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邱新梅道:“反正...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邱新梅道:“反正别让人去把你们告了就行。如今很多事,不大好定性的。”

    于朵蹙眉,确实是有这样的危险。

    国营的废品站懒得理会他们。但如果以后有钱了,真的可能遇上红眼病这么上纲上线的。

    但是,前怕狼、后怕虎的,也就赚不到钱了。

    是,初衷是帮高老师凑钱。

    但如今,她自己盘算其中的利润,真的是很有钱途啊!

    不过,于朵细细一想,担心起关大爷来。

    怪不得投入又不大,却没什么人敢做这样的生意。

    这是铤而走险啊!

    她只看到现在不怎么抓二姐这样的倒爷。

    却没想到他们雇佣了这么多人,确实有大哥担心的被人以‘剥削’之名送进去。

    废品站成立的时候,哦不,就现在她也还没年满16周岁呢。

    出了事肯定追究责任就到关大爷那里为止。

    问就是他一个五十多的老光棍了,又不用考大学、不用再找工作、不会再结婚生小孩,有案底也无所谓。

    她年纪不够,想承担该承担的责任都办不到。

    但是,如今可能不只是会追究投机倒把罪。剥削这个罪名好大的!

    可是,难道现在关闭废品站么?

    还是好舍不得啊!

    这里头的利润真的很可观。更不要说还有很可能存在的古董捡漏。

    而且,刚招了八个人呢!现在跟人家说废品站不开了,让人家卷铺盖走人?

    她事前怎么就没有想周全呢?

    要是想到了这一点,就干脆不开了。就跟着关大爷偷偷摸摸搞古董捡漏的事儿。

    那个虽然事情也很严重,但涉及不到所谓的剥削啊!

    华国革命不就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吗?

    现在又有人搞剥削,一定会被打倒的吧。

    她还是太年轻了,没有充足的社会经验。

    于朵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的。

    于凌道:“你这是害怕了?”

    于朵‘嗯’了一声。

    确实得怕啊,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才开完不到俩月呢。是不是真的从此就一切都好了,这谁说得清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界限又在哪里呢?

    于凌道:“我也觉得你们这解决了六个人的就业,另外两个人也能增加收入。这确实不是坏事啊!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么?你们这不就是在实践,在检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搞活经济么。”

    于朵抱着被子道:“我还是太急了,不该这么急的。事缓则圆!关键是这件事如果真的出事,承担后果的不是我啊。我能敢作敢当都办不到。”

    于凌道:“那是关大爷?他对你真的是太好了啊,这都是把你当自家闺女护着了。”

    于朵坐了起来,“我现在去跟他商量关废品站,他肯定说除死无大事。可要是上纲上线说我们在搞剥削,会不会真的拉去枪毙啊?三座大山第三座是官僚资本主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那种

    。但普通的资产阶级,好像49年只要把企业上交国家就没事了。”

    于凌一听都上纲上线到三座大山了,赶紧也坐了起来道:“哎呦,这个我也说不好。你去问问高老师吧,我觉得她应该比我们懂哦。不然再请教一下辛部长和何副厂长?他们应该也比我们有见识。”

    “我、我明天先问问高老师吧。”

    于朵7号过去,把这层担忧告诉了高老师。

    高老师看她眼底青黑,显然昨晚没怎么睡好。

    “于朵啊,你想给老师凑手术费,老师很领情。有什么后果,老师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不过开废品站会不会被上纲上线到剥削,只要是邓公还在位,我觉得你大可以放心!邓公60年代就说过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那现在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而广之就是只要能挣钱就行。你又不是搞黄赌毒!”

    不过黑猫白猫这话是在内部会议上说的,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外头流传开来。

    (历史上是85年邓公被《时代》专访后彻底传开的)

    她也是听老常说起的。

    于朵重复道:“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对,这是四川的谚语。邓公是四川人嘛!你不是好好学习过三中全会精神吗,不用这么瞻前顾后的。原本你如果还没动,只是心底打主意,那缓一缓等别人的事有了结论再动作也行。可你都已经有动作了,就不要换来换去的了。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棒子把人打死的道理。那以后谁还敢吃螃蟹啊?不过,下回要注意了,想得更周全点。”

    于朵迟疑地道:“那邓公,不会轻易再被打倒了吧?”

    毕竟这位可是三起三落过的啊。

    高老师道:“邓公复出,众望所归啊!我觉着他这一次去漂亮国,怕是又要有大动作了。”

    “我也这么觉得。至少工业化应该会迈出坚实的一步。”

    高老师点头,“那你们开废品站,其实也能出把力的。没有真正的废品,通过分拣、清理,完全是可以变废为宝的。像是废品站卖的纸壳、玻璃、破铜烂铁,其实都可以再作为工业品原料的。”

    于朵想了想自己之前看过的、《人民日报》上关于三中全会精神的解,又想想会后社会上的一系列变化。

    她点点头,终于放下心来。

    没错,只要邓公不第四次被打倒,搞活经济的事儿就不用太畏首畏尾。

    大不了就上交国家,死不了人就行。

    干都干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尤其是都看到其中的巨大利润了。

    高老师压低声音,“废品站应该没事,而且应该是恰逢其会。你们要做的古董捡漏,这才是打擦边球的事。估计也就这几年可以做一做,捞到第一桶金就赶紧撤!”

    说着她拍拍于朵的肩膀,“好了,你先进去躺一躺,然后出来誊抄。咱们必须在三天之内把第五万字搞定,不然真来不及交稿子了。”

    老章这是很够意思。和她兄嫂对峙了一场,才把她捞出来

    。

    肯定不能让他在单位不好做。

    于朵点点头(s)?(),

    到客房脱了外衣躺下㈤()?来㈤%?㈤%?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㈤(s)?(),

    又拉开了被子盖在肚子上。

    有了黑猫白猫论()?(),

    她的心放下了大半。

    又因为昨晚一直辗转反侧()?(),

    失眠严重。她很快就睡沉了。

    一个半小时后,高老师进来把她喊起来。

    “醒醒,起来干活了。”

    这三天每天得完成3333个字,松懈不得。

    于朵翻身起床,誊抄了1500字。然后一看时间12点15了,赶紧搁笔。

    “老师,我去打饭了。”

    她来前就知道这三天肯定忙得很。已经同二姐和嫂子说好,这几天她就不回家做饭了。

    让她们配合着做饭。

    她很快要开始备战中考,应该没时间在家里做饭了。

    之后她都会很忙,恐怕就都在废品站吃。

    高老师说如果是自己复习不去复班,就到她这里来看书。这边清净!

    要不然,不管是大杂院还是废品站那都挺嘈杂的。

    二姐前天,也就是2月5号,又在嫂子那里拿到了15块赔偿。

    既然她暂时不打算搬出去,吃饭的问题就得她和嫂子商量着解决了。

    这也是家里早晚要面临的问题。

    于朵过去废品站,王大妈还在帮她装两个饭盒的菜。

    而外头这会儿不忙。他们的高峰期在下午天黑前那段。白日就是分拣、处理废品,再收些零散的。

    废品比较多,没人来送废品的时候,贺山和吴珍都自觉去帮那三个分拣员。

    于朵让吴珍去买了一大包口罩,一人发了两个。

    这会儿都戴着在干活呢。

    于朵就过问了一下送货去邯郸玻璃厂的事。

    这一笔毛利应该也有十来块。

    至于盘点,刚出过货的玻璃和纸壳子她今天都没看,就抽看了一下废铜烂铁。

    这个称重就可以了。吴珍动手,她一目了然。

    不过,废品站目前最值钱的应该就是废铜了。

    当然是废铜,那要是谁去把电线里包的铜弄来了,他们肯定不敢收的。

    王大妈把饭菜包好给她拎出来,于朵就准备走了。

    刚走了两步,就有个小孩背着书包进来。手里还提了个尼龙口袋,能看出里头是捡的破铜烂铁。

    他的眼睛在废品站几人身上一溜,吴珍招呼道:“小朋友,称重在这边。”

    小孩看了看,觉得贺山的样子有点像领导。便走过去小声对他道:“我家有旧东西。”

    贺山道:“拿来了么?”

    小孩反手拍拍书包。

    于朵在旁边桌子上搁下饭盒,“你跟我来。”带他进正房去。

    小孩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小姐姐才是说了算的人啊。

    进屋关上门,于朵看着小孩拿出一个古旧的盘子,盘底正中一个篆书的寿字。

    篆书也是关大爷教她认的,他一肚子的旧学

    问。

    就差教于朵茴香豆的茴有哪四种写法了。

    于朵又看了看花纹,

    瞅着确实有些像旧东西。

    而且,

    现在买卖古董完全没成气候,

    应该还没有人造假哦。

    不过既然是盘子,

    不该是单独烧制的一个。

    “其他的呢,在么?”

    小孩点头,“在的,还有四个。福禄寿喜财!”

    于朵肯定不会问来历,那就是绝自家的路子。

    她道:“我马上找我们的鉴定师过来。是大人叫你来的?”

    嗯,挺谨慎的。不但让小孩出面,还带了破铜烂铁做掩护。

    “是的。”

    “那你等几分钟。”

    她出去对贺山道:“老贺,赶紧去把老板喊过来。吴珍,把他带来的破铜烂铁称一称,按价格算钱给他。小朋友,你要不要回家叫一下你家大人?如果能把剩下的也带来就更好了。”

    小孩书包里除了盘子,其他的就是大。这是用来防震的!

    显然人家想得很周到,不用她格外提醒了。

    小朋友道:“我爸说先看这一个。”

    “也行。那你先坐一会儿。嗯,你吃饭了没有啊?”

    “我吃过了。”

    为了配合下午的高峰期,废品站的午饭推迟到12点半开饭。这个点确实别人家多半吃过了。

    就是关大爷这会儿估计不是正在吃,就是吃过了。

    于朵这会儿只恨自己没自行车。

    不然一来一往,她就不至于错过这一单生意的鉴定了。

    这可是废品站的第一单大生意啊。

    之前三轮车出货一车废纸壳子、一车玻璃,毛利20元左右。

    但其实还不够这三天二十多块的运营成本呢。

    当然,库房里还有货没凑够一车,还没出。

    但生意起步期如果没有横财,就没什么净利润了。他们就只能赚个吆喝!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