得

    挺富裕的。

    就是现在?()?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她在黑市也还挺吃得开。

    当年她就是去黑市认识的她男人()?(),

    然后跟着干。

    不管怎么说()?(),

    人家这是一条财路。

    刚在路上朱姐也问他来着()?(),

    问他要不要跟着干。

    还说她男人进去之后,她一个人就有些力不从心,少了个出力的。

    觉得他这个邻居弟弟从小也算聪明,应该也吃得了这碗饭。

    他没有一口答应。

    毕竟这件事是有风险的。

    但是,难免有几分心动了。没有钱真的是寸步难行!

    就是在自己家里待着都难受。

    他大嫂想把他挤兑走,独占老房子。

    想都别想,他也有一份的。

    两个儿子,凭什么都归了他们那一房?

    于朵已经听到胡同小孩给她报信出来了,临出来顺手抓了一小撮刚煮好的花生给小孩。

    她的一小撮,小孩就得两手捧着了。

    “周玲,看着你弟吃花生。别让他卡着了!”

    这么小的孩子,真的可能被花生卡主的。

    周玲点头,“好的,于小姑。”

    她对于弟弟跑去报信混煮花生吃有点无语。

    人间请的客人都还没来呢。

    不过于小姑手散,对大院里的小孩子都大方。他就迈着小短腿去了。

    就说刚才一路慢慢吞吞的,怎么快进家门了一下子就快步走,也不闹着好抱了。

    于家姐妹把炉子搬出来搞这些,大杂院的小朋友都看到了,都在张望呢。

    对门周小铁跑来跟于朵报信,‘于小姑,你姐姐在外头和一个男的说话’,肯定是图一口零嘴啊。

    于凌带着钟言有说有笑地过来,就看到于朵奔出来了。

    好笑地道:“钟言,这是我小妹于朵。于朵,这就是你姐夫!”

    于朵立即道:“姐夫好,快里头坐!”

    又朝他身后看看。

    钟言笑道:“小妹,你好。辛苦你张罗了!他们其他人还没有到。”

    刚走过来的路上于凌已经告诉了他,都是小妹出主意、出食材又帮着张罗起来的围炉煮茶。

    钟言也觉得这么搞,确实是花小钱办好了事。

    知青嘛,就是知识青年,骨子里都还是有倾慕古代士大夫的一面的。

    他还道:“看来你妹比你要聪明些啊。”

    “她比我可聪明多了。”都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夹缝生存,她妹比她活得好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