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于朵和高老师边吃...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于朵和高老师边吃边商量,准备等于朵28号过完生日就去医院做手术了。

    高老师道:“我已经托老马在帮忙联系病房。咱们争取能要到一个干部病房。虽然要多花些钱,但这样可以清净些。我可以更好的休养,你也可以继续复习。复习的事儿既然抓起来了,就千万不要半途再停下。做什么都不要打乱节奏为好!”

    于朵其实知道每个周日高老师的侄女或者是其他亲属是会过来联络感情的。

    但看高老师完全没有把她们安排在内,便知道她只是人上门来了,不好拒之门外而已。

    她点头,“好的。”

    不过,高老师蹙眉道:“到时候做手术需要家属签字。我还是得通知我哥来。”

    她本心其实不是很想和哥嫂一家再多打交道。

    等老常回来了,逢年过节的礼节性的走动一下就好。

    但他们一家五口,每个星期轮换着过来。

    她高敏又不是傻的,那一家子图什么难道看不出来。

    她说家里没开火不好安排,人家就说去国营饭店吃。说不想出门,人家就打了饭菜端过来。

    高老师坚持给于朵周日放假,也有这个缘故。

    省得他们在自己这里做了无用功,把气撒在于朵头上。

    至于做手术的时候,她把老章请去吧。

    高老师这第二本书是按照一天三千字在翻译。

    算下来到那会儿应该时间正合适。

    至于说钱,因为上一本的质量高,这一本提价到千字6元了。这已经是当下的相对高价。

    (1983年,钱钟书的翻译稿费是千字9元。本文这里要早四年,千字6元应该算高价了)

    这一本的八万字完成,高老师能进账432元。

    这和之前的700多加起来,高老师自己既有1200元了。

    就算这一本不能集结成册,或者钱得晚些才能给,也不妨碍预约三月底、四月初的手术。

    于朵到时候再在废品站抽500左右,前期就够了。

    关大爷说没问题,大不了古董的生意缓一点。

    本来初衷就是为了替高老师凑手术费嘛。

    在关大爷看来,能搭上这种路子蛮好的。这样以后万一有事,才好求上门去。

    当然,用不到这层关系最好。这就是个保障。

    这种人家,不是虎落平阳、不是于朵前头不计回报的付出,哪轮得到他来卖好?

    更何况,这500里本来就有200是人家高老师自己的。

    最近老爷子也没去茶楼厮混了,在办公室忙着修复着拾荒者送来的瓷器碎片。

    这些是需要专业技能的。

    修修补补,到时候也能卖出个还过得去的价格。

    他目前在补的是一个清朝的青花瓷碗。但是不完整,缺了两片大的,几片小的。

    粘好了说是能卖到10块左右。

    如果碎片完整,价格能倍。

    如果是完好的,再翻倍。

    不过这种碎瓷片入手价非常便宜,就是当废品收回来的。

    ()?()

    要不是差价这么大,关大爷也没那个耐心仔细修复了。

    ?想看清澜皓月的《下乡的姐姐回来了》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他还问于朵,“这一手你要不要学啊?”

    ()?()

    于朵挠头,“我不学,会失传么?”

    ()?()

    她没想到以后考古系啊。这是真的术业有专攻的事,不是能做兼职的。

    她就是比较喜欢靠古董去赚钱。

    现在缺钱嘛!

    关大爷摇头,“那倒不至于,我这又不是什么独门手艺。”

    这会儿吃得差不多了,高老师看看于朵,“等我这个手术做了啊,你也就敢买东西了。”

    她俩其实都想买收音机,但现在几十块也是不敢随意花的。

    因此,师徒俩虽然收入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都还过得抠抠搜搜的。

    于朵笑笑,她三月誊抄文稿也能入账48。加上之前手头还有三十多,其实蛮富裕了。

    不过高老师的手术没有做完,确实是不敢随意花用。

    谁知道到时候哪里会不会又差点钱呢。

    于朵和高老师说起火车上治安有点乱的事情。

    高老师挑眉,“不是有乘警么?我还是解放前才见识过上火车来抢劫的了。”

    “可能人手不足吧。而且,除了抢,还有骗呢!所以,我其实也有点担心二姐。但知道了这样的机会,不告诉她好像也不好。就让她去联系靠谱的同伴了。”

    而且,她不说,二姐从嫂子那里也知道了。

    如今她们大杂院里吧,对这种‘投机倒把’的其实也不是很看得起。

    他们大杂院里住的都是正统的工人阶级。

    地位高、收入待遇算是比较好的一个群体,没什么人在做小生意。

    只不过因为于凌在干这个,于朵又参股了废品站,有什么也不会在于家面前说而已。

    于朵吧,因为只是参股,而且她既然要去高中,将来应该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所以背地里说她的人要少些,勉强算她勤工俭学吧。

    但说于凌的声音就不大好听了。什么倒爷、二道贩子之类的。

    钟言后来再没来过,也没少了人嘀咕。

    “谁家好人干二道贩子啊!”

    那些嘴巴比较零碎的邻居,倒也不是坏人,但听到这些还是让于家人不大舒服。

    至于嫂子为什么会顶着别人侧目关注这块,其实也很好猜。

    于朵知道她还是希望自己一家四口能住得宽松些的。

    这个也正常,谁不想啊?

    之前嫂子对钟言可热情了,不就是图他和二姐尽早复婚。然后二姐就好搬出去住么。

    如今也是指望二姐经济条件好了,租房子搬出去。

    30个平方,一家六口,其实住得真有些憋屈。

    3月11号,又是一个星期日。

    于朵和于凌借了于承的自行车去西单那边看别人是怎么练摊的。

    于凌是要看看能不能借鉴一二。

    于朵则是

    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好奇,也给二姐做个伴。

    ()?()

    练摊这事儿在西单不稀奇,三四十年代的时候这一片就相当于是商业中心了。

    (s)?()

    不过后来打击投机倒把,萧条了。跟什刹海那边的荷花市场差不多是一回事。

    ?清澜皓月提醒您《下乡的姐姐回来了》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如今,西单商业中心的地位,隐隐有点死灰重燃的迹象。

    (s)?()

    但目前确实只是星星之火,星星点点的几家,还没怎么成气候。

    这些练摊的,大多是用三轮车的后车厢来摆商品。

    这样万一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来了,立即上车骑着就走。

    跑得快一点,货一件都不会丢。

    不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前些年牛皮哄哄的投机倒把办公室很有几分名存实亡的感觉了。

    基本没怎么见他们再出来活动。

    这边练摊的,有卖衣服、裤子的,还有卖收音机、磁带的。

    他们还不敢大肆吆喝,等着人走近才会开始兜售。

    卖收音机的基本是自己组装的那种,这种就不要收音机票。

    于朵拿一个起来打开听了听,有些杂音!

    她把收音机放下。

    一是没看上,商场里的收音机虽然要票,但人家音质好啊。

    有人买的时候,她在旁边站着听了听。

    二自然是现在不敢胡乱花钱。

    不过,下个月应该就会好起来了。

    “小姑娘,这个便宜啊。凑合、凑合都能听的。”

    于朵摇摇头。

    这些练摊的人也都有些偷偷摸摸的感觉。看到感觉像是投机倒把办公室那种干部打扮的人,警觉得很。

    还有,遇上同学之类的熟人,尤其是在国营企业干的熟人,都有些低人一等的感觉。

    头低下,目光躲躲闪闪的。

    如今出来练摊的人,确实都是日子过不下去的。

    这在老一辈嘴里,叫不务正业。

    于朵当初如果能顺利进入机械厂,可能都不会想到开废品站了。

    开这个肯定要影响她转正、升迁的。

    她当初是准备在机械厂干几年攒够钱再去高中的。

    确实,进国营万人大厂,在传统观念里才叫正途。

    要不然就是到政府部门工作,参军.这都是好前途。

    练摊真的是末等!

    走动间,于凌小声告诉于朵,“我听从温州插队回来的知青说,温州那边练摊的已经比较成气候了。”

    于朵道:“看来沿海城市是要发展得快些。那,有证么?”

    她很关心这个事!

    废品站一日没证,一日都不敢大声吆喝。总感觉底气不足!

    他们就只能在拾荒者这个群体里宣传、宣传。

    被周边住户嫌弃,也没底气说‘我们这是正经生意’。都没有交税的嘛,不受国家保护的。

    说不好什么时候就给取缔了。

    于凌摇头,“没有,现在全国小商贩都是无证经营。”

    反正就是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现在不出

    来抓了,但是也没给个正经说法。

    黑不提、白不提,没名没分的,让人看不起!

    因为于凌准备南下买衣服,姐妹俩就重点看了下卖衣服的摊子。

    于朵这几个月还置办了几身新衣服,于凌是真的没舍得花钱。

    她除了元旦后买了毛线给钟言、于朵还有于鹏、娜娜织围脖的时候,给自己也顺便织了一条,其他什么都没有添置。

    作为于家最‘富裕’的人,这一点也被于承调侃过。

    当时于鹏还小声道:“爸爸不要说大姑。大姑不抠,她拿钱给我和妹妹出去吃早点。”

    于朵私下告诉过他,当年的事是他爸妈对不起大姑。

    他通过观察也觉得事情是这样的。不然爸妈面对大姑,能经常吵着、吵着就没底气了么。

    当时就被觉得为人父权威遭到挑战的于承臭骂了一顿。

    就是老子再不对,也容不得你当儿子的来说。

    于朵安慰他,要学会迂回表达意见。

    这会儿于凌拿起衣服看看,问问价又舍不得的放下了。

    “大姐,这个价不贵啦!不要你布票,你自己扯布去做也做不到这么好看的。”

    于凌还是摆摆手。

    她的样子一看就是不舍得花钱的那种,这个站在三轮车上的小伙子也就不超她兜售了。

    不过,也没像供销社的员工一样斥责人‘不卖问来问去的做什么’。

    于朵瞅了瞅三轮车上的十几条裤子。

    这裤脚好大啊!

    “这什么裤子啊?”

    “喇叭裤啊,小妹妹。可洋盘了!”

    “这穿着都不好干活了吧?”

    “你不干活,出去玩的时候穿啊。你看你长这么高,穿着肯定好看。来一条不?”

    于朵摆摆手,“我没穿过这种裤子。等有很多人穿了再说。”

    她不想特立独行,被人关注。

    “要敢为天下先啊!”

    “以后再来照顾你生意。”

    她们接连看了几家,于凌问于朵,“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跟商场比,价格不算多贵。关键不要布票!而且你看我们来了快半小时了,也没见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出来抓。”

    作者有话要说